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PE下一个十年的新故事

来源 :新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pty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束了第一个十年的PE行业,未来将出现盈利模式转变、专业化程度提高、产业链细分、FOF异军突起、退出渠道多元化、马太效应显现、人民币基金大发展、监管环境趋严等八大趋势。GP宜提前调整发展策略,做一个长久的胜利者而不是市场的匆匆过客。
  
  即便从上世纪末算起,PE在中国的发展也只有短短的十年时间。在这十年里,PE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既经历过蛰伏的寒冬,也体会过热情的盛夏,几经风雨,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成就。2010年已近尾声,国内PE成长的第一个十年即将结束,下一个十年即将开始,未来,这一行业将何去何从,出现哪些重要变化?作为一个见证了PE过去十年的从业者,笔者希望把对行业未来发展八大趋势的思考与判断和大家分享。
  
  盈利模式从P转向E,
  PE收益回归合理
  
  PE的盈利模式既简单也直接,其收益取决于P×E,但此PE非彼PE(Private Equity)。其中,P指的是价格(Price),反映的是以市盈率为代表的投资价格;E指的是收益(Earning),反映的是以净利润或EPS为代表的企业业绩。企业的收益E是基数,价格P则是乘数,PE的投资收益就在于退出与投资是其P×E的差异,既包括企业经营业绩上的差异,也包括投资价格上的差异。
  国内PE目前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寻找具有上市潜力的企业,借由企业上市后估值的大幅增长获取投资收益,而估值的提升主要是依赖估值体系中价格的变化,而不是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PE投资企业时,市盈率一般在10倍左右,一旦企业成功上市,二级市场给予企业的市盈率则达50倍甚至更高。曾经有一份报告显示,PE若投资Pre-IPO项目,一年后被投企业上市,PE的平均收益水平在5倍左右。二级市场的高市盈率成为PE高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因此,企业能否上市成为PE投资获利的关键,而企业的业绩成长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也正是目前国内PE行业经常出现“围抢”Pre-IPO项目、“唯上市论英雄”的主要原因。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化及规模的扩大,新的企业将会源源不断地上市,可以预计,目前二级市场市盈率高企的现象将很难长久持续。一旦资本市场达到一定规模,二级市场的市盈率将呈持续降低的趋势。同时,不同企业的市盈率水平也将逐步分化,市场将会给予成长性好的企业较高的市盈率,成长性一般的企业,市盈率则会较当前水平大幅下降。二级市场市盈率的变化,必将对PE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一、二级市场市盈率的接近,投资价格的拉平,将促使PE的投资收益逐渐下降,直至回归合理水平。
  同时, PE的盈利模式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必然从P转向E,也就是从企业的经营业绩增长而不是利用市场价格的差异来赚钱。未来完全可能出现企业成功上市、PE却投资亏损的案例。PE能否盈利,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所投资企业的业绩成长。PE将日益回归基本面,投资具有成长价值的企业,而不再“唯上市论”。
  
  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GP走向“产业化”、“老龄化”
  
  PE本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投资活动,需要GP对所投资企业及其所处行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判断。但在目前的情况下,PE扎堆于Pre-IPO项目,专业化的投资活动日益全民化、泛百姓化,对GP要求的不再是专业能力,而是获得项目信息、抢项目的能力。
  随着PE盈利模式从P转向E,市场投资风格从Pre-IPO逐渐前移,PE对专业化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会逐渐出现专业化的GP和基金,而GP也只有更加专业化才能更好地生存。
  首先,是投资的专业化。GP的核心能力将从抢项目转到做项目,从分析项目能否上市转到分析项目的未来成长上。
  其次,是投资方向上的专业化。目前的GP在投资方向上大多是综合型的,像青云创投一样专注于清洁能源这一方向的比较少。未来,更多的GP将选择自己的方向,走上专业化道路,专注于新能源、新材料、消费或医药等单个方向的GP和基金将越来越多,并将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
  第三,是增值服务的专业化。普遍来看,目前PE能为所投资企业提供的增值服务既有限也分散,服务的内容也偏后,集中于协助IPO方面。未来,对GP增值服务能力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增值服务的内容也将逐步前移,并更加专业化,从帮助创业团队确定治理结构,到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从帮助团队明晰发展战略,到为企业提供行业上下游资源。
  伴随着专业化的提升,对GP的要求也会更加严格,GP的人员结构未来也会发生变化。有过成功创业经验的,或具有产业从业背景的,或有过企业管理经历的GP会越来越多。而对GP经验积累要求的提升,也会提高GP的整体平均年龄,推动GP走向“老龄化”。
  
  产业链细分发展,
  PE、VC泾渭分明
  
  目前国内的PE机构一般都是相对综合型的,大量的基金只投Pre-IPO项目,也有一些基金跨阶段投资,只要觉得项目好,就可以投。PE虽然涵盖从早期到后期各个阶段,但整个产业链分工相对模糊,发展不均匀,重心集中于后端。
  随着专业化的提升,GP未来将日益倾向于集中资源,在具有优势的细分领域开展投资。也只有专注于某些领域进行“精耕细作”,GP才能形成自己的积累,更好地提升专业化水平,并最终形成自己的投资特色。
  另外,随着整个行业投资阶段的前移,尤其是一些具有成功创业经验人士的加入,PE会更多地涉足早期甚至是初创的项目,就如李开复的创新工场的投资方向。GOOGLE元老们对新创意的投资热情,或将带动国内出现更多早期甚至是天使投资机构。
  因此,专业化的提升和投资阶段的前移,将推动未来PE的产业链重心逐步从后端向前端转移。从天使投资到VC,从PE到PIPE,从并购基金到夹层基金,PE整个产业将更加细分,更加专业化,各个细分领域都有专门的机构在发展,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更加均衡。而对业内机构而言,将是“PE的做PE,VC的做VC,并购的做并购”,逐步形成一种分工合作的局面,大家选择各自的优势领域独立发展,又在项目上相互合作,推动企业从初创到成熟,顺着各个发展阶段前进。
  
  FOF异军突起,
  逐渐成为LP主体
  
  FOF作为一种投资形式,近一两年已在国内开始出现,虽然目前其发展才刚刚开始,但可以预计,未来FOF在国内将迅速成长,成为LP的主要力量,推动PE持续发展。
  FOF的优势在于独特的结构设计:FOF一般投资于几个PE基金,另有部分资金用于对所投资基金的投资项目的跟随投资。通过对若干个PE基金进行分散投资,FOF可以避免投资单一基金存在的风险,有效发挥分散风险的功能。而跟随投资的权利又赋予了FOF直接投资的灵活性,提高FOF获得更好收益的可能。
  除了机制上的优势,FOF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其同时服务于GP和LP的专业能力,在PE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下更是如此。随着FOF的发展,会产生专门的FOF管理人,他们服务于LP,不仅跟踪GP,也对市场和行业进行研究,从而发挥专业的GP筛选作用。在PE日益专业化的背景下,只有专业的FOF管理人才能对GP有更深的理解,更好地服务于LP。
  FOF为LP提供投资优秀GP的渠道,可以增加LP投资PE的灵活性。目前中国似乎满大街都是GP,但随着PE的发展,优秀的GP会脱颖而出,并成为稀缺资源。现在GP还会陪LP一起打高尔夫,但5年后,一些个人投资者或许根本见不着这些优秀的GP,而只有通过FOF才有可能投资于他们的基金。
  FOF也能帮助GP选择LP。从PE的发展看,成为LP的门槛将会逐步提高,目前“全民PE”的现象未来会有所改变,PE将再度成为“有钱人的游戏”。FOF可以发挥筛选LP的功能,帮助扭转PE全民化、百姓化的不良趋势。更重要的是,FOF通过与LP、GP保持持续关系,可以帮助GP持续解决资金问题。GP可以专注于投资,而减少在募资上的投入。
  对PE而言,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专业机构将是LP的领军者,而FOF将逐渐成为LP的主体力量。2008年前后国内设立的众多政府引导基金,未来也有可能转变为商业化运营的FOF。
  
  PE退出渠道转向多元化
  
  退出渠道始终是影响PE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2005年以前,PE退出主要以海外上市为主。2005年以后,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PE退出更多地选择国内IPO。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上市,IPO都是PE主要的退出方式,同时也是收益最高的退出方式。
  并购也是PE退出的方式之一,不过与国外并购是主要退出方式、比例超过一半相比,国内的并购退出才刚开始。根据Chinaventure的统计,2007-2009年的PE退出案例中,并购方式有10多起,在全部退出案例中的比例不到20%。但从未来看,并购的退出方式将逐渐兴起。其原因一是IPO的高收益率未来会逐步下降,并购在收益率上的吸引力会逐渐加大。二是随着PE专业化的提升,围绕某个行业上下游进行投资的行业型基金,不仅对行业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在业内也具有丰富的资源,并具有整合这些资源的能力,因而更容易把握行业中的并购机会。
  随着资本市场的完善、场外交易市场的培育,未来的三板也将成为PE退出的一个途径,中国式的OTC一定会为PE创造更多的退出案例。
  并购的兴起,其他新型退出方式的出现,未来的PE退出渠道将不再是IPO华山一条路,而是多元化方式并存。未来,还会出现专门的中介机构,为PE的退出提供服务。目前已经有中介机构为PE的IPO退出提供大宗交易的服务,而并购的兴起,也一定会为专门的顾问服务机构提供机会。
  
  数量趋少、规模变大,
  PE也现二八定律
  
  20%的优秀PE机构收获行内80%的投资收益,PE也存在二八定律。根据凯雷的研究,美国PE基金中,前25%的机构的收益率是整体机构收益率的3倍,并且,优秀的PE能持续获得优秀业绩。在中国,尽管PE行业中二八定律同样存在,但并不明显。由于发展时间不够,很多机构尚未完成从募资、投资到退出、分配的一个完整PE周期,因此,优秀机构的优势尚未体现。
  随着PE专业性的进一步提高,可以预见,行业内部将会出现洗牌的局面。一方面,业绩差、规模小的机构会遭到市场淘汰。目前国内PE行业万马奔腾,未来,成千上万家PE将会不见踪影,PE投资机构数量将大幅减少。另一方面,业内的第一梯队将会脱颖而出,市场资源将逐渐向其聚集,最终形成二八格局。GP的分化将使得优秀的GP更具优势,他们不仅管理的基金规模越来越大,出现管理资金50亿元以上的VC、100亿元以上的PE基金,并且会出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PE机构,马太效应因此而显现。通过行业洗牌和GP分化,国内PE将走上一个理智和相对良性的发展轨道。
  
  人民币基金成为主流,
  红杉黑石出现本土汉化版
  
  在已过去的10年,PE在国内的发展始终受到外资的左右,不仅资金主要来自国外(采用美元基金的方式),退出首选海外上市,业内排名也呈现出“外资GP唱主角、本土GP演配角”的格局。根据清科的统计,2002-2008年,人民币PE仅占国内PE资本规模的1/3、投资数量的40%、投资金额的20%。国内PE长期维持人民币与美元三七开的局面。2009年始,人民币基金异军突起,从数据上看,2009年人民币基金在基金数量和募资总额上双双超过美元基金,在投资数量上,也占到投资总量的60%。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众多外资GP开始在国内募集和管理人民币基金,成为推动人民币基金发展的又一重要力量。以2009年为分界线,人民币基金开始与外资平起平坐,占据国内PE行业的半壁江山。
  而得益于以下因素,人民币基金未来仍将持续快速发展:一是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尤其是退出渠道的通畅,让PE从募资到投资到退出能够较为顺利地完成;二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导致财富效应日渐明显,使得人民币基金会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投资渠道;三是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开闸,未来将开始投资于PE;四是众多本土GP的快速发展和成熟,以及外资GP转向管理人民币基金。
  可以预见,在人民币基金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外资主导国内PE的情况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人民币基金将超越美元基金成为国内PE的主流。而在这一进程中,本土GP也将脱颖而出,出现中国自己的红杉、黑石和KKR。
  
  引导性监管成为
  PE规范发展的主旋律
  
  在过去的发展中,PE尚缺乏明确的监管部门。宽松的环境在短期内对促进行业的发展固然起到了一定作用,却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没有管理就没有规范,也就没有明确的扶持政策;另一方面,监管的缺乏也产生了“PE公募化”和“PE腐败”的问题,对整个行业形象产生了较大的损害。
  PE从业务性质上看,类似于一种准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金融属性。从这个层面看,PE未来的发展,政府一定会借鉴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既会加强监管力度和风险防范,避免PE的泛大众化,也会按照市场化原则,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从监管的方向看,可能呈现五大趋势。1、由于监管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行业的发展,因此,对PE的监管不会采用行政化的手段,而会参照市场化的原则,同时与扶持政策相对应,明确PE政策优惠的内容和条件,引导PE理性投资。2、监管会分层级进行,对规模大的基金和优秀GP会实现集中备案管理、扶持发展,而对于小型PE将由行业协会分散管理。3、明确全国性的PE监管部门,制定行业统一管理办法,逐渐统一各地的PE政策,用行业政策替代各地的本地化政策。4、明确PE的信息披露程序和内容,以自主性披露加大PE行业的透明度。5、借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明确GP的资质,逐渐实行资格认证、注册备案。
  未来,PE将会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环境,这些举措将使PE行业有规则可依,有扶持政策可以享受,不仅有利于整个行业的规范,也有利于业内优秀机构的发展,对整个行业长远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PE行业过往的发展轨迹思考其未来的趋势,有助于我们对PE机构发展的策略提前进行调整,做好应对的准备。新的十年即将开始,PE的未来一定会更加光明,如何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应付者,做一个长久的胜利者而不只是匆匆的过客,是在新十年的起点上值得思考的问题。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补充,请发邮件至xincaifu@p5w.net。
其他文献
2010年10月以来的股市上升是大盘股长期被小盘股压制后的“反扑”过程,也是流动性泛滥推升的结果。在年末即将定局全年排名和业绩的时候,这种趋势显然是戏剧性的,对大资金而言,大盘股可以在几天之内抹平小盘股辛苦数月的业绩结果。    本轮反弹非繁荣逻辑    本轮反弹所借用的逻辑有两个,其一,确认了全球进入货币竞相贬值的阶段,从而对全球的流动性宽松所造就的泡沫具有中期的预期,在这个逻辑之下,黄金、有色
期刊
实体经济持续表现强劲,通胀高企,在2010年9月宏观经济数据公布前夕,加息如约而至。  从大行对9月宏观经济数据和货币政策的解读看,央行近三年以来首次加息这一收紧货币政策信号,似乎并未改变大行对中国经济的谨慎乐观态度。    安信证券 高善文  首席经济学家    整体看2010年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尽管同比数据尚未见底,但经济增长的环比动量已经从2010年二季度的快速下降转入温和恢复的通道。这一
期刊
沿海省份劳动力短缺、工资上涨、政策限制,将一批批企业推向内陆省份。生产线迁移,将为部分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业带来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那些吸引富士康落户的内陆人口大省的中心城市,将是下一轮房价上升中的新星。    撇开房价短期的起伏不谈,也不谈政府房地产新政的杀伤力,从基本面上看,二三线城市中哪些具有中长线投资价值?笔者认为,富士康将厂房迁去的地方,便是下一轮房价上升中的新星。  近两年,二三线城市房
期刊
未来十年不仅是中国经济结构大转型的时代,也是私人财富格局急剧变动的时代。2015年中国的家庭财富总值将达35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高的国家,而通货膨胀、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理财服务、经济周期等词语也将越来越频繁地进入普通人的生活,“财富管理”这一在欧美福利国家似乎专属于高净资产人群的名词,将可能成为未来十年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主题词。  通过对多家中资银行及其理财师的调研,我们认为,中国巨大的私人理
期刊
与四大国有银行相比,中信银行面临资金实力、客户基础、营业网点等方面的先天不足。然而,作为一家中小股份制银行,中信银行在财富管理服务上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发展的道路:在定位中高端理财市场的同时充分利用中信集团综合金融平台,并通过建立与完善涵盖产品研发、理财师培训与贵宾理财管理系统的理财服务链,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2010年上半年,中信银行理财产品销售额逾1100亿元,远超2009年全年销售量。在中
期刊
在王卫东看来,中国的财富管理属于“市场走在了前面,而需求和供给都跟不上”,银行财富管理的专业能力以及客户对财富管理的认识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谁能率先把财富管理服务的能力提升上去、引领客户的需求,谁就能成为市场的赢家。而能力的高低、服务的优劣不纯粹在于理财产品的多少、收益率的高下,更在于整合银行内部各个部门的平台,满足客户各方面的需求,最终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
期刊
与海外成熟金融理财市场长达数十年的CFP认证经历相比,中国的理财师专业资格认证与财富管理市场一样年轻。在这个市场上,中国标委会根据中国的现实环境和法律法规,确立和创新与之相匹配的服务内容与认证制度,为迅速成长的市场输送了大量的财富管理专才。    打造行业标准    事实上,早在世纪之初,中国市场对专业理财师的需求已为业内人士所洞察。据首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鸿儒回忆,早在2002年底,在
期刊
在财富管理的产业链中,位于中间的CFP专业人士连接起了上游的财富管理机构和位于下游的有财富管理需求的人群,而CFP品牌的“制造者”则是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作为一个非政府和非盈利的自律性机构,FPSB不仅以授权国的会员费支撑起组织自身的运营,更是以第三方的身份树立起一个国际化的从业标准。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Financial Planning Standards B
期刊
一个由7770名CFP和53664名AFP组成的专业群体,面对的是2000万户需要服务的家庭。供需双方差距显著的数字,正是目前中国财富管理服务市场的现实写照。虽然近年来CFP/ AFP持证人数量不断增加,但总量仍与需求存在巨大缺口。面对空间巨大的中国理财产业,如何建立和培育CFP/ AFP队伍,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CFP财富管理服务,是摆在银行等金融机构面前的重要课题;而如何提高职业素养,不断积累和
期刊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掀起了指数化投资复兴的大潮,中国亦不例外,不仅指数基金的数量与资产规模大幅增长,产品光谱也趋于完善。然而,日益精细化、差异化的指数基金各具特性,了解和把握各类指数基金的适应性与投资原则,有助于投资者在指数化投资复兴的浪潮中赢得收获。    金钱永不眠。两年前那场令人胆寒的金融危机已渐行渐远,在经历了对市场大起大落的择时之痛、对复杂金融衍生产品投资失败的梦魇、对投资银行家的信心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