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诗学中价值与事实的张力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x1978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的诗学不仅仅指诗创作与技巧,还包含了诗歌理论和文学理论等内容。纵观中国诗学,不同时期各派都对“真”与“假”有着独到的见解,却不似西方文艺理论中的过于偏激,颇有将价值与事实相连并重的味道,达到一种匀称的状态。
  关键词:价值;事实;真;融合
  文艺理论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体系不是自然学科讲求客观事实论证,也不像人文学科那样重视价值判断,而是真理与价值的结合。随着近年来中西比较诗学的兴起,我们注意到西方诗学经历了由模仿到审美的学理基础的改变,也在不同时代受到了多次质疑和命运的转折,其中的矛盾中心可以看作事实与价值的冲突,如传统文本主义与接受美学、结构主义的冲突等等。而在中国,学术界学理基础的不同,因此传统中国诗学并没有过多纯粹尚理或尚意的极端观念,大多数时候的是情与理的结合,这可以为当下文艺理论研究中争论不下的问题——价值与事实的张力,提供一些启示。
  一、中国“诗学”
  中国古代使用“诗学”这个词,有时是指《诗经》之学,有时也指诗歌的创作技巧和批评著述。近代以来“诗学”的含义有所拓展,除了指诗歌的创作与技巧外,受西学的影响也较多地增加了诗歌理论问题,甚至也从整体上讨论文学理论问题。…本文所说的“诗学”,是指现代意义上的诗学,也就是说,本文所讨论的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文艺理论。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诗学是一种诗性话语,强调感悟,几乎没有过多的论证和推理,因而体现中国诗学特征是选本、摘句、诗格、诗话和评点之类的著作。虽然并没有统一的关于文学构成的理论,但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曾对文学的构成有所论述,即文与质的关系,并且强调文质并重;后来的关于“言、象、意”的讨论、“形、神”的讨论更是层出不穷。可以看到的是,除了魏晋时期出现的范缜一类“形谢则神灭”的灭神论之说外,在理和意中,大部分时代还是在强调神形结合的基础上倾向于神,也就是尚意,在事实与价值的张力中,更偏向与价值判断。
  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是否规范的问题,可以这样看:中国古代诗学有它的一套话语体系,我们古人并没有因此而产生理解的困难,我们现在觉得理解困难,是因为我们所处的语境发生了变化。所以,本文讨论中国古代诗学,也是按照中国古代的话语体系来解读的。
  二、“模仿说”中的自然之道
  文学本质观的基本观点之一就认为,文学是对世界的模仿,因此,中国传统诗学中便有崇尚自然之风气。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中说:“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自然万物本身就有自身的规律,而这些规律中又体现着情怀。自然之物是客观事实的存在,强调对自然的模仿则是事实的张力;而所谓“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受到自然的感化心生情怀,表达到文辞上才是诗,则是价值的张力。何为诗心?有道日:“诗心,彭心也。”作诗的时候真正能够达到绝对的无我之境吗,换句话说,是否有真正的“零度写作”?答案是否定的,但凡有“心”参与其中,这个过程就必然参与了主观方面的因素,无我之境只可能无限趋近,而不能纯粹达到。因而,对自然的模仿,永不可能是完全客观的,这种自然之说虽然强调事实,但也注重事实与价值的平整融合。
  叶燮曾用画工画山的例子详细讲述了这种与自然平整融合的过程。他认为天地之山即自然之真山,画家“欲图之而为画,窃天地之貌而形之于笔”的山则为假山。有趣的是,后人在画山的时候不再以自然之山为对象,而是以“画家之山”为模仿。这样画出来的画“夫画既已假,而肖乎真,美之者必日:逼真。逼真者,正所以为假也。”自然之山是事实存在,于是为“真”,画家之山为其主观创造,已是赋予其个人判断于其中的了,后人若模仿画家之山来画,便已经与自然事实失去了联系。创作的主观因素固然重要,但是必须联系事实存在,这样才能将文学规律融入其中,不然就失去了审美价值的基础。再叶燮看来,如何把握这种事实与价值的并重,从两方面来看:“吾之为山也,非能学天地之山也,学腐天地之山之自然之理也。自然之理,不论工拙,随在而有……如是而起,如是而止,皆有不得不然者。”自然之理就是文艺创作的基础,过多的人为的价值附于其上,极易变为“假”的东西。而至于文艺作晶的好坏,叶燮则认为“即或不工,亦如天地之不能尽大地之山皆为名山,其不名者非天地之咎”。人的天资有优有劣,技巧辞藻可以后天锤炼,但文艺的表达必须从事实存在出发,不能“彼一假而失其真,此再假而并失其假矣。”
  三、传统文艺理论中的“真”
  明代心学的兴起,以李贽的“童心说”为代表,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情感和欲望带有强烈的立场和价值观的判断,这种“真实的欲望”和自然万物的“本真”是有一定区别的。李贽对于水浒传的点评尤其体现着这个特点。他认为水浒之妙处则在于刻画人物、环境和情节的逼真,与他在文学方面提出的“童心说”,主张创作要“绝假还真”,抒发己见的观点不谋而合。
  李贽认为水浒传的妙处在于“事节是假,描写逼真”,因此将水浒中的刻画比作是画画。“画”亦是假物,与真物纵不可比,但是如果画画之人精于工巧,则画作尤可似神来之笔。按照“童心说”之观点,好画是越接近真物越妙,因此说水浒的描写为“妙画”未为不可。
  举例说明,李贽在评水浒时对其“真”和“笔力工巧”的赞美,序中便有言:“至字句只隽好,即方言谑詈,足动人心,今特揭出,见此书碎今,拾之不尽”,在正文的批注中也处处显现:第一回总评:“《水浒传》事节都是假的,说来却似逼真,所以为妙。”第三网总评说水浒描写之妙:“读去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赞水浒之妙处,不少士人都承认的一点就是,各个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而且特点鲜明,李贽在评永浒是也尤其强调了这一点,对其更是赞曰“出神入化,岂人力可到?”又如第十四回总评:“水浒文字原始假的,为他描写得真情出,所以便可与天地相终始。”第二十回总评:“卓吾日:此回文字逼真,化工肖物。默写宋江、阎婆惜并阎婆处,不惟能画眼前,且画欣赏;不惟能画心上,切并画意外。……至其中转转关目,恐施、罗二君亦不自料到此,余谓断有鬼神助之也。”   这与叶燮在画画模仿“自然之山”之说大相径庭。叶燮对于“逼真”的画作给予否定,认为逼真则是假,然而李贽却觉得逼真则是妙处所在。事实上,水浒传人物的原型也来自史实和生活中老百姓的传说。这些史实和叶燮所言的“自然之山”是一样的,水浒传将这些“真物”赋予了自己的个性与想象,将人物充实活灵活现,亦不失为好的文学作品,并非只是工于形式。在事实和价值方面,李贽明显更偏向于个人的创作。但“逼真”也同样强调“真”,如果对人物的刻画并非入木三分,有着自然之态的影子,水浒的评价绝不会如此之高。因此,李贽的童心说观点虽注重价值张力,但也承认事实,价值张力永远是在事实的基础之上的。
  关于佛教中的“顿悟”之说,也是从“真心”上出发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阐述了“顿悟”之义:“盖真理自然,无为无造。佛性平等,湛然常照。无为则无有妄为,常照则不可宰割。寻夫本性无妄,而凡夫因无明而起乖异。真理无差,而凡夫断鹤续凫以求通达,是皆迷炎为患也。除迷去妄,唯赖智慧。而真智既发,则如果熟自零。是以不二之悟,符彼不分之理,豁然贯通,焕然冰释,是谓顿悟。”以“真”为最高境界,是“真智既发”之果,“非真心自然之发露,故非真悟”。
  四、事实与价值的张力与融合
  自然的客观规律,能够通过实验来证明,是客观实在的“真实”“真理”,而创作主体的“真心”,不能因为带有了主观判断,就说它不是“真”。后者的真,对应的是思想上过于浮躁的士人心态,以功利之心所进行的文学创作,本质上都不能成为优秀的作品。战国末期《吕氏春秋》杂取百家,对于性之善恶、情之真伪、欲之正邪给人以主体之神盛衰的影响,作了比较辩证的分析:人之情性与欲,只有在适于生存的环境中才不会乱,凡修身养性,都要“瞻非适而以之适者也,能以久处其适,则生长矣”。因此,人性之本心与自然之真心连结的方式则是修心,而修心的过程也是事实和价值融合平衡的一个过程。
  严羽论诗“若哪吒太子析骨还父,析肉内还母”,洒脱而磊落地回归诗的本体来探讨诗的艺术规律,透彻地揭示诗的美学本质。事实真理与价值判断就像文艺的骨和肉一样,相连相生,却一不可。骨架太大皮肉显薄,肉厚骨少又显肥腻不实,只有骨肉相连并重,才能达到一种匀称的状态,才能阐发出真正的审美本质。
  总结
  挚虞有言:“夫假象过大,则与类相远;逸辞过壮,则与事相违;辨言过理,则与义相失;丽靡过美,则与情相悖。此四过者,所以背大体而害政教。”不论是形与神、情与理还是事实与价值,都不易过分偏向,提倡中和的观念。中国传统诗学理论中强调从心上出发,但是“心”却不是急功近利,浮藻繁华,而是以事实真理为基础的心态,天地人相融,和谐平整。进入具体的创作过程,有一个主、客休是否真正融通的问题。主、客体真正融通了的诗篇,才是真正有境界,“兴与境诣,神合气完”的境界,才是较高或最高的审美境界。人本身也是自然万物中的一种,当归属自然,如果自然规律即真理,那么人性本身从某些角度上来讲也是一种真理的存在。因此,中国传统诗学中的这种事实与价值并重、相互影响的状态,则是人类艺术本身的一种回归,回归本性的自然,即人性与自然规律的结合。
其他文献
摘要:提高军队工程建设经费管理质量效益是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健全组织、齐抓共管,扎实打牢工程建设经费管理基础;突出重点,狠抓规范,切实规范工程建设经费管理秩序;完善制度,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经费管理质量;靠前保障,全程监控,切实增强工程建设经费供应时效;注重培训,强化指导,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职能作用。  关键词:军队工程;经费管理;质量效益  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各项军事工程项
期刊
摘要:随着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与推广,针对挖掘机作业装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优化越来越具有设计灵活、方便、精度高、周期短等特点,从而越来越引起工程机械设计与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挖掘机市场保有量的迅猛增长,驾驶员的数量出现了很大缺口,这给挖掘机驾驶员职业培训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本文设计的挖掘机运动学仿真驾驶模拟器,无疑可以节约培训成本、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安全性。本文题通过研究挖掘机作业时
期刊
近年来,产品生产技术飞速发展,产品日益多样化。随之而来的是国家产业政策逐步调整,产品审查细则的陆续修订,部分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不断更新,社会公众及舆论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求越来越高,质量技术监督行政许可工作的政策性、规范性、专业性、技术性日益增强。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许可工作是根据审查认定的事实做出行政许可决定,审查员的审查质量直接影响着行政许可决定的质量。审查过程是审查员按照产品实施细则、准则、
期刊
摘要:失业问题是我国长期重视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对我国失失业问题进行分析和把握,从根本上解决失业问题带来的负面效应,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分析了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和原因,讨论了当前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资本有机构成;失业;就业  失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而出现,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我国作为社会主义人口大国,失业问题自
期刊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GPRS通讯技术的电力远程抄表系统,详细介绍了该抄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软、硬件结构设计。系统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将GPRS终端经由GPRS网接入Intemet,通过设置Intemet中通信中心服务器与客户端服务器之间的通讯协议,实现终端与客户端的信息交换。  关键词:GPRS;无线通讯;远程抄表  一、引言  迄今为止,我国电力远程抄表系统已历经了数代产品,系统水平的提高主要在于其通
期刊
摘要:加强标准经费科学管理,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以保障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为核心,以提高标准经费保障效益为目标,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深化理财手段创新,健全法规制度措施,完善监督考评体系,构建标准经费管理长效机制。  关键词:军队财务;标准经费;科学管理  加强标准经费科学管理是新的历史时期适应军队使命任务拓展和军队转型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提高经费保障效益的客观需要,是贯
期刊
摘要:工程测量包括在I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它直接为各项建设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安装、竣工、监测以及运营管理等提供保障和服务。  关键词:控制测量;碎部测绘;数字化绘图  工程测量为国家建设和管理提供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各种专题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信息,其成果是进行环境监测、农业建设、交通、水利等大型工程建设、城乡规划建设、重大灾害监测预报和科学研究以及国防建设等必
期刊
摘要:我国长期的集权文化传统和农耕文明下社会单元相互隔离的社会结构。抑制了社会的发育,因而在社会管理中难以体现社会力量的参与。这种特有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亦会对当前创新社会管理构成路径土的依赖。借助于现代社会组织所践行的活动宗旨和组织结构等优势,有助于促进社会力量的发育和壮大,推进社会管理的创新。  关键词:本土语境;社会管理:社会组织  一、创新社会管理的路径依赖:“文化——结构”视野下的中国传
期刊
摘要:GPS是当今信息社会最活跃,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之一,成为人们收集、处理信息最强有力的工具。GPS技术已渗透到土地测绘当中并发挥若重要作用。极大提高了工程测绘工作的效率。本文就在研究GPS测量技术的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关键词:GPS;土地测量;测绘  GPS即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单地说,这是一个由覆盖全球的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道路运输需求从量的需求转为质的需求。运输需求系统分析是运输供给的基础,运输供给只有从数量与质量两方面满足运输需求的特点,才是有效供给。  关键词:道路运输;运输需求;系统;分析  道路运输需求与供给特性系统的分析,是道路运力配置的理论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货物运输需求从品种单一、价值低、运量大的大宗货物发展的多品种、高附加值、小批量、高时效性的货物运输,运输速度、运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