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初二以来,我发现上语文课时,同学们的学习情绪不高,个个像被霜打过的白菜,蔫了,发言的同学寥寥无几。我感到奇怪。是不是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太重,压力太大?是不是前几天月考没考好,影响情绪?是不是我上课设计的问题过于深奥,学生很难回答?又是一节语文课开始了。我将自己精心设计制作的语文课件在多媒体大屏幕上打出《芦花荡》。这是现代作家孙犁写的长篇小说的节选。我按照备课笔记所写的程序,先介绍作者,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然后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讨论有关课文的内容。我认为自己准备的还是很充分的。可是,到学生讨论有关问题回答问题时,课堂上又出现了沉闷的现象,举手发言的同学总是寥寥无几,就是回答问题的同学,也是达不到问题的关键,我感到诧异,也为此感到苦恼。难道我的教学生涯真的走到了尽头?带着这些问题,我到学校阅览室去查找有关资料,我到学生中去作调查,让学生在作文中给老师提意见和建议……
一天吃过午饭,我来到教室,见有三四个学生正在写数学作业,我便坐下来和他们谈心。谈着谈着,话题转到了发言问题上来。我说,你们上什么课发言最积极?学生答道:“物理课!”“为什么物理课发言人多而且积极呢?”“因为物理课好玩。”一位同学笑着说。另一位同学说:“因为我对物理课感兴趣,物理课上可以做实验。”“那你们觉得学习语文没兴趣吗?”我接着这位同学的话,赶紧进入主题。那两位学生不好意思地说:“我不喜欢语文,语文太枯燥无味了,而且要背诵古诗文,要写作文。”另一位同学接着说:“学语文,课本上的内容,考试很少考到,只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就可以了!”此时,我的心里很难过,我惊讶,我惘然,教了近三十年的语文书,学生竟然当着我的面说不喜欢语文,说学语文没用。(当然这些学生是实话实说)
晚上回到家,我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工作,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习语文?我也经常看一些有关教学的杂志,上面有些文章也谈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如果教师教学不得法,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情绪。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这里。我认真的检查了自己这一阶段的教学,每节课的教学过程过于呆板,每节课的程序大体上是一样的:导入,整体感知,讨论质疑,课外延伸等,这些模式,学生天天看,没有新意,它如同每天吃饭时的饭菜一样,天天老三样,整天吃,大人也觉得倒味口,何况是学生。于是,我决心在备课上多花点心思,多多的创新,在新课的导入上,在课文内容的研讨上,在课外知识的延伸设计上,我都投入了精力。例如,在上《台阶》这篇课文时,我就在讨论分析时设计了仿句训练:“台阶是父亲的理想,台阶是父亲的希望。”按照这两句的格式,再写两个句子。经过讨论,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举手发言的人多起来。有的学生说:“台阶是父亲的血汗,台阶是父亲的摧老剂。”有的学生说:“台阶是父亲的自尊,台阶是父亲勤劳的见证。”答案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我接着又联系文章的内容,分析了父亲的形象,请学生以“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为话题,来说几句话。学生的答案真是精彩纷呈: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岁月;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青春;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健康;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身体——最后拓展延伸“谈谈你心目中的父亲,两相比较,你有怎样的感想”。学生讨论发言热烈,一堂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课后,我回忆这节课的全过程,深刻地认识到,课堂教学,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十分重要,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那么课堂上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听、爱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情境,取决于教师的备课。教师在备课中有创新意识,不再拘泥于教案,不再拘泥于旧有的模式,那么所设计出来的一些思考题,也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引发学生的创新冲动。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习的情绪为手段,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整个学习活动,达到学生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情境教学正是抓住促使学生发展的动因——情感,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在情境教学中,情感不仅仅作为手段,而且成为教学本身的任务,成为目的。情境教学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振动起飞向蓝天的翅膀。情境教学,也使我看到了语文教学的希望,对未来的教学充满了信心。另外,教师在课堂内还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宽松民主的课堂,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塑造和形成,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萌芽与发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使教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乐于学习的求知乐园。
一天吃过午饭,我来到教室,见有三四个学生正在写数学作业,我便坐下来和他们谈心。谈着谈着,话题转到了发言问题上来。我说,你们上什么课发言最积极?学生答道:“物理课!”“为什么物理课发言人多而且积极呢?”“因为物理课好玩。”一位同学笑着说。另一位同学说:“因为我对物理课感兴趣,物理课上可以做实验。”“那你们觉得学习语文没兴趣吗?”我接着这位同学的话,赶紧进入主题。那两位学生不好意思地说:“我不喜欢语文,语文太枯燥无味了,而且要背诵古诗文,要写作文。”另一位同学接着说:“学语文,课本上的内容,考试很少考到,只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就可以了!”此时,我的心里很难过,我惊讶,我惘然,教了近三十年的语文书,学生竟然当着我的面说不喜欢语文,说学语文没用。(当然这些学生是实话实说)
晚上回到家,我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工作,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习语文?我也经常看一些有关教学的杂志,上面有些文章也谈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如果教师教学不得法,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情绪。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这里。我认真的检查了自己这一阶段的教学,每节课的教学过程过于呆板,每节课的程序大体上是一样的:导入,整体感知,讨论质疑,课外延伸等,这些模式,学生天天看,没有新意,它如同每天吃饭时的饭菜一样,天天老三样,整天吃,大人也觉得倒味口,何况是学生。于是,我决心在备课上多花点心思,多多的创新,在新课的导入上,在课文内容的研讨上,在课外知识的延伸设计上,我都投入了精力。例如,在上《台阶》这篇课文时,我就在讨论分析时设计了仿句训练:“台阶是父亲的理想,台阶是父亲的希望。”按照这两句的格式,再写两个句子。经过讨论,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举手发言的人多起来。有的学生说:“台阶是父亲的血汗,台阶是父亲的摧老剂。”有的学生说:“台阶是父亲的自尊,台阶是父亲勤劳的见证。”答案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我接着又联系文章的内容,分析了父亲的形象,请学生以“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为话题,来说几句话。学生的答案真是精彩纷呈: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岁月;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青春;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健康;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身体——最后拓展延伸“谈谈你心目中的父亲,两相比较,你有怎样的感想”。学生讨论发言热烈,一堂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课后,我回忆这节课的全过程,深刻地认识到,课堂教学,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十分重要,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那么课堂上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听、爱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情境,取决于教师的备课。教师在备课中有创新意识,不再拘泥于教案,不再拘泥于旧有的模式,那么所设计出来的一些思考题,也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引发学生的创新冲动。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习的情绪为手段,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整个学习活动,达到学生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情境教学正是抓住促使学生发展的动因——情感,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在情境教学中,情感不仅仅作为手段,而且成为教学本身的任务,成为目的。情境教学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振动起飞向蓝天的翅膀。情境教学,也使我看到了语文教学的希望,对未来的教学充满了信心。另外,教师在课堂内还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宽松民主的课堂,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塑造和形成,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萌芽与发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使教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乐于学习的求知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