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教育是快乐和幸福的

来源 :中国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y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习因和谐而快乐
  
  从人的社会本性来说,学习是人的内在需求,正常的健康的人都有成长的欲望、学习的欲望,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也。” 高尔基说:“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在学习中,人能够体会自身完善的快乐、感悟成长、成功的喜悦。向自然学、向别人学、向书本学,人类总是有不断探索的学习欲望,所以才有人类的各种发明和创造,才能推动人类不断进步。如果学习带上功利的目的,那么快乐的感觉便会减少,中国古代读书人在“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驱动下,书读的很苦,但也不乏超越之人,一生皓首穷经而乐此不疲。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们体会了读书学习的快乐。现在的中小学生读书很苦,沉重的课业负担、激烈的考试竞争使他们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更不能体会学习的快乐。不少高三学生在毕业时,会把自己学习过的书籍付之一炬,这令管理者大伤脑筋,他们不理解学生怎么会忍心把凝聚了自己大量心血的书本资料通通烧掉。这一现象所透视出的本质是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排斥和厌恶,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中小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获得知识主要靠外在灌输,忽略知识的形成和获得过程,只重结果;学生的学习能力只表现为解题能力,轻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不顾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考试中获得分数,考试过分注重选拔和甄别。学校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采取了各种手段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家长为了孩子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也是费尽心机。多少披星戴月的“勤奋”、多少寒灯夜熬的“刻苦”,复习了不知多少本资料、做了不知多少道习题,聆听了多少老师的教诲、感动着父母无数的叮咛……如今毕业了,终于可以释放了,久久被压抑的一切通过那熊熊燃烧的火焰喷吐出来。我们能怨这些学生吗?这种非人道的教育模式挤压、扭曲着学生的心灵、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湮没了人的创造性。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归还给学生?这不只是给学校建立一套新课程所能解决的。树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 的观念,“重视知识的生成和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获取知识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让教育回归生活、回归人的本质,促进课程、知识与学生的和谐统一,让学生能够快乐学习,在学习中体悟生活内涵、领悟人生真谛,实现全面、健康、生动、和谐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固然重要,但如果应试教育的体制不改变,高考制度不作根本性的变革,学校评价机制不作彻底的更新,那么新的教育行为便不会产生,有的也只是理论的阐述或感性的诉说。
  
  二、教育因和谐而幸福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本来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孔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据记载,孔子春游,携弟子数人至泗水河边,围而畅谈水之德性、水之志向、水之情义、水之善施教化。完毕,在颜回的古琴声中载歌载舞,尽兴而归。这是一幅怎样的师生和谐生动的教育画面啊。“如今的学生虽然聪明,但自私狭隘、脆弱、缺乏责任心……”;“我们的教师责任心强,但虚伪刻薄、呆板、缺乏新鲜感……”。两种声音,两种对立的观点。最近,我们学校一个普遍认为非常优秀的教师被学生在校园网上搞恶作剧,被搞成“戴着面具的恶鬼形象”。事件发生令人震惊、发人深省。教师本人感到非常的委屈和无奈,她在工作上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对学生付出了自己全部的智慧和汗水,但结果是学生不领她的情、不理解她的苦心。造成目前师生关系恶化、对抗的根本原因是应试教育不良体制的制约和影响。目前,高考选拔人才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家长、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也是只看其升学率的高低,这样,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只以其教学成绩高低为依据。为了提高教学成绩,教师不得不重视知识灌输,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来达到目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情感因素、人生观、价值观等统统被忽略,“管、卡、压,死盘、硬揉、盯上去”成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这里,知识是外在的、教师是外在的、教学是外在的,长此以往,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没有了,学习的快乐没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没有了。瑞士伟大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人本身是一个整体,人在身体、灵魂和智力等各方面都保持着高度的和谐、平衡。因而,教育必须保存和促进这种和谐和平衡,必须全面地、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他强调,学校的教育工作应联结成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使之平衡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本性的和谐发展。①如今这种片面追求升学率、以考试分数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是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的根源。所以 ,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转变观念,认真落实新课程,敢于超越应试教育的羁绊,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身心健康、情感成长。在教学中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师生分享教与学的喜悦,在促进学生不断成长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享受“桃李满天下”的职业成功感和自我价值提升的幸福感。
  赵荣昌《中国教育论著选》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P153
  (作者单位:223400江苏省涟水县涟水中学)
其他文献
就语文教学而言,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怎样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呢?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明确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育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
期刊
案例:  叶老师热爱文学,写得一手好文章,一笔漂亮的字,自身语文素质较高。叶老师教斯斯所在班语文3年了,但斯斯和班里的部分同学却产生了严重的畏考情绪,对学习语文没有信心,谈“语”色变。经常不更正试卷,试卷不给家长看,不签字,甚至将老师批改后的试卷揉成团扔进垃圾桶。有时还讨厌上语文课,语文成绩越来越不理想。  四年级,斯斯班新换了万老师教语文,一年后,斯斯和他的同学居然迷上了语文,甚至盼着万老师的各
期刊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诗一般的年龄,首先是他们极富想象,令人忍俊不禁的无忌童言,让他们常常不经意地流露出“天然去雕饰”的诗性来;再次,他们持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形象思维异常活跃,那好奇的眼睛,纯真的心灵常常在大自然中,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捕捉、发现和探索,然后不经意地去表达曾打动他们心灵的东西。这一切都成了一种写诗的优势。只不过这一优势资源潜藏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没有得到合理巧妙的开发。一旦这种
期刊
教育要“三个面向”,要培养学生做“四有”新人,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过程,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如何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努力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呢?    一、教学民主——创新
期刊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可见兴趣是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但对于低级年级学生来说,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深入到学习中去,同时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呢?下面我就个人在教学中的体会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要给学生巧妙设
期刊
思维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思维情境的创设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恰当地创设各种思维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性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关键所在,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否
期刊
在历届竞赛中,有不少求值的问题,其中一些题目如果都用常规方法解,则一是初一学生的知识有限,要做出正确结论较难,二是可能导致较难运算,而且结论还不正确,现举一例如下:  题:已知m2+m-1=0,则m3+2m2+1997=_______。  分析:从表面上看,只要求出之后,再代入所求的代数式中能求出结果。而此题目用初一或初二知识不容易求出m来,即使求出之生,也导致运算的麻烦。现介绍几种较简捷的方法,
期刊
态式语,就是指人的身体各部位姿势、动作和面部表情表达的语言意义和思想感情。人生在世,身体各部分不停地运动,也就是在不停地诉说。据国外一些实验统计:人在交流中,语言传达的信息只是一小部分,可非语言因素传达的信息竟占了65%—93%。而态式语就是非语言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态式语,必能起到难以预料的效果。    一、态式语的恰当运用,有助于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和谐气
期刊
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传输迅速,声像兼备、形象直观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处理一些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诸如创设情境,展示材料等问题,但是有不少教师在使用过程中依然未走出误区,使多媒体的作用进一步弱化,多媒体大有代替常规教学成为课堂中心之势。  过去重讲授的“满堂灌”被多媒体的图文、动画这种全新的形式代替了,不难发现在这种形式中学生还是“容器”,只不过这种容器多盛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无论是在传统教育下,还是在素质教育中,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举足轻重的,通过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全面地思考和探究问题,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初三化学是启蒙教育,能否正确的驾御好第一节课尤为重要,因此,我特别讲究第一节课“奇妙的化学”,首先让学生在我的讲中感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