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dos_j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考物理命题以提升学生的素养为目标,注重能力考查,既是对学生学习的考查,又是对教师教学的考查。可透过学生中考试卷作答情况的分析,来反思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物理教学具体需关注学生规范表达习惯的培养、学生错误“前概念”的矫正、相同物理思想问题的整合。
  关键词:物理教学表达习惯前概念物理思想
  物理特级教师黄恕伯说:学生解答题目是一种智力活动,体现为理解、应用、分析、创造等心理行为。中考物理命题以提升学生的素养为目标,注重能力考查,既是对学生学习的考查,又是对教师教学的考查。因而,我们可以透过学生中考试卷作答情况的分析,来反思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笔者参与了2020年南京市中考物理试卷阅卷前的研讨(根据部分学生的答题情况讨论确定给分条件)和阅卷结束后的交流(学生作答情况的相关数据分享),从几道典型题目中出现的错误发现,物理教学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注学生规范表达习惯的培养
  例1(2020年南京市中考物理卷第27题)图1所示为一辆无人驾驶清扫车,空车质量为400kg,它集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等传感器于一体,可自主作业。
  (1)激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m/s。
  (2)空车停在水平地面上,若地面总受力面积为200cm2,则车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帕?(g取10N/kg)
  (3)空车行驶时牵引力的功率为810W,在10s内匀速行驶12m,车受到的阻力为多少牛?
  本题考查压强、功和功率的计算,这类试题在历年中考中的得分率在80%以上,从知识的难度上来说属于容易题,所以这类试题除了对知识点的考查外,更是对学生计算题规范解题的考查。阅卷中发现,一部分学生不注重规范的表达,如:没有用公式,直接用数据进行计算;代入的数据没有单位;等等。
  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语言、板书的规范性。从最简单的速度、压强、功和功率到机械效率和电学的计算,都应注意强调计算题的基本解题过程。尤其是教师在课堂中板书计算过程时,不能草草地表达,而要注意公式、代入数据(带单位)和结果,同时在运算过程中,同一物理量用不同的下标区别不同的数据。那么,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然会养成规范表达的良好习惯。
  塞内加说过: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模仿,不仅仅是学生的天性,更是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本能的心理行为。模仿的对象与内容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所以,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应努力做好榜样的示范。
  二、关注学生错误“前概念”的矫正
  例2(2020年南京市中考物理卷第25题)小明和小华利用压强计、刻度尺和装有适量水的容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
  (1)图甲中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为cm。
  (2)比较两图可知,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
  (3)比较两图,小明认为:液体内部某处到容器底的距离越大,其压强越小。为研究此问题,小华在乙图中保持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往容器内加水,当水面到容器底的距离L满足条件:,对比甲图,可说明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以及关于“深度”这一概念的理解。阅卷中发现,学生存在以下错误:(1)L=16 cm;(2)L=9 cm;(3)L=11 cm。从这些答案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没有真正理解“深度”这一概念——其认知中,深度通常是指“液体内部某处到底部的距离”,与“高度”混淆了。
  要矫正学生这种错误“前概念”,可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针对性的实验,通过冲突的实验现象,助力学生认知的改变。如图3所示,将同种液体放在两个容器中,液面高度不同,将两个液体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到液面距离相同处,此时到底部距离不同,观察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如图4所示,再将两个液体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到底部距离相同处,此时到液面距离不同,观察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教师让学生自己去对比两次实验的现象,观察并找出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再具体地描述深度的含义。这样,由学生自我思考得出的“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部某处的距离”,才算真正理解了。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情,知晓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明确学生存在的错误“前概念”,用真实的实验现象来矫正。这样的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关注相同物理思想问题的整合
  例3(2020年南京市中考物理卷第11题)如图5所示,两个质量相等、底面积不等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两种液体,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容器中,一个漂浮,一个沉底。甲、乙两图中小球所受浮力分别为F1和F2,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p1>p2
  B.F1>F2,p1<p2
  C.F1<F2,p1>p2
  D.F1<F2,p1<p2
  例4(2020年南京中考物理卷第18题)如图6是过去农村用的舂米工具的结构示意图。O为固定转轴,A处连接着石球,脚踏杆的B处可使石球升高,抬起脚后石球会落下去击打稻谷。石球重50N,不计摩擦和杆重。
  (1)脚沿与杆垂直方向至少用力F1,才能将石球抬起。F1的力臂为m,此时舂米工具是一个(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2)脚竖直向下至少用力F2为N,才能将石球抬起。F2和F1的大小关系为F2F1。
  第11题分别比较压强和浮力的大小,第18题的最后一空比较两次施加给杠杆脚踏处力的大小,都是关于“变与不变”物理思想的问题。这一物理思想,在历年中考中也会利用摩擦力或动态电路为情境来考查。但这类试题历年的得分率不高,仅在57%左右,说明学生在这一物理思想的应用上还存在障碍。
  反思日常教学,这一物理思想分散在不同时间段、不同知识点中,无法系统化学习。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复习中将这一物理思想涉及的情境由简到繁地系统布局。先从摩擦力大小的变化判断开始,从中找到不变量,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來判断未知量的变化。再由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到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设计杠杆中动力或阻力大小变化的情境,从中找到一个或两个不变量;根据杠杆平衡原理,找到情境中的变量,进而判断未知量。以上情境非常容易确定解决问题的物理规律,依据规律寻找不变量和变量即可解决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容易确定解决问题的物理依据。所以再进一步,设计比较浮力大小的情境,由找到的不变量和变量确定依据的物理规律,再判断未知量。最后到复杂的动态电路分析。这样系统化的布局,在不同情境、不同内容中体现相同的思想方法,一步步地进阶思维,才能使学生在遇到不同情境时都会自觉地应用这种方法。
  中考试题不仅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是师生间心智活动效率的体现。物理学家劳厄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时所剩下来的东西”。透过对2020年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学生作答情况的分析,我们需关注学生规范表达习惯的培养、学生错误“前概念”的矫正、相同物理思想问题的整合,使学生通过物理学科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体现物理学科育人的价值。
其他文献
摘要:分析“八省联考”物理卷中的实验题型,发现试题特点有:实验目的创新,指向物理观念;实验装置创新,指向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实验设问创新,指向科学思维。结合高考评价体系在本次物理实验题中的落实情况,得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启示:突出创新思维、重视实验原理、改变实验方法。  关键词:八省联考;物理实验题;核心素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作用,物理试题中对实
期刊
摘要:阐释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时空观念的重要体现,是学生解读信息、分析问题和探究历史的第一把“钥匙”。“八省联考”历史卷中,时代特征或显或隐,体现出左右兼顾、前后贯通、中外关联的特点。从对时代特征的教学研究来看,当前高中教学与学科特质和教考导向还有差距。因此,新高考背景下,教师要从研究考试开始,“从一种或多种角度把零散的历史材料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成一个连续的或完整的历史过程”,引导学生全方位
期刊
摘要:基于效度分析发现,“八省联考”英语卷试题具有较好的表面效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可以据此确定高三应考工作的方向;对试题的题型逐项分析发现,无论是听力、阅读、语言知识还是写作,都有和以往不一样的特点,要根据分析结果提高高三复习教学的针对性。  关键词:八省联考;英语试题;效度分析;题型分析  2021年“八省联考”备受教师、学生乃至社会的关注,充分体现了评价对教学的反拨作用。分析试题的效度与题
期刊
我思考这个问题比较早,但一直无法摆脱各种困扰,直到离开课堂之后,才算有些明白。所谓的教学,实质上是教师和学生一同学习。这绝对不是谦辞。古人说“教学相长”,他们可能在漫长的“教”的生涯中也发现了这一常识。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所获得的不一定比学生少,因为他要“教”,所以他得比一般人会学,知道怎样去学,知道如何评价,也要具备一般人不具备的反思能力。  教师的教学怎么可能不犯错误呢?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最多
期刊
摘要:“八省联考”英语卷体现出稳中有变的特点:听力所涉及的内容及设题没有多大变化,但更换了主播,是一大变化;阅读理解总体难度适中,但每篇均有个别题目对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语法填空延续以往送分题的风格的同时,纯语法考查变少。针对上述变化,复习教学要以变应变,与时俱进,把握精髓。  关键词:八省联考;英语卷;稳中有变;以变应变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八省联考”英语卷,基本上与之前的各种推测相吻合,难度
期刊
摘要:“化学好玩”的根本在“趣”,这是“玩好化学”的出发点,但“趣”不是目的,化学学习应该更多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科学判断的能力。教学《神奇的洗涤剂》一课,根据现实生活中“好玩的化学”,创建有趣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和任务,让学生在捕捉联系、发现结论的学习过程中,经历知识经验的迁移与同化,发展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盐;《神奇的洗涤剂》  《神奇的洗涤剂》一课教学,根据现实生活中“好玩的化
期刊
摘要:语文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功能,语文学科育人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南通中考语文试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2020年南通中考语文试卷主要从四个方面体现学科育人:实施整体设计,明确育人主线;优化素材选择,彰显育人主旨;突出地方元素,注重育人情怀;精心设置问题,指向育人功能。  关键词:立德树人;中考;语文试卷;育人  语文具有丰
期刊
摘要:“半塘书院”以教师学员自愿参与开展朋辈研修为主,以聘请名家开坛讲学、理念引领为辅,明晰了“想发展—能发展—会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通过营造书院氛围,激活教师发展动力;通过传承书院精神,明确教师发展方向;通过锻造书院课程,破解教师发展难题。  关键词:半塘书院校本研修教师发展  梅贻琦曾云:“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
期刊
摘要:从审题的角度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从题目和相关材料的阅读中获得写作内容,明确写作任务,能培养学生对写作要求的解释能力,解决的是学生“写什么”的大问题。审题能力的培养,必须放在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首要位置。具体策略有:制作量表,明确标准;提供方法,启发思考;丰富素材,激活思维。  关键词:审题能力制作量表提供方法丰富素材  审题,是指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话题,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
期刊
摘要:阐释能力就是阐述并解释的能力,在各种文体的写作中有不同的表现,细致观察和抽象思维是其核心要素,它是写好说明文的关键能力。初中写作阐释能力的培养,可整合教材,构建训练序列;创设情境,开展言语实践。当然,阐释能力与其他能力的培养互相融合,嵌入式评价激发阐释能力培养的积极性。  关键词:阐释能力训练序列言语实践  一、例析阐释能力的内涵和要素  (一)内涵  阐释,即阐述并解释。阐释能力就是阐述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