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仔猪死亡原因及控制策略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t42007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仔猪哺乳期死亡是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现象,也是导致养猪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现结合多年来生产技术指导的经验,分析哺乳仔猪死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供养猪户参考。
  一、哺乳期仔猪死亡原因分析
  冻死初生仔猪对寒冷的环境非常敏感,尽管仔猪有利用糖元储备应付寒冷的能力,但由于其体内能源储备有限,调节体温的生理机能不完善,加上被毛稀少和皮下脂肪少等因素,在保温条件差的猪场,寒冷可冻死仔猪,同时,寒冷又是仔猪被压死,饿死和下痢的诱因。
  压死、踩死母猪母性较差,或产后患病,环境不安静,导致母猪脾气暴躁,加上弱小仔猪不能及时躲开而被母猪压死或踩死。有时猪舍环境温度低,垫草太厚,仔猪躲在草堆里,或是仔猪在母猪腿下、肚下躺卧,也容易被母猪压死或踩死。
  病死疾病是引起哺乳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见病有肺炎、下痢、低血糖病、溶血病、先天性震颤综合征、仔猪流行性感冒、贫血、心脏病、寄生虫病、白肌病和脑炎等。
  饿死母猪母性差;产后少奶或无奶且通过催奶措施效果不佳,乳头有损伤,产后食欲不振;所产仔猪数大于母猪有效乳头数,以及寄养不成功的仔猪均可因饥饿而死亡。
  咬死仔猪在某些应激条件下(如拥挤,空气质量不佳,光线过强,饲粮中缺乏某些营养物质)会出现咬尾或咬耳恶癖,咬伤后发生细菌感染,重者死亡;某些母性差(有恶癖),产前严重营养不良,产后口渴烦躁的母猪有咬吃仔猪的现象;仔猪寄养时,保姆猪认出寄养仔猪不是自己亲生仔而咬伤、咬死寄养的仔猪。
  初生重小初生重对仔猪死亡率也有重要影响,初生重不足1kg的仔猪,死亡率在44%~100%,随仔猪初生重的增加,死亡率下降。
  二、防范策略
  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采取前低后高的饲养方式,妊娠前期在一定限度内降低营养水平;妊娠后期(临产前一个月)再适当提高营养水平,增加饲喂量(2.5kg/天~3kg/天),并可添加油脂,还应保证常量、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需要,从而提高仔猪的初生重。
  对假死仔猪及早进行抢救其方法有:先清除仔猪口腔黏液,擦净鼻部和身上黏液,然后将其四肢朝上,一手托住肩部,另一手托着臀部,一屈一伸反复进行,直到仔猪叫出声后为止;也可采用在鼻部涂擦酒精等刺激物的方法来急救。
  做好防冻保温工作提高哺乳仔猪育成率,保温是关键性措施。仔猪生长的最适宜温度:1~7日龄34~28℃,8~30日龄28~25℃,31日龄~60日龄25~23℃。宜采取的保温措施是:在保证产房舍温20℃左右基础上,可在产栏内设置仔猪保温箱,箱内吊250瓦或175瓦的红外线灯,距箱底面40cm,或在箱内铺电热板,都能满足仔猪对温度的需要。
  采取防压措施提高饲养员素质,完善岗位责任制;母猪产前1周到产后1周,要求昼夜值班护理;在分娩舍内设置护仔栏,以保护仔猪和限制母猪活动。
  吃足初乳初生仔猪不具备先天免疫力,必须通过吃初乳获得免疫力。初乳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每100mL初乳含免疫球蛋白7~8g(常乳仅含0.5g),初生仔猪肠道上皮24h内处于原始状态,免疫球蛋白很容易渗透进入血液。因此仔猪出生后应尽早吃到初乳,获得免疫力。
  固定奶头母猪整个哺乳过程持续3~5min,但每次哺乳真正放乳的时间仅20~30S,如果仔猪吃奶位置不固定,势必会造成以强欺弱,强夺弱食,使弱小仔猪因抢不到乳头错过放奶时间而饿死或变成僵猪。因此,在仔猪生后2d内,应人工固定奶头,保证全窝仔猪正常生长发育。
  选择性寄养规模化养猪场,寄养是必须做的工作。在母猪产仔过多或无力哺育自己所生的部分或全部仔猪时,应将这些仔猪寄养给其他母猪哺育。在实践中,最好将多余仔猪寄养给迟1~2d分娩的母猪,为了使寄养顺利实施,可将被寄养的仔猪与收养母猪的仔猪合养在一个保育箱内一定时间。
  补铁大量实践证明,仔猪生后2~3d内,每头仔猪肌注补铁100~150mg,不但能预防缺铁性贫血,而且平均每窝断奶育活仔猪数可增加0.5~1头,60日龄体重可提高1~2kg;在缺硒地区,还应同时注射0.1%亚硒酸钠与维生素E合剂,每头1mL,10日龄每头再注射1mL。
  补料补料可提高仔猪生长速度,增强体质。仔猪生后7d左右,可采用自由采食法补料,即在补料槽里放上颗粒料等,让仔猪自由采食,为使仔猪尽快吃料,开始几天将仔猪赶到补料槽旁边,上下午各1次,效果更好。
  矫正母猪咬仔的不良行为给母猪带上防护口罩,人工强制哺乳,过1~2d有可能转为正常,母猪产前、产后给予充足的温盐水,接产人员要及时清除母猪排出的胎衣,保证母猪妊娠后期营养充足,淘汰有咬仔恶癖的母猪等。
其他文献
[摘要] 在饲养管理实践中,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人为地改变了家禽的生长和生活环境,使整个“宿主-病原-环境”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对于养禽场而言,饲养的关键是禽病防治的群体防控。  [关键词] 家禽饲养;禽病;控制  一、影响家禽生长的环境因素  1.养禽场场址离城市、居民区太近  城市里的废气、废水、废弃物等“三废”会对家禽场造成严重危害,养禽场的“三废”会形成公害,造成相互的环境污染,极易引起
期刊
在西瓜生长的过程中,因环境条件不适或栽培措施不当,常会引起西瓜的生理失调而导致生理病害,使西瓜正常生长受到影响,从而使西瓜的品质和产量降低。为此,笔者深入田间认真观察与分析,掌握西瓜生理病害的症状及病因,形成防治措施,供大家在生产应用中参考。  一、僵苗  症状:植株生长处于停滞状态,生长量小,展叶慢,子叶、真叶变黄,根变褐,新生根少。这是西瓜苗期和定植前期的主要生理病害。  病因:①土壤温度偏低
期刊
一、接诊病例  2011年3月5日接诊安徽省萧县某养殖场5000只蛋鸡,日龄:210日。蓄主称:14d前鸡群出现呼吸道病,晚上关灯后听到气管啰音,采食下降至90%,产蛋下降5%,无死亡。用恩诺沙星等治疗5d,症状得到控制,2日后采食回升,病情好转,停药3d后,鸡群又出现呼吸道症状,用抗呼吸道感染药物治疗无效。接诊当日采食下降至正常量的5%,产蛋下降至4%。蛋壳发白、薄壳、软壳蛋上升20%,死亡10
期刊
[摘要] 本文针对目前养鸡业中热应激问题,从生产性能,行为、呼吸、循环、血液生化指标、消化、代谢及免疫应答等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 热应激;养鸡业;影响    应激是机体对体内外的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热应激是应激中最常见的一种。对产蛋鸡和生长鸡来说,最适温度是18~24℃,如果超过这个上限临界温度,鸡就会出现热应激,它通过改变鸡的各种生理生化反应,降低鸡的采食量、生产性能、饲料
期刊
仔猪断奶后的饲养管理技术将直接影响着仔猪的生长发育,管理不当极易发生仔猪腹泻、水肿、发育迟缓、消瘦、营养不良,甚至死亡,造成经济损失。  一、仔猪断奶后的发病机理  1.仔猪断奶后大约需要一周左右的适应过程,由于断奶造成仔猪产生应激反应,在断奶后的数日内食欲减退,采食量不足,使仔猪消瘦,体重减轻,增重缓慢,需经7天左右的时间才能逐渐好转,体重增加,这期间仔猪因断奶常会发生腹泻,食欲减退,排黄绿色稀
期刊
[摘要] 分析论述了中宁县影响当前造林质量的原因,并提出了5项提高造林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 造林质量;原因;对策    近年来,中宁县造林速度、质量和效益都有很大的提高,一年完成造林任务是过去的三倍甚至更多。过去两三年森林覆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都感到困难,现在一年就是一个百分点,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林业的发展上还存在造林质量不高的问题,我们作为一线林业技术人员,参
期刊
近年来,中央对农业农村发展工作高度重视,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针对“三农”问题而制定的。地方各级对农业工作也不断加强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在发展农业工作中,畜禽养殖是农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各地农业经济支柱行业。在发展畜禽养殖工作中,畜禽防疫注射工作直接关系到养殖户的效益。然而,当前农村在畜禽防疫注射工作中却普遍存在防疫疫意识不强,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没有配备专业技术人员,造成饲养
期刊
[摘要] 通过对朝阳县森林抚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加强朝阳县森林抚育工作的对策,为我县今后开展森林抚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建议。  [关键词] 朝阳县;森林抚育;问题;对策    一、自然概况  朝阳县地处辽宁省西部,社会总面积376200 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12173.5 hm2,耕地79027.7 hm2,牧草地14692.9 hm2,其他用地70305.9 hm2,林地面积
期刊
[摘要] 不同类型河滩地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采取不同造林技术和措施,造林才能获得成功和实现速生丰产的目的。  [关键词] 不同类型;河滩地;造林;技术    河滩地是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的主要基地,河滩地类型及立地条件多种多样。如果不考虑不同类型河滩地的立地条件,千篇一律采取同一种造林技术模式,往往会导致造林的失败或效果不佳,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河滩地类型大致可分4种类型:A、薄土层或无土层
期刊
[摘要] 大鼠全脑暂时性脑缺血模型复制是进行动脉结扎(4—V0),其中两条椎动脉(VA)用电凝针灼烧成永久性堵塞,两条颈总动脉(CCA)分离后,用显微动脉夹夹住双侧的颈动脉,使大鼠脑部供血完全阻断至实验所需的时间,用脑电图(EEG)验证,几乎成一直线,说明大鼠脑完全缺血。缺血时间达到实验所需的时间后,松开动脉夹,让静总动脉血重新流动,使大鼠全脑再灌注(re-perfusion)。本实验证明该模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