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MJ_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求异思维也称发散思维,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既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教学中我有以下体会:
  一、激发兴趣,训练求异思维
  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极其重要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例如:在一年级《乘法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可先出示几道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虽然是一年级小学生,仍能较顺畅地完成上述练习。而后,教师又出示3+3+3+3+2,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经过学生的讨论与教师及时的点拨,学生列出了3+3+3+3+2=3×5-1=3×4+2=2×7……虽然课堂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利用“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提到墙角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认识呢?我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完了角的概念后,再来讨论认识墙角的“角”可从几个方向来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样有利于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与深入探寻。
  二、拓宽思路,培养求异思维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致于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的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例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可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如:189-7可以连续减多少个7?应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思考,从减与除的关系去考虑。这道题可以看作189里包含几个7,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使所学知识有所升华,从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了求异性思维训练。
  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十分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式训练。如:进行语言叙述的变式训练,即让学生依据一句话改变叙述形式,变为几句话。逆向思维的变式训练则更为重要,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正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将有利于学生不囿于已有的思维定势。
  三、一题多解、发展求异思维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
  四、展开想象,激发求异思维
  联想思维是一种表现想象力的思维,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深度。例如有些题目,从叙述的事情上看,不是工程问题,但题目特点却与工程问题相同,因此可用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去分析、解答。让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讨论时,有的解法需要学生用数学转化思想,才能使解题思路简捷,既达到一题多解的效果,又训练了思路转化的思想。“转化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应用题解题中,用转化方法,迁移深化,由此及彼,有利于学生联想思维的训练。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地理教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 地理教育 教学模式 创新思维 创新空间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创新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的创新。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是我们教师肩负的重任。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尝试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就意味着,高中语文学科具有深厚的人文魅力,它贴近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可以在诗歌中感悟诗人对命运、对灵魂的探讨或告白,在散文中领会语言中所浸润的作者丰富的情感,也可以在戏剧中体验世界真善美的存在,在小说中感受那些逝去现实的
期刊
和谐是一种教学关系、生活关系。实践证明: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孩子成长的沃土”,是语文课堂美之所在。   一、和谐易于激发兴趣和热情,促进情感交融,彰显美   课堂教学,必须是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劳动,劳动过程中愉悦与否、劳动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能否创设一个能实
期刊
中学语文不在深而在广,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现在高中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能静下心来去品位欣赏文学作品。而现在社会读书风气也不乐观,学生接触的东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的缺少也是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鉴于此种情况,对于语文的学习,笔者认为关键要靠课堂教学和学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完成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对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基础,是学生写作的启蒙阶段,尤为重要。许多小学生都怕写作文,感到作文难,无兴趣。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从兴趣入手,使之达到作文“乐”的境界。就这个问题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凡作文都要问“为什么”,这是培养作文观察的契机。引导学生
期刊
对许多刚进入高三的文科学生来说,地理很难,甚至在有些老师当中也会形成这么一种认识:“学好地理就等于学好了文科。”地理之难,许多同学会一致推举人教版高一地理的必修上册和区域地理分析部分。为什么许多同学会学不好这部分的内容呢?经过连续三年的高三地理教学,本人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症结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一、 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一般表现  在地理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思维方
期刊
一般而言,数学的能力分为两种:一种是独立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一种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数学的运用与创新。不论是数学的运用还是数学创新,都离不开探索,没有了探索,任何学科——包括数学,都会失去灵魂。现在有许多人都在思考:从小学到中学,都是中国人领先,可到了成年以后,我们的研究成果怎么就不如别人呢?有人说,中国水平和世界水平,只差“一步”,这“一步”
期刊
科技实验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是摆在每一个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培养学生在科技实验中的良好习惯对小学生至关重要。   一、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观察是科技实验探究的开始,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看见了”不等于“观察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归功于科学家细致的观
期刊
考试结束,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来看我,一进门就说:“老师,我们又打了一个胜仗,作文我们平时都练过,写起来得心应手、一挥而就。”屡见不鲜的是每次期中、期末考试,拿到试卷我内心先一阵高兴,继而是看到考场内学生的笑容,他们胸有成竹,不再为写作而皱眉头。  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当然不会知道考试时考哪一种类型的作文,但根据平时的积累,我也摸索到了一点考试作文与平时训练的关系,在作文教学中居然屡试不爽。因此,
期刊
聋生进行书面表达时,存在话语不通、表达不清、语序颠倒等突出问题。造成这些不足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聋生自身的生理特征引起了接受事物和思维过程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指聋哑孩子由于先天原因引起的后天不足,缺乏语言实践,导致认识事物肤浅,难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关于如何提高聋生的写作能力是聋校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组词教学与连句训练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