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尤其重要,无论是在动手、动脑、还是动口方面,都要让学生自己去淋漓尽致地发挥,让他们从以往的“让我学”变成现在的“我要学”,让他们主动地在学习中开拓创新思维,发现问题,享受乐趣。
  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中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意识形式。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学中不能过于绝对化,不能以自身的权威给学生绝对的结论,把学生的思维禁锢起来。我们不妨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发表自己在阅读中的体验,对课文中人物的评价,对文章中心思想的领悟,对某一事件的看法,或者对词句的辨析,等等。要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不人云亦云,敢于对老师所给的结论提出疑问,精心培育他们的创新意识。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可精心设计一些新颖别致,构思精巧的问题,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索新知识,激活学生思维。阅读的过程既是培养学生阅读技能技巧、积累语文知识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对自我、对自然、对社会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并不是互相分離的,而是融为一体的。前者的学习是为了阅读的有效进行,是工具,是辅助手段;后者的学习是阅读的目的,同时又是对前者的有益的实践。
  从教十余年,我认为通过感知美的艺术形象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感知美的艺术形象是整个阅读过程的发端,犹如大河的源头、植物的根系,是阅读过程的生命之源。下面根据艺术形象的类型不同分别加以论述。
  首先是对典型类艺术形象的感知认识,也就是对写实性作品的形象进行感知,着重培养学生概括典型的特征性的能力和分析概括典型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的能力。下面以《变色龙》的教学设计为例来说明。奥楚蔑洛夫是写实性文学中的典型的范例。把握这一形象必须把握他的特征性。典型的特征性就是“艺术形象中个别细节把所要表现的内容突出表现出来的那种妥帖性”,它是指“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奥楚蔑洛夫的本质标志就是他的善于变色。作家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把他的这一本质标志突出地表现了出来。那么,学生要感知认识这一典型,就必须概括这一特征性。具体的做法是:学生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一系列细节描写,然后概括发现这一特征性,而不是由老师直接告知。这是感知典型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具体体现。回答时让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一而足,言之有理即可。这一过程中还伴随着对学生的分析概括等阅读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典型环境是指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典型人物产生于典型的环境中,并且“人物的性格要根据他们的处境来决定”,也就是“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人物”。这些论述阐明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可见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生活的土壤。奥楚蔑洛夫这一典型活动的典型环境是什么?那就是俄国十九世纪末黑暗的军警统治,以及在这个历史环境下人物生活的具体环境。这两点必须由学生通过小说中的具体的描写来分析概括,而不是由老师告知。学生对此的探究过程,同时就是创新意识的培养过程。
  其次,是对意境的感知认识。这是抒情类作品的艺术形象。它包括对情景交融的形象特征的感知认识,对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的感知认识,对呈现生命律动的本质特征的感知认识,对意味无穷的美感特征的感知认识。下面以《紫藤萝瀑布》的教学设计为例加以说明。学生初步阅读便能感知到文中描写的景,提示学生从写景的方法方面把握文章写景的内容,可能会了解得更完整。然后,提示学生从表达的角度看作者抒写的感悟,对文章的情景的感知认识,就和阅读的技能技巧交织到了一起,两者相辅相成。对这些文章中实写的内容认识感知完成之后,要启示学生:作者描写盛开的紫藤萝并对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是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吗?如果不是,那么核心内容是什么?正如古人说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这就促使学生考虑文章虚写的内容。这一内容要让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必太确定。同时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认识。可以比较权衡自己的观点的合理性。这是抒情类作品在感知形象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具体体现。意境表面来看是客观物的描写,但它传达的却是主观情感,展示的却是生命本身的美。这是因为“中国人抚爱万物,与万物同其节奏”。作者所描写的紫藤萝由盛到衰、由衰到盛的形象描写与人类的生命生生死死不断繁衍发展的这一虚写的形象有机融合构成的意境,体现艺术意境与宇宙境界的同构关系。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探求意境中的韵味,即体味意境中包括的情、理、意、趣等多种因素,这一意境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哲理思考与情感表达。学生的回答可以是充满个性色彩的。这是在感知意境时培养创新意识的另一具体体现。
  最后,对象征意象的感知认识。这是哲理性文学的艺术形象。象征由两种因素构成:意义和这意义的表现。意义的表现就是哲理性文学的艺术形象,它实际上是意义的载体。感知象征意象的过程就是对哲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合理的求解的过程。下面以《马说》的教学设计为例来说明。韩愈用千里马被埋没的事实塑造了食马者的狂妄和无知的形象。食马者的形象所指为谁?千里马被埋没的现实又所指为谁?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又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而要对这些形象的指意进行求解必须找到它的“客观对应物”,使人要“像你闻到玫瑰香味那样地感知思想”。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这些形象所指的是当时现实社会中的哪些客观现象,即客观对应物?学生在回答时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这是感知象征意象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具体体现。
  总之,感知艺术形象的过程是阅读至关重要的步骤,因为它既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又是对学生进行自我、自然、社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的前提。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知认识作品中美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他文献
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银行自身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是银行业永恒的话题。笔者以为必须通过以下措施,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The quality of bank credit
从“克隆”报道看引导艺术陈祖甲英国爱丁堡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克隆成功绵羊一事,是今年国际科技界的一件重大新闻。今年三四月间,国内的多种新闻媒体报道了克
摘要:讨论法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分析高中数学教学中讨论教学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具体的策略和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讨论教学;优点;存在问题;策略  讨论即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讨论法是根据教师所提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由学生就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等问题各抒己见,开展讨论,通过分析、综合、判断、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期刊
摘要:中学数学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是一门关键的课程。如何提高学生对此课程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反思性教学,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学当中等几点建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数学;生活化;反思性教学;信息化教学  一、前言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与意识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积极投入的意愿。学生有了参与意识,才会有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要求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然而,教师能否充分利用好它,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中,改变以往参与意识差、依赖心理强、跟随老师惯性运转的被动学习方式。下面谈谈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几点做法。  一、尊重与信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组织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一要明确小组成员分工和采用轮换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二要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这是合作学习的关键;三是在学生们的小组活动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要善于设计各种话题,及时鼓励,引导思考,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组学习;体会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法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具有有别于传统教学
摘要:作者围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语文素养的主题,从“激发阅读兴趣,激活学习思维”,“激发想象能力,拓展阅读思维”,“传授读书方法,发展延伸阅读”等五个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素养;提高方法  苏秦苦读,“悬梁刺股”,所以能游说天下;孔子勤读,“韦编三绝”,所以能杏坛讲学;鲁迅连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历代的伟人大
摘要:探索出具有远见性和可操作性的高效课堂教学方式,是许多教师的追求。本文作者以学生的学为主线,以问题为导向,以检测来反馈,构建高效数学课堂,落实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方式;目标检测  如何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一直是教学实践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之一。探索出具有远见性和可操作性的高效课堂教学方式,是许多教师的追求。新课程标准要求师生之间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平等地与学生对话,与学
古人写诗作文讲求“诗情画意”,融情入景,以境会意。苏轼评王维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朱自清也说:“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诗中见画意,画中品诗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描绘的艺术情境,与文中人物一起体验感受作品传达的思想感情,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情境教学,教师导入是关键,没有教师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指导,学生难以进入作品的情境之中,也就无法体验感受作品的思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