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由“读”生,渐入佳境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ss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更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更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而朗读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味、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活跃课堂的重要手段。所以在“读”中品情,学生对于文章情感的品悟就不会浅显,而是“渐入佳境”。
  【关键词】 中学语文;朗读;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课文《猫》为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单元选编了六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人类的生活轨迹。《猫》一文语言朴实但内容丰美。欢乐与辛酸、关切与愤恨、厌恶与内疚,随着三只猫的故事无形无声地在字里行间流淌,直流到读者心里。朴质的笔墨和平淡的叙事让学生能够顺利进入课文,但品读文章的深层情感和意蕴,还需要下点功夫。
  学情分析
  1. 七年级的学生在情感上能够表现出对动物的亲近和欣赏,但流于表面,对其命运往往关注较少,人与动物之间的矛盾不能深入思考。人类始终面对如何和动物相处共存的话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还需要引导和培养。
  2. 随着文本篇幅的加长,要求学生能在文章中迅速提炼所需要的重要内容,很多孩子还停留在指读和唇读阶段,在文本学习上需要不断强化和训练,并勾画出重要语句,边朗读边思考。学生概括文章大意没有章法可寻,对文章的中心理解稍肤浅。这和他们的思维发展阶段相吻合,也反映在写作与表达中。
  案例片断
  课堂实录一:生命之美与命运之悲——走近猫
  教师:文章讲了几只猫?一个爱猫的家庭最终“永不养猫”,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带着这些问题,我请三位同学来朗读这三只猫的故事,其他同学聆听并在书中勾画批注,从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和结局等方面来说说这三只猫的故事,体会他们的“生命之美与命运之悲”。(学生积极举手,跃跃欲试。)
  学生活动:三位学生依次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勾画批注。
  教师:通过这三位同学的朗读和自己的批注,你能简要讲讲这三只猫的故事吗?
  学生1:我家养的第一只猫是从隔壁要来的,花白的毛,跟白雪球似的,很可爱。后来不知怎么瘦死了。
  教师:这个故事讲得怎么样?
  学生2:比较完整,如果能加入生动的描写更好。
  教师:好的,希望下一个讲故事的同学能生动些。
  学生3:我家养的第二只猫是母亲从舅舅家要回来的,浑身黄色,较第一只猫更有趣更活泼。但似乎太活泼了,有一天竟然被别人抱走了,真是可惜。
  教师:讲得很具体,也比较完整。哪位同学来讲讲第三只猫的故事?
  学生4:第三只猫是我们从门口捡来的,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好像具有天生的忧郁似的,在我们家若有若无。后来,我家养的一只芙蓉鸟被咬死,我们都怀疑是它干的,我在一气之下棒打了它,后来它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教师:请坐,这位同学讲的怎么样呢?找同学点评一下。
  学生5:我觉得他讲的不仅完整生动,而且有重点,如果能把芙蓉鸟事件那部分再讲详细一点更好,毕竟文章写了很多字。
  教师:嗯,我同意你的观点,这一块儿下面我们也会重点讲到。
  教师:从这三只猫身上,我们既感受到了它们生命的鲜活与美丽,个性的不同,又看到了它们悲剧的命运,不同的猫,经历不同,我们对它们的情感也不同。
  (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提炼,并不断修正,摸索概括文章的方法。)
  反思
  这是教学过程中涉及到朗读的第一个部分,三个学生分别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在聆听和批注中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三位学生朗读时声情并茂,为下一个环节品味情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朗读比默读印象更为深刻,也不容易漏掉细节,所以学生在概括文章内容时显得更为直接和快捷。但是因为这篇文章篇幅较长,虽然这一环节设置的目的已经达到,但是却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能否将全文朗读变为段落朗读呢?
  课堂实录二:养猫之乐与失猫之痛——品读猫
  品味“我”对于三只猫的情感是文章的重点之一,尤其是第三只猫,倾注了作者尤为复杂的情感。学生体会和理解这一部分时,朗读并对关键词句反复朗读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教师:猫亡失的痛苦确实让人难受。那为什么第三只猫的亡失比前两只猫更难过得多?这一部分是作者花了不少笔墨来写,我们再来读一读,细细品味其中的情感。
  学生活动:学生齐读
  教师:我为什么会冤枉这只可怜的猫?
  学生: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很久。
  学生:它躺在露台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教师:请大家注意“似乎”“好像”,对于这种似是而非的表现我的判断是什么,你发现了哪些词句表现了我和家人的毋庸置疑的判断?
  學生:“一定”,“ 真是”,“ 还能有谁?”。
  教师:你找的很准确。能否将这几个句子为大家朗读一下?
  学生活动:学生朗读个别句,倾注情感,其他学生点评并反复朗读体会。
  教师:除此之外呢?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学生:猫的丑,忧郁,好吃懒做,我们不喜欢它。
  教师:我们不喜欢它就把本不该有的罪名加在了它的头上,随意下结论,这叫什么?
  学生齐答:妄下断语
  教师:我的良心受伤了,比起前两只猫的亡失,我更难过,只是因为我冤枉了它吗?
  学生:因为它无法辩诉,而且后来死了,我永远也无法弥补。
  教师:原来是这样,怪不得我家为什么永不养猫了。请大家注意投影上老师摘录的三句话,你发现共同点了吗?你觉得重音应该发在哪些字上?   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学生:都是感叹句。重音可以放在“是”“都是”“永无”上。因为这几个字词最能表现作者的后悔之情。
  教师:好的,那我就请你把这三句话朗读给大家听,注意语气语调及重音。
  生:我觉得重音还可以放在“开始”“针”“机会”上,这几个字词也能表达出作者充沛的情感。
  教师:我觉得也有道理,那么你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能否把它读出来?
  ……
  教师:最后我们全班配合朗读这几句话,品一品作者内疚、难过、后悔、自责的心理。女生齐读第一句,全班重复“我是错了”;男生齐读第二句,全班重复“刺我良心的针”;全班齐读第三句,然后重复朗读第三句。
  (学生反复循环有重点地朗读这三句话,班级氛围达到一个高潮,作者的复杂情感在朗读中深刻体现。)
  反思
  这个环节是品味文章情感的重点,虽然对于三只猫作者的情感有所不同,但前两只和第三只形成了对比,对于第三只猫的情感也更为复杂和充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读”促讲,“读”中品情,并反复读,分角色读,边读边品味。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学生们跃跃欲试,从枯燥的文章解析中解放出来,大声朗读,带着情感朗读,文本生成更加直接有效。这也为下一个环节“猫之命运与人之得失——感悟猫”这一难点的顺利突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案例反思
  二千多年前的荀子就有“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的说法,很注重学问的曾国藩也曾经说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通过朗读中情感的宣泄和语言的变化,把文章中的人、事、情,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易于接受和理解。中学生如若自控能力不强,在默读中难免有大脑走神,开小差的情况,以至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细节。所以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应反复探索实践,发挥语言的感染力,直至形成自己的特色,促进文本的生成。
  回顾这一节课,我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1. 思路明确清晰。以三个板块串起猫的故事和人的情感,并引导学生体悟道理。其中“生命之美与命运之悲”是从猫的角度,“养猫之乐与失猫之痛”是从人的角度,最后落实到“猫之命运与人之得失”,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三个板块又不是割裂开来的,既有内容和情感上的关联,又有朗读品味的呼应。同时,这三大板块:讲故事、品情感、悟道理,也和写作方法结合,贯穿课堂始末,给学生以表达方面的有益启示。2. 情由“读”生,渐入佳境。对于作者情感的品味和理解既是文章重点,又是难点。传统的授课模式无非是进行字词句的解析。学生容易陷入枯燥无味的应试训练。本课我着重贯彻了以“读”代讲的方针,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反复循环读相结合。学生对于作者情感的理解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渐入佳境的过程。尤其是作者对于第三只猫情感,直接关联到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作者的精神意志。这一点是有难度,对于初一的学生们来说,还不能由动物的命运关切到人的命运。这时就特别需要情感的深刻体会。采用朗读的方式,课堂更加活跃,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对于他们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种培养和提高。3. 忌舍本求末,始终以语言品读为根本。语文课堂,即使是设计了一些激趣的语文活动环节,但始终应以语言的品读为根本。所有教学设计的环节都是以此为基础的,教师的发问和引导始终应该围绕文本的深度解读而展开。朗读也不例外,并不是为了读而读,也不是“摆花架子”,而是为语言理解和表达服务。这样,课堂才显得实在、有效。
  本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个别语文活动设计预留的時间稍微欠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涨,讨论异常热烈,耽误了不少时间。
  情由“读”生,以“读”促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朗读在阅读和语文教学中的方法和作用,以期初中的语文课堂生动活泼,渐入佳境。
  【参考文献】
  [1] 詹泽. 中国语文朗读指导手册[M].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6.
  [2] 赵介平. 朗读的魅力 语文教师实用指南[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
  [3] 张海燕. 做一个会朗读的语文教师[M]. 北京:语文出版社,2016.
其他文献
期刊
《汉书•艺文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其中《方技略》分为“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通过重新分析“医经”与“经方”小序内容,发现二者区别是对于疾病治疗的理念和着眼点不同。“医经”是治疗时侧重得病的人,“经方”是治疗时侧重人得的病;“医经”着眼于人体,“经方”着眼于疾病。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病房(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拔管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实践准则。方法系统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UpToDate临床顾问、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临床诊疗指南数据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网站、医脉通临床指南、Cochrane图书馆、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科学网、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PubMe
目的:调查临床实验室开展CD34n +细胞计数的检测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制定质量改进方案提供依据。n 方法:以参加CD34n +细胞计数全国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101家实验室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质评物检测,收集相关检测方法学信息及质评物检测结果。参考国内外指南文件确定CD34n +细胞计数的质量控制要求,对调查实验室的遵循情况进行分析。分组统计质评物检测结果,并与美国病理家学会(CAP)质评数据进行比较。n 结果:共收到97家实验室回报的调查问卷信息,
期刊
目的探讨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AI)患者经全镜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修补术后重返运动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接受全镜下外侧副韧带修补术治疗的CAI患者。评估并比较术前术后Tegner评分、Karlsson评分,同时采用多元Cox回归模型探究术后重返期望运动的影响因素。结果共81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44例,女37例,年龄(32.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是我最早“结识”的教育家,那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为一体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像磁铁一样紧紧地吸引住我。我爱它,学它,迷它,钻它,它陪我度过了无数的日日夜夜。这本书把我的视线引向了教育高山的峰峦,在“山顶”我又“结识”了苏联的赞科夫、马卡连柯,中国的叶圣陶、陶行知,他们勉励我“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教育我“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他们告诫我“才能只有靠才能去培养”。我在
从国家标准委获悉,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中小学生校服产品的国家标准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日前经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并正式实施。该标准从解决当前校服突出质量安全问题、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在制定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打破机织服装、针织服装产业界限,全面规范了校服的基本安全和质量,构筑了中小学生校服质量的安全防线。
【摘 要】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平台。跨区域名师工作室联动充分发挥了名师带动作用,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资源和平台,帮助青年教师夯实理论基础,磨炼实践技能,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工作室;联动;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94-0016-02  【作者简介】崔伟平,江苏省句容市第三中学(江苏句容,212400)教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