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朗读,提升语感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yao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是一种重要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与朗读是一对血脉相连的共同体,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能感受到情感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感,以致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流露真情实感,发自内心地朗读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有感情朗读应建立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
  听课中,有的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忽视课文的初读,而是想一步登天,让自己的课堂到达最精彩的地方——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结果适得其反,学生读得不流利,不顺畅,教师急得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教,学生累,教师累,课堂中的精彩真是可望而不可及。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究其原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缺少了最起码的生字词的教学。结果搞得地基没打好,就想造房子。生搬硬套,学生的理解是呆板的,朗读是生硬的。
  二、有感情地朗读首先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
  朗读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没有理解的语句绝对读不出感情来。以读诗文为例,哪些词该读重音,句子之间和句子内部该怎么停顿,体现着读者对诗文的理解水平,朗读时节奏快慢的把握,语调升降的调控,语气轻重的变换,更体现着读者对诗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若能配以体态语言,发挥自己的想像,艺术性地再现诗文,那就达到了最高层次的理解。一篇文章,一段话,甚至是一句话,学生拿到手都是生疏的。它们受年龄的限制,没有具体的生活经历,因而可能感受不到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真情实感。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我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1、借助学生感兴趣的直观图片或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学中指出: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处在儿童期的孩子主要以直观形象的思维为主,而对抽象逻辑事物的理解较差。
  因此,在具体教学学生没有亲身经历的教学内容时,给学生具体事物或图片帮助其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整堂课顿时生机盎然。在教学《黄山奇石》时,课前调查到大部分学生对黄山的了解一脸茫然。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读出黄山奇石的奇,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结合我自己到黄山亲身体验和拍下的照片,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学生在这种眼球的直观刺激下,课堂上的兴趣浓了,问题多了,对课文进行了深入的研读。在此基础上,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
  2、帮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课文。
  学生在朗读课文中最大的障碍是不能很好地理解文中难理解的词语。最大的典例是对古诗文的理解。在教学《赠刘景文》时,初读的时候学生由于对古诗文的接触较少,因此对古诗文的字词理解较差。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结合了学生掌握古诗文的一般特点,课前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注释,奠定基础让学生对文本字词的理解。自然在读的过程中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3、介绍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心境。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告诉我们,你带着不同的心境去看待一件事物,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而影响作者写作心境的正是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位大师在教学《江雪》这一则古诗的时候,学生在探讨渔人为什么会在这样的天气里独钓寒江雪?学生的答案很多,这都是学生在自己知识背景下对文本的解读。当教师发下资料,学生了解了作者当时政治失意的背景状况时,问题的答案自然解决。深入理解后再来朗读,真可谓有“个个诗人在作诗”的一种课堂氛围。
  三、有感情朗读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实践让学生拥有了亲身的经历,对事物有了真切的感受。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说:“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
  在教学《秋天的图画》一文时,由于城里的小孩子对农村生活了解甚少。于是我针对实际,课前让学生参观了农村,当时正值农村的丰收时节,让他们看看山野、稻海、高粱等等,感受秋天的美好,农民伯伯的辛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几乎不要老师的讲解,在自己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秋天的图画。在他们不同体验的朗读声中,我感受到了语文已真正地融入到学生的精神生活中。
  四、有感情读要注重教师自身的范读。
  低段学生是一个模仿体,他们很会学,也很能学。无意的动作,他们无形中就能学会。因此,教师作为一个活生生的榜样体,要求学生学好时,自己必须先做好。孟子说得好:“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在课堂中,教师的以身作则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师的范读是生硬的,学生的朗读也是你的复制。教师的确在平时应该加强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朗读能提升一个人的语感能力。要提高一个人的语感能力绝不可能靠听教师讲解分析、靠做练习题、纠缠ABCD来完成,根本的办法就是朗诵优美诗文。叶圣陶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还说:“吟咏的时候,对于究讨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化而为读者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在课堂中,让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让那琅琅读书声能像风雨声一样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语文课程改革和教学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越来越意识到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书声琅琅”已成为不少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理想语文课堂情境。通过朗读,学生既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运用朗读的教学手段,再对文章加以点拨和引导,可以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朗读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
期刊
期刊
摘要:本文从实际出发,首先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接着分析了在实践中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多媒体技术等方式的具体应用,最后得出结论,我们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具体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字:小学语文、现代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  现代教育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它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为主要教学手段,进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新课标七至九年级课程总目标指出,初中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新课标对阅读的具体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
期刊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本文提出五点建议。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
期刊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  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