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活动中的功臣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生物课程改革中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的新理念,力图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交流协作、探索创新的能力。各种探究活动深入教学越来越具有普遍性,更成为各类优质课、观摩课、公开课的亮点。但是由于学校经济能力的限制,探究活动往往是因为缺乏材料和设备而难以开展。因此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中寻找简单、经济的材料来进行探究活动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即时贴”在生物学教学中就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怎样用“即时贴”来设计课堂活动?如何有效的实施课堂活动?就这两个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做以下阐述。
  
  1 用“即时贴”设计课堂活动的方法
  
  即时贴也叫自粘标签材料,是以纸张、薄膜或特种材料为面料,背面涂有胶粘剂的一种复合材料。在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专题里,从分子水平揭示了遗传的本质,涉及的内容肉眼无法观察而且比较抽象,多媒体教学虽可以使其形象化、动态化,但学生不能动手进行亲身体验,并没有直观的感受,所以在这里教师可以结合实体教具设计课堂活动,用以加深理解。而且本专题另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是:染色体、DNA的形态结构简单,可以很容易用即时贴进行实体模拟。所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模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DNA的复制中探究DNA的复制方式,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中模拟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对应关系,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探究等课堂活动中,教师都可以用即时贴作为材料来设计课堂活动。
  
  2 设计课堂活动的方法
  
  2.1 明确目的是依据
  用“即时贴”做为实体教具进行实践体验活动最重要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把重点难点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自主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其次是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动手能力。所以在设计中教师一定要避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或者是引出本节课而设置一些没有必要的形式化的课堂活动。例如:用“即时贴”模拟染色体,让学生贴出减数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最终总结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从而加深学生对这节难点内容的突破。
  而在“DNA的复制”这节中,起初教师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条形即时贴代表亲子代的DNA链,让学生贴出DNA复制产生的两个子代DNA,这样全班各小组就贴出了两种DNA的复制方式,但结果发现这只是起了个导出半保留复制的作用,并没有解决本节的难点,还浪费了时间。所以教师就改进了课堂活动,给定特点的亲代DNA分子,用即时贴做成了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而不是简单的条形。这样学生就能自主总结出DNA精确复制的原因了,从而突破了重点。
  
  2.2 精心准备是条件
  在确定了设置课堂活动的目的后,为了保证课堂活动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必须精心准备。在准备过程中教师可以分步设计课堂活动:设计活动思路一准备活动材料——演练活动过程——修改完善方案。例如:为了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教师首先设计活动思路是:让学生确定在DNA复制中一对碱基对可能会发生哪些差错,再让小组选择贴一种出错的DNA分子,并贴出其转录形成的RNA及翻译形成的多肽,最后进行演示本组的结果并总结基因突变的概念及其改变和生物体性状改变的关系。其次,教师准备了以下的活动材料:A4纸若干(纸左半边有一段正常的血红蛋白基因的序列、右半边画出贴图区域)、红颜色的条形即时贴(上面标有部分碱基,两条碱基配对模拟DNA分子)、蓝色条形即时贴代表RNA、各种圆形即时贴代表不同的氨基酸(可以用颜色和性状来区分不同的氨基酸)。最后教师和几个学生进行了反复的模拟演练,发现了很多问题,例如用时太长、哪个碱基对出错指向不明、参考密码子表耽误时间,设置因为密码子的兼并性而生物性状不改变的模拟难度较大等。针对这些暴露的问题,教师对活动方案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已经学过。所以提供成一小段正常的血红蛋白基因及转录形成的RNA和正常的氨基酸序列,指定了就是特定的一对碱基的变化,并用PPT提前展示密码子表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设计课堂活动,反复地进行演练和完善,对最终进行的课堂活动教师才能做到了然于胸,保证不让学生无谓地浪费时间。学生既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又渗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活动才能针对性强,有效地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3 有效地实施课堂活动
  
  精心设计活动方案是教学过程的基础,而实施课堂活动才是成功的关键。一个完整的课堂活动必须包含“活动——展示——总结”这三个关键环节。
  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但不能脱离教师有序的组织和时时监控。教师首先必须为课堂活动提供明确具体的要求,让学生能理解活动意图。其次在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巡回监控,目的是保证每个小组有序进行活动,对茫然的小组进行及时引导,对每个小组进行的活动结果心中有数,为展示结果做个铺垫。
  既然课堂活动中学生是主体,那么活动结果展示更应当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教师坚决不能代办或者是草草了事。每一个活动结果是每个小组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积极探索的结晶,其中包含着他们的智慧和劳动。学生自己展示出来让他们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他们来说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当然教师可以根据小组做的情况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宏观的调控。
  总结是课堂活动的升华。以上做的所有活动即是为总结服务的。学生们在小组活动和小组展示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总结出收获,并能对学生活动做出分析和合理的评价。在理解基因突变概念的课堂活动中,通过各小组展示情况,学生们总结出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增添、替换、缺失三种情况都可引起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从而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总之,课堂活动的设置并不是孤立的,“即时贴”也仅是个简单的教具,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需与其他的教学活动相互整合,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更直观形象化,使他们从浅表的感性认识深入到本质的规律性认识。如果仅是为了形式为了表演而冲淡了教学体系,则得不偿失!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群落演替教学为例,从增进对“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和方法”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理解,浅谈生物科学素养在实际教学中的渗透,突出课堂教学对形成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 生物科学素养 群落演替 生物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指出。“生物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
摘要以高三一轮复习中减数分裂过程的建模教学为例,阐述复习课中如何通过模型建构、模型再建和模型应用等过程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关键词模型建构 减数分裂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知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描述。模型建构(建模)是指运用模型方法把抽象、不可测的事实或过程借助身边的材料、用具或者应用数学方法、图像、方程式等加以描述、概括总结的一种活动。教学中进行模型建构,要在教师引导下,在学生已有
摘 要 以“问题驱动”为手段,运用相应的策略、合理的方式、方法对高中生物必修三模块“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进行课堂设计,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效率。  关键词 问题驱动 核心素养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核心素养”代表了中国教育改革未来的走向,是学术界、学校层面甚至行政方面,对于如何落实核心素养都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从素质教育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教
摘 要 在“做中学”理念的引领下,通过对“呼吸作用”这一重要概念的理性分析,运用数字化设备拓展和创新教材实验,在实证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重要概念。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数字化设备 实验创新 呼吸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实验教学背景  “呼吸作用”是初中生物学的50个重要概念之一,要求学生能够描述“在生物体内,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等获得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苏
摘 要 以实验探究为主要策略的概念教学中,探究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展开、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概念形成的过程。在科学探究体验活动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探究”的内容和思想方法的同时,进一步尝试着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生物学问题。利用蛋白质电泳技术,促进学生对蛋白质种类多样性理解。  关键词 科学探究 现代生物技术 蛋白质种类检测 蛋白质电泳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义务教育生
摘要:在分析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走向、移动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依托超星学习通为云平台,构建了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师生交流真正做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助于学生英语能力与教学质量的提升。一个学年的教学实践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打破学生平时成绩全部是教师凭借主观印象给定陈旧的模式,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
整式的加减是我们学习方程、方程组、分式、根式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同学们应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并要达到熟练的程度,下面就来回顾一下我们在这一章中所学到的知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所有学科都存在特有的理论基础,生物的理论知识也蕴藏在各个章节中,但复杂繁冗的文字描述和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给生物学科的学习带来了困难。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由文字描述为主的信息形式已经更多地转向数据、图表等简洁明了的形式,处理信息方式上的改变是社会进步和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生物学图表具有直观、形象等优势,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工具。教师利用图表开展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快速准确地记忆基本知识,突破
摘 要 基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以“流动的组织——血液”为例,尝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初中生物学 课堂教学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强调“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
摘要:基于《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对亚里士多德的适度观进行探究。亚里士多德的适度观是以其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从善的论述开始,进行德性伦理的理论构建。适度观正是其德性伦理的精髓,通过与不及和过度这两种“恶”的对比分析,列举一些例子,论述适度这一原则对维护德性的重要性,从而指出亚里士多德的适度观对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适度 中道  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