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上哪每那么多坏人讲述者:孙康平(男,行政总监,32岁)
也许因为我从小就在部队长大,加上那时身体不太好,一直很少出门,所以很少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一直在家人的呵护下成长,才造成今时今日我容易相信他人的性格特点。
和诸琳的相遇也是源于一次“美女救驾”。
大街上有人拉我去做健身体验,推销的人巧舌如簧,一听到不要钱,我便傻乎乎地跟着去了。要不是诸琳拉住我,我还不知道会被骗到什么地方。
一开始我并不相信那人是骗子,诸琳白了我一眼,仿佛我是个笨蛋。
为了证实那人是骗子,我和诸琳偷偷地跟踪,直到亲眼看见他们打着免费的招牌向体验过的人索要不菲的费用时,我才不情不愿地信了。
此后我们保持着联系,再后来,我就和诸琳在一起了。
她很讶异于我这么“小白”却能安然长到这么大,没被骗去大山里给人当儿子简直是莫大的奇迹;而我也惊叹于比我小五岁的她,辨别事物的真伪比我强太多了。她甚至能一眼看出哪些乞丐是真的,哪些是骗钱的。
结婚时,我想,我俩在这方面正好互补,可时间一久,我却发现我俩对待现实社会的想法完全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也许因为小时候没怎么出过门的缘故,现在特别想外出多走走,增加阅历。不是有句古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吗?
可是诸琳很反对,她说除非跟团,否则绝不同意我一个人去相对偏远的小镇里。
她的理由是担心我的安危,可我一米八的大男人,还学了散打,能有什么不放心的?再说了,要真的到处都是骗子坏人,那人还要不要出门了?那些美丽的偏远地方,岂不是要永远埋没在我们的视线里了?
吵得多了,父母也来劝我,说我已经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丈夫,诸琳的担心无可厚非。况且,这不恰恰证明她对我的感情已经到了离不开我的地步吗?
这么一想,我又退了一步,不过依然坚持旅行,只不过,采用了另一个方案,那就是全家自驾游。
好几个人在一起的话,诸琳就不再反对了。
可好景不长,某个新闻报道说,专门有在路上挡截汽车的不法分子。有个明星就曾曝料说被困在车内—下午,不敢开车门,生怕一出去就遭遇不测。
此事之后,诸琳就不再允许我自驾游了,恰逢这时,她怀孕了。
诸琳害喜尤其严重,为了照顾她,自驾游这事我也便放弃了。只好等孩子出生后,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出行。
但事情远没有我想象得那么顺利。
宝宝出生后,别说去外地,就连去小区里散步,诸琳也会紧张兮兮。她限不得一天24小时拴在宝宝身上,为此,她干脆辞了职。
考虑到将来孩子的教育费用不菲,诸琳在宝宝两岁时重回职场,我把妈妈接来照顾宝宝。
我妈是个户外派,小时候我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四处跟小朋友玩,造成比较内向的性格。所以她极力想避免这种情况在她的孙子身上重演,于是带着宝宝去小区里晒太阳。
那里聚集着许多宝宝,有的大,有的小,但孩子总归是真诚无邪的,很快就打成—片,玩得一身脏。
诸琳看到后很生气,她不好跟我妈直说,晚上便关上门跟我撒气说:“那么多人凑到一起,万一宝宝不见了怎么办?”
可是,不都是同一个小区里的孩子吗?何况我妈也在一旁看着,她是个有着丰富阅历的人,难道还不会分辨有没有危险吗?
但诸琳就是听不进去,坚决不许我妈带着宝宝出去。夹在我们之间的妈妈很为难,几个月后,她收拾东西回老家了。
没办法,诸琳只好再次辞职带孩子。
我拗不过她,看着她那么紧张宝宝,我再一次妥协了,只好自己多加点班,为宝宝将来的教育基金做准备。
前不久,我休了年假,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便和诸琳还有宝宝去商场采购东西。
本来去友谊商场有条近路,走路5分钟就够了,但诸琳偏偏拉着我们走另一条要远上一倍的路。
理由是,近路最近正在整改,搭了许多脚手架,万一从上面砸点东西下来怎么办?新闻上就报道过,有人被砸伤。
我无言新闻上有人跟路人发生口角后被刺伤,还有搭夜间的士被威胁,动车曾经相撞……可难道因为这些,我们就要将所有的事物都贴上“危险”的标签吗?
诸琳常说我把社会想得太美好,可难道要像她那样,把个别现象全看作普遍现象,草木皆兵吗?生活,不就该往美好的方面想吗?
社会没那么好混
讲述者:诸琳(女,全职妈妈,28岁)
毫不客气地说,康平的社会危机能力等同于零。不是说他不相信这世上有坏人这回事,而是他从不觉得自己会成为其中的受害者。
可分明,第一次相遇时,就是我把他从骗局中救下的。
他常说我想得太多,不会有那么多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可我自己小时候就经历过多次。
我的一个姑姑就曾被卖到外地,那时家里乱成一团,奶奶成天抹眼泪,爷爷唉声叹气。我对人世的险恶耳濡目染得太多,能不担心吗?
他却说,不要把个人的身世当成大众的经验,凡事都有例外,而我就是那个例外。于是我让他去看网上那些骇人听闻的新闻,他仍然不肯相信那些是真的。
他是要陪我一辈子的人,我怎么能让他因为安全意识的疏忽而发生意外?
就拿旅行的事来说,我太清楚他的个性了。结婚前,我们旅行过几次,无论是买东西还是住宿,别人报多少价他就给多少。这也就算了,大不了被宰点钱,可更离谱的事发生了。
那次下火车时,已经是半夜,火车站附近常有些拿着“住宿”牌子的中年妇女。我那时刚好肚子不舒服,出了站就去找厕所。等我回头时,康平已被一个妇女说服,要去她那里住宿,说很便宜,她会带我们过去。
我一听拉着康平扭头就走,后来找了间连锁的快捷酒店住下。不是我不想省钱,而是我清楚那种民宿的安全条件很差,有时候门根本就不能锁,等你睡着了,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也因此,我更加担心他一个人出游。有句话说“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就是说你到了人家的地盘上,总是处在劣势的。
有次他约了几个朋友去江西看油菜花,第四天时,我怎么也打不通电话,其他几个人也一样。急得我和那些同伴的家属都想报警了,直到第七天,才联系上。 可电话里的康平,一点也没有意识到我那几天有多担心,他轻描淡写地说他们进了山,没电又没信号,然后一个劲地说那里有多漂亮。
我在电话这头,心里真不是滋味:这回安然无恙,但下一回呢,难保他们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出点什么意外。
所以,我利用怀孕的事将他留在家里。我承认这么做有点卑鄙,可没有什么比他陪在我身边来得重要。
宝宝出生后,我更加勤快地向他灌输安全意识,可他倒好,婆婆把那么小的宝宝放在小区的健身坪里,他不仅没有责怪婆婆,还说我想太多。
是,我想得多,那是因为我不想等到有一天宝宝不见了才来后悔。
现在拐卖小孩的人贩子那么多,就曾有新闻报道,有一对祖孙俩,装慈祥在火车上跟年轻妈妈聊家常,套出宝宝的信息,一出站,就变了脸说年轻妈妈抢了他们的孩子。要不是年轻妈妈聪明地留了一手,说不定,孩子就被明目张胆地抢走了。
你说,这样的事情都发生了,我们还能坦然地宽慰自己说,这种事情永远也不会发生在我们家吗?
可康平却很喜欢跟人炫耀宝宝,说他七个月就会说话,连他喝什么牌子的奶粉,喜甜不喜酸都跟人家说。又不是什么知根知底的人,透露那么多干吗?
搭公车时,我习惯站在离门最近的位置,发生过几起自燃事件后,我就有了这个习惯。假如有时问,我还会跟司机聊聊天,问他车子有没有检修过。
走路时,尽量离车子远点,说不定哪天几个彪形大汉会从车里冒出来把你拖走。
假如要搭夜间的士,我一定要打电话去声讯服务台登记……这些都是为了安全着想。
康平曾说过我太怕死。没错,谁不怕死,有些事情明明发生过,已经有些家庭用他们亲历过的伤害为我们敲响警钟,我们怎么能充耳不闻呢?
而康平却把一切想象得太过美好,就像他不会遭遇不公,不会遭遇不测一样。
可前人的例子就摆在眼前,我实在无法自欺地说,这一切都不曾发生过。
专家解析:
具有一定的防范意识是必要的,在社会意识形态极其混乱的今天,危险确实四处潜伏。文中的夫妇二人是两个极端,这也是两种比较常见的现象。一般来说,出身于殷实家庭的子女,或者过分相信学校教育的年青人,会对社会有种不容置疑的信任感;而在社会底层长大的人,对世态人情有着切身的体会,对社会的认识会更真实一些。
但凡事皆有度,超过这个界限,就会出现心理疾病。如视人命如草芥的悍匪巨凶以及患上社会恐惧症的宅男宅女,多半是夸大了社会风险和现实阴暗。人是社会性动物,在保持自我的同时,也应该选择性地与社会进行一定的融合。
也许因为我从小就在部队长大,加上那时身体不太好,一直很少出门,所以很少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一直在家人的呵护下成长,才造成今时今日我容易相信他人的性格特点。
和诸琳的相遇也是源于一次“美女救驾”。
大街上有人拉我去做健身体验,推销的人巧舌如簧,一听到不要钱,我便傻乎乎地跟着去了。要不是诸琳拉住我,我还不知道会被骗到什么地方。
一开始我并不相信那人是骗子,诸琳白了我一眼,仿佛我是个笨蛋。
为了证实那人是骗子,我和诸琳偷偷地跟踪,直到亲眼看见他们打着免费的招牌向体验过的人索要不菲的费用时,我才不情不愿地信了。
此后我们保持着联系,再后来,我就和诸琳在一起了。
她很讶异于我这么“小白”却能安然长到这么大,没被骗去大山里给人当儿子简直是莫大的奇迹;而我也惊叹于比我小五岁的她,辨别事物的真伪比我强太多了。她甚至能一眼看出哪些乞丐是真的,哪些是骗钱的。
结婚时,我想,我俩在这方面正好互补,可时间一久,我却发现我俩对待现实社会的想法完全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也许因为小时候没怎么出过门的缘故,现在特别想外出多走走,增加阅历。不是有句古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吗?
可是诸琳很反对,她说除非跟团,否则绝不同意我一个人去相对偏远的小镇里。
她的理由是担心我的安危,可我一米八的大男人,还学了散打,能有什么不放心的?再说了,要真的到处都是骗子坏人,那人还要不要出门了?那些美丽的偏远地方,岂不是要永远埋没在我们的视线里了?
吵得多了,父母也来劝我,说我已经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丈夫,诸琳的担心无可厚非。况且,这不恰恰证明她对我的感情已经到了离不开我的地步吗?
这么一想,我又退了一步,不过依然坚持旅行,只不过,采用了另一个方案,那就是全家自驾游。
好几个人在一起的话,诸琳就不再反对了。
可好景不长,某个新闻报道说,专门有在路上挡截汽车的不法分子。有个明星就曾曝料说被困在车内—下午,不敢开车门,生怕一出去就遭遇不测。
此事之后,诸琳就不再允许我自驾游了,恰逢这时,她怀孕了。
诸琳害喜尤其严重,为了照顾她,自驾游这事我也便放弃了。只好等孩子出生后,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出行。
但事情远没有我想象得那么顺利。
宝宝出生后,别说去外地,就连去小区里散步,诸琳也会紧张兮兮。她限不得一天24小时拴在宝宝身上,为此,她干脆辞了职。
考虑到将来孩子的教育费用不菲,诸琳在宝宝两岁时重回职场,我把妈妈接来照顾宝宝。
我妈是个户外派,小时候我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四处跟小朋友玩,造成比较内向的性格。所以她极力想避免这种情况在她的孙子身上重演,于是带着宝宝去小区里晒太阳。
那里聚集着许多宝宝,有的大,有的小,但孩子总归是真诚无邪的,很快就打成—片,玩得一身脏。
诸琳看到后很生气,她不好跟我妈直说,晚上便关上门跟我撒气说:“那么多人凑到一起,万一宝宝不见了怎么办?”
可是,不都是同一个小区里的孩子吗?何况我妈也在一旁看着,她是个有着丰富阅历的人,难道还不会分辨有没有危险吗?
但诸琳就是听不进去,坚决不许我妈带着宝宝出去。夹在我们之间的妈妈很为难,几个月后,她收拾东西回老家了。
没办法,诸琳只好再次辞职带孩子。
我拗不过她,看着她那么紧张宝宝,我再一次妥协了,只好自己多加点班,为宝宝将来的教育基金做准备。
前不久,我休了年假,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便和诸琳还有宝宝去商场采购东西。
本来去友谊商场有条近路,走路5分钟就够了,但诸琳偏偏拉着我们走另一条要远上一倍的路。
理由是,近路最近正在整改,搭了许多脚手架,万一从上面砸点东西下来怎么办?新闻上就报道过,有人被砸伤。
我无言新闻上有人跟路人发生口角后被刺伤,还有搭夜间的士被威胁,动车曾经相撞……可难道因为这些,我们就要将所有的事物都贴上“危险”的标签吗?
诸琳常说我把社会想得太美好,可难道要像她那样,把个别现象全看作普遍现象,草木皆兵吗?生活,不就该往美好的方面想吗?
社会没那么好混
讲述者:诸琳(女,全职妈妈,28岁)
毫不客气地说,康平的社会危机能力等同于零。不是说他不相信这世上有坏人这回事,而是他从不觉得自己会成为其中的受害者。
可分明,第一次相遇时,就是我把他从骗局中救下的。
他常说我想得太多,不会有那么多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可我自己小时候就经历过多次。
我的一个姑姑就曾被卖到外地,那时家里乱成一团,奶奶成天抹眼泪,爷爷唉声叹气。我对人世的险恶耳濡目染得太多,能不担心吗?
他却说,不要把个人的身世当成大众的经验,凡事都有例外,而我就是那个例外。于是我让他去看网上那些骇人听闻的新闻,他仍然不肯相信那些是真的。
他是要陪我一辈子的人,我怎么能让他因为安全意识的疏忽而发生意外?
就拿旅行的事来说,我太清楚他的个性了。结婚前,我们旅行过几次,无论是买东西还是住宿,别人报多少价他就给多少。这也就算了,大不了被宰点钱,可更离谱的事发生了。
那次下火车时,已经是半夜,火车站附近常有些拿着“住宿”牌子的中年妇女。我那时刚好肚子不舒服,出了站就去找厕所。等我回头时,康平已被一个妇女说服,要去她那里住宿,说很便宜,她会带我们过去。
我一听拉着康平扭头就走,后来找了间连锁的快捷酒店住下。不是我不想省钱,而是我清楚那种民宿的安全条件很差,有时候门根本就不能锁,等你睡着了,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也因此,我更加担心他一个人出游。有句话说“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就是说你到了人家的地盘上,总是处在劣势的。
有次他约了几个朋友去江西看油菜花,第四天时,我怎么也打不通电话,其他几个人也一样。急得我和那些同伴的家属都想报警了,直到第七天,才联系上。 可电话里的康平,一点也没有意识到我那几天有多担心,他轻描淡写地说他们进了山,没电又没信号,然后一个劲地说那里有多漂亮。
我在电话这头,心里真不是滋味:这回安然无恙,但下一回呢,难保他们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出点什么意外。
所以,我利用怀孕的事将他留在家里。我承认这么做有点卑鄙,可没有什么比他陪在我身边来得重要。
宝宝出生后,我更加勤快地向他灌输安全意识,可他倒好,婆婆把那么小的宝宝放在小区的健身坪里,他不仅没有责怪婆婆,还说我想太多。
是,我想得多,那是因为我不想等到有一天宝宝不见了才来后悔。
现在拐卖小孩的人贩子那么多,就曾有新闻报道,有一对祖孙俩,装慈祥在火车上跟年轻妈妈聊家常,套出宝宝的信息,一出站,就变了脸说年轻妈妈抢了他们的孩子。要不是年轻妈妈聪明地留了一手,说不定,孩子就被明目张胆地抢走了。
你说,这样的事情都发生了,我们还能坦然地宽慰自己说,这种事情永远也不会发生在我们家吗?
可康平却很喜欢跟人炫耀宝宝,说他七个月就会说话,连他喝什么牌子的奶粉,喜甜不喜酸都跟人家说。又不是什么知根知底的人,透露那么多干吗?
搭公车时,我习惯站在离门最近的位置,发生过几起自燃事件后,我就有了这个习惯。假如有时问,我还会跟司机聊聊天,问他车子有没有检修过。
走路时,尽量离车子远点,说不定哪天几个彪形大汉会从车里冒出来把你拖走。
假如要搭夜间的士,我一定要打电话去声讯服务台登记……这些都是为了安全着想。
康平曾说过我太怕死。没错,谁不怕死,有些事情明明发生过,已经有些家庭用他们亲历过的伤害为我们敲响警钟,我们怎么能充耳不闻呢?
而康平却把一切想象得太过美好,就像他不会遭遇不公,不会遭遇不测一样。
可前人的例子就摆在眼前,我实在无法自欺地说,这一切都不曾发生过。
专家解析:
具有一定的防范意识是必要的,在社会意识形态极其混乱的今天,危险确实四处潜伏。文中的夫妇二人是两个极端,这也是两种比较常见的现象。一般来说,出身于殷实家庭的子女,或者过分相信学校教育的年青人,会对社会有种不容置疑的信任感;而在社会底层长大的人,对世态人情有着切身的体会,对社会的认识会更真实一些。
但凡事皆有度,超过这个界限,就会出现心理疾病。如视人命如草芥的悍匪巨凶以及患上社会恐惧症的宅男宅女,多半是夸大了社会风险和现实阴暗。人是社会性动物,在保持自我的同时,也应该选择性地与社会进行一定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