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关于电影符号学的若干知识
著名学者赵毅衡认为:符号是意义活动(表达意义与理解意义)的必须,而且独一无二的工具,不用符号无法表达任何意义;反过来,任何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表达,因此符号学既是研究意义活动的学说。电影符号学(semiologie cinmatographique)就是把结构主义符号学运用于电影艺术研究的学科,它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有C麦茨(罗兰 巴特学生)、意大利的V艾克等。电影符号学者认为电影不是"对现实为人们提供的感知整体的摹写",而是有约定性的符号系统。
任何形式的符号学都要追溯到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他把语言分为能指(形式载体)和所指(语言符号表达的意义),概念和音响符号的结合便成为符号。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包括剧情、舞美、灯光、音乐、道具等等。每一个元素都可视为一个符号体系,而这些元素符号化的过程本体崩塌的过程。当它的形式载体与直观表现越来越疏离,这些符号能指之间的相互比较和组合往往产生无穷无尽的,内涵深刻的所指。
另一名国内知名与好学学者李幼蒸认为,"电影之所以是当代符号学的主要对象之一,首先因为作为综合艺术媒介,电影为符号学提供了时空构成上极为复杂的文化对象,从而刺激了一半符号学理论思维的兴趣。"电影这门特殊的艺术,它一出现便和符号结下了不解之缘。单纯的剧情和其他元素的直观再现往往是纪录片式的呆板拍摄。而电影它首先是一个艺术品,其本质特征要求它能召唤出无尽的想象。这其中符号化的无穷所指可以让其"隐喻"的、普通的表意变得陌生化、假定性真实化和深刻化。
二、"后五代"导演的困惑
在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强烈冲击下中国电影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但是先天不足的中国电影在追赶过程中似乎走上了一条畸形的道路。电影不再为表现某一社会问题,而为了唯一的商业票房,失去了其感召性和警醒性,甚至欢愉性和宣泄性。电影便失去了它的艺术效果。至张艺谋《英雄》之后,中国电影商业化似乎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现在呈现出过头的态势。很多所谓的大片,宣传颇盛, "爽"过一次便没有任何余味了。
基于这种大的语境之下,"后五代"导演的创作更具困惑和焦虑。首先,现今影视界的主导仍然是第五代导演,他们有完整"工业操作体系"和雄厚的资金,能进行恢宏的制作。其次,现今中国电影的主导方向不是对现今人生存问题、小人物命运的描写,而是更多的在历史题材中汲取电影元素。这种借"历史距离感"而达到电影陌生化的技法是有一定"商业"作用的,它也塑造了现今观众的审美情趣,而现实题材的小人物命运则更多地被遮蔽。
所以,"后五代"导演们在夹缝中求生存。他们中仍有为数不多的保留着平民知识分子的精英情怀,如贾樟柯、王小帅等。他们没有显赫的身世也没有祖辈从影(所谓的电影红色贵族)的荣膺。他们和中国最广大阶层的百姓一样是一个人海中难以发现其标识的平民,其在商业大片的冲击中坚守平民立场和底层观察视角基础上所具有的敏锐观察。
"后五代"导演生存的重要途径便是寻找新的、更具时代性的符号,综合这些符号找到与时代的契合点,和观众产生共鸣,这样的电影才能广为观众接受。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便是在各种符号综合下产生深刻意义的一部极具震撼力的电影。
三、《三峡好人》中的符号内涵
《三峡好人》,又叫Still Life(静物),这是一部关于失落与寻找、漂泊与向往、追忆与忘却的电影。两个来自山西汾阳的外地人,韩三明和沈红,来到三峡库区奉节寻找自己的妻子和丈夫。这两个任务在影片中平行进行没有一点交叉,却让观众感觉到他们莫大的关联性。最后韩三明坚守着那份淳朴的爱,而沈红却选择分手。《三峡好人》通过叙述小人物的生存状态,表达出对底层群众的深刻关怀,同时影射着现实社会存在的各种弊端。在这部影片中,导演主要手法便是运用大量的符号和符号体系,让不同的符号在影片中指涉和象征深层的内涵。
(一)力
"力"这个符号在五六十年代的劳动宣传画中能普遍地看到。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力"被越来越多地隐去。人们似乎将"劳动"的所指浅化,"劳动"的真正主体——那些构筑起盛世中华的最底层的、最朴实的、却最没有生存保障的人民被逐渐忘却。影片从一开始就出现了整船人健壮的肌肉,坚韧的眼神。整部影片中,以韩三明为代表的民工始终都是光着上身,皮肤黝黑、肌肉健壮。导演也很频繁地拍摄他们在工地上抡起大锤,挥汗如雨的劳动镜头。"力"这个符号以肌肉的形势再现极具冲击力,它和"穿衣"的当官人及郭斌(沈红丈夫)为代表的社会商人形成鲜明对比。
(二)烟、酒、茶、糖
这四种物品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物品,它们是生活自足的象征,更是中国这个语境下人情世故的象征。在影片中,以字幕形式出现并多次重复强调,是影片构成有机的四部份,也在影片叙事中构成一个念珠式的串联线索,导演多用近景凸显。
烟、酒、茶、糖所带来的想象是无穷的。它们可以窥探出三峡人民生活的艰辛,它们真实地存在着,但单眼的符号化手法使其更加凸显而显得意味深远。烟酒是带有男性色彩的,在广大底层劳动者中,有烟有酒便有了生活希望,也有了自己的"难兄难弟"。茶是极具贵族色彩的符号,所以他出现在郭斌的柜子里。影片中,郭斌始终是和韩三明等处在不同阶级的人物。他永远进不了韩三明的甚至是其妻子沈红的内心世界,就像茶一样,不细细品味永远不知道它这是味道。糖在影片中是一种幸福的符号,出现了两次,其所指都是一种底层的、辛酸的生活满足。导演奖四种物品以文字的形式显示,让观众觉得他们已不再是物品本身,而是一个和它们"汉字写法和读音"一样陌生的符号。
(三)魔幻符号
魔幻符号的运用时《三峡好人》中非常有特色的手法,是其他现实手法电影中所没有的。魔幻符号的运用是导演情感无法用现实手法表现的一种表达方式。影片中总共有三组。首先是在三峡瞭望时横飞天空的"飞碟"。这个"飞碟"将果实很好的由韩三明过渡到沈红,同时"飞碟"也是一种孤独的寄托。
第二是沈红在阳台上晾衣服,背后象征三峡移民的"华"字塔突然像火箭一样飞走。这个三峡移民的标志在这里就像一个怪物一样和奉节不协调,所以导演以魔幻的手法将其处理掉,让其像怪物一样在观众的视角中消失。
第三是走钢丝的民工,在高耸的拆迁房上走过。这個镜头出现在片末,民工要和韩三民一块下窑挖煤,虽然民选一线,但为了生存他们还是铤而走险。
(四)音乐
《三峡好人》中音乐的运用非常频繁,很好地发挥了这个本身就是符号的符号作用。音乐符号的运用有事要和电影的气氛相契合,而《三峡好人》中两手主打的流行歌《老鼠爱大米》和《两只蝴蝶》似乎并不和气氛契合。但这两首歌曾经的流行让我们领略到大众通俗的力量,让我们了解了大众的审美。
影片片头以川剧《夜奔》和船上民工的迷茫相应,林冲被逼上梁山,而民工的劳于奔命也是生活的无奈。影片中还有一首比较重要的音乐插曲边上《上海滩》主题曲,在歌曲之后,镜头迅速切向三峡移民,三峡移民也在"浪奔,浪流"中演绎着"成功,失败"。这首歌极具意味,恢宏的三峡工程人为地割裂了三峡库区居民对故土的情感。对故土情怀的割裂便是对记忆和历史的抹灭,三峡移民的后代只有在诠释后的回忆中感受他们文化的根之所在。
(五)政治符号
《三峡好人》中有丰富的政治符号,这或许不被大家认同。但是,借用贾樟柯自己的话"表现小人物的命运"。表现小人物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便是用一组组对立的符号去映衬。影片中一群当官摸样的人走进一家露天酒吧时说:这是我新的杰作,花了三亿八千万。"他所谓的杰作便是一座跨江大桥。很多地方的领导人可以在领导地域中像作诗作画一样搞建设,在他们眼中,偌大的工程知识一个艺术品,而这个艺术品的背后承载的多少普通百姓的辛酸,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也不是政策可以安抚的。
影片最后,政府大楼轰然倒塌便是导演的一个期冀。在韩三明和他妻子眼中,这些高大的钢筋混泥土"怪物"对他们来说,永远是无法介入的,他们希望它瞬间倒塌归于平静。
参考文献:
[1]李幼蒸.略谈电影符号学的美学认识论问题[M].北京:社科出版社,1996.
[2]赵毅衡.符号学文化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
[3]罗兰 巴特.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号[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贾樟柯,吴冠平.世界的角落.电影艺术[J].2005.
著名学者赵毅衡认为:符号是意义活动(表达意义与理解意义)的必须,而且独一无二的工具,不用符号无法表达任何意义;反过来,任何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表达,因此符号学既是研究意义活动的学说。电影符号学(semiologie cinmatographique)就是把结构主义符号学运用于电影艺术研究的学科,它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有C麦茨(罗兰 巴特学生)、意大利的V艾克等。电影符号学者认为电影不是"对现实为人们提供的感知整体的摹写",而是有约定性的符号系统。
任何形式的符号学都要追溯到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他把语言分为能指(形式载体)和所指(语言符号表达的意义),概念和音响符号的结合便成为符号。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包括剧情、舞美、灯光、音乐、道具等等。每一个元素都可视为一个符号体系,而这些元素符号化的过程本体崩塌的过程。当它的形式载体与直观表现越来越疏离,这些符号能指之间的相互比较和组合往往产生无穷无尽的,内涵深刻的所指。
另一名国内知名与好学学者李幼蒸认为,"电影之所以是当代符号学的主要对象之一,首先因为作为综合艺术媒介,电影为符号学提供了时空构成上极为复杂的文化对象,从而刺激了一半符号学理论思维的兴趣。"电影这门特殊的艺术,它一出现便和符号结下了不解之缘。单纯的剧情和其他元素的直观再现往往是纪录片式的呆板拍摄。而电影它首先是一个艺术品,其本质特征要求它能召唤出无尽的想象。这其中符号化的无穷所指可以让其"隐喻"的、普通的表意变得陌生化、假定性真实化和深刻化。
二、"后五代"导演的困惑
在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强烈冲击下中国电影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但是先天不足的中国电影在追赶过程中似乎走上了一条畸形的道路。电影不再为表现某一社会问题,而为了唯一的商业票房,失去了其感召性和警醒性,甚至欢愉性和宣泄性。电影便失去了它的艺术效果。至张艺谋《英雄》之后,中国电影商业化似乎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现在呈现出过头的态势。很多所谓的大片,宣传颇盛, "爽"过一次便没有任何余味了。
基于这种大的语境之下,"后五代"导演的创作更具困惑和焦虑。首先,现今影视界的主导仍然是第五代导演,他们有完整"工业操作体系"和雄厚的资金,能进行恢宏的制作。其次,现今中国电影的主导方向不是对现今人生存问题、小人物命运的描写,而是更多的在历史题材中汲取电影元素。这种借"历史距离感"而达到电影陌生化的技法是有一定"商业"作用的,它也塑造了现今观众的审美情趣,而现实题材的小人物命运则更多地被遮蔽。
所以,"后五代"导演们在夹缝中求生存。他们中仍有为数不多的保留着平民知识分子的精英情怀,如贾樟柯、王小帅等。他们没有显赫的身世也没有祖辈从影(所谓的电影红色贵族)的荣膺。他们和中国最广大阶层的百姓一样是一个人海中难以发现其标识的平民,其在商业大片的冲击中坚守平民立场和底层观察视角基础上所具有的敏锐观察。
"后五代"导演生存的重要途径便是寻找新的、更具时代性的符号,综合这些符号找到与时代的契合点,和观众产生共鸣,这样的电影才能广为观众接受。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便是在各种符号综合下产生深刻意义的一部极具震撼力的电影。
三、《三峡好人》中的符号内涵
《三峡好人》,又叫Still Life(静物),这是一部关于失落与寻找、漂泊与向往、追忆与忘却的电影。两个来自山西汾阳的外地人,韩三明和沈红,来到三峡库区奉节寻找自己的妻子和丈夫。这两个任务在影片中平行进行没有一点交叉,却让观众感觉到他们莫大的关联性。最后韩三明坚守着那份淳朴的爱,而沈红却选择分手。《三峡好人》通过叙述小人物的生存状态,表达出对底层群众的深刻关怀,同时影射着现实社会存在的各种弊端。在这部影片中,导演主要手法便是运用大量的符号和符号体系,让不同的符号在影片中指涉和象征深层的内涵。
(一)力
"力"这个符号在五六十年代的劳动宣传画中能普遍地看到。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力"被越来越多地隐去。人们似乎将"劳动"的所指浅化,"劳动"的真正主体——那些构筑起盛世中华的最底层的、最朴实的、却最没有生存保障的人民被逐渐忘却。影片从一开始就出现了整船人健壮的肌肉,坚韧的眼神。整部影片中,以韩三明为代表的民工始终都是光着上身,皮肤黝黑、肌肉健壮。导演也很频繁地拍摄他们在工地上抡起大锤,挥汗如雨的劳动镜头。"力"这个符号以肌肉的形势再现极具冲击力,它和"穿衣"的当官人及郭斌(沈红丈夫)为代表的社会商人形成鲜明对比。
(二)烟、酒、茶、糖
这四种物品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物品,它们是生活自足的象征,更是中国这个语境下人情世故的象征。在影片中,以字幕形式出现并多次重复强调,是影片构成有机的四部份,也在影片叙事中构成一个念珠式的串联线索,导演多用近景凸显。
烟、酒、茶、糖所带来的想象是无穷的。它们可以窥探出三峡人民生活的艰辛,它们真实地存在着,但单眼的符号化手法使其更加凸显而显得意味深远。烟酒是带有男性色彩的,在广大底层劳动者中,有烟有酒便有了生活希望,也有了自己的"难兄难弟"。茶是极具贵族色彩的符号,所以他出现在郭斌的柜子里。影片中,郭斌始终是和韩三明等处在不同阶级的人物。他永远进不了韩三明的甚至是其妻子沈红的内心世界,就像茶一样,不细细品味永远不知道它这是味道。糖在影片中是一种幸福的符号,出现了两次,其所指都是一种底层的、辛酸的生活满足。导演奖四种物品以文字的形式显示,让观众觉得他们已不再是物品本身,而是一个和它们"汉字写法和读音"一样陌生的符号。
(三)魔幻符号
魔幻符号的运用时《三峡好人》中非常有特色的手法,是其他现实手法电影中所没有的。魔幻符号的运用是导演情感无法用现实手法表现的一种表达方式。影片中总共有三组。首先是在三峡瞭望时横飞天空的"飞碟"。这个"飞碟"将果实很好的由韩三明过渡到沈红,同时"飞碟"也是一种孤独的寄托。
第二是沈红在阳台上晾衣服,背后象征三峡移民的"华"字塔突然像火箭一样飞走。这个三峡移民的标志在这里就像一个怪物一样和奉节不协调,所以导演以魔幻的手法将其处理掉,让其像怪物一样在观众的视角中消失。
第三是走钢丝的民工,在高耸的拆迁房上走过。这個镜头出现在片末,民工要和韩三民一块下窑挖煤,虽然民选一线,但为了生存他们还是铤而走险。
(四)音乐
《三峡好人》中音乐的运用非常频繁,很好地发挥了这个本身就是符号的符号作用。音乐符号的运用有事要和电影的气氛相契合,而《三峡好人》中两手主打的流行歌《老鼠爱大米》和《两只蝴蝶》似乎并不和气氛契合。但这两首歌曾经的流行让我们领略到大众通俗的力量,让我们了解了大众的审美。
影片片头以川剧《夜奔》和船上民工的迷茫相应,林冲被逼上梁山,而民工的劳于奔命也是生活的无奈。影片中还有一首比较重要的音乐插曲边上《上海滩》主题曲,在歌曲之后,镜头迅速切向三峡移民,三峡移民也在"浪奔,浪流"中演绎着"成功,失败"。这首歌极具意味,恢宏的三峡工程人为地割裂了三峡库区居民对故土的情感。对故土情怀的割裂便是对记忆和历史的抹灭,三峡移民的后代只有在诠释后的回忆中感受他们文化的根之所在。
(五)政治符号
《三峡好人》中有丰富的政治符号,这或许不被大家认同。但是,借用贾樟柯自己的话"表现小人物的命运"。表现小人物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便是用一组组对立的符号去映衬。影片中一群当官摸样的人走进一家露天酒吧时说:这是我新的杰作,花了三亿八千万。"他所谓的杰作便是一座跨江大桥。很多地方的领导人可以在领导地域中像作诗作画一样搞建设,在他们眼中,偌大的工程知识一个艺术品,而这个艺术品的背后承载的多少普通百姓的辛酸,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也不是政策可以安抚的。
影片最后,政府大楼轰然倒塌便是导演的一个期冀。在韩三明和他妻子眼中,这些高大的钢筋混泥土"怪物"对他们来说,永远是无法介入的,他们希望它瞬间倒塌归于平静。
参考文献:
[1]李幼蒸.略谈电影符号学的美学认识论问题[M].北京:社科出版社,1996.
[2]赵毅衡.符号学文化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
[3]罗兰 巴特.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号[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贾樟柯,吴冠平.世界的角落.电影艺术[J].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