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思维平台,培养“有序思考”能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yn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小学生而言,有序思考是相对重要的思维品质之一,这种思维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智能,是小学生认识数学、掌握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这方面的训练。
  而人教版修订教材就在教材编排中凸显了这一点。以下是修订前后两个版本中一、二、三年级关于“有序思考”内容的编排对比:
  修订前教材 修订后教材
  【案例1】
  师:同学们,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那今天我们就先来解决一道与“吨”有关的数学问题。请看大屏幕。
  1.让学生先自己阅读理解,教师追问对关键词的理解,如“装满”“恰好”等词。
  2.分析与解答。
  生:8吨里有4个2吨,所以用2吨的车运4次。
  师:很快就解答出来了。好的,那如果要求再高一点,你能想出所有的派车方案吗?(强调“所有”)
  生:还有另一种,3吨的车运1次不行,就运2次,再2吨的车运1次。
  3.回顾和反思。
  师:确定没有了吗?
  生:是的,因为全部2吨车就一种,全部3吨车不可能,两种都用就上面这一种。
  师完成板书,如下:
  看来,这道题数据偏小,你们只要稍加思考,就能把所有情况都想出来。那现在老师把数据改一下,见下图。
  师:和刚才的要求一样,把所有的派车方案都写出来。你准备怎样思考?
  生:是通过计算得到的。
  师:能以前两行来举例说明吗?
  生:第一行,2吨车运10次,刚好是20吨了,所以3吨车就变成0次了;
  第二行,2吨车运9次时,表示已经有18吨了,还差2吨,那3吨车还得运1次,因为是要装满的,所以一次就是3吨,总数就是21吨。   师:哦,我明白了,就是第一列是有顺序往下写就可以了,而第二列的数据则是根据第一列的数据先计算出已经有几吨了,还差几吨,再计算出3吨车应该运几次。
  师:那对于生2的思考过程,你们还有别的建议吗?
  生:老师,我觉得有些计算可以不用。比如第二行,我写了9次后,就知道不可能是20吨了,所以后面可以不写。
  投影出生3的作品,如下:
  师:嗯,现在看起来是不是更一目了然了?而且还省略了一些不必要的计算。真会动脑筋。
  师:但是,有同学还是觉得这样不够简洁,情况还是太多了,所以他又进行了调整,请看下面这一作品。
  (3)教师呈现生4的作品(如果没有,教师可自备或引导):
  【反思】这一教学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概括起来讲就是在不断的对比中积累有序思考的经验,优化有序思考的内部结构。第一次对比主要是凸显有序思考的必要性,从只能写出2种到写出所有的派运方法,有序思考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第二次对比的目的是结合学生实际,因为在知道2吨车已经运了多少吨之后,后面的3吨车,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只要乘法口诀过关的基本都能立马作出判断,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计算;第三次对比,生3和生4的解答过程都已经很简洁了,可如果从大数据先考虑起,最后总的情况会少很多,但因为同样也是有序思考,所以不存在遗漏的问题。这里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对有序思考进行内部结构的优化,让有序思考既有序又简洁!
  三、小结梳理,促进“有序思考”的升华
  某种程度上来说,思维的最高境界是回归简单。数学教学中,一种思维方式的渗透决不应止步于一节课,而应该从思维实践入手,由数学本质的视角切入,通过观察、感悟、探讨思维规律,促进学生思考的升华,为后续学习提供有利生长的力量。
  总而言之,小学生“有序思考”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渗透到日常的每一个单元、每一节课甚至每一道习题中,在教学中应积极搭建思维平台,让学生充分地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只有这样,才可能让学生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无为”转向“有意”,并最终达到思维提升之功效。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永兴学校 311400)
其他文献
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第65届工作会议于2013年7月9-10日在中国上海召开。OMEP主席英格里德·塞缪尔森(Ingrid Pramling Samuelsson)教授、负责OMEP五大洲地区事务的5位副主席、OMEP中国委员会主席庞丽娟教授、OMEP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周欣教授以及来自32个国家及地区的70余名OMEP委员和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主要议题如下。  一、热烈欢迎:与世界同行分
【摘 要】基于实现科学的教学方法的目的,对与“平行”相关的史料进行了梳理,并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知识的逻辑顺序重构了“平行”教学的路径。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获得了探究的乐趣,感受到了角度型、距离型平行判定的美妙,体验了多元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数学学习的信心。  【关键词】数学史;科学的教学;诱导;知识重构  一、 引言  “科学的教学方法只是诱导学生去作科学的思考,并
【摘 要】在数学模型思想的基础上,以学生“差对应”的解题现状为切入点,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应用问题”“数学模型”“个体体验”这三个视角分析现状成因,并对应现状提出具体的实践策略,强调学生对文字信息提取解读、数学模型建构整合、元认知水平体验这三方面能力的培养,以此实现基于模型思想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模型思想;解决问题;差对应  一、引言  小学阶段的“解决问题”某
【摘 要】在教学中,教师经常错误地以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或手段,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的目标。其实不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也是目标,而且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是创新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可以从课堂创设生活情境,课后创建“数学广角”,不定期开展“未学先问”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创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
如果问我童年时哪件事印象最深,那就是每天晚上一家人必在一起吃晚饭。   我家有一只红木的八仙桌,四周放八只骨牌凳,祖父、祖母是一家之老长辈,坐朝南的位置,父母亲则坐在祖父母的右侧,子女坐其他两侧,我是父母最小的儿子,固定坐在朝北靠右的位置。合家围坐吃晚饭在我心目中似乎是一天之盛事,动摇不得。   长大了,家庭的规模逐渐变小,我们全家一起吃晚饭的常规依然保持不变。然而,最近几年的情况彻底变了,大
(致读者:自本期开始,本刊增设网络渠道选登读者留言。本刊微信公众号(id,dangdaizazhi)将定期组织线上评刊,推动新媒体与纸刊的互动阅读。留言一经采用,均有稿酬及赠刊。我们期待读者的鲜活、中肯、丰富多元的短评。)  读者:黄宁  宋小词的作品向来大开大阖,凄凉悲怆、冷硬艰涩,使人深感生活之绝望,却又生出缕缕不绝求生的温情。《固若金汤》对边缘人物的心态与处境刻画人微,其实,即使有名分编制,
【教学回顾】  这是一节常态的练习课,内容是“梯形的面积”。在回忆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计算方法之后,笔者给出了这样一道题:  计算以下三个图形的面积,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很快就算出三个图形的面积是“31.5”,并发现“虽然形状不同,但上底下底相同,高也相等,所以面积也相等”。还有几个在自言自语:“老师,你出的题也太简单了!”  师:“那么我来提高一点难度怎么样?”  “好!”全班几乎
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学习者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数学活动经验对于数学活动的探究、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数学观念的形成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学好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和基础。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有效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是不少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倍数、因数”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和思考,以求教于
【案例】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听了两节“认识平行”的异构课,两节课在对“平行”的认识上都费尽心思,但实际的效果却都不是太好,一腔心血付东流,其中的缘故着实让人深思。  A教师是先出示路灯、跑道、电线杆等图片,让学生说说在图中哪里看到了直线,结合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出以下三组直线:  继而介绍这三组直线的共同特点:都在同一平面上,并借助纸盒演示,费了很大的劲才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在同一平面,什么是不在同
【摘 要】“以学定教”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主流趋势,教师在教学中有效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充分挖掘课堂生本资源,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这成为了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志。以“不规则图形面积解决问题”的前置教学尝试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经历“不会估算”到“创造性估算”,从“不愿估算”到“喜欢估算”,注重强化儿童对知识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体验,以实现教学创新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以学定教 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