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对培智学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ya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职业班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也有了一定基礎的语文素养。学习《弟子规》是根据职业班学生的心智特点与预期目标所制定的,是以“走出校园、逐步走上社会”的理念为依据,进一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对他们日后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格以及良好的职业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生活语文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文化素养,对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作用。
  二、国学的定义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泛指中国传统文化。我国古代比较重视蒙学教育,编写了不少国学启蒙教育读物。例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古文观止》等。
  三、国学的背景
  我国自古重视儿童教育,教育使学生增长智慧,提高修养,健康成长。古代启蒙教材的特点是字句简单明了,内容浅显易懂,《弟子规》更加适合培智学生的心智特点;用最简短的言语教授学生养成孝顺、和睦、勤劳、好学、谦虚、自律等传统美德。
  四、《弟子规》成为职业班语文课程的原因
  《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以学规形式对儿童进行学习指导和品行修养的教育三言韵文,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阐述了儿童居家、在外、待人、接物以及在学习上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我校职业班课程的结构分为三大领域:工作人格、职业能力、独立生活技能,其中工作人格这一项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工作习惯和行为习惯的。
  系统学习《弟子规》是教授学生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弟子规》中的“规”指的是规矩、规则,“弟子”泛指学生,是针对每个人而言的,意为用最简短的文字把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谨言慎行概括起来,诵读《弟子规》能够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到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五、《弟子规》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
  课上教师会结合实际把文中语句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进行翻译,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让他们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以此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弟子规》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素质,我们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立体化教育网络。《弟子规》的诵读,恰好可以教育学生仁义、善良、自强、谦虚、改过、诚信。例如,“泛爱众,而亲仁。”就是教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与人为善,让他们知道道德是“1”,专业技能是“0”,如果道德的“1”不存在了,即使再多的技能也只能归“0”。
  (二)提高学生的公德素质
  虽是培智学校的学生,但同样也是社会人,都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学习《弟子规》可以提高学生的公德素养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
  礼仪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一种文明,一种亲和力,它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通过学习《弟子规》,可以培养学生宽容、谦让、热情友好的待人方式,我们要通过实践将文明礼仪和日常行为规范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文明行为在常态化中不断延伸。
  (四)提高学生的纪律素质
  对特殊儿童进行法制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职业班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此时加强纪律法制教育,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遵纪守法习惯。例如,“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教师在讲这一章节时,要引入古代的一个具体故事,以此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意。
  通过近两年《弟子规》的学习,笔者发现它对特殊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还有利于培养他们正直善良的心性。《弟子规》用简短易记的文字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做出了指导,教师应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和教授,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者单位  西安市启智学校
其他文献
为了更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咸阳市实验中学在校领导的集体倡导下,全校教师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以“同课异构”为交流平台,开展了听课、评课、议教研讨活动,笔者受益颇多。现结合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进行反思,以期与同仁进行交流分享。  一、教学有效是良训,“同课异构”当先行  “同课异构”重在解决以下三个问题:為什么教与为什么学?教什么与学什么?怎么教与怎么学?我们从分析和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实际存
期刊
温先生在《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中用很大章节来论述语文教学,对这部分内容我作了深入研读,试图通过这些文章来领会温先生语文教育的真谛,特别是在了解了语文教材的编写的体例、特点之后,必然要回归到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操实练中。我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在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要求中,“读”占据第一位  温先生说“读说听写”,“读”是最重要的,关乎学生在成长中甚至步入社会以后继续学习和接受熏陶的能力。因此他倡
期刊
在我国少年儿童中有这么一类特殊群体,他们的父母双方或有一方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农村与父母其中一人或其他亲人一起生活,这个儿童群体被称为“农村留守儿童”。  一、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进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多数将子女留在了农村,于是就形成了这样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他们被称为农村留守儿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名著是中学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主要部分,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本文以初中教材《简·爱》一课为例,简要谈一下笔者对名著阅读教学方法的一些探索。  一、精心设计导读课  设计导读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欲望,笔者在《简·爱》的导读课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目录切入猜读法  1.请学生根
期刊
微视频指短小的视频,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5分钟以内的视频。微视频具有直观性、高效性、广泛性、信息量大等特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合理利用和挖掘多种社会资源,要注意利用网络、电视、电影等信息媒体,丰实、深化、拓展课程内容。如何开发适切的微视频资源,并恰当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呢?下面我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爱国教育主题教学内容为例,谈谈微视频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原则及策略。  一、微视
期刊
研学旅行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研学旅行,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践行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促进书本知识与社会经验的融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为了建立一套管理规范、责任清晰、保障安全的研学旅行工作的长效机制,学校通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集全校之
期刊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学生习作时写不下去的窘境和情节雷同的尴尬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缺乏生活积累虽然是一个方面,但有时积累了生活经验,作文也不一定能写得好。本文以《西游记》前八回情节创作为例,就情节相生的诱因略陈管见,以期能够解决学生习作中的困顿,达到绝处逢生或不同凡响的佳境。  一、《西游记》前八回的情节  《西游记》前八回大致有十个耳熟能详的情节:石猴出世、美猴王、访道求仙(包括七十二
期刊
教师专业素养是影响儿童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数学素养,能够帮助普通教师更加清晰深入地理解教与学的关系,让教师明白“教什么”“教给谁”“如何教”,激发教师对数学教育活动的情感和信心。通过教师智慧的教学,使幼儿在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达到“喜欢数学、亲近数学、走进数学”的目的。  数学是培养思维和锻炼能力的一门基础性课程,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将数学形象地称为“人类思
期刊
在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要学会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效果。经过相关实践,教室的留白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智慧,课堂的留白可以有效激发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室中能呼吸到更多的氧气。在这样的教育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有效性都能得到提高。本文将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对课堂留白艺术进行深入刨析。  一、在课程导入设计时
期刊
化归思想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进行转化,进而解决的一种方法,一般是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将难解的问题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的应用非常广泛,已经渗透到了各种代数与几何问题中,对帮助学生解决各类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以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中心对称图形》一课为例,深度探讨了化归思想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