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南方锈病抗性新种质的筛选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dongshen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对34份热带、亚热带自交系进行了南方锈病抗性鉴定,发现了11份南方锈病抗性新种质;并对其中4份高抗种质进行了抗性遗传分析,发现4份外来种质对南方锈病的抗性呈主基因和主基因加微效基因复合控制的、比较复杂的遗传。
  关键词:玉米;南方锈病;热带种质
  中图分类号:S513.034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7-0112-05
  AbstractThe resistances of 34 tropical or subtropical maize inbred lines to southern rust were identified. There were 11 new maize germplasms resistant to southern rust. Among which, 4 highly resistant germplasms were conducted genetic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4 maize germplasms showed complex hereditary modes controlled by host gene or host gene combined with minor gene.
  Key wordsMaize; Southern rust; Tropical germplasms
  南方锈病是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侵染玉米引起的一种病害,该病是我国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1]。在流行年份,南方锈病能造成玉米大幅减产,严重时超过45%以上[2,3]。南方锈病的发生需要高温和高湿环境,过去主要发生于我国南方一些高温潮湿地区。近年来,随着气温的上升、降水的增多、极端气候的频繁出现,南方锈病发生区域逐渐北移,并在我国的北方玉米产区大面积发生。例如,1998年南方锈病在我国黄淮海玉米区流行成灾[4,5]。
  抗病玉米新品种的培育是控制南方锈病危害的一条安全、经济、有效的途径,并且得到育种专家的重视[5,6]。当前,我国生产上利用的抗源主要来自美国杂交种78599系统,例如齐319;其它玉米骨干种质多对南方锈病抗性较差,特别是黄淮海区大量使用的瑞德系统与黄早四系统种质[6]。因此,寻找新的抗源和抗病基因是持久控制该病危害的重要保证。
  玉米是起源于热带的作物,热带种质具有更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玉米品种改良的重要种质基础[7~9]。玉米中已经报道的南方锈病主效抗病基因不少于3个[10,11];在染色体10短臂上,多次报道不同来源的种质存在抗病主基因或者主效QTL[3,10~16];在染色体3、4、5、9等上也报道存在抗南方锈病的QTL[15]。在这些抗病基因与QTL中,有多个抗病主要基因和QTL都是发现于热带种质[5,10,13,16]。
  本研究拟从引进的热带与亚热带种质中,筛选出一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新种质,通过遗传分析明确这些抗病材料的抗性遗传方式,从而指导这些抗性种质在我国玉米南方锈病抗病品种培育中的利用。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3讨论
  热带玉米种质是寻找新的抗源与抗病基因的重要种质资源[7~9]。本研究对引进的34份热带、亚热带种质进行了玉米南方锈病抗性的鉴定,结果发现了11份可以用于改良我国现有玉米骨干种质的南方锈病抗性新种质。
  本研究中,外引种质对南方锈病抗性与其在原产地的锈病抗性资料相关性不显著。玉米锈病有不同的种类,包括南方锈病、热带锈病与普通锈病。同一种锈病还分为不同的生理小种,可能正是这种复杂的情况导致本研究中的相关性较低。因此,外引种质原产地抗性可用于目标地作为参考,但是仍不能代替本地鉴定结果。特别是对种类比较复杂的、生理小种多样的病害,在来源地与本地生态条件差异大、距离相距较远时,引进种质材料时仍要在本地条件下进行鉴定。
  本研究对4份高抗南方锈病的热带种质进行了抗性遗传分析,发现4份外来种质对南方锈病的抗性呈主基因和主基因加微效基因复合控制的、比较复杂的遗传。这可能与本研究的鉴定主要依赖田间的自然接种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南方锈病有不同的生理小种,而本研究中鉴定主要依赖于海南田间的混合菌源,不同专化性的抗病基因的相互作用会导致遗传的复杂性[17]。此外,个体发育进程的差异也可能使鉴定结果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通过进一步的研究,笔者已经明确CML470的抗性主要由一个主效的显性抗病基因控制[16]。对于其它3个抗病材料的抗性遗传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目前,对CML451笔者正在创建导入系群体[18]。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4份高抗南方锈病种质的利用,由于其抗性主要依赖具有部分显性效应的主基因控制的南方锈病抗性,在育种改良中的选择相对比较容易。在以单交种为主要应用的玉米生产实践中,只要一个亲本携带抗病基因就可以利用。同时遗传上表现出的复杂性也表明,要创造高水平的抗性新种质,在选择上和利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参考文献:
  [1]刘骏, 马青, 于凯,等. 我国玉米南方锈病发生区域和玉米品种田间抗性的研究[J]. 作物杂志, 2009(3):71-74.
  [2]Raid R N, Pennypacker S P, Stevenson R E. Characterization of Puccinia polysora epidemics in Pennsylvania and Maryland[J]. Phytopathology, 1988, 78: 579-585.
  [3]刘章雄, 王守才, 戴景瑞,等. P25自交系抗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及SSR分子标记定位[J]. 遗传学报, 2003, 30(8): 706-710.   [4]王寿伦. 山东、河南和江苏部分地区玉米锈病1998 年流行[J]. 植保技术与推广, 1999(3):40-41.
  [5]叶金才. 育成我国首例对玉米南方锈病免疫系齐319[J].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33(4):110.
  [6]张发军, 孟昭东, 穆春华,等. 抗南方锈病玉米自交系的筛选及评价[J]. 山东农业科学,2008(9):77-79.
  [7]Goodman M M, Castillo-Gonzalez F, Moreno J. Choosing and using exotic maize germplasm[J]. Illinois Corn Breeders School Proc., 1990, 26: 148-171.
  [8]Xia X C, Reif J C, Hoisington D A, et al.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CIMMYT maize inbred lines investigated with SSR markers: I. Lowland tropical maize[J]. Crop Sci., 2004, 44: 2230-2237.
  [9]Xia X C, Reif J C, Melchinger A E, et al.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CIMMYT maize inbred lines investigated with SSR markers: II. Subtropical, tropical midaltitude, and highland maize inbred lin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elite U.S. and European maize[J]. Crop Sci., 2005, 45: 2573-2582.
  [10]Storey H H, Howland A K. Resistance in maize to the tropical American rust fungus, Puccinia polysora Underw, I. Genes Rpp1 and Rpp2 [J]. Heredity, 1957, 11: 289-301.
  [11]Zhang Y, Xu L, Zhang D, et al. Mapping of southern corn rust-resistant genes in the W2D inbred line of maize (Zea mays L.) [J]. Mol. Breeding, 2009, 25: 433-439.
  [12]Chen C X, Wang Z L, Yang D E, et al. Molecular tagging and genetic mapping of the disease resistance gene RppQ to southern corn rust[J]. Theor. Appl. Genet., 2004, 108: 945-950.
  [13]Scott G E, King S B, Armour J W J. Inheritance of resistance to southern corn rust in maize Zea mays populations[J]. Crop Sci., 1984, 24: 265-267
  [14]Holland J B, Uhr D V, Je Vers D, et al. Inheritance of resistance to southern corn rust in tropical-by-corn-belt maize populations[J]. Theor. Appl. Genet., 1998, 96: 232-241.
  [15]Jines M P, Balint-Kurti P, Robertson-Hoyt L A, et al. Mapping resistance to southern rust in a tropical by temperate maize recombinant inbred topcross population[J]. Theor. Appl. Genet., 2007, 114: 659-667.
  [16]姚国旗, 单娟, 曹冰,等. 玉米自交系CML470 抗南方锈病基因的定位[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3, 14(3):518-522.
  [17]杨典洱, 张承亮, 陈翠霞,等. 禾谷镰刀菌引起玉米青枯病的抗性基因遗传分析[J].作物学报, 2002, 28(3):389-392.
  [18]单娟, 崔良国, 韩志景,等. 基于温热BC1 群体的农艺性状QTL定位[J]. 玉米科学,2013,21(3):24-29.
其他文献
摘要:  以华油杂62为试材,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其植株生物学性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品种种植密度5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3 802.5 kg/hm2,经济性状较好。  关键词:伊犁河谷;春油菜;华油杂62;种植密度  中图分类号:S634.304+.6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5)02-0052-02  AbstractWith spring rape
期刊
摘要:  以6个甘蓝杂交种为试材,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研究影响胚状体发生的因素。结果表明:花蕾长度为3.00~4.00 mm 时,有利于获得胚状体;1 500 r/min离心、32.5℃热激24 h,最有利于胚状体的诱导;花蕾经低温4℃预处理 24 h,可提高胚诱导率;低速振荡培养能够促进胚状体发生;基因型在小孢子胚状体诱导中起着主导作用。  关键词:甘蓝;小孢子培养;胚状体  中图分类号:S
期刊
摘要:以紫叶曲枝榛和平榛为试材,研究了其发育期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和可溶性糖等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紫叶曲枝榛和平榛的叶长和叶宽随发育天数的增加而增加,5月27日左右时发育成功能叶,平榛功能叶大于紫叶曲枝榛;紫叶曲枝榛发育期叶片中花青苷、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高于平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平榛发育期叶片中花青苷含量逐渐降低,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逐渐升高;平榛叶片中叶绿素
期刊
摘要:  以‘红火箭’、‘四海升平’、‘玫红擎天’、‘红粉锦簇’和‘开心果’五个紫薇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NAA对紫薇嫩枝和硬枝扦插生根、一级根长和一级根数的影响。结果表明:NAA的最适浓度为1 g/L;五个品种生根快慢为‘玫红擎天’>‘四海升平’>‘红火箭’>‘红粉锦簇’>‘开心果’;嫩枝扦插比硬枝扦插生根快,根系质量高。  关键词:紫薇;嫩枝扦插;硬枝扦插;NAA;生根  中图分类号:S6
期刊
摘要:  以山东主栽石榴品种‘峄城大青皮甜’和‘峄城三白甜’枝条为试材,对电导法评价石榴抗寒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枝条切片的厚度、振荡时间对电导率的测定结果影响较大;取样量对初电导和终电导影响大,但对相对电导率影响较小。确定了电导法测定电导率以评价石榴抗寒性最佳条件为:枝条切片厚度0.5 cm,振荡90 min,煮沸15~20 min。  关键词:石榴;抗寒性;电导率;电导法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以天红2号/SH40/海棠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苹果树体结构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施肥处理的树体枝类比以叶丛枝和短枝的比例最高,其次是中枝,长枝与徒长枝的比例最低;不同施肥处理也对果实品质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处理12,即在试验初期666.7m2基施有机肥28 800 kg的基础上,每年3月份追尿素32 kg、有机肥61 kg及9月份追施有机肥61 kg、叶面喷施1%
期刊
摘要:  以‘红里’肥城桃为试材,研究了7种不同类型果袋套袋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能够提高果实的单果重、果实表面亮度L、黄蓝色差b,降低果实的病虫果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综合各指标,无纺布袋中单层黑色无纺布袋效果最好,纸袋中单层外黄内黑纸袋效果最好,所有袋型中单层黑色无纺布袋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肥城桃;套袋;色差;果实品质  中图分类号:S662.105+.9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
期刊
摘要:研究了市售15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颗粒剂对韭蛆的室内和田间防治效果。室内生测结果表明,随着白僵菌孢子浓度的增大,韭蛆的累计校正死亡率逐渐升高,LT50逐渐减小,1×109个/mL浓度处理累计校正死亡率可达81%。田间药效结果显示,666.7m2用300 g球孢白僵菌颗粒剂防治效果显著优于毒死蜱,其药后7 d防治效果为81.15%;药后21 d虫口减退率为74.47%,防虫效果为85.19%
期刊
摘要:  以金乡大蒜为试材,通过氮磷钾配方试验研究覆膜大蒜的养分吸收特点及最佳施肥量与施用方法。结果表明,金乡大蒜生长过程中,吸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吸收比例为N∶P2O5∶K2O=1∶0.36∶0.70。氮、钾吸收高峰在鳞茎膨大期,磷吸收高峰在蒜薹伸长期。金乡大蒜施用氮磷钾均有增产效果,最佳施用量为N 436.95 kg/hm2,P2O5 213.34 kg/hm2, K2O 336.74 k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生物技术产品,转Bt基因抗虫棉的生物安全性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世界上许多棉花主产国通过严格的试验从基因漂移、靶标害虫对Bt蛋白的抗性产生及治理对策、抗虫棉种植对非靶标昆虫及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转Bt基因抗虫棉产品的食品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有关生物安全方面的问题。由于对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有效控制及其所产生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转Bt基因抗虫棉已经为越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