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读导悟,用文本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iskhot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不外乎一个“阅”和一个“读”的问题。怎样“阅”,如何“读”呢?这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要思考的本质所在。我有幸听了薛法根老师讲授的《珍珠鸟》一课,收获不小,对课堂阅读教学也有了一些认识。
  一、引读悟题,读出个性感受
  开课环节,薛法根老师抓住题眼,先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珍珠鸟,从外形到特点,一点点建立起学生的直观印象,然后根据细节描写,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慢慢生成个性化的感受,形成主观印象。
  师:读完课文后,想想你印象中的珍珠鸟是怎样一种鸟?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1:红嘴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有珍珠似的白点,非常可爱。
  师:哦,这是成年珍珠鸟。
  生2:我印象中的珍珠鸟就是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还没有长出白点。它好肥好肥……
  师:哦,听出来了,它好肥。(生笑)
  生3: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师:这样说,肥得真可爱!
  生4:我印象中的珍珠鸟很调皮,总是这里跳那里跳。
  师:淘气调皮,这是小鸟的天性。就像你们。
  生5:我印象中的珍珠鸟很善良,能与人和谐相处。
  师:鸟也有灵性的。
  生6:我印象中的珍珠鸟是一对一对的,好像夫妻一样分不开。
  师:(惊喜)你怎么发现的?
  生7:课文中讲朋友送的是一对的,而不是一只的。
  师:你真会读书。
  生8:我不认为是夫妻,而是朋友。
  师:真有趣!不过珍珠鸟的确成对生活,像鸳鸯。
  ……
  这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将珍珠鸟的外形、习性,以及对它的感受整理成一段话。学生立刻响应,效果出乎意料。
  【赏析】课堂中,薛老师通过引读,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形成了对珍珠鸟的初步印象,而且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丝毫的强迫学习,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个性的释放。另外,针对珍珠鸟的讨论环节,既让学生有了探索热情,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能力。
  二、引读悟情,读出人鸟和谐
  在引导学生体验文本情感时,薛老师从学生对鸟儿的感受入手,而后逐步引导,开发学生对自然和谐的理解力,不断培养和烘托学生向文本深处升华。
  师:大家都喜欢珍珠鸟。刚有同学说,珍珠鸟胆子很大。是这样的吗?请仔细听这句话,能听出珍珠鸟的胆子大吗?(读文本: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
  生1:我听出珍珠鸟胆子并不大,它像是躲在那里。
  生2:我感觉它胆子小。吊兰的垂蔓要蒙盖在鸟笼上,说明它怕人。
  师:大家真会读书!读书就要读出言外之意,言中之情。这原本怕人的鸟,怎么会胆大起来的呢?我们边读边悟,注意从字里行间体会言外之意,言中之情。先读第四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3:珍珠鸟开始的时候胆子小,只敢在鸟笼四周活动。
  生4:我发现它很快胆子就大了些,敢到屋里活动了。
  生5:我发现珍珠鸟非常活泼,作者很喜欢的。
  师:你还能体会到作者的喜欢之情,了不起!
  生6:我发现珍珠鸟的胆子是慢慢在变大。
  师:你看到了胆子变化的过程,说明你的眼睛很敏锐,读书就要这样,从含义丰富的词句中体会出言外之意、言中之情。
  【赏析】薛老师在引导学生领悟重点词句的过程中,紧紧把握了文章的情感基调,让学生既能从文字里读出自己的感受,又能深入其中,让自己的情感贯注于文字中,这是高超的教学艺术才能达到的效果。正如他说讲的那样,要体会言外之意、言中之情,而这正是对学生阅读方法的一种点拨和启迪。
  三、引读悟言,读出文字之美
  在让学生感悟文字之美的环节,薛老师从文本中的字眼入手,让学生谈体验,交流心得,而后将感悟变成学生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师:请大家分享一下你觉得有意思的句子或者词语?
  生1:从“竟然”我看出作者很惊喜。
  生2:从“竟然”我看出珍珠鸟的胆子越来越大,敢喝茶。
  生3:从珍珠鸟偏过脸,我看出珍珠鸟很可爱。
  生4:它像一个想做坏事的小孩子,又想做又害怕主人。
  生5:我从珍珠鸟啄笔尖,看出珍珠鸟和主人的和谐相处。
  生6:我从作者轻轻抚它的毛,体会到作者是喜欢珍珠鸟的。
  【赏析】语文教学旨在让学生得言,得意,得感。在这个环节中,薛老师让学生抓住文本词句谈体会、谈感受。学生从读中获得了感悟,而教师只是一个带领者,激发着学生将感悟表达出来,并传达给其他人,这本身就是一种语文能力的拓展。
  阅读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自己读,自己悟,而不是亦步亦趋。薛法根老师的课堂向我们证明,有一种教学艺术叫做引读导悟,让学生学会读,就是语文能力的一种有力体现。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更是重中之重。但一直以来,阅读教学策略的选择总是未尽人意,如何让阅读教学更有效,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理想追求。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阅读课教学策略的选择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喜人的变化。   一、初读课文——变“蜻蜓点水”为“重点检查”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不管是观摩课、公开课还是常态课,导入新课后,绝大部分教师让学生带着要求初
《鞋匠的儿子》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体部分是人物的对话。怎样设身处地地理解对话情境以及林肯演说内容背后彰显的人格魅力呢?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教学本课时,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尝试:    一、深思生情,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六年级的学生不管是知识面的广度还是认识的深度都在不断提升,对一个问题常会深入思考,并组织语言,以求更缜密的回答。在上了
一、说一说:铺设温故知新的大道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让学生机械、刻板地照本宣读,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内容,用积极的情感体验去感受阅读。  1.说画面。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黄鹤楼送别》一课时,笔者适当引导学生根据“黄鹤楼”“孤帆”“远影”“江水”等词语去描绘出一幅诗情画意、依依惜别的送别场景,让学生在脑海中勾画出一个直观形象的离别画面,让其有一种飞越时空、身临其境的感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新课程标准(小学高年段)给我们指出了明确的教学方向。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既要引领学生读懂课文写了什么,更要指导学生领悟作者是怎么表达的。  一、重视预习,产生期待  预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有效的预习,应该是学生产生
预习,就是学生课前的自学活动,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它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已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在预习时常常走马观花或是胡乱摸索,造成课堂的效率低下。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要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使其主动、自信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一、寻找切入点。理清作者的
随着网络的盛行,供教师参考的教学资料五花八门,各类教案也层出不穷,备课资源的丰富确实给教师备课带来不少便利,但是有些教师因而不思考钻研,信手采用,导致教学内容不当,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所以,作为一个语文老师,首先必须用好手头的语文书,只有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出合宜的教案来,教学才会有的放矢。人教版低段语文教材虽然不如高段教材提示教学内容那么明显,但是,只要你做个有心人,去细细“读懂”它,低段
一次语文教研活动,我让老师们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自己心目中的语文课,答案多种多样。有人说,课如玫瑰,要有激情;有人说,课如荷花,要清澈明净;还有人说,课如柠檬,要有滋有味……似乎都在理,细想着,我忽然觉得:一堂好课恰似茉莉,看着平淡无奇,品着却幽香缕缕,回味起来更是余香萦怀!    一、含苞——强化预设厚积薄发    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
教学简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  学习这篇课文,运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品味、领悟文章的内涵,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强烈的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汉语文字学是一门以汉字为研究对象的传统语言文字学科,这一领域的研究者很多,相关的著作也非常多。北京大学宋均芬教授所著的《汉语文字学》在繼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我国21世纪文化、经济建设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以更广阔的国际视角,对这门在中国本土诞生并发展的学科重新进行了梳理和建构。  《汉语文字学》分为四章。在第一章绪论中,作者对汉语文字学的学科和简史作了综合介绍;第二章汉字总论,阐述汉字的起源、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让“随文仿写”成为语文阅读课堂的延伸,以此来提高学生“写”的质量和数量。通过“随文仿写”来促进“阅读教学”的交流与展示,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在三年级作文起步阶段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就文取材,由读到写巧迁移”的仿写训练,即紧密联系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性,挖掘教材中的“随堂练写”的训练点,在阅读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仿写训练。具体操作分为“精心寻点—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