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中的天使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s1974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炮火连天,从北平到成都,一条凶险之路;硝烟弥漫,柔弱女子,靠着坚定信念,抒写传奇。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月29日,北平城陷落,一周后日本占领军进驻北平。
  当年12月,北半进入了寒冷的冬季,呼啸刺耳的大风中,行人眉头紧锁、步履匆匆;荷怆实弹的日本兵更增加了紧张气氛。
  位于北京东单三条的协和医学院内,协和董事会紧急召开决定协和医学院命运的会议。讨论是否像燕京大学、清华大学一样,将协和医院的工作人员转移到中国西部去。
  院长胡恒德认真听取各方意见,神色有些凝重,讨论一直持续到深夜。多数委员的意见是尽量不要搬辽。他们认为医院有美国背景,还是相对安全区此。如果撤走,协和医学院、医院就有可能被日本人接管。(图1)
  董事会否决了协和医学院的搬迁计划。几天后,学院门口出现了一位衣着不凡的女子,她那与众不同的气质让过往的行人频频回头。她就是28岁的聂毓禅。作为协和护校的优秀毕业生,她被协和送往国外深造。1937年,当身在美国密西根大学的聂毓禅得知抗日战争爆发后,毅然结束了留学生活,回到祖国。
  聂毓禅说,我很难过,国家到了危机时刻,我希望回国参战。我是个护士,可以照顾伤病员,为国家出点力,我再也念不下去了,要赶快回国。
  这一天,聂毓禅是来向校长胡恒德辞行的。她已准备奔赴前线,却意外听到协和董事会的任命。
  胡恒德说,我希望你不要走,留下来,请你接替协和护校校长的职务。我觉得,你能在协和继续培养高级护士人才,不也是你们国家所需要的吗?
  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作为当时惟一一所培养高级护士的院校,此前,校长职务一直由美国人担任。当胡恒德提出准备把护士学校交给中国人管理时,一直怀揣报国理想的聂毓禅心动了。她虽然不愿意在沦陷区做事,看日本人的脸子过日子,可是想到这也是为了工作,能够更多地培养高级护士,这是她的心愿。(图2)
  不久,在协和护校的校园里出现了一位有着威严面孔的中国校长。
  1941年12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第四个年头。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大门口依旧车水马龙,门诊大厅内秩序井然,训练有素的医生、护士们各司其职。已经担任护校校长三年的聂毓禅在为即将到来的护士资格考试忙碌着,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正当人们暗自庆幸,协和也许躲过了这场发生在身边的战乱时,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协和医学院原本的平静,也再次改变了聂毓禅的人生轨迹。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美日宣战。原本的美国背景再也不能保护协和免于战乱,协和医学院的宁静从此刻画上了句号。正在协和护校担任校长的聂毓禅也即将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
  一天,三年级学生毕业会考正要举行,一队日本兵突然闯入协和医院,关闭了所有大门,包围了整个协和建筑群,设立了警戒线,禁止所有人出入。为了不惊扰学生考试,聂玉禅对学生说,听说今天日本兵要来协和参观。也可能到我们这儿来。那没关系,他们参观他们的,咱们照常考试。(图3)
  在聂毓禅机智沉着的安排下,学生们顺利结束了考试。
  不久,日本军方命令协和病房不得接受新病人,门诊也被关闭了,大门口终日有两个日本兵把守。
  一个月后,协和医学院、协和护校被勒令停课,所有学生必须离校。
  1942年1月18日,医学院和护校的教学工作完全停止,住院病人被日军强迫迁出,所有设备及建筑被日方改作军医及血清研究所用。自1917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协和医学院以来,协和的大门第一次关闭了。
  19世纪末,约翰·洛克菲勒靠石油赚了大钱,20世纪初成为美国最富有的人。对于笃信基督教的洛克菲勒家族来说,从天而降的巨额财富让他们心存不安。
  1921年,由洛克菲勒基金会投资的协和医学院建筑群,终于由图纸变成了现实。这座耗资750万美金,历时4年修建的宫廷式建筑,拥有当时最为考究的西式设备。
  基金会决定在中国创办一所世界一流的医学院,学院必须跟欧美最优秀的医学院同步。学院招聘的很多老师都在国际医学界非常有名望。(图4)
  1917年协和医学院开始招收医预科学生,经过八年层层淘汰,第一届协和毕业生只有3人。到了后来,即使招收学生增多,真正毕业的学生每年也只有20多人。1920年协和护校第一届只招收3人,经过5年的严格选拔,最后毕业时仅剩一人。正是这种精益求精,近乎苛刻的选拔,协和医学院培养了一批医护精英。
  然而始料不及的战争打破了协和医学院的平静,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1942年1月,北平城一片死寂。由于学校已被日本人占领,陈书坚和协和护校另外几个同样无家可归的同学挤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茫然无助。寒冷的冬天,望着窗外飘落的大雪,同学们相对无语。正在她们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聂毓禅校长来看望他们了。她给同学们每人一百块钱,安排她们到别的学校去。
  1942年3月,北平的冬天似乎已经过去。41岁的聂毓禅刚刚安顿好最后一个学生,并给每位学生寄去未来的实习计划。作为协和护校的校长,她的使命似乎可以结束了。但是,让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却作出了一个很多男人都不敢想的决定。
  抗日战争已进入最艰难的阶段。北平、天津沦陷后,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四川作为抗战的大后方,成为沦陷区人民躲避战乱的首选之地。
  走与留,在这动荡不安的年月,每个人都必须作出决定,由此也就注定了他们日后的命运。
  早春的北京迎来了一个多日不见的好天气,公园里,喜爱拍照的聂毓禅正在给家人拍照片。几天之后她即将离开北平奔赴成都,在那里恢复北京协和护校。
  在日军大举进犯的铁蹄下,成千上万失去家园的中国百姓涌向四川大后方,聂毓禅一行人也被裹挟在这滚滚人流中。此时从沦陷区到后方的路,沿途非常危险。为避开日寇的封锁和重重炮火,必须从北平出发到郑州、洛阳,然后再往西行,从陕西进入四川。如果遇到日军检查人员盘查,只能说是到下一站探亲,绝不能说出真实目的地。
  从郑州往南,是日本军队和国民政府都不管的真空地带,这个地带土匪、盗贼横行。沿途行骗、偷盗、敲诈者比比皆是。为了安全,聂毓禅一行人只好选择崎岖的小路,每到一处还要为联系交通工具和寻找食宿而辛劳奔波。
  战争时期,中国大地战火遍燃。远近的枪炮声时断时续。为了阻断大后方的交通,日本人经常炮轰开往后方的火车。聂毓禅乘坐的火车只能夜间出发以减少危险,车内灯火全熄,车厢内全体肃静,只听见车轮的隆隆声。
  十几天后,这一行人到了洛阳。在朋友的帮助下,聂毓禅一行人终于买到了去西安的车票,打算到西安后再想办法去成都。由于座位有限,聂毓禅和弟弟只好分头乘车,约好了第二天在车站会齐。还在生病的弟弟把姐姐送上了火车,聂毓禅反复叮嘱弟弟按时吃药,好好休息。随着一声汽笛声,火车慢慢启动了,聂毓禅向窗外的弟弟挥手告别。但是,姐弟俩都没有想到,这次分手竟是他们的永别。
  冷清的西安站台上,聂毓禅焦急地等待着弟弟的到来。然而, 一趟趟列车过后,却一直不见弟弟的身影。
  焦急万分的聂毓禅找到自己在西安的一个学生,托他帮忙打听弟弟的下落。几天后,一直心存希望的聂毓禅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西安车站的前一站,一个叫东关的小车站有个青年死了。失魂落魄的聂毓禅立刻赶到东关车站。车站旁边的路上,挖了一个坑,用草帘子盖着正是聂毓禅的弟弟。弟弟的意外死亡是聂毓禅心中挥之不去的伤痛,为了不让家人伤心,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对家人隐瞒着弟弟的离世,独自承担着失去亲人的痛苦。
  两个月后,历经千辛万苦,聂毓禅终于到达成都,开始恢复协和护校的招生工作。说是复校,其实就是建校,完全是白手起家。选校址、建房子……
  正在聂毓禅为复校的事情穷思竭虑时,华西大学医学院得到一笔款项用于学校扩建。聂毓禅说服了学校董事会,为协和护校提供宿舍和教室。协和护校的恢复指日可待了。
  学校校址的确定仅仅是恢复护校的第一步,能否在成都真正保证协和的办学质量,培养出高水平的护理人员还是未知数。
  1944年,为了躲避战乱,已经上了三年大学的曹竹平从北平来到成都,在一家医院做临时工的同时,寻找着继续上学的机会。一天,她惊喜地看到协和护校的招生简章。几天后,忐忑不安的曹竹平来到协和护校招生处,负责面试的正是校长聂毓禅。
  曹竹平回忆道,聂校长认为选学生是件大事,所以,每个学生她都要亲自过目。我是通过聂校长的口试的。
  一个月后,22岁的曹竹平顺利拿到了来自协和护校的录取通知书,开始了一段崭新的生活。新鲜而陌生的护校生活没有让曹竹平轻松几天,很快,学业上的压力就扑面而来。(图5)
  协和护校搬迁后,很多专业课都是和医学院同时上。曹竹平感觉护士专业的课程也挺繁重。就这样,协和护校的学生远离战乱,在聂毓禅的带领下延续着中国唯一一所高级护士学校的教育,远离家人的学生和老师们在成都共同度过了一段艰苦的学习岁月。
  同学们感到聂校长是个非常活跃的人,她喜欢唱歌,喜欢唱英文歌。她的英文非常好。老师里有会弹琴的、会跳舞的,所以学校的生活挺活跃。
  细心的学生也发现,严肃而亲切的聂校长似乎有着不愿诉说的心事,笑容背后总是隐藏着不易察觉的苦痛。有时,神情落寞的聂毓禅会独自坐上一辆人力车,任凭车子拉到哪里,直到很晚才回来。
  原来,聂毓禅还在为弟弟的死痛苦不已,她又不愿意在同学、同事面前表现出来,不愿对人叙说。
  无法为校长分担忧愁的曹竹平只能更加努力学习。原协和医学院的淘汰制在成都依然严格地执行。
  曹竹平所在班只有三个人毕业,淘汰了三分之二。
  对于聂毓禅来说,虽然教学工作有很多困难,但学校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尽量保持着原来的标准,按照原来学校的规章制度、方针办学。
  1945年8月15日,历史在这里划了一个句号。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一个月后,聂毓禅率领全校60多名师生,分乘三辆大卡车,告别成都,踏上了返回北平的征途。在长达1900多公里的路途上,她们靠步行、乘卡车、乘满是臭虫的公共汽车,历经两个月的跋涉终于到达北平,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图6)
  在国难当头的抗战时期,身负重担的聂毓禅冒着生命危险以惊人的魄力和毅力,将学校迁往成都,将协和护校延续下来,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为中国培养了高素质护理人才。
  1993年,在北京协和礼堂,聂毓禅在学生和同事的陪伴下度过了自己90岁生日。她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奉献给了中国的护理事业,为此她孜孜以求,终生未婚。1998年95岁的聂毓禅与世长辞。遵照她的遗愿,死后不立墓碑,骨灰撒在了家乡的大海里。
  她的事迹已经成为传奇,在协和这座古老的医学殿堂里、在她的学生中间代代传颂。
其他文献
1985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马头乡出土了中国迄今为止,最古老的青铜医疗器具。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医史专家黄汉儒的兴趣,能否就此解开针灸起源的秘密呢?他展开了研究。  黄汉儒首先从《黄帝内经》着手搜集线索。果然,很快便有了收获。他发现书中不但多次提到一种古老的治疗器具,而且还详细描述了它的治疗方法,这就是砭石针。  原广西壮医研究所所长黄汉儒教授说,砭石是从东方来,东方靠近海,老百姓食鱼比较
期刊
一种古代玩具,仿佛像无须动力就可以不停运动的永动机。能做出这种被现代科学所证实是不可能存在的装置吗?    余俊雄是北京玩具协会益智玩具委员会的主任。工作之余,他喜欢收集中国古代玩具。  翻阅资料时,他看到前苏联一位著名科普作家1936年出版的一本《趣味物理学》。书中提到中国有种叫作“饮水鸟”的玩具。只要在鸟前面放点水,它就会不停地饮水。  学过物理学的都知道,任何物体如果不凭借自身的动力或外力,
期刊
柴米油盐酱醋茶,厨房虽小亦繁华。三餐料理一生事,五味调和百姓家。  油,作为“开门七件事”中的第三件,显然是我们的饮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上古时期,古人已开始食用油类食品,不仅如此,据古书记载,不同季节食用不同的油。不过,这时吃的是动物油。汉代以后,开始出现植物油,但不能食用,只用来制作绢布。直到宋代,才开始有食用植物油的记录,包括麻油、豆油、菜油、茶油等。  传统中华美食中,对“油”十分讲究。
期刊
在拍摄影视剧时,小孩和动物是最难拍摄的演员。而动物演员里大家最常见的是战争场面中的马。马在影视拍摄中需要做一些摔倒、翻滚等动作,一场戏拍几遍,马也得摔几遍,有时,人和马也会因此受伤。  孙文瑞是北京郊区一家私营马场的老板,快60岁了,和马打了半辈子交道。他的马训练有素,经常有一些导演慕名而来选择老孙的马拍戏。(图1)  一天,孙文瑞正忙着为几家剧组的导演挑选马匹,日本某电视剧剧组的一位马术指导也来
期刊
站着进来,躺着出去,这是一段需要保密的工作,也是她人生中一段短暂而美好的回忆。     昏黄的台灯下,费蝉英阅读、抄写着一篇有关导弹设计的俄语文章。她正在为第二天的翻译工作做准备。27岁的她不会想到,第二天,一个来自苏联的命令会突然改变她的生活,也影响到中国的发展方向。这一天是1960年7月15日……   10年前,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大学生,费蝉英进入哈尔滨铁道学院学习。初入校门的费蝉英将俄语作为
期刊
多功能保蜂罩    李福洲是湖北钟祥市东桥镇的养蜂能手,从事养蜂30多年。他认为养蜂是门学问,是一项技术活儿。蜜蜂的越冬、繁殖、分群、割蜜都有严格的流程,任何一环掌握不当,都会使蜂蜜的产量和蜂群的发展受到影响。  可是,即便李福洲对蜜蜂倍加呵护,意外也时有发生。  一次附近棉田打药,蜜蜂误采喷过农药的花粉,中毒,死了很多蜜蜂。更惨的是,蜜蜂还把染药的花粉喂给了幼蜂,导致幼蜂也大量死亡。李福洲纳闷,
期刊
飞机上的两位神秘旅客,是国民政府时期中国航空业的巨头:中国航空公司总经理刘敬宜和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陈卓林。  中国航空公司成立于1930年8月1日,由中国政府和美国公司合资经营。1947年5月,50岁的刘敬宜出任中航总经理。到1948年底,中航已经拥有飞机60架,在国际民航运输协会各航空公司中排名第8位。在抗日战争后期,中航承担驼峰空运任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图1)  中央航空公司成立
期刊
矮小的身材。正常的智力,让他倍受煎熬。22岁的青年却有着婴儿般的容貌和身高,风华正茂的年龄却只能在家忍受孤独。什么原因让他保持了儿童般的体貌和娇嫩?  一大,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附小一年级三班,正在上一堂特殊的语文课。  一个看起来一两岁、个头比其他同学小很多的孩子平生第一次走进课堂。老师、同学、上课内容都让他感到新奇和兴奋。他为什么会受到如此特殊的对待?莫非他是一个智力超常的神童?  这个看起来
期刊
他,创建了一个方兴未艾的学科体系;  他,探明了一个充满谜团的力学领域;  他,破解了一个争论多年的世界难题。    2010年“陈嘉庚科学奖”获得者吴良镛、白以龙、杨学明三位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在各自专业中取得原创性成果。  2010年6月9日,2010“陈嘉庚科学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国务委员刘延东为五位本届获奖者颁发了奖章。“陈嘉庚科学奖”是以对我国科教事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著名
期刊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场战争成了许多新式武器的试验场,其中马克沁机枪威震沙场。    在马克沁机枪出现之前,各种枪都是非自动枪,子弹不能自动连发。前一发子弹射击完成后,需要重新手动装入下一发子弹,才能继续射击。这个时候,谁的子弹装填得快,谁就有取胜的可能。然而,当马克沁机枪首次以自动枪的姿态展现时,这种情况彻底改变了。  机枪属于自动枪,能够连续自动发射枪弹,俗称机关枪。分为轻机枪、重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