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前初会安倍晋三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olbax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自民党(全称:自由民主党,创建于1955年11月)无疑是个“奇迹”,它承载着战后半个多世纪日本历史的几乎全部功过。
  1989年的一天,我的保证人藤永先生把我带进了著名的“东京永田町众议院第一议员会馆”。那里几乎集中了日本所有在位实力派国会议员的办公室,一个亚洲经济强国的风风雨雨,都在这幢楼宇中被翻来覆去地搅动着。藤永先生是日本自民党原干事长安倍晋太郎的同乡和后辈弟子——据说日本的山口县,是日本政治家和高级官僚辈出的地方。老安倍先生作为一个自民党的高级政客,毕业于名门学府东京拓殖大学,于80年代出任过日本外务省大臣。他的夫人就是原日本首相岸信介的女儿洋子。
  我记得,当时依然权高位重、大名鼎鼎的安倍议员办公室,就是不大的里外两间,外间会客,里间办公,没有任何神秘感。那天,晋太郎先生本人外出不在。外间的会客厅里一位年龄与我相仿的年轻人,穿着十分清洁朴素。他一听藤永先生介绍说,这位中国留学生想亲眼见识一番“2·26事件”的史迹,马上从沙发上站起来,离开正在跟自己说话的两个人,热情地对我表示欢迎——显然他是办公室里固定的工作人员,皮肤挺白,个子高高的,我对他有点儿先入为主的好感。他领我们进了里间,就是安倍晋太郎先生的议员办公室,这里没有丝毫的奢华气息,家具都是最实用的,招待来人也就是普通的咖啡和茶水。除了外务大臣访问非洲时和大眼睛黑孩子们亲切握手的彩照挂在墙上,没有任何其它装饰。巨大的办公桌上几乎空无一物,一张黑色真皮高背椅的后面,垂着厚重的素色窗帘。那年轻人抢先跑上前去,动手拉开了它……室外明亮的光线中,我立刻俯瞰到了首相官邸的全景:一座明治时代西洋建筑风格的院落,凝重、朴实,与电影里看过的镜头一模一样——这可真是个再理想不过的观光地点!
  一晃17年过去了,政界德高望重的老安倍先生已逝去多年。那位曾经亲手为我拉开窗帘的年轻人,就是今天的日本总理大臣安倍晋三。从1982年开始,他就在为父亲担任外务省大臣秘书官。年龄仅仅长我半岁,是我亲眼见过的唯一一位日本总理大臣——而且是在他尚未正式登上政治舞台的时候……
  从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岸信介首相开始回顾,可以看到一个典型的日本式政治世家——岸信介(1896~1987)也是出身于山口县的日本政客,他以出色的成绩毕业于当时日本第一名门“东帝大”法学系。侵华战争期间,曾与东条英机和星野直树并列被赋予“满洲铁三角同盟”的政治诨名,在东条内阁曾出任商务大臣。战败后,被列为“战犯”的岸信介锒铛入狱。释放出狱不久,即出任首届自民党代理干事长,进而当选日本第56代、57代内阁总理大臣,在政绩的名次排列上高居第8位。作为一名当年的A级战犯,他居然荣获了第一届联合国和平奖!岸的女婿安倍晋太郎、外孙安倍晋三也曾先后稳坐自民党干事长的交椅,而且都是在党内外未遭任何非议的传承。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政治人事阵容的“门阀”传统和风气。用我保人的话说:“当年亲自为你拉开窗帘的那个年轻人,可是个地道的‘贵公子’啊!他不仅有一位当过首相的外祖父,还有另一位始终站在对立派立场上的著名县议员的祖父呢!”安倍晋太郎的父亲,安倍晋三的祖父安倍宽先生,曾被誉为“草莽政治家”。战前就属于坚持民主和平立场、反对军事独裁的人物,半个多世纪前,他的竞选口号就提出了“政治不能不讲仁德”的理念。可惜战后不久,宽老爷子因病亡故。很多人并不知道,作为战后出生的第一代的日本总理安倍晋三,是在这样两位政治家祖父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命运、熏陶再加上努力,政治世家的子弟,无疑会比非政治世家的子弟拥有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机遇。问题是作为一个现代政治家,如何正确地处理好“切身利益”、“集团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坦率地说,正是在这一点上,我无法看好今日的日本。
  田中角荣前首相在世时,曾经直言不讳日本的政治内涵:权利=选票,选票=金钱。由他所撕破的这一层窗纸,也彻底将日本政治的“金、权”关系在各个层面上明朗化了。田中在位期间,发生过一起轰动全国的诈骗案:一个三十出头、文化程度不高的女骗子,在家里努力练习模仿总理大臣那独特的沙哑嗓音。然后,一个个电话直接打到几个“大手株式会社”的总裁办公室——“田中总理”亲口以明显的“暗示”索要政治献金,几乎所有接到电话的阔老儿事后亦承认“受宠若惊”。几小时后,“田中总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当然还是那个打电话的女人,按约定的时间光临。她举止得体、不卑不亢,利利索索地从各个豪华的总裁办公室,提走了一袋袋巨额现金。不费吹灰之力,一举成为亿万“富姐儿”,连打张收条的麻烦都没有。东窗事发之后,如果不是女诈骗犯本人的供认,那些作为“受害者”的总裁们大多还是要“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的。这难道不是一个非常富有讽刺意味的典型事例吗?算不算得上是一部“黑色幽默的文学小品”?
  这部“小品”所揭示的,仅仅是日本“金权政治”黑幕中“冰山一角”而已。一部“民主选举制度”的法典,在肯定了选民意志将得到尊重的同时,也仿佛造就了一个冲不出去的“怪圈”——作为一个政治家,你想要对社会有所作为,就要当选;要当选,就需要巨额的竞选经费;而如何去获取大宗的经费?又如何去代表经费提供者们的利益?这就是一门复杂的“大学问”了。至少,我们这些圈子外面的小老百姓,也可以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设想:一个政治家倘若廉洁得两袖清风,以致因为经费不足而压根儿就不能当选,又谈何去对改造社会有所作为?!日本的国家政治,只能是无可奈何地在这个“怪圈”中徘徊。幸而新闻及民间言论的自由,起到了一定的社会监督作用,但彻底打破这个“怪圈”的办法,我看并未找到。
  从1989年到2004年的15年间,美国更替了3任总统:老布什、克林顿和现任的小布什;英国从撒切尔夫人到现任首相,也只是3任人选;德国总理的人选更替,仅为两任;日本呢,从竹下登到小泉内阁,则是洋洋11任的首相人选更替!从这点也可窥见日本政治的复杂。
其他文献
港珠澳大桥,这座提出20余年而至今未能建成的工程,也许可以作为香港与内地合作的一个样本进行解剖,看一看两地的交流有什么经验可以吸取,有什么教训应该铭记。为此,本刊专访了著名港澳问题专家、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郑天祥教授。    港珠澳大桥何以迟迟未建    《同舟共进》:早在1983年香港合和集团主席胡应湘就提出修建的伶仃洋大桥,被认为是港珠澳大桥的前身。2003年他又说,“期望(这座桥)20
期刊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方针,使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抑制,减轻了环境、资源对经济建设的压力,有利于今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但这个方针的核心内容“独生子女”政策经过多年实践,其负面影响日益凸显。  一、从生命科学的层面上说,生物的繁殖规律总是从少到多的,以人为的办法强行使它从多到少就是反自然。  二、从伦理学的层面上说,兄弟姐妹一起玩乐,欢天喜地,这是自然。独生子女只能成天围着
期刊
岳经纶 香港城市大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亚洲管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公共政策分析年报执行主任。2004年离港,正式执教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现为中山大学副教授。他深谙两地异同,关于两地的比较视角颇为新颖,也值得深思。    两地师生大相径庭    《同舟共进》:2004年您正式离开香港城市大学,受聘于中山大学,媒体称之为“弃高薪北上”,请问为何会有这样的选择?  岳经纶:不能说是“弃高薪”
期刊
最近,英国女王去美国访问,美国总统布什为表示欢迎的诚意,不仅临时突击学了不少英国王室的繁琐礼节,而且专门到街上租了一套燕尾服,以参加欢迎典礼。(《南方都市报》2007年5月9日)  看到这条消息,我不由得发出疑问:堂堂美国总统、世界首富的一号头头,为什么是租衣服,而不是买衣服、做衣服?买一套名牌衣服或请高手量身定做一套衣服能花几个钱?何况还是正儿八经的“工作需要”,事关“国家形象”,居然可怜巴巴地
期刊
我知道“做客人要有礼貌”。我知道我“不是香港人,所以不懂香港”。我完全承认“你们台湾更糟糕”。所以,讲这个题目还真的“我有压力”,套一句“巴士阿叔”的真情告白。但是,我也相信香港人的开阔,容得了善意的直率。    添马舰有故事    “添马舰”这个名词的来源是什么?我问了10个香港人,发现10个香港人都不知道。  于是做了些研究。添马舰,HMS Tamar,是英国海军一艘军舰,建造在1863年——
期刊
与传统意义上的主流媒体相比,中国网络的自由度不知要大多少倍。网络的宽松,固然会带来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现象,但也正因为网络有自由表达的权利,特别是怀疑、质疑、纠偏和挑战的权利,所以公众辨别真伪、分辨是非的意识和能力也随之增强。    包袱沉重的传统媒体不断输给网络    传统纸媒行业有一句话:“因为我怀疑,所以我当编辑。”意思是,报刊上发表的任何信息,都先由编辑把关以确保真实可靠,对社会、对读者负
期刊
笔者2003年到北京大学求学,至今已5年多。2004年亚洲杯足球赛,2005年反日游行、抵制日货活动,2008年毒饺子事件等给中日关系蒙上阴影,笔者都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另一方面,2006年安倍晋三首相闪电式访华、2007年福田康夫首相对华访问并在北大演讲,以及日本政府向四川大地震派遣海外救援队等有利于两国关系的事件发生时,笔者也在现场目睹。2008年5月3日,胡锦涛主席看望北大师生,笔者作为日本
期刊
受访人    冯昭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日本爱知大学客座教授)     中日外交的五个“温差”    《同舟共进》:中日两国的关系一直“磕磕碰碰”,但政府外交似乎并未影响民间交流,您能介绍一下近年来中日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状况吗?  冯昭奎:总体来说,这几年的中日关系在政府和民间有不同表现,可以说存在五个“温差”:  自2002年小泉执政开始,
期刊
我不知这位被毛戏称为“张飞的后代”、连江青都要讨好她几分的“小张”,与此时返朴归真之张玉凤,有着怎样的区别。百闻不如一见,至少澄清了个别无聊的传闻,改变了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    文老未习武,武老却能文。  文老姓冒,名舒諲①,是元朝镇南王脱欢帖木儿(一说中书右丞相脱脱)的苗裔,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辟疆的后代,其父冒广生(鹤亭)②是一代诗词大家。舒諲以倜傥风流的世家公子,蜚声文、剧、影坛,又服务
期刊
2007年是中日复交35周年,又是“七七事变”和“南京大屠杀”70周年,这使得这一年的中日关系充满了机遇和挑战。2006年10月以来,中日关系走出“政冷”低谷。2007年,中日关系能否在“乍暖还寒”中继续“回暖”?    既非“蜜月”,也非“政冷”    2001年到2006年期间,小泉首相连年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把中日关系推入“政冷”低谷。小泉路线在亚洲陷于“四面楚歌”困境,在国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