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China”品牌的解读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8x8x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China”是外国人对中国知名产品的一种品牌意识。本文拟从“China”一词与中国最早统一的王朝“秦”有关、与中国出产瓷器有关、与中国出产丝绸有关、与中国的陶瓷产地有关等四个方面,做出解读。
  关键词:China 中国品牌 秦国说 陶器与丝绸说 音译
  中国的名字“China”,就是一个享誉全球的品牌。在外国人的眼里,“中国”不叫“Zhonguo”(中国),而是称“China” (并不像Japen-日本、India-印度、Malaysia-马来西亚等国家一样主要出自音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其实这与中国知名产品在外国人心目中产生的品牌意识有关。外国人为什么把中国称之为“China”?笔者进行收集考证,大概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说法:
  一、与中国最早统一的王朝“秦”有关
  认为中国称名“China”来自“秦”(chin)的发音,这是西方最为流行说法。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中说道:中国的西方名字“China”由秦“Chin”而来。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这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的理由: 一是从常识来看,东西方瓷器的交流直到唐朝才兴旺发达,而在一个语言环境中,某一具体事物被另一具体事物替代说明的时候,一定是替代品非常常见,唐朝时期中国瓷器才在西方比较普遍,但唐以前已经出现了“China”的叫法了,也许早就有东方“秦”国(“Chin”)一词的说法。二是从直觉上来讲,“China”源于秦的汉语发音更为可信:有趣的是“China”(中国)一词并非中文字。牛津英语字典(OED)上说,“China”一词最初出现在2000年前的梵文中,它以多种形式在几种亚洲语言中出现。最早使用它的欧洲人是马可·波罗,英国人最早引用可追溯到1555年。美国基督教会词典给出了这词的来源,它是一个不正规的名字,指的是在公元前3世纪统治中国的秦朝的名称。法国学者鲍狄埃(M·Pauthier)等人也认为,“Cina”(支那)名称起于梵语,而梵语中支那是因为中国古代秦朝而得名,所以称中国为“秦”(“Sin”“Chin”),“China”后的“a”是葡萄牙人为了表示地域而另加上的。《美国遗产大词典》的解释是,“China”一词与公元前三世纪的秦朝有关,“China”是秦国的“秦”的译音,这一观点首先是罗马传教士卫匡国(Martini· Martin)在1655年最早提出来的。外国人了解中国历史之后,才知道“秦”是第一个封建皇朝,《全球通史》作者是1913年出生的历史学家,他也只是根据中国历史做出的推论。
  二、与中国出产瓷器有关
  这是国内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China”(中国)一词来源于英语的“瓷器”。
  国内史学家苏叔阳在《中国读本》一书中提到,在中国古代,除了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和造纸术四大发明外,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恐怕要数瓷器的发明了。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原始氏族都会用黏土烧制陶器,但从陶到瓷,却是中华民族的独特发明过程。3000多年前,中国的先民已经在制陶的基础上会烧制原始陶瓷了。东汉后至魏晋才有了真正的瓷器。从陕西咸阳扶风镇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文物中,我们看到了1200多年前的盛唐瓷器。据说,波斯人是11世纪开始研究中国的制瓷术的,而意大利是1470年才开始在陶上挂一种铅釉,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瓷器。直到1712年法国传教士发现用江西景德镇高岭山的高岭石可以制瓷,并设法带回欧洲去,欧洲人才造出来真正的瓷器,而高岭(Kaolin)一词成为全世界陶瓷业通用的名词。所以今天西方人把英文中的“China”——瓷器,与“中国”一词并用。
  据说,外国人最初将陶器称呼“Chinaware”,直译为“中国瓦”(陶瓷产品,古称瓦器) 。China放在ware之前,可知“China”一词最初是无“瓷器”之意的。后来,人们在使用中逐渐省略了“ware”,小写其字头,简称瓷器为“china”,于是“China”一词富有了“瓷器”的含义。中国以“China”一词出现,不晚于辽金宋,也不会早于先秦;大致出现在隋唐时期。学界基本认定其作为瓷器的双关含义,远远晚于“China”作为中国的本意,所以“China”的意思就是指中国。
  中国人早在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瓷器,然后源源不断地销往国外。那时候中国的陶瓷在外国(尤其是一些欧洲国家)太出名了,只要提到陶瓷,就会想到中国。因此,“China”(瓷器)一词就成了中国的符号(世界品牌),这就有了“China=瓷器=中国”的说法。因为,在今天的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一词。
  三、与中国出产丝绸有关
  上海东华大学周启澄教授认为:“China”一词来源于丝绸。据传说,早在史前中国的先民就会养蚕缫丝织绸。在希腊文明时期,中国的丝绸已经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了欧洲,于是希腊文中也出现了“丝”这一词汇,希腊文中“丝”的发音与中文相近。随后,在拉丁文中,“丝”的发音已经基本与以后“China”的发音相近似,在法文中,“丝”的拼写则为“Chine”,与英文“China”的发音与拼写已经非常接近,最后再从法文正式“过渡”到了现在的英文“China”一词。
  周教授还找到了其他旁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说,英文在对“中日甲午战争”的翻译中,中国被译成“Sino”,这与拉丁文中的“丝”比较接近,而在印度语中,“丝”被称为“Cina”,后来口译成“支那”。周教授认为,丝绸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最早也是最主要的一种载体,在西方人眼里,丝绸是中华古代灿烂文明的象征(中国人在着绸穿缎时,世界绝对大部分地区的人还以树叶兽皮遮身)。因此,英文中“中国”的翻译“China”源自丝绸就顺理成章了。
  四、与中国的陶瓷产地有关
  现代瓷都江西景德镇的旧称“昌南”(即昌南镇)。因该地处在昌江之南,故在唐朝时被称为“昌南”。由于昌南高岭土质好,先人们又吸收了南方越窑青瓷和北方刑窑白瓷的优点,创造出了一种青白瓷。这种青白瓷晶莹滋润,素有假玉器的美称,因而远近闻名,并大量出口到英法等欧洲国家。中国有句俗语:身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富人藏瓷,穷人藏陶。
  18世纪以前,欧洲人还不会制造瓷器,所以当时中国昌南镇的精美瓷器在欧洲是十分珍贵的物品。渐渐地,欧洲人就把“昌南”(“China”即“昌南”的谐音)作为“瓷器”(china)和“中国”(China)的代称。久而久之,人们竟把“China”是“昌南”的本义忘记了,只记得它是“瓷器”和“中国”了。
  笔者认为,作为地域专有名词的“China”一词,应该是出自中国的“瓷都”——昌南(景德镇旧称)。“China”来源于“昌南”这一中国专有地名的音译,是名正言顺、合情合理的。
  参考文献
  [1]胡阿祥.英文“China”其实来源于“秦”[N].新华日报,2019-03-01:14.
  [2]苏叔阳.中国读本[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208-209.
  [3]梁志坚.“China”一词的由来[J].中国科技术语,2008(02).
  [4]周启澄.“China”一词源于丝绸[J].水资源研究,2003(03).
  [5]阿布杰哈德.China一詞的来历竟然源于景德镇[EB/OL].http://www.sohu.com/a/165834324_99981402.
  作者简介:王发兴(1954- ),男,湖南临武县人,广东韶关学院粤北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广州工商学院经贸系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研究。
其他文献
有些民国名家亲笔刻铜由于见于著录,被广为知晓,而成为收藏爱好者渴望一见的名品。例如姚华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校长任上,为优秀毕业生亲笔书写的一批奖品墨盒。  《铁笔铜墨》(范大鹏先生著,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8)第55页:  1916年夏,时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的姚华从同古堂订制了约百个素面墨盒,这些墨盒分为边长约6厘米的正方形和直径约5厘米的圆形两种。闲暇之余,他便在校长室案头兴致盎然地在这
期刊
笔者曾收藏一幅《谭仁芳跋岳飞书杜甫诗赠卫八处士》的碑拓。拓文如下:“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绍兴三年秋八月岳飞。”(钤印两方,标点为笔者
期刊
老师评价  嘉定竹刻家张伟忠老师:“竹刻的表现形式及雕刻内容多种多样,每个竹人有各自不同的审美取向。在图式构建、器形处理、纹饰设计、雕刻语言等诸多关系上,为找到一个恰当的均衡之处,古人煞费苦心。小胡在这方面着力着意探索着自己的雕刻语言,留青与浅浮雕的结合,无论从整体构成到细节处理的对比,从作品中可见他用心用意。如果在创作中能考虑到竹子朗润的质感,往这气质上探索,走过去会又是一片天。”  嵊州根雕家
期刊
于洋,1983年生,汉族,硕士,现为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為美术学、油画。
期刊
牌坊,以其弘义扬节而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和标记,遍布于有华人的地方。而以陶艺技术制造的牌坊恐怕只有川东的任市陶牌坊,故称之为“中华陶牌坊”。  提到陶艺,我们不得不从九千多年前说起,中国先民在从事渔猎、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开始了最原始的建筑活动,并且随着火的发明和使用,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伴随着无数次失败与成功的体验,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并揭开了人类发
期刊
群文导演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明确主题、确定晚会风格、策划晚会样式和晚会现场执行等工作任务。群文导演的工作性质有别于专业导演,我们面对的工作对象基本上都是半专业甚至非专业演员,其中有一部分还是中老年人,因此我们群文导演在工作时需要更多耐心。他们在业务上做不到像专业演员那样,节目需要调整的地方只要导演提示一下就能明白,很多地方都还必须导演亲自示范,“万金油”也是我们群文导演的代名词。当
期刊
一身正气,两袖墨香。  吃过人间千番苦,  受尽尘世万般难。  青山不倒,绿水长流,  泱泱风范,厚德照人,  铮铮铁汉,蚺城留芳!  ——俞铁汉胞弟俞延汉《铁汉像赞》  江西婺源城东十字街的百岁老人俞铁汉家族,已在婺源延绵了三十九代。在科考竞争极为激烈的清代,俞铁汉家老屋,就先后出了两位进士,还有举人、秀才若干。  3月1日上午,忽然收到铁汉孙女的短信:“我爷爷今天去世了。”我颇感惊讶。  一 
期刊
长期以来,我国文艺理论和美学界对文艺创作的研究多局限于传统的精英文艺创作层面,面对蓬勃发展的中国产业化文艺现实,鲜有面对这方面内容的研究成果。黄柏青先生的专著《产业化进程中文艺创作的美学规制研究》是我目前所能够搜集到的少有的基本面对文艺产业化现实进行研究的著作之一。笔者认真拜读了这部煌煌五十万之巨的理论著作,认为其可贵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是以“美学规制”的视角切入纷繁芜杂的文艺创作现实,抓住了文
期刊
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忙碌喧嚣中容易迷失自我,人们往往浮躁不安,这些人最需要静下来,为心灵寻找安静的港湾。书画艺术是使人宁静的最好精神载体,无论在外面遇到点事,或内心里有一点事,欣赏书画藏品,或者画几笔画、写几笔字,心情便会慢慢平静下来。  可见书画是生命清静宁静的艺术。中国古代提倡,人体养生要以松、静、自然为原则,在打坐、修道、琴棋书画中静心入定、排除顾虑,从而使人的心神宁静、身体
期刊
金昌浩,吉林松原人,毕业于延边大学美术学专业,现任玉林師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主任,主要研究油画、陶瓷方向。  本作品为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2019年度重点项目《融合与开拓:广西传统工艺振兴“院校传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JGZ142)阶段性成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