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德克·巴莱 电影背后的剪辑师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1bb1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赛德克·巴莱》的片名是台湾中部山区原住民语言的音译,意思为“真正的人”。影片的剪辑师有两位,皆出生于台湾中部,一位是台湾剪辑界泰斗陈博文,另一位是80后新生代的苏佩仪。此二人,一个是摸爬滚打电影圈多年的老手,另一个是势如破竹、初有小成的新新人类,两人对剪辑的品位,对剪辑师的职业理解,正好可以拼凑出一副完整的剪辑师生涯画卷,对内行、外行亦有不少参考意义。
  陈博文小档案
  1953年出生于台南柳营乡,1974年毕业于国立艺专(现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的陈博文,因老导演李嘉的赏识而踏入电影一行,从实习场记做起,曾经担任导演组、场记、副导等工作多年,1980年跟随黄秋贵老师傅学习剪辑,7年后在师傅的鼓励下自开剪辑工作室。1994年之后屡次受到金马奖的肯定。
  之后兼任台艺大电影研究所教授,目前在台南昆山科技大学视讯传播设计系担任专职教授。同时还可以稳定产出每年五、六部电影,在惊人业绩的同时还能够蕴藏丰富的创造力。
  陈博文自1979年转任专业剪辑师至今,剪接的作品已超过百余部,是台湾当今相当热门抢手的剪辑师。
  工作习惯
  工作时的陈博文,通常早上七点半就到工作室,晚上十一点才回去,他说:“我喜欢早上剪片,头脑最清晰,但如果不巧碰到档期很紧迫的话,熬夜也不是不行,以前年轻时身体比较好,赶的时候一个礼拜每天都只睡四个钟头也没问题,现在最多撑三天两夜,我的睡眠习惯刚好符合我的工作习惯。”
  另外除了商业电影外,陈博文更偏爱纪录片的剪辑工作。普通人认为的“钱少事多费时间”的纪录片,在陈博文看来,才是一个剪辑师最体现真本领的场所。陈老师解释说:“剧情片的叙事结构大部分都固定住,纪录片虽然导演一开始也会设计脚本,但常常实际拍进去的画面跟原本预想的不同,这时剪接师的角色就重要许多,相对的挥洒空间会变宽广。”
  在剪纪录片时,为了处理天文数字的母带,陈博文通常会先请导演每卷带子写二十页的对话稿,再把可以用的对话画线,请助理记下来。一部纪录片常有上百盘的带子,工作量可想而知,但陈博文一点不打折扣,照样认真整理素材。这样最后剪片子时,取用合适的段落才得心应手。另外在整理素材的最后,他还会再让一百卷带子快转一遍,看有无漏掉没对话、但画面很美的镜头。下这种苦工,才会得来精华的果实。
  作品集
  《大正男》荣获2005台北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
  《一年之初》荣获第43届金马奖最佳剪辑
  《圣棱上的星光》入围第41届电视金钟奖最佳剪辑
  《石头梦》入围第41届金马奖最佳剪辑
  《石头梦》荣获第41届金马奖最佳台湾电影工作者奖
  《黑暗之光》荣获第36届金马奖最佳剪辑
  《独立时代》入围第31届金马奖最佳剪辑
  苏佩仪小档案
  1980年生,今年入围金钟奖最佳剪辑的苏佩仪,是台湾戏剧影片剪接的新秀,入行不过6、7年,初期从电影幕后花絮拍摄及剪接做起,也剪过纪录片、MV、CF广告。后来逐渐受到关注,在为导演魏德圣剪辑《海角七号》的花絮时,受到重用,正式升格为电影的协力剪辑。电影大火,后来也顺理成章成为魏德圣导演《赛德克·巴莱》的两名正式剪辑师之一。最初做过花絮摄影的经验,对于剪辑的帮助很大,可以直接提升对节奏感和气氛的感觉。举例来说,同一场戏,演员地点走位的条件一样,一镜到底还是分成几个不同的镜头拍,呈现出的氛围情绪也会大相径庭。这和剪辑工作是同一个道理。
  工作习惯
  一接到案子,苏佩仪习惯先剪个大概再与导演沟通。对她而言,拿到素材开始剪辑的过程,是一连串与故事之间的对话,是很私密的。如果一开始剪片子,导演就坐在旁边看,总说一些想要的笼统又虚幻的概念,但看一看素材,拍出来的画面和他想要表达的意念完全不同。“可能是导演实际上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又或者是太贪心,什么都想要。” 苏佩仪解释说,“很多导演觉得自己拍的东西很好,生怕挂一漏万,这很常见,也可以理解。”不过好在台湾年轻一代导演通常希望剪辑师也能有自己的想法,对拍回来的影像、故事都希望听听剪辑师的看法,这样就能给剪辑师更多挥洒的空间。
  但是有时候也会遇到很强势的导演。在剪辑过程中,反复修剪的情况相当频繁,有时导演或制片人的想法根本行不通或是没有现在剪出来的效果好,这时剪辑师还是得耐下性子来配合。为求专业,这是必要的耐心练习,也是这个行业基本的存活条件。
  而谈到如何提高剪辑师的专业性,苏佩仪也自有一套理论,在她心目中,技术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画面组合的能力,而提升画面美感最简单的方式,莫过于大量的看电影,没有数量的积累,脑中空空如也,便无法分辨出画面组合的优劣。另外,和同行的交流,尤其是与各种不同层次的导演合作,也是成长最快的途径。“无论是有经验、没经验的,都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她说,“因为他们会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也因此会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除此之外,经常借由旅行来积累人生经验,也是剪辑师成长最快的方法。因为有与各种不同国家、不同层次的人的互动,不但可以更容易理解不同的想法,潜移默化的也会影响到剪辑的工作质量。换句话说,就是眼界会比较广。因为剪辑剧情片,理解戏剧的角色、故事为何会这样发展是很重要的,你只有理解了,故事角色才会活起来,才能让人信服。这才是好作品。
  作品集
  《遗落的玻璃珠》入围2009金钟奖最佳剪辑
  《海角七号》协力剪辑
  《有一天》高雄电影节开幕片
  《神奇洗衣机》马奖最佳短片
其他文献
与摄影直接可以成为艺术作品不同,大部分视频,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视频素材”而已,只有经过后期制作后,才能作为一部“作品”。怎样制作出一部好的旅行视频作品?我以为,对于每一位动态影像爱好者来说,只要能真实、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是一部好作品。  2012年春节过后,我们全家进行了一次“欧洲之旅”。从阿姆斯特丹出发,驱车自驾游3000多公里,游走荷兰、德国和奥地利,也拍摄了大量的视
期刊
在自助旅行中,将途中见闻与感受化作文字、图片和视频,在微博与博客上与同仁分享,体会生活质朴之美。较之文字和图片,视频影像可能更需要技术技巧的运用。因此我们在旅行途中的视频拍摄,除了关注风土人情、文化历史、动物植物等的记录外,在拍摄技巧上多加注意,就会让美丽的片段成为独特的风光片。  选好拍摄时间  在拍摄风光片时,首先选择拍摄地值得记录或者便于拍摄的季节。如黑龙江省西北部的漠河县特色一是冷,二是极
期刊
俗话说:“远路无轻担。尽管知道视频的记录在旅行中,绝对可以带给我们和摄影不一样的感受,但旅途中的沉重让我们对摄像机的沉重深恶痛绝。为此,小编专门为各位有志于进行风光片拍摄的读者朋友准备了几款“轻便型”设备,有良友伴行,路遥而不觉其远。  佳能 XA10  产品类型:闪存摄像机,专业摄像机  存储介质:SD/SDHC/SDXC卡  存储容量:64GB  产品尺寸:77×77×161mm(含镜头罩,麦
期刊
2012年,满街都是“微电影”,其来势汹汹的架势让人想起了当年的“草根”。  微电影的火爆,离不开网络,因为内容感动且“接地气”,网络上的“微”电影也带火了“微电影”这个词。于是今年各类大大小小的电影节多冠以“微电影”的名义,且一个名头比一个名头大,动辄则言“全球化”。  作为媒体吸引眼球而创造出来的名词,“微电影”显然比“草根”听上去时尚和有档次。从姚晨担任评委的玛克思未来影像季,刘诗诗担任主演
期刊
微电影的火爆似乎是一夜之间就开始的。这种迅速普及的程度连影视业的专业人士也始料不及。且不说优酷、土豆等的各大视频网站纷纷加大微电影的宣传,以及各大高校以“微电影”为名的各种赛事。不但有学生、新人导演纷纷以无比的热情投入到微电影制作中,就连贾樟柯、顾长卫、陆川这样重量级的导演也加入到这场全民电影运动中。都纷纷树起了“微电影”的招牌。  微电影火了的背后,民间那些靠着微电影为生的公司,这些奋斗在一线的
期刊
“新媒体”作为一个专业名词,不同的高校根据自身特色,对其也有不同的方向定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是2006年在原新媒体艺术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分为动画艺术系、插画艺术系、多媒体视觉传达设计系、数字媒体艺术研究中心及新媒体艺术与设计综合实验室。  其动画艺术系不仅培养学生在传统制作上的能力,更多在全新的艺术形态上进行指导教学。该系是国内第一家与荷兰一分钟电影基金会进行合作,开创工作坊制
期刊
北大114周年校庆之际,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陈宇老师的《男生日记》在网络上映。这是继《女生日记》后,陈宇为北大拍摄的另一部微电影。而去年陈宇的电影《蛋炒饭》在各地院线上映时,这部由黄渤、郭金、王毅领衔主演的电影也为导演得到不错的业内口碑。作为1993年就读于电影学院郑洞天门下的导演系研究生,长片或短片对陈宇来说并不重要。关键的是电影。  试水“微电影”  商家、制作方和视频网站的合作模式正是微电影形
期刊
人是群聚的动物,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至始至终都是要和人打交道的,同样拍摄纪录片时,人是我们主要的表现对象。  实际上拍摄人物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它和静物照明完全不同,因为人自始至终是活动的动物,是有思想的,是有表情的,是不可预知的。尤其每个人的身份、阅历、穿着、表情和习惯的不同都给我们室内人物照明增加了困难,纪录片的人物照明一般来说以人的近景为主,以采访的形式为主。  先前往往摄影师和照明师会得
期刊
在影视拍摄中,对光线的设置和画面动态范围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影片,摄影水平表现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演和摄影师对灯光师的指导,二者密切配合,才能完美表现画面的含义。  摄影界有句话:“没有不好的光线,只有不成功的运用”,这句话强调了光线的地位和对摄影师的要求,不同的画面意境,需要利用合适的光影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视觉的优势,相比之下,受制于硬件设备和播放平台,电视的画面对光线的要求大大低于电影
期刊
导演简介  吴建新,大家都叫他“老猫”。复旦大学摄影专业教师,曾从事过平面设计、报纸杂志记者与编辑等工作。1998年开始进行摄影创作,以纪实为主,创作的影像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的当代艺术展览,也曾组织策划过影像群展。2009年5月开始拍摄第一部纪录片《复兴公园》,2010年11月完成影片制作。  《复兴公园》诞生记  复兴公园是上海卢湾区的一座百年公园,从建国前到现在见证了上海四季的风雨,时代的变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