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农村教育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面对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形势和要求,全面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成为当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为此,福建省教育厅于2008年9月启动了福建省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项目,由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以下称学院)承担。笔者以该项目为研究个案,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省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的总体状况,站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结合地域和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和实施了培训课程方案,并探讨了有效提高农村小学英语参训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关键举措。
一、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学历、教学、科研水平调研
全面了解学员的教学、科研水平是培训工作讲究针对性、实效性的前提。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结构性过剩,英语专业背景的教师稀缺,农村小学英语师资来源呈现多元化特征。在培训工作启动之前,笔者对前来参训的遍布全省各地的48位骨干教师,就教学、科研、培训等状况展开专题调研,摸清总体状况。
1,参训教师以中青年女性教师为主,大多来自乡镇中心校,均具备大专以上学历
参训教师均由各区、市教育局选送。参训教师之间学科背景、年龄、职称等差异突出。大多数教师由小学语文、数学学科教师转岗,少部分教师由乡镇初中英语教师转岗,也有少部分教师刚由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毕业。在48位骨干教师中,女性教师41位,年龄不满40岁的教师46位,来自乡镇的教师34位,来自中心校的教师38位。通过近几年的学历补偿教育,全体参训教师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23位教师具备本科学历。
2,大多数教师具备中级以上职称,但英语教学经验相对不足
小学英语骨干教师转岗多的特点在职称不低与本学科教龄短之间的反差上有显著体现。据统计,48位教师中,40位教师具备中级以上职称,甚至12位教师已具备高级职称。然而,仅10位教师从事本学科教学满10年,接近半数的教师从事本学科教学未满5年,个别教师甚至刚从师范院校毕业。根据教师专业成长规律,多数教师对本学科教学仍处在适应期和探索期。(见表1)
3,独立主持课题研究的经历匮乏,科研成果薄弱
科研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参训教师的科研状况可以从科研经历和科研成果两个维度加以说明。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独立主持课题研究的经历匮乏。近5年中,仅有1位教师主持过2项县级以上课题,8位教师主持过1项县级以上课题,其余教师均未主持过县级以上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经历匮乏也影响了科研成果。近5年中,仅有2位教师在CN刊物上发表2篇论文,6位教师在CN刊物上发表1篇论文,其余教师均未在CN刊物上发表过论文。(见表2)
4,外出参加培训的机会少
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宝贵资源,在职培训在城乡的配置上存在明显差别,农村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显然较少。受学科特点的限制,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调查发现,近5年,仅有13位教师参加过省级培训,16位教师参加过2次市级培训,4位教师参加过3次县级培训。(见表3)
二、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设计
针对参训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站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设计、开发培训课程,是举办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基本思路。本次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设计如下。
1,理论基础
教师专业成长理论是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设计的理论基础。理智取向、实践一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是当前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理论模型。理智取向将教师视为知识的传授者,主张向校外的“专家”学习专业知识,获得发展,实践一反思取向关注教师个人的成长历史、社会关系和情感倾向,主张通过“反思”以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理解自己的实践,从而实现自我的提升和专业上的发展,生态取向关注“教师文化”或“教学文化”的影响,主张通过教师文化的构建和综合的,整体的学校重构来促进教师发展。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应立足于教师专业成长理论展开。
2,培训定位
针对参训教师现有的教学、科研水平,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旨在以全面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能力为重点,以提升教学研究能力为次重点,帮助参训教师牢固树立扎根农村、献身农村教育事业的高尚情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夯实学科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优化教学设计,初步掌握课题研究及教学论文写作要领。
3,培训模块
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由五大模块构成:教育理论模块,重在介绍课程改革的前沿动态、骨干教师的成长方略、小学教师自我心理调试,英语教学法模块,重在学习国内外英语教学最新理论成果,剖析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研讨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观摩、评析小学英语优质课;技能技巧模块,重在训练英语听说技能、英文儿歌唱法、简笔画、英文课堂游戏及课件制作;教育科研模块,重在介绍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承担课题研究工作,交流教学研究的经验与成果,学科拓展模块,重在领会中西方文化差异,探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欣赏英文影片,举力、英文晚会。
4,培训方式
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采取专题讲座与自主研修相结合、教学法指导与教学观摩和研讨相结合、学科技能与教学技巧训练相结合、院级总课题研究与校本研究相结合、培训考核与辐射交流相结合等方式进行。
三、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关键举措
培训工作要讲究实效性,必须注重细节,敢于创新。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关键举措如下。
1,以班主任为轴心,加强日常管理和业务指导
加强管理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基本前提。在前期策划中,学院成立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培训工作实施细则,明确了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实施了参训教师学籍管理、出勤、考核等多项制度,并建立了培训工作安全预案。
为加强业务指导,我院特整合名师资源,成立项目专家指导组。专家指导组成员既包括学院外语系教师,又包括教育学院、进修校教研员,也包括小学一线英语教学名师。专家指导组共同开发培训课程,担任培训课程讲师,指导、考核参训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
班主任由学院业务较扎实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既是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又是培训项目专家指导组成员。在培训工作中,班主任不仅直接管理班级事务,而且参与课程开发,指导、帮助参训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以班主任为轴心的培训工作双重领导体系,保障了培训管理与业 务指导的专业质量,加强了学院领导、专家、参训教师间的多向沟通。
2,学习、研讨与展示相结合,全面提升教学能力
提升教学能力是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重点。针对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转岗多的特点,提升教学能力工作由教学法指导和技能技巧训练开始。第一阶段,学院邀请福州地区小学英语教学名师讲授教材处理及课堂教学技巧,聘请学院外语系、艺术系教师组织听、说、唱、画等技能训练,聘请教研员介绍英语课堂运用歌曲、简笔画、游戏的技巧。第二阶段,学院组织参训教师赴小学听课,并与指导教师、任课教师研讨、交流教学设计经验。第二阶段培训结束后,参训教师根据最新培训成果,在导师指导下,在当地开展学区级以上的公开课。第三阶段,学院与县教师进修校合作,举办“送培下县”教学研讨会,由参训教师向全县小学英语教师做示范教学。
在该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经历了由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到优质课观摩、评析,再到开展示范教学三个逐步提升的阶段。使研讨与展示、巩固与提高得到了完美结合。(见图)
3,在承担子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锻炼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是农村骨干教师的软肋。很多教师存在畏难、茫然情绪。为此,学院举办了科研规范讲座和学科教学研究方法讲座,解除了参训教师的疑惑和顾虑。教育科研的选题来源于教学实践。为了确立切合农村实际需要的研究课题,学院组织参训教师针对当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专题研讨。培训项目专家指导组成员选定参训教师集中关注的领域,形成研究方向,申报学院课题。参训教师根据所在学校的特点及自身的科研兴趣、能力,确立校本教研课题。在导师的指引下,以参与学院课题子课题的方式开始课题研究工作。最后,各课题组召开结题会,交流教育科研的经验与成果。
在该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学习了科研规范与方法,参与了总课题研究,独立开展了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撰写了相关教学论文及研究报告,体验了教育科研的全过程。
4,框架内自主选择阅读图书,分享、交流阅读心得
阅读是提升教师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无限制地随机阅读,难以保证阅读书籍的质量;指定性阅读,可能会脱离教师的兴趣。在阅读方面,学院在广泛征求项目专家指导组意见的基础上,从教育基本理论、学科教学法、教师教育、教育科研、心理健康等方面精选16本图书,构成指定阅读书库。参训教师可以自主地从书库中挑选感兴趣的图书阅读。在集中培训阶段,学院专门组织了读书报告会,供每位教师分享、交流读书体会。
通过这种方式,参训教师不仅能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图书,保证所阅读图书的质量,而且能够与其他教师分享阅读的心得,增长见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培训期间举办的“送教下县”教学研讨会得到了省教育厅,学院、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参训教师提交结业考核的论文汇编和教案汇编均体现出一定的专业水平。参训教师主持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的成果已陆续在国内CN刊物发表。在结业式上,学院对培训项目学员满意度进行测查,据统计,对于本期培训,学员满意度高达100%,对培训目标定位、培训模块设计、培训阶段安排、培训导师配备、培训过程管理等都高度认可。
一、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学历、教学、科研水平调研
全面了解学员的教学、科研水平是培训工作讲究针对性、实效性的前提。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结构性过剩,英语专业背景的教师稀缺,农村小学英语师资来源呈现多元化特征。在培训工作启动之前,笔者对前来参训的遍布全省各地的48位骨干教师,就教学、科研、培训等状况展开专题调研,摸清总体状况。
1,参训教师以中青年女性教师为主,大多来自乡镇中心校,均具备大专以上学历
参训教师均由各区、市教育局选送。参训教师之间学科背景、年龄、职称等差异突出。大多数教师由小学语文、数学学科教师转岗,少部分教师由乡镇初中英语教师转岗,也有少部分教师刚由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毕业。在48位骨干教师中,女性教师41位,年龄不满40岁的教师46位,来自乡镇的教师34位,来自中心校的教师38位。通过近几年的学历补偿教育,全体参训教师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23位教师具备本科学历。
2,大多数教师具备中级以上职称,但英语教学经验相对不足
小学英语骨干教师转岗多的特点在职称不低与本学科教龄短之间的反差上有显著体现。据统计,48位教师中,40位教师具备中级以上职称,甚至12位教师已具备高级职称。然而,仅10位教师从事本学科教学满10年,接近半数的教师从事本学科教学未满5年,个别教师甚至刚从师范院校毕业。根据教师专业成长规律,多数教师对本学科教学仍处在适应期和探索期。(见表1)
3,独立主持课题研究的经历匮乏,科研成果薄弱
科研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参训教师的科研状况可以从科研经历和科研成果两个维度加以说明。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独立主持课题研究的经历匮乏。近5年中,仅有1位教师主持过2项县级以上课题,8位教师主持过1项县级以上课题,其余教师均未主持过县级以上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经历匮乏也影响了科研成果。近5年中,仅有2位教师在CN刊物上发表2篇论文,6位教师在CN刊物上发表1篇论文,其余教师均未在CN刊物上发表过论文。(见表2)
4,外出参加培训的机会少
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宝贵资源,在职培训在城乡的配置上存在明显差别,农村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显然较少。受学科特点的限制,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调查发现,近5年,仅有13位教师参加过省级培训,16位教师参加过2次市级培训,4位教师参加过3次县级培训。(见表3)
二、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设计
针对参训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站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设计、开发培训课程,是举办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基本思路。本次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设计如下。
1,理论基础
教师专业成长理论是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设计的理论基础。理智取向、实践一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是当前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理论模型。理智取向将教师视为知识的传授者,主张向校外的“专家”学习专业知识,获得发展,实践一反思取向关注教师个人的成长历史、社会关系和情感倾向,主张通过“反思”以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理解自己的实践,从而实现自我的提升和专业上的发展,生态取向关注“教师文化”或“教学文化”的影响,主张通过教师文化的构建和综合的,整体的学校重构来促进教师发展。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应立足于教师专业成长理论展开。
2,培训定位
针对参训教师现有的教学、科研水平,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旨在以全面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能力为重点,以提升教学研究能力为次重点,帮助参训教师牢固树立扎根农村、献身农村教育事业的高尚情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夯实学科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优化教学设计,初步掌握课题研究及教学论文写作要领。
3,培训模块
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由五大模块构成:教育理论模块,重在介绍课程改革的前沿动态、骨干教师的成长方略、小学教师自我心理调试,英语教学法模块,重在学习国内外英语教学最新理论成果,剖析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研讨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观摩、评析小学英语优质课;技能技巧模块,重在训练英语听说技能、英文儿歌唱法、简笔画、英文课堂游戏及课件制作;教育科研模块,重在介绍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承担课题研究工作,交流教学研究的经验与成果,学科拓展模块,重在领会中西方文化差异,探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欣赏英文影片,举力、英文晚会。
4,培训方式
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采取专题讲座与自主研修相结合、教学法指导与教学观摩和研讨相结合、学科技能与教学技巧训练相结合、院级总课题研究与校本研究相结合、培训考核与辐射交流相结合等方式进行。
三、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关键举措
培训工作要讲究实效性,必须注重细节,敢于创新。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关键举措如下。
1,以班主任为轴心,加强日常管理和业务指导
加强管理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基本前提。在前期策划中,学院成立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培训工作实施细则,明确了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实施了参训教师学籍管理、出勤、考核等多项制度,并建立了培训工作安全预案。
为加强业务指导,我院特整合名师资源,成立项目专家指导组。专家指导组成员既包括学院外语系教师,又包括教育学院、进修校教研员,也包括小学一线英语教学名师。专家指导组共同开发培训课程,担任培训课程讲师,指导、考核参训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
班主任由学院业务较扎实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既是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又是培训项目专家指导组成员。在培训工作中,班主任不仅直接管理班级事务,而且参与课程开发,指导、帮助参训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以班主任为轴心的培训工作双重领导体系,保障了培训管理与业 务指导的专业质量,加强了学院领导、专家、参训教师间的多向沟通。
2,学习、研讨与展示相结合,全面提升教学能力
提升教学能力是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重点。针对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转岗多的特点,提升教学能力工作由教学法指导和技能技巧训练开始。第一阶段,学院邀请福州地区小学英语教学名师讲授教材处理及课堂教学技巧,聘请学院外语系、艺术系教师组织听、说、唱、画等技能训练,聘请教研员介绍英语课堂运用歌曲、简笔画、游戏的技巧。第二阶段,学院组织参训教师赴小学听课,并与指导教师、任课教师研讨、交流教学设计经验。第二阶段培训结束后,参训教师根据最新培训成果,在导师指导下,在当地开展学区级以上的公开课。第三阶段,学院与县教师进修校合作,举办“送培下县”教学研讨会,由参训教师向全县小学英语教师做示范教学。
在该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经历了由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到优质课观摩、评析,再到开展示范教学三个逐步提升的阶段。使研讨与展示、巩固与提高得到了完美结合。(见图)
3,在承担子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锻炼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是农村骨干教师的软肋。很多教师存在畏难、茫然情绪。为此,学院举办了科研规范讲座和学科教学研究方法讲座,解除了参训教师的疑惑和顾虑。教育科研的选题来源于教学实践。为了确立切合农村实际需要的研究课题,学院组织参训教师针对当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专题研讨。培训项目专家指导组成员选定参训教师集中关注的领域,形成研究方向,申报学院课题。参训教师根据所在学校的特点及自身的科研兴趣、能力,确立校本教研课题。在导师的指引下,以参与学院课题子课题的方式开始课题研究工作。最后,各课题组召开结题会,交流教育科研的经验与成果。
在该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学习了科研规范与方法,参与了总课题研究,独立开展了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撰写了相关教学论文及研究报告,体验了教育科研的全过程。
4,框架内自主选择阅读图书,分享、交流阅读心得
阅读是提升教师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无限制地随机阅读,难以保证阅读书籍的质量;指定性阅读,可能会脱离教师的兴趣。在阅读方面,学院在广泛征求项目专家指导组意见的基础上,从教育基本理论、学科教学法、教师教育、教育科研、心理健康等方面精选16本图书,构成指定阅读书库。参训教师可以自主地从书库中挑选感兴趣的图书阅读。在集中培训阶段,学院专门组织了读书报告会,供每位教师分享、交流读书体会。
通过这种方式,参训教师不仅能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图书,保证所阅读图书的质量,而且能够与其他教师分享阅读的心得,增长见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培训期间举办的“送教下县”教学研讨会得到了省教育厅,学院、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参训教师提交结业考核的论文汇编和教案汇编均体现出一定的专业水平。参训教师主持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的成果已陆续在国内CN刊物发表。在结业式上,学院对培训项目学员满意度进行测查,据统计,对于本期培训,学员满意度高达100%,对培训目标定位、培训模块设计、培训阶段安排、培训导师配备、培训过程管理等都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