三次反问

来源 :新作文·教育故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1987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希腊时,苏格拉底因其知识渊博的而遐迩闻名。
  有一天,一个熟人来找他,对他说:“我听到了你朋友的一个消息。”
  “请等一下,”苏格拉底说,“我想给你做一个测验,它的方式叫做‘三次反问’。”
  “三次反问?”
  “是的,”苏格拉底继续说道,“在你讲关于我朋友的事之前,花一点时间对你将要说的内容进行一下发问,可能是个不错的主意。那也就是我称它为‘三次反问’的原因。第一句反问是关于真实性的。你确定无疑,你所要对我讲的事情是真实的吗?”
  “不,”那个人说,“实际上我只是听说的,而且……”
  “好的,”苏格拉底说,“也就是说,你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消息是真的还是假的。现在让我们来进行第二次反问,这是关于好坏与否的坚定。你想告诉我的关于我朋友的消息是好消息吗?”
  “不是,相反……”
  “这样看来,”苏格拉底说,“你想告诉我的是一个关于他的坏消息,但你却不能确定它是否是真實的。不过你仍然可以通过这个测验,因为还剩下一句反问:关于有用与否的鉴定。你想要告诉我的关于我朋友的消息对我有用吗?”
  “不,实际上没有用。”
  “那么,”苏格拉底总结道,“如果你想要告诉我的事既不真实,也不是好消息,甚至对我毫无用处,那你为什么还要告诉我呢?”
其他文献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所以什么东西我都想变,比如字典、雨伞、一本书、哈利.波特、李小雨……不过我最想变成——妈妈。  每当我正在窗台边看书时,妈妈总是会没完没了地唠叨:“快吃饭了!”如果不是这句,就是另一句:“快来练琴!”要是不按她的话去做,那可就倒大霉了。有一次,我正在读《故宫里的大怪兽》,就因为我不听她的话,书被撕得四分五裂。  今天,妈妈和平时一样,又开始唠叨起来,我心里想:要是我
期刊
教师节的清晨,很多小朋友给老师送礼物。各种鲜花、小玩意……礼物的意义不在于贵重,在于表白给你听:节日快乐,我惦记着你哟。  她一直坐在座位上,安静地远远看着被簇拥在欢声笑语中心的我。因为偶然一瞥,我看到了她。知道她父母长期出差在外地,老人带她时间多。父母也忙于工作,很少和我联络。一般这种孩子,也常常被老师忽略。她也不例外。  那越过欢声笑语的一瞥,正好瞥到她望向我的眼神,羞澀、凝重、白白的小脸上,
期刊
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名人叫闾丘邛,他年纪轻轻却很聪明,辩论口才也十分了得。  有一天,他在路上玩,看见齐宣王的队伍来了。于是就上前拦住了浩浩荡荡的一行人。  看路的官吏厉声问他:“你这小子,胆大妄为!竟敢拦截大王之行!你想死呀?”  闾丘邛微笑着说:“我想活,我有要事稟告大王。”  官吏想再次驱赶闾丘邛,却被车上的齐宣王止住了。  齐宣王问闾丘邛道:“你有什么要事?”  闾丘邛说:“叩拜大王。民以食
期刊
终于到了周末,小明可以放松放松看看动画片了。他拿起遥控板,还有5分钟就要开始了。  “小明,你帮我丟一下垃圾,我这儿走不开。”妈妈在厨房喊。  小明不情愿地说:“好吧。”他拎起垃圾袋就往门外冲,一个垃圾桶盖子正好开着,他把垃圾随手丢了过去。啪!“进了!”小明捏紧拳头挺得意,“我得赶快回去看动画片!”关上盖子,小明头也不回地跑回了家……  夜深了,全世界都安静下来了,可有一处地方还是喧闹着。  “喂
期刊
裴斯泰洛齐早年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放弃神学研究,38岁开始从事一项教育贫苦儿童的计划。他让学童一面纺织一面学习,以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他深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发展机能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项计划最后终于失败了,只是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由于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他就转而从事写作。  1798年,瑞士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海尔维第(瑞士)共和国。在斯坦兹城,由于贵族和天主教教士的煽动,爆发了农
期刊
有一次,班上有同学过生日,过生日的孩子送了每个同学一个文具盒,新新很喜欢那个文具盒,可是当上课的时候,新新找不到喜欢的文具盒了。他满脸的焦虑,执意要找到喜爱的文具盒,完全没有注意到已经上课了。于是,我问他,“新新,你怎么了?”他说:“老师,我的文具盒不见了!”他的脸上仍然焦虑不安,和我没有任何眼神的交流,一心想着找文具盒,他觉得他自己的东西不见了很不安,找不到文具盒就不上课了!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
期刊
在开学前几天,玛丽在她母亲的陪同下到学校来报到。她披着一头瀑布般的金黄色头发,大大的蓝眼睛,长长的睫毛,看上去真是个健康漂亮的小姑娘!但没过一会儿,问题便出来了:我跟她母亲的谈话总是被她不停地打断,她的精力异常充沛,好像一点都不觉得累。她母亲告诉我,玛丽在接受多动症和哮喘的治疗,每天午饭过后要服用一粒药丸。  玛丽的母亲同意把药放在我的办公室里,我负责提醒玛丽每天在午饭后到办公室吃药。这位母亲还热
期刊
今年的教师节,有一件事冲淡了我为师多年的自足感。  说来惭愧。那天几个已经工作的学生邀我到饭店小聚,席间谈到初中生活最难忘怀的事,想不到竟是毕业前夕一次我知之不详的悼念活动。  2001年5月中旬,正当中考进入紧张的冲刺阶段,却传来一则非常不幸的消息——那位在升入初三毕业班不久就因患系统性红斑狼疮(一种恶性疾病)而住院治疗的张妮娜同学去世了。患病之前,她是全年级学习成绩第一名的优秀学生,是班里的团
期刊
“吃饭时,老妈问:“儿子,要是我和你爸吵架,你帮谁?”  儿子头也没抬就说:“当然是帮老爸了。”  老爸一听,十分开心地说:“儿子,这么多年没白疼你。”  老妈生气地说:“臭小子,我就不疼你吗?为什么要帮你老爸?”  儿子回答说:“老师教育我们要同情弱者!”  什么也没说  我问儿子:“你考试不及格,你爸爸说什么了吗?”  儿子说:“可以省掉那些脏话吗?  我说:“可以。”  儿子回答:“那他什么
期刊
“学会思考”,这说起来很容易,但你知道那些源于思考的重要发现吗?  我们的思维看不到,听不见,任何人都无法感觉到它,但它们却有着意想不到的力量。  艾萨克·牛顿先生坐在苹果园的椅子上,突然他看见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他开始思索,想知道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终于他发现了地球、太阳、月亮和星星是如何保持相对位置的规律。  一个名叫詹姆斯.瓦特的小男孩静静地坐在火炉边,观察着上下跳动的茶壶盖,他开始思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