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品诗一路歌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en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的《静夜思》,是我背会的第一首古诗。
  小时候,吃过晚饭,出门散步,我就会背诗给父母听。常常有不相识的路人,因为我的嘹亮童音、如同歌吟般的背诗而多看我一眼。他们眼中的惊奇和赞赏,仿佛为我穿上了最华美的衣裳。
  学校里老师规定学生背诗或古文,同学们苦不堪言。他们认为的苦刑,对我而言,却是那样快乐的事。
  而后我开始读李煜、李清照的诗词,在漫着忧伤的字里行间,我变得多愁善感,沉溺于悲伤和自怜。他们的诗词,统一都是忧伤的情调。后来,我无意间看到了一首诗: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里面的忧愁呢?追悔呢?感伤呢?为什么既不怀念远去的朋友,也不追忆逝去的情事呢?为什么没有年华老去的无奈?为什么没有时不我予的慨叹?为什么这首诗读完了,竟感受到好多喜悦的情绪?
  从那时起我就意识到,诗词的世界何其广阔,绝不只是多愁善感。
  王国维是春天的拥护者:“四时可爱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春天万物冲破冰雪,一夜之间便有满枝春浓。只要我们仍有热情,也能冲破人生的冰雪,回到年少,无所畏惧。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在夏日的宅院中看见葵花,为它而感动,这是柳絮与葵花的不同:柳絮随风,并没有固定的方向;而向日葵不管阳光在何处,它的脸都会永朝光明。人们有了明确的目标,便是艳阳下的向日葵,可以尽情绽放。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仅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境界。秋日是收获的时节,也是赏菊的季节。收获自己的耕耘,也欣赏他人的成就。不张狂,不嫉妒,直至悠然的境界。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白居易邀请朋友饮酒的诗。银铺世界,玉碾乾坤,下雪时天气奇寒,白居易在红泥小火炉里温着佳酿,邀朋共饮,如此浪漫与温馨。哪怕走到了生命的冬天,还是不能放弃享乐与好友,不能割舍生之欢愉。
  诗词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多愁善感,还有心灵的智慧与启发。我们要有几首诗,放进行囊里,抵御诡谲多变的人生。
  我常想起幼时,背着诗,嘹亮而欢愉,在黑夜中走着。
  让我们一起念着诗,无畏黑暗,勇敢向前,在人生的路上,谱写出属于自己的欢歌!
  (指导老师:杨盛建)
  古人作诗,追求的是一种境界。同样,今天写读诗的感悟也离不开这两字。小作者举古诗的例子看似无心,其实有意。从情绪上的喜怒哀乐到理想上的坚定追求,再到人生情怀上的奔放洒脱,境界逐一提高,足见小作者的良苦用心。
其他文献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红军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之后,红二方面军、红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所有读书方法中的最主要一项,可以起到培养语感、感受情感的作用,如果我们明确朗读的目标,并以情感为维系纽带,带领学生走完朗读教学全程,那么学生将会得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一、将朗读目标安置于教学活动之先  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曾经说:非朗读则难以体味文章的音乐之美、铿锵之美,也难以体味文章的起承转合。但是教师必须注意避免给学生随意指出朗读任务,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效果并不
伊妹姐姐:  我在我们这里很有名的一所初中上学,平时成绩很好,可是一到考试就发挥不好。我无法想象自己考糟了会怎么样,感觉别人都在说我,感觉老师看我的眼神也不对,还想和家人发脾气。  苹果  每个人在面临一些重要的事情时,都会产生紧张情绪。适度的紧张,可以让我们更专注和高效地完成任务,但是,过度了就会起反作用。我想,对于考试成绩过于重视就是你产生如上问题的根源。总是担心需要应对自己考得不好的状况,可
内容简介  本书是90后双料学霸李柘远写给年轻人的人生使用手册,内容囊括求学中遇到的趣事、工作中遇到的瓶颈以及自励心的建立,是一部少见的励志与趣味并存的散文集。本书不是单纯的学习方法的罗列,而是给处于迷茫期的你点明方向。不仅是学生,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本书也可以帮助你建立自励心和规划力。同时,书中的小故事介绍了美国的风土人情及校园生活,可以为读者打开视野,了解到更多其他书本上没有的有趣经历。  作者
摘要:文本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情感的相似性,不仅要善于挖掘文本同类事物的情感相似性,也要善于和文本外的生活经验对接,挖掘相似情感。只有经过对比阅读,才能更好地解读文本,挖掘文本深意。以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猫》一文为例,谈一谈相似情感的挖掘,以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  关键词:文本教学;相似情感;生活经验  文本教学的意义并不是把教师的阅读体验先入为主告知学生,而是应让学生反复阅读,在字里行间的穿梭
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这寥寥数语就概括出实践与认识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行要建立在知上,知因行而实现,行成就知。在知行一体的情况下,自“明”就自然如群星拱月般出现。但在学科教学中,教师总是忽略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及生活体验,将行与知各自囚禁在两个空间里,知行的不统一让学生的学习“缺氧”,使其在憋闷中艰难地维持内心秩序,仿佛全神贯注,饶有兴趣,实质却是“哑
记得第一次走过小镇的山路,惊异于它的山形,远远看过去就像一个“金”字。暮色降临的时候,在金色的阳光下,山上的大石,愈发显得神气。  关于这座山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之前,山形还不是如此,那个时候,有不少居民都住在山旁,树林蓊郁,处处弥漫着幽静的清香。山里住着一位祥和的山神,山神的家中摆满了金牛、金羊……整座房子被金色的光芒笼罩着,山中的人们无比神往。山神与山民的关系也极其融洽,虽是神,但从未向山民
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健康发展,让青少年认识到自我成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由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江西赛区组委会、江西省教育学会中小学课外阅读指导专业委员会以及江西教育传媒集团联合承办,各设区市教育局教研室协办的第十二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16~2017年度)暨江西省第八届中学生作文大赛于2016年9月正式启动。  本届作文大赛的总主题命名
摘要:高中语文教材选入多篇经典文本,突出了陶冶学生人文精神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新的方式、选取新的角度,引导学生深入经典文本内核,重塑经典文本的生命。结合教学实践,从语境、体验、重构三个角度挖掘经典文本的价值,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及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经典文本;语境;体验;重构  新课标提出:“注重阅读经典文本,提升学生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对文本语言进行品鉴
静子姐姐,如果你有一台时光机,你会不会坐上它回到学生时代?  如果你问我,我想说,我不会。在学校学习的过程既漫长又痛苦,除了有无数次的考试和煎熬,还有那些狭隘不懂事的“恶”。  我们班上有一个叫凤凤的女生,是学校里的“红人”。她的学习成绩很差,排名总是年级倒数;穿着陈旧邋遢,头发脏乱;脸总是没洗干净的样子,还有点龅牙。她似乎分不清善恶,总是对着围着她起哄的男生们痴痴傻傻地笑。  那时考试,我们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