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关访记

来源 :花溪·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angk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萧关,古代著名雄关。地处固原东南,北连瓦亭土城,南接三关要塞,全长十二公里,六盘山脉横贯西侧,泾河缓缓东去。
  清晨,伴着几声嘹亮的鸡鸣,夜幕上的星星稀疏了,却也金黄可爱,整个萧关古道沉寝在晨曦里。走在萧关古道上,看一轮红日从东方连绵起伏的山顶上冉冉升起,论时节,虽然已经农历二月了,但这里的春风依旧夹杂着刺骨的寒意,散发着六盘山麓中枯草的味道,身旁是高大的峰影,显得无比壮阔;把萧关古道烘托的更加神秘庄严。沿着古道东去,一路汽笛长鸣,人烟混杂,不减当年丝绸路上,车辚辚,马萧萧,驼铃阵阵的繁忙景象。
  曲曲折折来到萧关明代万历年间的土长城前,眼前这些砖包土长城被岁月摧毁地只留下断臂残垣的一点遗址,时至今日、用手摸摸仍然坚固结实,可想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干;汉文帝年间的那场与匈奴的撕杀,在这里一决高低,是汉将牺牲的多,还是匈奴人死的更多些;偶尔在已久的废墟中,可见两块硬邦邦的骨头,一个是掠夺不义之财,一个是捍卫边疆安全,谁是谁非在今天已经不重要了;留给我们的只能是那段遥远的往事;还有这段残存的遗迹。
  古城西侧立有一块正面朝北的石碑,上面刚劲有力的两个大字“萧关”鲜红耀眼,两侧撰写着唐代诗人王维的那首“至使塞上”;背面是当地政府文化部门刻上去的地方志。当年始皇一统六国,翻陇山、登六盘首巡天下;汉武帝六出萧关,七过固原,经六盘山整治山河。跨越千年历史,现在依然是青山绿水,道路畅通,政通人和的好地方。
  离开石碑东去,漫步在历史的长廊上,高大的山峰辉映在古道中间,仰望天空,千秋幽谷一线天,危石耸立,草木丛生;走在下面仿佛走在一部危险电影里一样,恐有遭埋伏之感。
  来到三关要塞,已近黄昏,三关要塞就是历史上的三关口,夕阳中的三关要塞显得更加古老雄伟。放眼远眺,只见:团团云雾遮山腰,层层山顶接九霄;群峰蔽眼,山河同色,地势尤加险峻。深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自古乃是兵家必争之地。北宋杨家将的美名在这里久唱不衰,正是有他们的英雄事迹,才平定了西凉,巩固了中原。关中人民才得以安宁的生产劳动。想到这里我陷入了遥远的回忆,回忆那段杨家将的英雄史事。六盘巍然、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红日渐渐的西垂,三关要塞上堆起了朵朵黄云,整个萧关古道又沐浴在历史的晚霞中,去迎接一个不同凡响的明天。
  (宁夏泾源县六盘山镇五里村019号 邮编756404)
其他文献
冰心是“五四”以来一位有影响的女作家,同时也是第一个有影响的儿童文学家。冰心的创作风格,使她在“五四”以来灿烂的文学星河中,成为一颗独放异彩的星星。茅盾说:“在所有‘五四’时期的作家中,只有冰心女士最最属于她自己。……在这一点上,我们觉得她的散文的价值比小说高。”①她的个性和艺术特色更集中地体现在散文创作上。而在丰饶多彩的散文作品中,她为儿童所写的那些篇章格外显得绚丽多彩。  探讨冰心儿童散文的特
期刊
最后的一声蝉鸣,不知不觉地淹没在阵阵爽惬的秋风中,消失匿迹了。取而代之的便是各种精灵蛊惑的秋虫,隐在它的世界里,专心倾情地弹奏着它的“曼陀林”了。忙碌的紫燕更是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携儿带女早早翔在了南下的旅程之中。昔日热闹的天地似乎突然间安静了许多,留给了原本就属于它们的喜鹊、麻雀等生于斯、眠于斯的留鸟们,独守着秋日,从金黄渐到银白。  秋日,经过了整整的一个炎夏,开始变得懒散自私起来,不断收敛着自
期刊
当原始海洋里的有机质经过复杂而美妙的结合,最终诞生出一个体形微小而活力四射的原始微生物时,那是地球生物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神来之笔哩,一个光彩夺目美轮美奂的奇迹……尽管没有听觉、视觉的感受器,面前是一个黑暗如墨汁的静寂无比的混沌世界,但苍天作证,大地作证,孕育生命的大海作证,你活出了鲜活生命的一分光彩。这种无言的敬慕与由衷的祝愿便是对生命尊重的一分庄重的表达,一分大音唏声的喝彩。  动物从单细胞如草
期刊
楔子  上海五点的清晨,空气中有薄荷般的清凉味道。  在这里度过一整个昼夜颠倒的夏日,于最后一晚从噩梦中惊醒后,程书玫再无法入睡。脊背和额间还蒙着层细薄冷汗,风从窗外飘进来,白绸帘布外天空泛着仿佛令人窒息般的靛蓝色微光。她抱着膝,左手紧握右手,是一个缠绕且密不可分的姿势。  在梦镜里出现过无数次。伴随着刮肉噬心的痛。  结束上部剧本的撰写,程书玫暂时放弃了写作,梦魇随着她每日五杯咖啡的摄取量日渐频
期刊
尽管我读的书不太多,但是,读中国的文学作品,与读外国的文学作品,心里的那种感受是明显的不同。  中国是一个讲究人情的国家。到了文学作品当中,也是一样,所有人物都不是孤立的,与亲戚朋友、街坊邻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中国的文化作品的背景总是很丰满和丰富的。大人物有大的时代背景,小人物,有小的背景,哪怕是乞丐,有热闹的街道,同行们的关怀或者争斗,路人冷漠的眼光等等。  场景上,咱们的作品,也讲究大
期刊
我曾有幸听到过钟声,那声音使我终生难忘。  去吉林游玩,选择了北山,我喜欢登山。驱车来到山下,便开始徒步登攀。登到一半的时候,忽然传来了一声声钟声——“当,当……”我不由自主的停下了脚步,静静地聆听这天籁之音,庄严而又浑厚,仿佛蕴含了宇宙的空旷与深邃,钟声久久地回荡在山中。  我有些激动。一声声敲撞,一声声钟响,此刻,烦躁的心情在聆听中无影无踪,留下的,只有那份祥和,那份宁静。  我忍不住去追寻那
期刊
黎明时分的秋风有着更深沉的肃杀性与刺骨性,树木已褪去夏天犹存的一缕芳魂,瑟缩胆怯的站在原地,静候着冬季的审判。楼前法国梧桐的枝桠在大地嘴边疯狂的挣扎着,呕咽着。这似乎更像是一场葬礼;乌鸦早已聚成一片,为死去的、沉寂的,唱着诅咒的怨歌,乌鸦在东方人眼里终是不详的,它习惯惨败狼藉的景,习惯死亡的氛围;这黑色的精灵,冥府使者。  月亮演了一晚上的独角戏,终于挨到天边的尽头,告别这经营惨淡的尘世,天际泻下
期刊
那是我第几次去兰石医院探望父亲呢?  只记得,我经过走廊前往病房的途中,浓浓的药水味刺痛着我的神经,那里的一切都浸泡在怪怪的味道里,显得沉郁。  我轻轻地走进了父亲休养的病房,向照顾父亲的亲戚打过招呼后就坐在了病床边的板凳上。我与父亲相距不足半步却恍若隔世,我不了解他的苦痛,我不能安慰他,我无法与他并肩作战,共斗病魔。我能做的只是沉默。彼时我能帮助他的,便是给予他安静,一种可以内窥灵魂,质问生命的
期刊
季老的仙去给人世间留下无限怅然。  季羡林,国学泰斗、佛学大师、中国国宝,学贯中西,著作等身,桃李天下,质朴谦逊,实为知识分子楷模。  季老做学,涉猎广泛,且样样成功,精通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开创北大东方文学系,季式散文行水流云。季老做人,能为刚入校的北大学子视为看门人,守着行李在校门口待了个把钟头;能专门撰文辞大师、辞泰斗、辞国宝,谦虚的都让人看不下去。  道家的至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学仿老子
期刊
漫天雪,勾起了过去的记忆。  那段时光是新荷上莹莹闪亮的水珠,折射着美丽绚丽醉人的光彩,也承受这摇摇坠落的心颤,很高兴认识你,伴我走过青春的岁月。  记得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有很大的雾,阳光穿过雾气照过来,朦朦胧胧的,洒在身上似乎很温暖,细细的朦朦的湿气扑面,睫毛伴着轻柔的水珠,清凉的感觉润到心底,“同学,你的书掉了,”一阵好听的声音在耳畔滑过,我一转身,刚好对上了你的眼睛,你的眸子里透着纯真,我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