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王羲之的短信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z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想“你好”这个词,远不应该只是接起电话来表示自己在听,或者见面时表示看见了的招呼,当我们向朋友们问起——“你好吗”的时候,总盼望能听见他们最近怎样,没有生病吧,有不顺心的事情吗?可是很遗憾,大多数我们问起的时候,总会被一两个字敷衍过去。也许是时间、空间和情感的距离都太逼仄,以至于我们无法整理好自己的心绪,也没有办法创造一个安心的环境去向对方讲述关于自己好不好的故事。
  所以羡慕那个习惯写信的年代,“你好吗”不仅仅是一句话的寒暄。因为距离遥远,相见不易,收信人和寄信人一样,愿意慎重地品尝每一个字句的味道。有趣的是,这样遥远的距离带来了不便,却也换回了一点温厚的宽容,“你好吗”成了一个被屡屡提起、慎重对待的话题。所以我们可以在铺开信纸的时候慎重想想关于平安和快乐的感受,而非一句话,一个字的敷衍。
  南朝书帖里那么多不厌其烦的类似问候,也许是因为这份牵挂所珍藏的温暖人情,让我们如此珍而重之。像是王羲之的《初月帖》:
  “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办。遣信昨至此。旦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否?吾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忧悴。力不具。”
  他说:“一直没有来得及给你写信,最近收到了上个月十六号你写的信,虽然距离你写信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收到它还是很让我感到安慰。你好吗?我却不太好。正在路上,精神疲惫,就先这样吧。”
  他的《姨母帖》写道:“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那时候写信开头总是顿首。顿首,当然是一种格式礼仪,然而也像是我们不经意间见到喜欢的人,有时候不知道说些什么,但自然地就会微笑招手,快步向前去,就会在说话的时候不自觉地倾过身子让我们之间的距离更短一些。王羲之的“顿首”总是写得笔走龙蛇,线条流动,快得好像能够看见他见亲友时急忙迎上去的姿态。
  也是王羲之的《远宦帖》说:“省别具,足下大小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他说:“谢谢你那些事无巨细的问候,我大概还好吧。那些在武昌时候的朋友们呢,他们还好吗?只是我的妻子生了重病,很不好。”
  这些絮絮叨叨的你好不好,也许在我们读来单调无聊——太平的年代,唾手可得的平安就像年轻人的健康一样,是一种拥有得太多,多到让人厌倦得恨不得拿去换点钞票来的东西,少有人把它作为珍重的话题,郑重的追求。我想这是人类的通病吧,最珍惜的总是那些已经远离、即将逝去、追逐不到的东西。这大概也是在魏晋的书帖里,在那个充满战火离乱的时代,经历着频繁的远离故土,频繁的亲故离散时,他们唠唠叨叨说着健康与平安的原因。所以,他们不在短而珍贵的信里讨论要完成的事务,需要打理的日常,也没有对于未来伟大的畅想,他们只讨论,我现在的心情和你的平安。世界和生活在他们的短笺里如此简单渺小,但却如此珍重。而这样的珍重,成了他们被我们牢牢记住的原因:宗白华先生总结过的晋人之美,只有两件,一件是向外发现了天地的自然之美,剩下的一件,就是人类自己的深情。
  比如说,一封没头没尾的短信:“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这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仅仅十五个字的短笺,却被搞错了情况的乾隆皇帝浓墨重彩地在周围鬼画符一样盖了章提了字,专门在故宫盖起一间叫“三希堂”的屋子来珍藏。而写信人王羲之却并没有投入与乾隆皇帝一样的隆重态度来写这封信,他甚至连想一个体面结尾的脑子都没动,直接老实地说“力不次”——没劲儿了,所以就这样。但他却在那个信送出去也不知道能不能得到回复,什么时候收到回复的糟糕年代,依然固执地向朋友传递着一些微妙的心情——快雪时晴,真好,但愿你也好。
  我也不知道他的收信人那会儿离他多远,也不知道当收信人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是冬是夏,晴天还是雨天,但是我羡慕他展信的时候,信纸上王羲之捎来的雪霁的味道。我总是很喜欢“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句子,并且固执地相信,当人类在千里之外互相思念的时候,是羽毛一样轻盈的灵魂共振的瞬间,是比流星划落更加珍贵的瞬间。
  有的时候,读不到原帖,只是在脑海里反复回味这句话,哪怕只是在一张白纸上看见小四号宋体的这十五个字,它也依然能够带来欣羡和困惑。我想,这与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无关,只是这十五个字的魔力。后来觉得,大概是出于对王羲之和南朝寄信人的羡慕——他们有这样的一种能力,能够用文字简洁却精确地传达出心情和感觉,真挚,坦然,生动,因而可爱。
  其实关于短信,我最喜欢的是这样的一封:“天气殊未佳,汝定成行否。寒食只数日间,得且住,为佳耳。”
  他说,天气不大好,你还能来吗?快要到寒食节,如果能住下,就最好了。
  不是天气不大好,所以就别来了;或者你快点来,虽然天气不大好;而是,天气不大好,你还能来吗?是一种热情的期盼,但又对收信的人保留着可供选择的分寸,好像你面对喜欢的人,想要一起去游历很多地方,一起去完成很多的事情,可你更想知道她自己是不是也因为这些事情而感到快乐。这是典型中国人屡屡“走题”的深情,如此含蓄的美丽。
  钱锺书先生考证这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手笔,然而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认为这是晋人手笔,宋代的词人辛弃疾用它入典,有一首好词:
  “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霜天晓角·旅兴》
  无论作者是唐人晋人,前两句普普通通的“好不好”却是原汁原味的晋人风致。稼轩看重“来了就住下”的“且住为佳”,只是他一个人的旅途,却不知道住去谁家,虽然有潇洒的气象,却放不下晋人只属于寄信人和收件人娓娓道来的温馨。
  后来有一则故事,也许可以为晋人的深情作注:清代诗人顾贞观年轻的时候交了一位叫吴季子的好朋友,后来吴季子因为牵扯进了官司被皇帝发配去了黑龙江戍边,一去二十三年。许诺过要救朋友的顾贞观在京城处处碰壁,求告无门,后来寄人篱下,希望换来救回挚友的一些微末希望。在进行这些看不到希望的努力时,他给吴季子写了一封信,是两首好词: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这是单纯的理想主义的诗人挪开一步,向挚友掂量肩上担不动的重量,他想抱怨两句这些跌跌撞撞的日夜,却也知道,收信人和写信人,谁也不比谁活得更好。但这两首沉重的好词却因为起首和结尾的两句压住了其中飞扬的激愤,让人相信,人与人之间的情意虽然不具有实体但也并不脆弱,有时候如晋人所表达的那样惬意优雅,有时候也可以成为一个人踽踽独行的支撑。无论它以何种形态出现,它所具有的安抚人心的温度却从来不会变凉——季子平安否?
  置此札,君怀袖。
其他文献
阿兹特克帝国的步兵战士,有自己风格的羽毛背旗  走进一家日系快时尚的门店,你可以看见几件T恤:有的印着随性的黑人涂鸦,是美国非裔传奇画家巴斯奇亚的作品;有的印着日本浮世绘名作《神奈川冲浪里》;另一些印着好莱坞可爱的动画角色小小兵。  T恤其实是一种很有趣的发明,还有什么服装形态比一件白T恤更加简约呢?它是工业时代大批量制造的产物。一般的说法是,T恤是1898年美国海军发给士兵的内衣,然后很快扩散到
白天,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终身教授,学生和大学同事们都对他评价颇高。晚上,他是一个贩毒、携带枪支的犯罪头子,带领着一个叫“魔鬼圣徒”的贩毒团伙。这听起来多像刚刚狂扫艾美奖的美剧《绝命毒师》里的主角沃尔特啊,不过这个故事的主角另有其人,他是加州州立圣贝纳迪诺大学的教授斯蒂芬·金赛。  人前“好教师”人后“大毒枭”  安分守己、兢兢业业过了大半辈子高中化学教师沃尔特,却在50岁生日之际突然得知自己罹患肺
最近瑞典马尔默街角出现了几间长70厘米、高30厘米的超迷你店铺NOIX DE VIE。这些店铺装修精致,橱窗内摆放着可口的食物,店铺中有菜单,店铺外墙上还贴着即将举行的音乐会海报。不过这些店铺是文艺团体“匿名者”(Anonymouse)专门为街头的老鼠设计的。每当夜幕降临,这些店铺便会开着灯,吸引不少老鼠前来觅食。这些迷你店铺也吸引了许多路人,专门为其拍照。
高加索山区“卡兹贝吉”小镇陡峭山崖上的“圣三一教堂”  外高加索三国—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地处亚洲西部,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我们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经新疆乌鲁木齐飞往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开启了一场外高加索的惊艳之旅。“有一点富”的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的国名来自古波斯语,意为“火的国家”。这里东临里海,南接伊朗,西边与亚美尼亚、土耳其、格鲁吉亚为邻,北接俄罗斯。首都巴库位于里海西岸
《警治的终结》  [英]亚历克斯·S.维塔菜著  王飞/张鹏瀚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0年10月  亚历克斯·S维塔莱  过去几十年见证了美国警察活动在范围和强度上的急剧扩大。  与之前相比,越来越多的警察越来越多地执行着越来越多的法律,由此造成的监禁、经济盘剥和虐待已然是天文数字。  警察活动的扩大,反映了大规模监禁的兴起。它始于20世纪60年代“犯罪战争”(War on Crime)的说
安卡拉,在公交站候车的市民  对于首次离开家乡去看世界的人来说,土耳其安卡拉这个选项,实在是太“前卫”了。  我是在2014年夏天到安卡拉的。学习某种语言,非得到那个地区走一趟、生活一遭,才算真正习得了什么。在准备去之前,学校助教千交代万叮咛,学姐留下来的“教战守则”要好好看一遍。翻开守则,交通篇、办电话篇、住宿篇全齐,心里忍不住好奇:“咦?我要去的,到底是个什么地方?生活有这么困难吗?”  当时
科技行业变化之快,众所周知。  巨头想要更深更長的技术“护城河”,试图抢在竞争对手发展成强有力的威胁之前,就将其收至麾下。像谷歌,用源源不断的资本,砸出了一个囊括上百家企业的庞大帝国。  江湖大佬之间,充满了旧怨新仇。苹果对“老朋友”高通提起索赔10亿美元的诉讼,最后“友好和解”,一度获得“像极了爱情”的评价。而夹缝中的英特尔,如何得利免灾,也是一门艺术。  日薄西山的巨头就没有那么好命。日本东芝
埃及境内的尼罗河河段  如今,非洲和西亚的两条重要河流—尼罗河与幼发拉底河,正被“人祸”和“天灾”困扰,成为争端源头,甚至可能演变为战争导火索。  6月13日,埃及向联合国安理会去信,抗议埃塞俄比亚在尼罗河上游修建大坝。同样表达不满的,还有尼罗河沿岸的国家苏丹。一条尼罗河,勾连起文明,也带来了持续的利益纠葛与唇枪舌剑。这一次,有国际观察家甚至判断,埃及和埃塞俄比亚可能会因此走向战争。  而孕育过古
《无罪之最》(El inoceme)  首播:2021.4.30(西班牙)  集数:8  豆瓣评分:8.8★★★★  导演奥里奥尔·保罗(Oriol Paulo)因《看不见的客人》和《海市蜃楼》两部影片的成功,奠定了其西班牙悬疑电影大师的地位。就在最近,保罗又献出了一部悬疑佳作——《无罪之最》。这是一部由他执导、《看不见的客人》原班人马打造的犯罪悬疑剧,论烧脑程度,《无罪之最》比《看不见的客人》可
音乐剧《猫》剧照  最近常听朋友说,英国作曲家安德鲁·洛伊德·韦伯创作于1981年的经典舞台音乐剧《猫》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了。于是,我兴冲冲地去看,看完后却大失所望。  各大影评网站也对电影给出了低分,首映当天,IMDb评分不足3分,有批评说是“圣诞节的恐怖片”“千万别带你的孩子去看”,更夸张的批评则指出是“变态最喜欢的电影”。豪华卡司也拯救不了?  《猫》,是一部根据英国现代派大诗人T. S. 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