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专生的阅读特点谈开放型阅读教学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y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与灵魂,它是字形、字音、词义、语法、修辞、逻辑教学的载体,也是写作教学的源头与活水,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没有阅读教学也就没有语文教学。因此,了解当前教学对象在阅读方面的兴趣趋向、选择理由、方式和期望,对改进语文阅读教学,使之与时俱进,让学生化其被动为主动,是很有必要的。
   一、从一次调查看中专生的阅读特点
   笔者在2008年10月24日—29日对本校08级的180位学生中进行了“中专生文本类课外阅读现状”问卷调查,对中专生的阅读特点做了一下归纳和总结:
   ㈠课外阅读时间少
   问题:开学以来,每个星期你花在文本类课外阅读上的时间平均大概有多少
   问题:你认为会导致你课外阅读时间少的原因可能是
   从上面表格统计可看出,尽管超过76%的同学都同意作为中专生,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或“有一定必要”的,但每个中专生一个星期的文本类课外阅读时间随意性较大,总体来说,偏少。只有52%的同学能够保持一小时以上,而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时间”、“没兴趣”。这是因为,中专的教育模式与普通中学相比,少了升学压力,而更重视个人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此同时,通过学校介绍和自己寻找兼职两种方式,学生不时可以获得一些校外实践机会,而他们自身也更渴望能够多积累社会实践经验,相较之下,须花费较多时间的课外阅读就显得不那么“讨喜”了。
   ㈡对课外读物的选择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
   问题:在文本类的课外读物中,你经常选择的是哪一类?
   问题:你喜欢选择这类读物的理由是
   学生经常选择某类读物的两大理由是“感兴趣”和“有实用价值”,分别占了总人数的38%和33%,而为“学习需要”选择课外阅读物的仅占8%,这也与中专教育的特点有密切关系。一方面,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较为宽松的阅读环境,他们可以根据爱好选择读物;但一方面也意识到自己即将面临的就业压力和竞争,在选择课外读物时会侧重对个人生活有实际帮助的一类,这从侧面反映了同学们在课外阅读选择上考量日趋成熟,不会再为“考试”而偏重某类读物,而是结合兴趣、实际需要,进行综合考量。
   ㈢学生希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摆脱被动,扮演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
   在这次问卷调查中,笔者设计了一道主观题:“在今后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你希望学生能扮演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请写出你希望这样做的理由。”共有超过50%的同学表达出强烈或较为强烈的参与意识,而理由归纳出来大概有三个:①能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信心;②活跃班里的学习气氛;③能增长课外知识,提高写作能力。这表明,学生意识到了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源头”和“活水”,因而希望可以通过改变“聆听者”的被动地位,提高对语文阅读的参与度,激发兴趣,学好语文。
   从上面几个归纳出的特点我们不难看出,中职生有更为强烈的实践渴望和动手能力,兴趣是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其中的催化剂。要激发他们学好语文的热情,还应当从激发他们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入手。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为他们营造一个更为“开放”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束缚”较少的阅读过程中,更好的发挥和调动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加深对各种阅读文本的亲身参与程度。
   二、塑造“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环境
   那么,塑造“开放型”的语文阅读环境,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笔者认为:
   ㈠必须有一个“开放型”教学评价环境,包括:
   1、开放型的教育观念
   ⑴开创开明的“放养式”的阅读教学,教学要在课本和语文读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刊物、报纸来增加阅读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努力拓展阅读教学基地。
   ⑵开创互动的“智能型”的阅读教学,必须巧妙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思辨、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向分析、放心解答,真心肯定学生的活动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多向思维。这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鉴赏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高。
   ⑶开创具体的“实践性”的阅读教学,重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发散性、多向性的思维方式以及敢于表达、善于归纳和清楚表达的口头交际能力,充分挖掘语文学习潜能。
   2、创新的考试形式
   语文考试应当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等,最重要的是语言交际能力。消除僵化的考试形式,逐步开创应用性的、实践性的考试形式,以单元性、阶段性的活动形式进行,避免学生出现“临时抱佛脚,考完全忘了”的情况。
   3、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多元是促使更多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更加积极投身语文阅读的动力来源。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这种活动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开放性和实验性。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此,语文学习能力评价,应由原有的“考试成绩一统天下”向“动手实践能力为主、考试成绩为辅”的改革趋势转变。
  ㈡多向思维的“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理论正确与否,关键的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这必须做到:
   1、课堂教学中,应坚持“自主阅读,适当引导,多元理解”的阅读式教学
   作为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在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强调学生不必囿于唯一的一个答案,可以从自己的个性出发,去理解作品的内容。为了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塑造一个“开放型”的阅读环境,我总是对教参给予的唯一答案不讲或少讲,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针对课文的特点,设计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题目,让学生能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水平,获得运用这种学习方法的乐趣。比如讲到莫泊桑的《项链》时,学生对玛蒂尔德受到那么强烈的批判感到不解,在他们看来,追求美丽、引人注目和盼望过上更好日子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这个时候,要尊重学生的价值观,同时引导他们认识到主人公的追求是无可厚非的,关键在于“过分”的追求,扭曲了正常的需要,而造成这种极端性格的是当时弥漫整个法国社会的贪慕虚荣、浮华的风气,这才是真正受批判的对象。还可以结合当前流行的“整形美容潮”,通过提问、讨论,让学生能清楚的认识到个人命运与社会变化是息息相关的。    2、根据阅读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活动,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学以致用
   传统的阅读教学强调理论系统的介绍,教者充实地在学生脑袋里塞进系统的理论知识,但到考试,学生却不能灵活运用,教和学都是事倍功半。我们应该着手开创一种新的方法:追求“实践性”的阅读过程。如应用文类的学习,可以让同学自己阅读《访谈》《介绍》,并当堂设计访谈对话,物品介绍。等活动结束后,我们再根据实践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对课本基础知识点的印象。以教者创设问题和学生发现问题相结合为前提,以学生在阅读中寻答案、在答案中求理论、在理论中见能力为中心,生动活泼的组织教学。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才得到开发,他们的语言文字功底才能逐步深厚,最后达致运用娴熟的地步,
   ㈢凸现学生在开放型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往往碰到这样的矛盾:学生的答案和“参考答案”不同,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具有自己的见解,只要他的见解有合理之处。指导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比较、善于归纳的学习习惯,只要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成为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讲授《中国的牛》一课中,笔者按照课文大意将其划分为“初遇牛群”和“牛之叹”两部分,但学生在阅读完全文后却有了三层次、四层次甚至五层次的划分方式,他们敏锐的感觉到第一部分是可以独立成段的,是统帅全文情感的起端,而其余部分也可以分得更细:“总起—初遇牛群—牛的奉献—牛之比—总结”,而且对“牛”所象征的人群,他们也有不同理解,有的认为是父亲,有的认为是农民,有的认为是劳动人民,有的认为是暗喻中国人的传统性格,只要是言之有理、言之成理的答案,都可认做是“正确答案”。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养成一种善于思考,敢于发言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
   三、结语
   总之,要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逐渐摆脱升学教育模式中养成的一种“惰性”学习意识,培养一种自主、独立、多向思维的语文学习意识。通过“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学会在面对繁杂的良莠不齐的信息是,怎样去读取、筛选、选择、掌握重要信息。这样才能符合中专生的阅读特点,才能符合中专语文教学以“实用性”为首要原则的教学特点,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自主、创新、多向思维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
   郑琼星,教师,现居广东汕头。
其他文献
阅读文章主旨,粗读可能是一种较好的宏观把握方式,对于古诗文教学鉴赏更是如此。古诗文辐射面很广,含量大,抓住核心阅读是理解文章的重要途径。阅读古诗文的核心在于抓住文章的“情志”。所谓的“情志”,主要有两层内涵:第一,作者表达的感情、感受;第二,作者表达的思想与精神。围绕着“情志”开展对文本的粗读,一般都能大致抓住其要害。然而,古诗文的主旨粗读常常不能限于某个习惯性的角度,因为不同的内容其表现的方式天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做讲台的“霸主”,大量挤占原本属于学生的空间和时间,恨不得在学生的脑袋上找个洞往下灌。当我们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时候,可曾看见学生昏昏欲睡?我们还总责怪学生不守纪律,我们是否该反思了?  到了说课的时候,只要说到理论,我们很能引经据典,总不忘搬出理论家们的一大堆理论来证明什么。但一到实际教学中,我们总爱忘记那些高谈阔论,依然充当那讲台的“霸主”,照样滔滔不绝,我们果然是会说,但不
喜欢关注新闻及上网的朋友们一定注意到不少加“X托儿”形式的新词日渐活跃。请看如下例子:  据这位商户介绍,近几年来,偷车贼数量大增,一些偷车贼得手后急于将赃车脱手,便想出请人假扮“买车人”的招儿,于是“车托儿”便应运而生。(《河南商报》2001年8月16日,第2版,郑州新闻)  警惕火车站“热心托儿”(《华商报》2006年04月21日 http://news.huoche.com.cn)  近日李
上好语文课需要很高的境界,它是教师水平、素质、教学习惯、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综合体,绝不是一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语文教学中的细节同样决定着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在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   一、授课语言在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   我听过一些语文老师的课,内容上“精雕细琢”“反复锤炼”,却不注意自己的授课语言。有的是自言自语式的陈述,完全不管学生的反应;有的语言节奏处理失调,高低快慢反差强烈;有的习惯性赘语“啊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强化课外教学空间的拓展与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语文专题活动的作用,成为了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简要论述。   一、以课外阅读指导为抓手,提高学生文学底蕴积累   阅读分析能力与写作能力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笔者在教学中以课外阅读指导专题活动为抓手,将“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作为目标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积累,为阅读分析能力以及作文构思能力
古诗词的语言准确、生动、凝练、精辟,往往一字千钧,一字震人心灵。它言简意丰,言简意赅,言简意深。古人创作非常重视炼字: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还有杜甫的“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都是非常经典的例子。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指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诗歌语言往往“一字之差,相去千里”。因此, 在古诗词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他还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由此可见,阅读这种能力将伴随学生的一生,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多么的重要。然而,在当今视觉图像力量空前强大的“读图时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并不尽人意。因此,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问环节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关键,在课堂中进行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教师积极交流,对知识点深入辨析,最终切实掌握语文知识。这就需要对提问方式、提问内容进行研究,找出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提问模式,强化课堂提问效果。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的不足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说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提问存在的问题比较明显,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提问方式过于刻板,往往是在教学完一部分知识之后进行
《新课程标准》明确地界定课外阅读的定量指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就道明了语言积累的重要性。读书积累,聚沙成塔,积淀之后,模仿反刍,信手拈来,由此可见,语言积累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可以设想,没有积累,想提高语文能力,完全是空中楼阁。那么我们语文教师该如何做呢?  一.“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陶冶情操,培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由此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依据文本,设计导学问题  兴趣使得学生更加专注于语文学习,当学生对高中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后便会自主学习语文,主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越来越大。多媒体网络技术走入了高中语文课堂,多媒体网络技术集图片音频视频文字等为一身,可以极大地调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