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生短期支教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主动投身到短期义务支教的行列,随着支教活动的增多,该活动带来的影响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以宁德师范学院教育系校地合作共建教育实习基地飞鸾下村小学、霍童文峰小学、赤溪小学等5所小学为例,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针对宁德部分农村小学及其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角色,探析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生短期支教活动对农村及受教学校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短期支教 农村小学教育 影响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01-02
  近年来,以短期支教为主要形式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发展。以在校大学生为志愿者、农村中小学生为受助对象的短期支教,因其形式灵活、时间较短、易操作,逐渐成为热门的一种支教方式,同时也成为推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落后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一个新举措。①与此同时,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短期支教,仍然存在着各种弊端,因此针对地方本科院校短期支教的影响及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调查研究的对象、内容与方法
  1.调查研究的对象
  根据研究的实际内容与需要,本课题小组选择宁德地区部分农村小学,如:飞鸾下村小学、霍童文峰小学等教育实习基地作为本次课题的调查研究对象。为获得多方面的信息,本课题小组在调查中,针对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角色进行问卷调查及随机访谈。
  2.调查研究的内容
  为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生短期支教的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缺失加以分析,本课题小组为此制定了目标。首先,我们深入农村考察,实地了解我系支教的教育实习基地的现状;其次,分析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生短期支教存在的問题及不足之处;再次,对比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短期支教分别存在的问题与影响;最后,对师范生短期支教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影响提出改进策略。
  3.调查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课题小组设计了全面的问卷调查表,采取家访方式发放问卷、下课后上街随机发放问卷、利用做公益—— “清扫街道”时发放问卷;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跳“小苹果”广场舞时随机发问卷,共发放500份问卷,问卷填完后立即回收,以确保问卷的效度。本问卷主要涉及关于师范生授课情况、家长对师范生支教情况的反映如何以及师范生支教对授课学校的影响等问题。
  (2)访谈法:问卷回收后,采取与受教学生家长、教师进行访谈,听取他们对师范生短期支教情况的整体看法。
  (3)观察法:在支教期间,观察支教者授课的情况并作好记录。
  (4)文献法:主要参考了一些关于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相关论文。
  二、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生短期支教现状
  1.对授课内容的反馈
  调查表明,在地方院校师范生支教的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不同的家长持有不同的见解。根据问卷调查表上一道多选题,本课题小组得出结论,(见图一)有76.67%的家长认为师范生支教应该注重德育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还有73.33%的家长认为支教的内容应当注重于特长教学;只有30%的家长认为课本教学才是支教的重点。可见,大部分的农村家长都认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们希望支教的内容能多元化,能多开设动手操作的课程,家长认为孩子需要锻炼提高的是学习的能力,需要培养的是良好的品质、习惯和健康的心态。家访时有部分家长反映不是很赞同大学生支教教受文化课,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原本就安排文化课,另一反面是认为大学生教学经验不足,知识有限,未能做到有针对性的授课,而是盲目灌输新知识。这就反映出农村孩子相较于城市中被要求“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更为幸福,更为自由的一面。所以在选择支教方式时,有多达86.67%的家长选择了通过游戏和孩子们交流以及教授知识的方式。
  2.对授课情况的调查
  在支教期间,支教者安排了丰富多样的课程,给农村小学生带去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资源。本课题小组进行对上课情况的观察,发现上课期间学生们不仅积极参与,并且对授课内容也是非常的满意。但有些内向的支教者不善于与学生沟通,在上课的过程,存在一些小学生因与支教人员缺乏沟通交流、上课比较拘谨、支教者组织能力较差、缺乏教学经验等问题,导致在课堂上师生互动性不佳。并且,在支教过程中,因支教者缺乏教学经验,以及欠缺管理能力,所以不能很好地维持课堂纪律,同时受教学生年龄跨越大,自身已有的知识程度存在差异,接受知识的程度也不一样,因此,不能达到很好的授课效果。
  3.对当地农村及受教学校的影响
  根据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见图二)74.67%的家长认为短期支教对受教学生非常有益,对他们以后的理想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23.33%的家长认为短期支教可有可无,对受教学生得不到实质性的帮助,还有个别的家长认为由于文化,年龄等差异,受教学生可能被大学生的某些行为误导。对当地来说,有54%的家长、老师、及当地村民认为短期支教可以促进当地乡村教育的发展,还有的认为可以引起外界对当地的关注,与此同时,有26.67%的村民觉得会给他们带来不便。在对社会方面,76.67%的调查对象认为短期支教可以号召社会对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关注,并提高农村地区的知名度,传承侨乡博爱互助精神。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地方院校师范生短期支教对农村学校带来很大的影响,为农村学校提供了优良的教育,带去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对改善农村学校教育有很大的帮助。
  三、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生短期支教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这次支教活动以及调查,可以看出,对于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生的支教者自身素质、前期培训工作情况、授课形式以及小学生自身等因素都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1.支教者自身素质
  从访谈中我们得知受教学校教师及家长认为,大学生热情、有耐心、有爱心、亲和力强,在支教中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孩子们的生活,并深受孩子的喜欢,但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且专业知识不够精深,教师技能欠缺,不能很好的达到授课效果。同时,据反映,存在少部分支教的大学生毅力欠佳,不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对艰苦的教学环境有所抱怨,还有的不能正确对待支教活动,只是为了体验支教生活,为了增加学分而支教,没有正确认识支教存在的本质意义,因而不能使支教活动得到理想的效果。
  2.前期培训工作欠缺
  由于支教者与当地村民的沟通较少,可能会给当地村民的生活带来影响,导致村民们不理解短期支教、不完全赞同短期支教。因此,面对支教过程中与受教地区因沟通不当而引起的矛盾,因此支教组织者应逐步完善培训工作,不断加强支教人员各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缺乏前期的培训工作,支教人员不能很好的学习并完善自身素质,同时不能很好的安排支教的课程,使得课程杂乱无章,存在支教者没有目的地选择教授的课程,而随便安排授课内容的情况,没有将自身所学的专业技能付之于支教中,使得安排的课程缺乏科学性。同时也存在重文化课轻技能课,或者重技能课轻文化课的现象。
  3.授课形式不合理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其中有90%的家长反映支教时间太短,希望我们的支教活动时间可以延长。如果孩子刚适应大学生的教学方式支教活动就结束了,那么就无法保证支教的质量,更不能让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因而支教活动也得不到应有的价值。支教是为了给农村贫困地区带去新知识、新思想,改善农村教育,这是长远的计划,不是一朝一夕,而支教时间的太短不能起到作用,因而需要建立长期的支教体系。不仅如此,支教时间太短,在与孩子建立感情之后大学生匆匆离去,会导致孩子的心理落差大,需要调整一段时间才能够适应正常生活与学习。因此,由于短期支教的時间较短、人员更换频繁,只能简单的解决受教方一时的困难,无法解决其根本问题。
  4.农村小学生自身因素
  我们深入农村实地考察,了解了几个农村学校的小学生的生活水平及学业成绩。我们发现由于从小受周围环境的束缚,农村的孩子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
  (1)物质条件。农村孩子的生活比较艰苦,父母有的在外地工作,为了生存,每天都很忙碌,因而孩子在缺少父母的关爱中成长的同时,生活水平也不佳。
  (2)心理素质。农村学生的心理素质相对比较脆弱、自卑心强,尤其对教师的批评十分敏感,往往会显得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少自信心,遇到挫折容易退缩。这种情绪会使他们的思维受到压抑、阻碍,久而久之丧失对学习的信心。
  (3)学习效率。农村学生不善于交流、见识少、知识面窄、思维不活跃和接受能力缓慢等,导致交际能力、记忆能力及思维能力比较差,阻碍其学习的效果,因此农村学生学习能力相对会落于城市学生。
  (4)学习懒散。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和学校管理的疏漏,部分农村小学生存在逆反心理、上课捣乱、学习不思上进、弃学等的现象比较普遍。
  五、改善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对策及建议
  我们从师范生短期支教对受教学生、对农村教育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的调查发现,师范生短期支教给农村小学教育及学生带来的影响利弊兼有, 总体而言,师范生短期支教活动对农村小学教育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针对这些典型的问题,本课题组进行了反复的思考和讨论,通过多角度分析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我们对短期支教对农村小学教育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策略及建议:
  1.加强支教人员的自身素质
  学校必须要求支教人员注意自己的穿着、言行举止,增强自身的责任,摆正心态。强化学生的专业教育意识,师范生支教应从里到外体现出为人师表的形象,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专业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让自己成为优秀的支教者,使支教活动真正达到预期效果,而不是徒有形式。可以对支教人员进行以下培训:
  (1)对支教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提高思想素质。
  (2)引导支教人员自觉“修身”,深刻认识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精髓。
  (3)倡导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与学习,提高知识素质。
  (4)广泛培养科技创新精神与能力,提高能力素质。
  2.完善支教组织培训工作
  支教前期需要对各支教人员展开一系列的培训课程,课程安排、教学方式、教学活动、应急方案等项目进行集中学习,让支教人员初步具备教学能力,同时能随时应对突发事件。
  作为师范生,学校应重视学生基本的教师技能,对于技能方面可经常组织教师技能比赛,或各个方面技能的培训,比如三笔字、绘画、唱歌、舞蹈等等。对于授课教态,可多给予学生上台机会,多让学生进行试讲,提高学生授课能力。
  指导教师与支教人员要多沟通、交流,作为学生的支教人员缺乏经验,难免会遇到困难,这时教师要多给予指导,传授教学经验、处事技巧,比如:安全问题、与村民及小学生的沟通、教学经验等等。同时让指导教师参与支教活动,以便在支教过程中支教者遇到问题时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能够及时解决问题,提高支教达到的成效。
  3.合理安排设置课程
  师范生所学的技能丰富多样,可利用自身专业条件,多开设舞蹈课、书法课、心理健康课等等,给农村学生传授他们未接触或较少接触的课程,大多时候,师范生更倾向于对文化课的培养,而欠缺对技能课的培养,而非师范生会更倾向于开动手操作的技能课,提高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因而师范生也可以借鉴非师范生的教学模式,取长补短。
  大学生支教工作要敢于大胆创新。一方面要敢于对课程内容进行大胆创新,能够开设既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又贴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另一方面要敢于对教学方法大胆创新,因材施教,合理搭配多种教学手段,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重视音体美方面的课程,注重培养学习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   4.合理分配支教的时间
  支教活动对受教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短暂的支教活动并不能改善他们的教育,只有足够的支教时间,才能让孩子们学到更多有用的、有意义的知识;支教时间太短,教给学生的知识极少,对他们的教育是微乎其微,同时,对大学生的锻炼也是不够的,并且对当地居民、家长来说反而会觉得短期支教可有可无。
  5.重视农村学生的心理落差
  农村孩子的生活比较艰苦,地方政府可以适当的给予物质方面的帮助,改善农村学生艰苦的学习条件,生活条件的差异会造成他们心理落差,提倡学校多给学生上心理健康课程,教师可多给予学生关怀、表扬与鼓励,传授正能量。在学习上要相比于城市教师要更加耐心、多加时间的指导,尤其对于成绩差的、厌学的学生不可棄之不顾,而要多费功夫,与他们沟通、交流,给予学习上的帮助,同时可进行严格教育,但对于心理素质差的学生不可当众或严厉地进行批评。在师范生支教期间,让考过心理咨询师或者善于心理指导的支教人员可以对心理素质差的学生进行疏导,提高农村学生的心理素质。
  注释:
  ①巫蓉,倪明威.大学生短期支教对改善农村教育的效果调查[J].科技创业月刊,2015.(7):P71.
  参考文献:
  [1]张健.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4.(7):41-42.
  [2]董伟.大学生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及可行性建议[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7):26-27.
  [3]巫蓉,倪明威.大学生短期支教对改善农村教育的效果调查[J].科技创业月刊,2015.(7):71-75.
  [4]李晓露,吴美茹等.大学生短期支教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影响及改进策略探析[J].教育评论,2014.(10):75-78.
  [5]董云影,张慧.浅谈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的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0):178.
  [6]郭豆豆.社会公益短期支教活动的现状分析[J].中华少年,2016.(5):283-286.
  [7]钟琰.社会实践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实践,2015:200-201.
  课题项目:
  2015年宁德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关于师范生短期支教实证调研,项目编号:201510398001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高校未来教学任务的主力军,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如何,如何培养和提升其教学能力是每个高校都要面临的问题,本文以教学能力评价为着手点分析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依此提升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65-02  一、引言  近五年入职的老师(简称新入职教师)更是站到专任教
期刊
【摘要】地理课程资源广泛蕴藏于学生生活、学校、社会以及自然中。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地理课程资源,让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达成地理教学目标。  【关键词】地理 课程资源 学生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96-01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提供给学生
期刊
【摘要】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应用信息技术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信息技术的应用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 要适时 适度 变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89-01  物理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学习
期刊
【摘要】本文笔者结合高职教育中的移动学习研究现状,总结了传统学习的问题,以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结合移动学习自身发展的盈利周期长,无法保证学习成效,无法实时互动以及无法与现行高职教育体制融合等局限因素,提出选择优质的教育平台,降低教育成本和建设智慧校园等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育 移动学习 现状分析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统计分析法和教材分析法,考察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中所蕴含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的丰富度,以评价教材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体现情况。并结合当前状况下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化学必修教材 情感态度价值观 呈现方式 实施策略  【中圖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
期刊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大学新生必修的通识教育课程,该课程实践性较强,传统的笔试考试形式无法对教学效果进行准确的考核,因此大部分高校目前均采用上机考核方式。本文根据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无纸化试题库的建设及使用情况,分析了无纸化考试在课程考核、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教考分离等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试题库 无纸化考试 教考分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语音信号处理是现代通信和信号处理领域中应用的核心技术之一。语音增强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小噪声干扰以获得更为纯净的语音信号。传统的语音增强技术采用单个麦克风,虽然能对噪声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复杂的声学环境下,其噪声抑制性能将急剧退化。麦克风阵列以阵列处理和自适应滤波作为基本工具,具有空间选择特性和高信号增益特性,基于麦克风阵列的语音增强技术已经逐渐成为语音增强技术的研究热点。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确定并实现一种适用于类似于嘈杂赛场环境中使用的语音增强算法。本文首先介绍了与语音增强有关的基础知识,这些
【摘要】专业转型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主动对接区域行业、产业,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提高专业竞争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本文以光纤通信技术课程为例论述了通信工程专业向应用型转变的重要要性,提出了专业转型建设的思路和方法,研究了如何进行人才培养,如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如何创新校企协同途径。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中,突出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
期刊
【摘要】史华慈以其对人性的深刻洞见及深切的人文关怀,展开“轴心时代”诸子百家关于伦理道德与个人修身问题的论争,呈现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与内在张力。在道德动源的“义利”之争、道德意向的“内外”之辨、道德修身的“学思”之论的解读中,史华慈既看到人性的可堕失性,也注重人的自主性与超越性,倾向于道德修身思想的内在诉求,肯定道德的内在动能。重视对人内心世界的探求,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
期刊
【摘要】幼儿文学是一种以幻想,拟人,夸张为表现特征的幼儿文学样式。它用独特的艺术形式来传达与幼儿的心理,生理相适应的知识。童话是幼儿所特有的,童话是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有利工具和手段,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童话,童话对幼儿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价值,是幼儿成长的好伙伴。  【关键词】童话 幼儿思维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