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尤其是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信息社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农业文明因此一度变得尴尬。不少人把农业看作“低等行业”,许多乡下人开始逃离农村,许多中学生不愿报考带“农”字的高校……对于农业,古希腊哲学家、历史学家色诺芬热情地呼唤:农业是最幸福的行业。
小居鲁士的乐园
色诺芬特别敬仰品性卓越、政绩辉煌的波斯王子小居鲁士,将他看作是那时候“最著名的王子”。让色诺芬折服的地方,还在于小居鲁士“把置办农具牲畜和耕种土地,看作是与当军人同样值得自豪”的事业。
古希腊最主要的农业组织形式是农场或庄园。有一次,斯巴达政治家、军事领袖赖山德尔带着盟国的礼物来看望小居鲁士。小居鲁士款待了赖山德尔,还亲自带着他参观自己的在撒狄斯(爱琴海地区商贸中心)的农庄。
赖山德尔看到庄园中的树木是如此美丽:匀称的间隔、笔直的行列、整齐的角度。他们漫步其间,萦绕他们的是浓郁的芳香……这些景象让赖山德尔感到京奇,他对小居鲁士说:“我真喜欢所有这些可爱的东西。但是,我尤其佩服为你打造园林的仆人的匠心,居然能够把一切东西都测量和布置得如此精确。”小居鲁士高兴地告诉赖山德尔,园林中的整个测量、布置和种植,都是他自己做的。赖山德尔异常惊愕,他佩服地打量着眼前这位佩戴闪亮珍贵首饰,身穿华丽幽香长袍,神采奕奕的王子。小居鲁士的乐园,在我们眼中,真像一个体现艺术设计的现代观光农业园区。
面对难以置信的赖山德尔,小居鲁士说:
我对太阳神发誓,在正常的健康状态下,如果不首先认真地做一些战争或农业方面的工作,或是不想办法出出力气,我从来没有坐下来吃过饭。
(色诺芬《经济论》)
可以看出,在国家治理和个人作为方面,小居鲁士尤其看重战争和农业。这很像商鞅的“农战”思想——国家得以兴旺的根本是农耕和作战;国家依赖农耕和作战而安全,君主依靠农耕和作战才能尊贵。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
(《商君书.农战》)
赖山德尔听了,说:“怪不得人们说你幸福。我觉得你应该享受你的幸福,居鲁士,因为这种幸福是你自己的力量挣来的。”
小居鲁士是勤劳的,他在农作劳动当中发挥自己的力气;小居鲁士是智慧的,在劳动中运用了知识;小居鲁士是优雅的,他在劳动中表现了精致。小居鲁士在劳动中寻找快乐,为自己打造了一个美丽的乐园,用自己的力量挣来属于自己的幸福。正如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进取精神的推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农业是一种享乐
色诺芬在他的军事生涯结束后,开始经营自己的庄园农场。在对农业生活有了广泛而深刻的体验后,他说:
最富足的人也不能离开农业。因为从事农业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享乐,也是一个自由民所能做的增加财产和锻炼身体的手段。
(色诺芬《经济論》)
色诺芬还饱含深情地描绘了农业生活包含的自然、舒服、愉悦的人世真情。他一连反问:熊熊的火炉,温暖的浴室,舒舒服服地过冬,还有什么地方比农场里更为方便呢?享受那清凉的泉水、微风和树荫以消磨炎夏,还有什么地方比乡间更为可爱呢?什么技艺能更使仆人感到亲切,妻子感到愉快,儿童感到喜欢,朋友感到快意呢?色诺芬所追求的,似乎是乡间闲暇的天伦之乐,好像辛弃疾描绘的农家生活: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其实,在农业中获得享乐,不仅是对于年轻人,对老年人也是如此。古罗马最伟大的演说家、哲学家西塞罗在他的作品中列举了田园生活的种种乐趣。生活中,务农也是西塞罗最喜欢的一种消遣。他建议老年人多在大自然中享受田园之乐,因为农作劳动十分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务农真是其乐无穷。这种乐趣并不因年老而衰减,而且我认为,它最适宜于理想中的圣贤生活。
(《西塞罗三论一论老年》)
西塞罗看到务农对身体和精神带来的好处,强身健体,愉悦心灵,完全是追寻圣贤的生活方式。就像戴建业教授讲陶渊明兴致勃勃地种他那个“鬼田”。陶渊明没有偷懒,他很勤奋地在耕种。“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清早起来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才扛着锄头回去,结果还是搞出个“草盛豆苗稀”。但是,陶公依旧觉得很舒坦,很享受。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中国文学和中国美学的一大追求和梦想,莫过于山水田园的诗情画意。
农业文明的礼赞
司马迁说:“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他说,农业是天下人生存的根本,所有事情的紧迫性都没有大过农业的。对此,色诺芬也持这样的观点:
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因为农业繁荣的时候,其他一切技艺也都兴旺
(色诺芬《经济论》)
农业繁荣时,其他行业都繁荣;而当农业衰退、土地荒芜时,其他行业也会处于垂危境地。在伯罗奔尼撤战争期间,色诺芬看到兵乱祸及的地区,橄榄林和葡萄园都被摧毁,一片焦土,田畴荒芜,农民破产。他希望唤起人们对土地的感情,通过农业复兴,挽救日益衰亡的希腊经济。
不论在古今中外,农业都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国之重点。商鞅和色诺芬的意思,就是强调农业是百业之首。用现代经济学的语言来表述,他们认识到了农业在社会经济整体中的极端重要地位。
人们期待丰收,丰收值得庆祝。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之父威廉·配第的话——“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给人类生产赖以生活的粮食瓜果和可供享受的珍馐美味。
中国是农耕文明源远流长的农业大国。“中国农民丰收节“又成为中国农业文明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和时代标记。礼赞丰收,就是礼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朴素哲理,就是礼赞“劳动光荣,劳动美丽”的精神价值,就是礼赞“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时代风尚。
小居鲁士的乐园
色诺芬特别敬仰品性卓越、政绩辉煌的波斯王子小居鲁士,将他看作是那时候“最著名的王子”。让色诺芬折服的地方,还在于小居鲁士“把置办农具牲畜和耕种土地,看作是与当军人同样值得自豪”的事业。
古希腊最主要的农业组织形式是农场或庄园。有一次,斯巴达政治家、军事领袖赖山德尔带着盟国的礼物来看望小居鲁士。小居鲁士款待了赖山德尔,还亲自带着他参观自己的在撒狄斯(爱琴海地区商贸中心)的农庄。
赖山德尔看到庄园中的树木是如此美丽:匀称的间隔、笔直的行列、整齐的角度。他们漫步其间,萦绕他们的是浓郁的芳香……这些景象让赖山德尔感到京奇,他对小居鲁士说:“我真喜欢所有这些可爱的东西。但是,我尤其佩服为你打造园林的仆人的匠心,居然能够把一切东西都测量和布置得如此精确。”小居鲁士高兴地告诉赖山德尔,园林中的整个测量、布置和种植,都是他自己做的。赖山德尔异常惊愕,他佩服地打量着眼前这位佩戴闪亮珍贵首饰,身穿华丽幽香长袍,神采奕奕的王子。小居鲁士的乐园,在我们眼中,真像一个体现艺术设计的现代观光农业园区。
面对难以置信的赖山德尔,小居鲁士说:
我对太阳神发誓,在正常的健康状态下,如果不首先认真地做一些战争或农业方面的工作,或是不想办法出出力气,我从来没有坐下来吃过饭。
(色诺芬《经济论》)
可以看出,在国家治理和个人作为方面,小居鲁士尤其看重战争和农业。这很像商鞅的“农战”思想——国家得以兴旺的根本是农耕和作战;国家依赖农耕和作战而安全,君主依靠农耕和作战才能尊贵。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
(《商君书.农战》)
赖山德尔听了,说:“怪不得人们说你幸福。我觉得你应该享受你的幸福,居鲁士,因为这种幸福是你自己的力量挣来的。”
小居鲁士是勤劳的,他在农作劳动当中发挥自己的力气;小居鲁士是智慧的,在劳动中运用了知识;小居鲁士是优雅的,他在劳动中表现了精致。小居鲁士在劳动中寻找快乐,为自己打造了一个美丽的乐园,用自己的力量挣来属于自己的幸福。正如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进取精神的推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农业是一种享乐
色诺芬在他的军事生涯结束后,开始经营自己的庄园农场。在对农业生活有了广泛而深刻的体验后,他说:
最富足的人也不能离开农业。因为从事农业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享乐,也是一个自由民所能做的增加财产和锻炼身体的手段。
(色诺芬《经济論》)
色诺芬还饱含深情地描绘了农业生活包含的自然、舒服、愉悦的人世真情。他一连反问:熊熊的火炉,温暖的浴室,舒舒服服地过冬,还有什么地方比农场里更为方便呢?享受那清凉的泉水、微风和树荫以消磨炎夏,还有什么地方比乡间更为可爱呢?什么技艺能更使仆人感到亲切,妻子感到愉快,儿童感到喜欢,朋友感到快意呢?色诺芬所追求的,似乎是乡间闲暇的天伦之乐,好像辛弃疾描绘的农家生活: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其实,在农业中获得享乐,不仅是对于年轻人,对老年人也是如此。古罗马最伟大的演说家、哲学家西塞罗在他的作品中列举了田园生活的种种乐趣。生活中,务农也是西塞罗最喜欢的一种消遣。他建议老年人多在大自然中享受田园之乐,因为农作劳动十分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务农真是其乐无穷。这种乐趣并不因年老而衰减,而且我认为,它最适宜于理想中的圣贤生活。
(《西塞罗三论一论老年》)
西塞罗看到务农对身体和精神带来的好处,强身健体,愉悦心灵,完全是追寻圣贤的生活方式。就像戴建业教授讲陶渊明兴致勃勃地种他那个“鬼田”。陶渊明没有偷懒,他很勤奋地在耕种。“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清早起来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才扛着锄头回去,结果还是搞出个“草盛豆苗稀”。但是,陶公依旧觉得很舒坦,很享受。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中国文学和中国美学的一大追求和梦想,莫过于山水田园的诗情画意。
农业文明的礼赞
司马迁说:“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他说,农业是天下人生存的根本,所有事情的紧迫性都没有大过农业的。对此,色诺芬也持这样的观点:
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因为农业繁荣的时候,其他一切技艺也都兴旺
(色诺芬《经济论》)
农业繁荣时,其他行业都繁荣;而当农业衰退、土地荒芜时,其他行业也会处于垂危境地。在伯罗奔尼撤战争期间,色诺芬看到兵乱祸及的地区,橄榄林和葡萄园都被摧毁,一片焦土,田畴荒芜,农民破产。他希望唤起人们对土地的感情,通过农业复兴,挽救日益衰亡的希腊经济。
不论在古今中外,农业都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国之重点。商鞅和色诺芬的意思,就是强调农业是百业之首。用现代经济学的语言来表述,他们认识到了农业在社会经济整体中的极端重要地位。
人们期待丰收,丰收值得庆祝。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之父威廉·配第的话——“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给人类生产赖以生活的粮食瓜果和可供享受的珍馐美味。
中国是农耕文明源远流长的农业大国。“中国农民丰收节“又成为中国农业文明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和时代标记。礼赞丰收,就是礼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朴素哲理,就是礼赞“劳动光荣,劳动美丽”的精神价值,就是礼赞“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时代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