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环境就是生产力,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项目支撑投资、引领发展,而产业就是经济的“血管”,血管通、则经济通。当前,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通过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上下游产业同步提升、协调发力,把产业链这个经济循环的“血管”弄得更结实、更畅通,全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关键词: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3.004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做出了重要论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那如何推进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如何通过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下社会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陕西省渭南市为例,就渭南市如何扎實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作一论述。
1 渭南市域经济现状
目前,渭南市全市上下整体发展速度都比较快,整体项目建设、营商环境、服务保障、要素配置等方面都抓的较实较细,其中,零部件生产线项目、中路西建混凝土臂架泵车生产线项目,都将进一步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而这些产业项目,必将进一步夯实城市经济发展后劲,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渭南市也通过提升产业层次、加大科技含量为促进转型升级、做强做优传统产业做出了示范、奠定了基础、为全市打造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上半年,渭南市全市420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371个,开复工率88.3%。累计完成投资521.7亿元,占年计划的51.9%。在这些项目带动下,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好于预期的态势。但在项目建设中,还存在大项目少、新项目不多,手续办理慢、入统率低,县市区之间进度差距明显等问题。实践证明,项目建设是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上半年项目建设抓得紧、抓得实的县市区,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县市区。
2 渭南市域经济当下特点
(1)危中寻机。今年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要善于化危为机。2020年3月29日在浙江考察期间,他再次表达这一观点: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从大局看,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境外疫情多点爆发、扩散蔓延,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渭南市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恢复面临新的挑战,但同时也给城市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的机遇。从自身看,受疫情影响,一季度渭南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有所下降,可以说,形势不容乐观。但在国家出台了“新基建”一系列政策利好,陕西省出台推动“三个经济”发展2020年行动计划,这些都是危中之机。
(2)科学应变。面对危机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是要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在此重要论述的基础上,渭南市一方面坚决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发展,充分认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感。
(3)善弹钢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提出“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如何做好这个重要窗口?协调发展是关键。区域协调发展同城乡协调发展紧密相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有城市现代化,也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渭南市牢牢把握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通过“三优化三提升”“晒比拼超”“三清零、四覆盖、五提升”“留心护根”等活动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 渭南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做法
3.1 以“三优化三提升”为载体,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对渭南市来讲,实施“三优化三提升”是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的最强抓手,也是破解“三大短板、一个不明晰、一个不明显”最有力的突破口。当前,就是要聚焦“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益;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现代产业链水平;优化城镇体系,提升城镇化率”,统筹推进项目攻坚、产业转型等重点工作。
一是内外双向发力,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立足“五大百亿、五大千亿”产业布局,强化招商引资,紧盯“新基建”5G应用、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成政府快速响应服务平台,推行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鼓励民间资本以资金、技术、管理等资源,通过组建联合体等方式,有效参与PPP项目建设运营。二是精心谋篇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通过培育出一批铸链、补链、强链、优链的项目,支持和扶持一批“小升规”企业,补齐补强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不断壮大渭南市延伸特色农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链条,进一步提高了产业链发展水平,从产业发展的潮流趋势中谋划项目,针对性地淘汰传统落后产业,以新业态、新项目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创新驱动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域内产业园区为载体,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双创平台载体、企业研发中心、科技人才及资金基金等创新资源要素开放共享,加强孵化载体建设,优化提升人才创新创业配套服务软硬件环境。
3.2 以“晒比拼超”为动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争优氛围
通过确定2020年为“项目建设提升年”,重点围绕项目策划储备、招引落地、建设实施、达产达效等方面开展“晒亮点、比贡献、拼干劲、超先进”活动。一是紧扣当下实际,不断推进项目保质保量。2020年,在稳投资专班的基础上,新成立市县两级投资促进委员会,坚持“一周一会一调度、一月一督一通报”制度,强力推进市级重点项目快速推进。二是立足攻坚克难,力破招商引资工作难题。坚持做好“金牌店小二”和“五星级服务员”,为进一步提高项目监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在项目建设中的“指挥棒”“督查队”作用,实施市级重点项目信息化管理工作方案,积极探索重点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即时调度项目推进、手续办理和融资等情况,多维度助力破解项目难题。三是着眼长远发展,积极开展项目策划储备。以项目策划为先导,助推项目提质增效和有序接替,紧盯中省规划和政策、资金投向,围绕五大产业和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建设,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食品医药等为重点,积极开展项目策划储备工作,高质量谋划实施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大、承载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重大项目。 3.3 以“三覆盖、四清零、五提升”为抓手,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要素保障
近年来,渭南市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承载能力明显增强,生活环境更加宜居,但与此同时,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短板,人民群众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很多需求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概括起来,主要是五个字,即“堵、涝、旧、缺、乱”。这些问题,既是“硬件”建设上的滞后,也是“软件”管理上的粗放,要以“三覆盖、四清零、五提升”行动为抓手,逐个突破,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城市品牌,展示城市魅力。一是优化城市布局,努力提升中心城市能級。围绕强化中心城市和重点县镇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综合性交通枢纽建设,完善路网结构,治理交通堵点,逐步降低城市硬覆盖率,提升城市地面蓄水、渗水和涵养水源能力。通过拆除、没收、整改保留、完善手续等方式,依法依规整治违法建设,确保城市建设沿着法治的轨道运行。二是改善生活品质,加快城市建设项目进度。着力解决好城市发展“堵、涝、旧、缺、乱”等问题,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城镇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中心城市建设项目进展持续加快,不断满足城镇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三是加强公共服务,理顺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成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中心城市断头路清零三年行动方案》《中心城市房地产(物业服务)乱象清零三年行动方案》《中心城市违法建设专项实施方案》《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等11个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方案。
3.4 以“留心护根”为根本,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凝聚组织力量
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根植人民,渭南市在全市开展党建“留心护根”工程。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渭南市通过成立渭南市投资促进委员会,全面贯彻中省关于投资促进、招商引资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市投资促进有关工作,统筹推进全市项目策划和重点项目建设。成立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覆盖、四清零、五提升”工作指挥部,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第一总指挥和总指挥,指挥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指挥、督办、落实”职能,坚持“一月一主题,一周一点评”,严把各项任务时间关、进度关、质量关,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三四五”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二是做好为民服务,整合各类资源。强化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深化“网格+”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基层基础打得更稳更牢更实。广泛开展快速为民服务专项活动,坚持“反应快、反馈快、解决快”原则,整改各类资源,通过“12345”便民快速响应平台,聚焦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利用“渭南12345政务热线”微信公众号等多个网上平台,形成了智能答复、智能预判、快速派单、快速磋商、智能督办等十八项机制,做到第一时间听取群众呼声、第一时间回应群众关切、第一时间解决群众难题。三是持续正风肃纪,优化营商环境。围绕党员干部群众纪律作风建设,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化以案促改工作,深入推进“四个查一查”“四个专项工作”,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大力整治“庸懒散慢虚粗”等顽瘴痼疾,坚决纠正“四风”。
4 结论
总之,要推进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通过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就需要我们争朝夕快行动,见事早、动手早,把工作谋在前、干在先,对看准的事情、定下的工作,要立说立行、大胆创新,守住底线的同时能快则快,确保尽早见到实际成效。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3.
[2] 白冰涛.2020年决胜全面小康 加快追赶超越——中国共产党渭南市第五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精神解读(二)[N].渭南日报,2020-01-14(4).
[3] 王军江.毫不放松加强疫情防控抓紧推进经济社会发展[N].渭南日报,2020-02-29(1).
[4] 王军江.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奋力谱写渭南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N].渭南日报,2020-07-27(1).
[5] 程瑾.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暨全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覆盖、四清零、五提升”行动动员大会召开[N].渭南日报,2020-08-06(1).
[6] 王军江.紧盯目标、加压奋进、狠抓落实、奋力谱写渭南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N].渭南日报,2020-09-30(1).
关键词: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3.004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做出了重要论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那如何推进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如何通过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下社会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陕西省渭南市为例,就渭南市如何扎實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作一论述。
1 渭南市域经济现状
目前,渭南市全市上下整体发展速度都比较快,整体项目建设、营商环境、服务保障、要素配置等方面都抓的较实较细,其中,零部件生产线项目、中路西建混凝土臂架泵车生产线项目,都将进一步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而这些产业项目,必将进一步夯实城市经济发展后劲,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渭南市也通过提升产业层次、加大科技含量为促进转型升级、做强做优传统产业做出了示范、奠定了基础、为全市打造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上半年,渭南市全市420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371个,开复工率88.3%。累计完成投资521.7亿元,占年计划的51.9%。在这些项目带动下,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好于预期的态势。但在项目建设中,还存在大项目少、新项目不多,手续办理慢、入统率低,县市区之间进度差距明显等问题。实践证明,项目建设是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上半年项目建设抓得紧、抓得实的县市区,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县市区。
2 渭南市域经济当下特点
(1)危中寻机。今年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要善于化危为机。2020年3月29日在浙江考察期间,他再次表达这一观点: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从大局看,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境外疫情多点爆发、扩散蔓延,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渭南市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恢复面临新的挑战,但同时也给城市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的机遇。从自身看,受疫情影响,一季度渭南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有所下降,可以说,形势不容乐观。但在国家出台了“新基建”一系列政策利好,陕西省出台推动“三个经济”发展2020年行动计划,这些都是危中之机。
(2)科学应变。面对危机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是要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在此重要论述的基础上,渭南市一方面坚决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发展,充分认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感。
(3)善弹钢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提出“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如何做好这个重要窗口?协调发展是关键。区域协调发展同城乡协调发展紧密相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有城市现代化,也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渭南市牢牢把握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通过“三优化三提升”“晒比拼超”“三清零、四覆盖、五提升”“留心护根”等活动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 渭南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做法
3.1 以“三优化三提升”为载体,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对渭南市来讲,实施“三优化三提升”是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的最强抓手,也是破解“三大短板、一个不明晰、一个不明显”最有力的突破口。当前,就是要聚焦“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益;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现代产业链水平;优化城镇体系,提升城镇化率”,统筹推进项目攻坚、产业转型等重点工作。
一是内外双向发力,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立足“五大百亿、五大千亿”产业布局,强化招商引资,紧盯“新基建”5G应用、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成政府快速响应服务平台,推行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鼓励民间资本以资金、技术、管理等资源,通过组建联合体等方式,有效参与PPP项目建设运营。二是精心谋篇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通过培育出一批铸链、补链、强链、优链的项目,支持和扶持一批“小升规”企业,补齐补强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不断壮大渭南市延伸特色农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链条,进一步提高了产业链发展水平,从产业发展的潮流趋势中谋划项目,针对性地淘汰传统落后产业,以新业态、新项目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创新驱动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域内产业园区为载体,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双创平台载体、企业研发中心、科技人才及资金基金等创新资源要素开放共享,加强孵化载体建设,优化提升人才创新创业配套服务软硬件环境。
3.2 以“晒比拼超”为动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争优氛围
通过确定2020年为“项目建设提升年”,重点围绕项目策划储备、招引落地、建设实施、达产达效等方面开展“晒亮点、比贡献、拼干劲、超先进”活动。一是紧扣当下实际,不断推进项目保质保量。2020年,在稳投资专班的基础上,新成立市县两级投资促进委员会,坚持“一周一会一调度、一月一督一通报”制度,强力推进市级重点项目快速推进。二是立足攻坚克难,力破招商引资工作难题。坚持做好“金牌店小二”和“五星级服务员”,为进一步提高项目监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在项目建设中的“指挥棒”“督查队”作用,实施市级重点项目信息化管理工作方案,积极探索重点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即时调度项目推进、手续办理和融资等情况,多维度助力破解项目难题。三是着眼长远发展,积极开展项目策划储备。以项目策划为先导,助推项目提质增效和有序接替,紧盯中省规划和政策、资金投向,围绕五大产业和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建设,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食品医药等为重点,积极开展项目策划储备工作,高质量谋划实施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大、承载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重大项目。 3.3 以“三覆盖、四清零、五提升”为抓手,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要素保障
近年来,渭南市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承载能力明显增强,生活环境更加宜居,但与此同时,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短板,人民群众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很多需求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概括起来,主要是五个字,即“堵、涝、旧、缺、乱”。这些问题,既是“硬件”建设上的滞后,也是“软件”管理上的粗放,要以“三覆盖、四清零、五提升”行动为抓手,逐个突破,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城市品牌,展示城市魅力。一是优化城市布局,努力提升中心城市能級。围绕强化中心城市和重点县镇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综合性交通枢纽建设,完善路网结构,治理交通堵点,逐步降低城市硬覆盖率,提升城市地面蓄水、渗水和涵养水源能力。通过拆除、没收、整改保留、完善手续等方式,依法依规整治违法建设,确保城市建设沿着法治的轨道运行。二是改善生活品质,加快城市建设项目进度。着力解决好城市发展“堵、涝、旧、缺、乱”等问题,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城镇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中心城市建设项目进展持续加快,不断满足城镇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三是加强公共服务,理顺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成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中心城市断头路清零三年行动方案》《中心城市房地产(物业服务)乱象清零三年行动方案》《中心城市违法建设专项实施方案》《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等11个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方案。
3.4 以“留心护根”为根本,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凝聚组织力量
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根植人民,渭南市在全市开展党建“留心护根”工程。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渭南市通过成立渭南市投资促进委员会,全面贯彻中省关于投资促进、招商引资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市投资促进有关工作,统筹推进全市项目策划和重点项目建设。成立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覆盖、四清零、五提升”工作指挥部,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第一总指挥和总指挥,指挥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指挥、督办、落实”职能,坚持“一月一主题,一周一点评”,严把各项任务时间关、进度关、质量关,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三四五”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二是做好为民服务,整合各类资源。强化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深化“网格+”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基层基础打得更稳更牢更实。广泛开展快速为民服务专项活动,坚持“反应快、反馈快、解决快”原则,整改各类资源,通过“12345”便民快速响应平台,聚焦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利用“渭南12345政务热线”微信公众号等多个网上平台,形成了智能答复、智能预判、快速派单、快速磋商、智能督办等十八项机制,做到第一时间听取群众呼声、第一时间回应群众关切、第一时间解决群众难题。三是持续正风肃纪,优化营商环境。围绕党员干部群众纪律作风建设,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化以案促改工作,深入推进“四个查一查”“四个专项工作”,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大力整治“庸懒散慢虚粗”等顽瘴痼疾,坚决纠正“四风”。
4 结论
总之,要推进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通过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就需要我们争朝夕快行动,见事早、动手早,把工作谋在前、干在先,对看准的事情、定下的工作,要立说立行、大胆创新,守住底线的同时能快则快,确保尽早见到实际成效。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3.
[2] 白冰涛.2020年决胜全面小康 加快追赶超越——中国共产党渭南市第五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精神解读(二)[N].渭南日报,2020-01-14(4).
[3] 王军江.毫不放松加强疫情防控抓紧推进经济社会发展[N].渭南日报,2020-02-29(1).
[4] 王军江.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奋力谱写渭南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N].渭南日报,2020-07-27(1).
[5] 程瑾.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暨全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覆盖、四清零、五提升”行动动员大会召开[N].渭南日报,2020-08-06(1).
[6] 王军江.紧盯目标、加压奋进、狠抓落实、奋力谱写渭南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N].渭南日报,2020-0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