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分制是一种弹性学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毕业。实施学分制教学改革,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教学监控体系应包括:监控主体、监控客体、监控方法、监控结果的反馈与运用。
【关键词】 学分制;教学质量监控;监控主体;监控客体;监控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008-01
学分制作为独立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一种趋势,存在与当今教学实践相冲突的地方,给独立院校全面实施学分制下教学质量监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 学分制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面临的问题
1.1 教学目标与传统教学质量监控手段的矛盾
学分制条件下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打破了传统学年制下学生一张成绩单的面貌。而学分制下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个性化人才与传统的学年制条件下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相冲突,例如:传统的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主要是以院系和班级为单位,通过班主任、辅导员、教学督导员、教学信息员、班级纪律委员等采取管理手段来实现;而学分制却取消了统一的人才培养计划、课程类别、班级管理、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学习的选择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学习计划,自主选择课题,自主选择教师,打破了传统以班级为轴线的学习方式,学分制下使得系和班级成为一种形式上的编制,其在学年制下的管理手段在操作过程中对学生的监控和指导的力度不断消弱。
1.2 教学计划的灵活性与人才培养质量的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
学年制下人才培养方案由各系制定出来,其模式单一、要求统一,即学生在校学习一律按入学先后编入相应的年级上课,课程基本上按学年安排,同一年级同一专业班级所学课程(除选修课外)是统一的,最终要求达到的培养结果也是统一的。而学分制提倡开放的人才培养计划模式,注重各学科、专业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各系之间相互承认,相互补充。其教学计划是灵活的,导致其人才培养方案是不确定的。
1.3 实行自由的选课制,导致学生学习趋于避难就易
学分制注重以学生为本,考虑了学生在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方面的差异,其可根据自身的情况自主选择课程、选择教师、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而大多数学生又缺乏自制力,更愿意选择相对容易的课程,从而忽视了对某项技能的学习,虽然修满了学分,但真正的学习质量还是下降了。例如:笔者所在的独立院校,学生在选择选修课时,大多愿意选容易拿到学分的课程,而不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来选。如果将来实行完全学分制,其对教学质量监控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2 与学分制相适应的独立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2.1 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
独立院校的教学质量关系着学校的生源和声誉,因此,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尤为重要。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其监控主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归纳来看学校内部监控主体主要包括院级的主管教学院长、教务处、各系主任、教研室主任,还包括教学督导员,教师,学生等;外部监控主体主要包学生家长、生源单位、用人单位等。独立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是学分制下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主体,与传统的学年制下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职责不同,导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成才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选课、专业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例如:建立团队式导师小组制,在同一组小组中既包括教授、副教授,也包括讲师、助教等职称的专业教师,达到整合教师资源,利于指导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以导师小组进行相应的教学质量控制,可以弥补学分制下行政班级管理的不足,避免学生选课的趋易性和学习的无方向性。
2.2 教学质量监控的客体。
教学质量监控客体指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和内容所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与教学相关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根据独立院校的实际情况,在人才培养上应倾向于以工科为主,文科为辅的多样化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上,应先由各教研室列出每学期每门课的教学计划,再由系统一定稿,报学院审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中青年教师。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工业中心要及时处理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学设施故障,保障课堂的顺利展开。学院从上至下,应建立起一套对教学环节监控的体系。实行毕业设计与论文的导师负责制。
2.3 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
教学质量的监控方法有多种多样,传统学年制下的监控方法主要是行政主体对教学质量的监控。而学分制下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改变了传统的行政式的方式,避免了以行政监控为主导的方法,其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化整为零、自我约束、激励导向为主。学分制注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应发挥个性,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方法。
2.4 教学质量监控结果的反馈与运用。
高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教师教的质量和学生学的质量。及时做好教学质量监控结果的反馈与利用,是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教学质量监控应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建立起教学质量收集、整理与反馈的网络平台。学分制下教学信息量大,如教学资源调配、学生选课、网上评教、成绩管理、教学质量反馈等都要通过教学管理软件平台来实现。通过信息平台及时分析教学工作中出现的质量偏差,有利于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邹生根.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机制探微[J].教学研究,2004(5).
[2] 何昌昊.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 张蕾.科学发展观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08(11).
【关键词】 学分制;教学质量监控;监控主体;监控客体;监控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008-01
学分制作为独立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一种趋势,存在与当今教学实践相冲突的地方,给独立院校全面实施学分制下教学质量监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 学分制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面临的问题
1.1 教学目标与传统教学质量监控手段的矛盾
学分制条件下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打破了传统学年制下学生一张成绩单的面貌。而学分制下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个性化人才与传统的学年制条件下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相冲突,例如:传统的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主要是以院系和班级为单位,通过班主任、辅导员、教学督导员、教学信息员、班级纪律委员等采取管理手段来实现;而学分制却取消了统一的人才培养计划、课程类别、班级管理、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学习的选择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学习计划,自主选择课题,自主选择教师,打破了传统以班级为轴线的学习方式,学分制下使得系和班级成为一种形式上的编制,其在学年制下的管理手段在操作过程中对学生的监控和指导的力度不断消弱。
1.2 教学计划的灵活性与人才培养质量的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
学年制下人才培养方案由各系制定出来,其模式单一、要求统一,即学生在校学习一律按入学先后编入相应的年级上课,课程基本上按学年安排,同一年级同一专业班级所学课程(除选修课外)是统一的,最终要求达到的培养结果也是统一的。而学分制提倡开放的人才培养计划模式,注重各学科、专业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各系之间相互承认,相互补充。其教学计划是灵活的,导致其人才培养方案是不确定的。
1.3 实行自由的选课制,导致学生学习趋于避难就易
学分制注重以学生为本,考虑了学生在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方面的差异,其可根据自身的情况自主选择课程、选择教师、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而大多数学生又缺乏自制力,更愿意选择相对容易的课程,从而忽视了对某项技能的学习,虽然修满了学分,但真正的学习质量还是下降了。例如:笔者所在的独立院校,学生在选择选修课时,大多愿意选容易拿到学分的课程,而不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来选。如果将来实行完全学分制,其对教学质量监控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2 与学分制相适应的独立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2.1 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
独立院校的教学质量关系着学校的生源和声誉,因此,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尤为重要。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其监控主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归纳来看学校内部监控主体主要包括院级的主管教学院长、教务处、各系主任、教研室主任,还包括教学督导员,教师,学生等;外部监控主体主要包学生家长、生源单位、用人单位等。独立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是学分制下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主体,与传统的学年制下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职责不同,导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成才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选课、专业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例如:建立团队式导师小组制,在同一组小组中既包括教授、副教授,也包括讲师、助教等职称的专业教师,达到整合教师资源,利于指导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以导师小组进行相应的教学质量控制,可以弥补学分制下行政班级管理的不足,避免学生选课的趋易性和学习的无方向性。
2.2 教学质量监控的客体。
教学质量监控客体指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和内容所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与教学相关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根据独立院校的实际情况,在人才培养上应倾向于以工科为主,文科为辅的多样化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上,应先由各教研室列出每学期每门课的教学计划,再由系统一定稿,报学院审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中青年教师。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工业中心要及时处理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学设施故障,保障课堂的顺利展开。学院从上至下,应建立起一套对教学环节监控的体系。实行毕业设计与论文的导师负责制。
2.3 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
教学质量的监控方法有多种多样,传统学年制下的监控方法主要是行政主体对教学质量的监控。而学分制下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改变了传统的行政式的方式,避免了以行政监控为主导的方法,其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化整为零、自我约束、激励导向为主。学分制注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应发挥个性,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方法。
2.4 教学质量监控结果的反馈与运用。
高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教师教的质量和学生学的质量。及时做好教学质量监控结果的反馈与利用,是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教学质量监控应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建立起教学质量收集、整理与反馈的网络平台。学分制下教学信息量大,如教学资源调配、学生选课、网上评教、成绩管理、教学质量反馈等都要通过教学管理软件平台来实现。通过信息平台及时分析教学工作中出现的质量偏差,有利于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邹生根.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机制探微[J].教学研究,2004(5).
[2] 何昌昊.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 张蕾.科学发展观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