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情感之源,浇灌心灵之花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j820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根据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去。如何才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情感呢?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用借助多媒体、设置悬念、讲故事及反复朗读课文的方法来试一试。
  【关键词】情感 多媒体 悬念 故事 朗读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是培养情感的学科。情感教育应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在我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觉得可以用以下的方法来尝试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借助多媒体手段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引入课堂,为语文教学中情感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为了营造春天的感觉,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段春天声音的录音,用小鸟的叫声、淅沥的春雨声、潺潺的溪水声等引发学生对春天的回忆。再让学生看一段春天的视频,播放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并用一首《春天在哪里》将学生的兴趣带入课文。这样,在学习课文之前,通过情境的创设,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融入了课文,并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设置悬念,推敲关键词,激发学生情感
  古典章回小说中,往往在情节向前推进时,中途打一个结,让它暂时挂起,给读者产生一个期待的心境。用“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来吸引读者往下看,这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如《背影》一课中,先请学生明确关键词“背影”,接着作者朱自清在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见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讲到此处,教师适时启发:为什么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呢?这就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跟着提问:一般作品描绘人物部位最多的是什么?学生讨论明确:人最富于表情部位应该是面部,应着力于面部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这是文学作品惯有的手法;而《背影》,为什么抓住人物的“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呢?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领悟这里描写的“背影”是进入老境“颓唐”父亲的背影,它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一个印记。父亲在家境惨淡,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劳苦,不怕麻烦送儿子上北京,还艰难地爬过铁路为儿子买桔子。这“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背影”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给儿子烙下的一个深刻、不可磨灭的印象。学生刚开始时对“背影”的好奇,由于悬念的解开而深刻理解了父子间的亲情,这样的情感教育过程也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故事,用故事的情境来激发情感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用极短时间,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四、反复朗读课文,在读中激发情感
  “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文章的多种风格,就决定了多种风格的朗读。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音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会更快的走入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这在诗歌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如在教学舒婷的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可以请学生反复朗读,通过语音语气语调的变化对比,体会作者的情感,与作者感同身受,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题。在反复朗读中营造情感氛围,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积极的审美愿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
  情感的激发方法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其目的在于感染学生,唤起学生自身潜在的生活经验,唤醒心中沉睡的情感。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相应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应学的知识,丰富了头脑,提高了感受事物的能力和体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陶冶了学生爱祖国、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加深了对人生意义的体验和感受,懂得了如何做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官林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江苏“五严禁令”后,学生在校时间、作业减少了,负担减轻了。但“减负”并不意味着“减质”,老师迫切需要加强课前指导,课堂增效,课后巩固。只有转变传统观念,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教师积极配合指导,才能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关键词】历史 高效 课堂 减负    2009年6月22日,江苏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发出“五严禁令”①。一石激起千层浪,全新的规定,
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效率和听力技能策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是目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作为教师,不妨可以借鉴以下这些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听力教学前的准备  首先,对学生的听力现状做一次摸底调查,这一步骤必不可少。具体分析材料的内容和难度是否适合学生使用,材料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据此对某些材料删减或通过适当的调整来降低难度和要求,以防挫伤学生的信心。开始时可以选
今年3月28日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汛情、灾情严重,特别是进入6月,西南地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哪里有险情就冲锋在哪里,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为了尽最大力量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人民子弟兵以灾情为号令,闻讯而动,向险而行。他们从祖国各地迅速集结、昼夜兼程、马不停蹄驰援抗洪抢险一线;他们与时间赛跑,同洪水较量,坚持人民至上、生命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
【内容摘要】德育教育中的班级管理存在两个极端,一是教师管得太严,强调“师律”;二是过于注重自主管理;由此笔者提出循序渐进的“三律”——“师律”“生律”“自律”的班级管理招术,三者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且循序渐进。  【关键词】班级管理 师律 生律 自律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更是德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班级管理模式存在的两个极端:一、班主任管理学
前段时间听了本校老师一节语文课。听完后,不论是听课的老师,学生,还是上课的老师都给人以同一种感觉,那就是——累!这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风筝》的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进行了朗读和字词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堂课,老师备教材备得很充分,可是一上课,老师就发现学生没有按照自己的预设去进行思考,他们的回答很多都让老师“没有想到”,所以措手不及的老师只好对学生强拉硬拽,迫使他们走进自己为他们设置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意义,生成自己的经验和解释。知识的建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自主进行的。教学不是传递知识,而是创设一定的环境和支持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  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知识的遗忘速度相当的快,这和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系统认识有关,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是非常零散的,感觉它们之间彼此是互不相关的,认为会做题目就行了。但往往结果是有些学生很用功,做了很多题目
古诗鉴赏的复习难度很大,高考得分也较低。怎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复习效果,得到理想的分数?  一、把握文体,积累知识  古诗鉴赏的诗歌材料不管是诗、词、还是散曲,它们从根本上来说都是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表情达意。鉴于这一点,我们得出古诗鉴赏必须注意的五大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五点的把握对于老师来说不是难事,而学生在复习时,大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我国教育界早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点,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法律上明确规定:使受教育的儿童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在基础教育中贯彻执行素质教育,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为了贯彻国家的义务教育方针,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采用切实可行的提高
语文高考结束后,老师家长总问学生老生常谈的问题:试卷好做吗?学生大都苦笑一下:做是做了,对不对不太清楚。其实何止学生不清楚,说实在话,假如让老师做,也很难吃准。要么在高考阅卷中,为什么要添加许多“额外”的答案呢?因为连出卷专家经过少日日夜夜苦思冥想定下的答案也很难十全十美,所以学生在答题过程中难免有缺失,只是多少而已,不足为奇。  然而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一句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同样专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