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公益传播与社会创新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ying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0多年前,全球也遇到很多的社会问题,也面临一场很大的技术进步,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社会形态,甚至包括幼儿园、社会保障等等,这些社会创新很大程度都是出现在那个时候,社会潮流和技术进步两个潮流汇集之下所形成的社会创新。
  今天,我们看到历史又在重演。我们今天一方面面临很多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很多新技术正在崛起和兴起。这两种力量同样也在驱使着一场意义深远的社会创新。论技术进步,我们可以看到计算机、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以及最近这两年,大家所关注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无人机等技术进步;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越来越让我们不能容忍,我们要去解决,解决的办法或者解决的最终结果,一定会带来一场新的社会创新。这就是我们今天在这个时代谈论公益和谈论公益传播的一个非常大的时代背景。
  社会创新的三大动力
  就互联网而言,我们看到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未来不论我们在思考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还是我们思考公益、公益传播,以及我们在思考整个社会创新的时候都特别重要,可能与我们在座的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公益等等都离不开。
  第一,新的基础设施。云计算、互联网、移动终端,作为新的基础设施,这在商业领域已经取得越来越大的共识。但是我同样认为这也正在成为整个公益的基础设施。
  第二,新的要素。以前我们谈整个发展的时候,我们谈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企业家才能等等,但是现在我们看到数据开始成为特别重要的因素,这个对于公益界同样如此,我们有些做公益的朋友他们很好地把数据这个资源和要素用起来,比如我们用在水资源的保护上,包括家庭和儿童教育如何把数据汇集起来,然后有针对性地为我们的家庭和儿童的教育提供帮助和支持。这个越来越不可忽略。
  第三,新的结构。什么新的结构?共享。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事情,包括公车也好、滴滴也好、专车也好等等,其实都涉及到分享经济或者共享经济。它所带来的变化绝不仅仅是我们怎么去打车和出行的问题,它可能带来整个经济结构或者社会结构的大转型。
  以上三点,从经济到社会,到整个公益行业都在发生重要的影响,就是新的基础设施、新的要素、新的结构。这些东西如何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今天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段,每当一个技术开始发展的时候都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技术创新。第二,商业创新。第三,社会创新。
  互联网催生新一轮社会创新
  互联网对整个社会创新的推动作用,应该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传播。因为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信息系统,而且是开放的、对等的、共享的、尽力而为的信息系统,在这样的信息系统上,做一个传播系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是需要我们看得更深的是互联网所带来的传播,绝对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大众传播。首先从博客的产生,我们意识到自媒体的出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信息传播的源头,但是再往后发展,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自媒体,还有群媒体。群媒体以聚合、社群、社交网络的形式出现。我们不能完全仅仅局限于自媒体、群媒体上,我们要进一步看到在互联网发展之下出现的泛媒体化的群势。实际上就是因为互联网有这样的信息系统的特征,几乎所有的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网站都有媒体的属性,不管做什么,哪怕是卖货的都有互联网的属性,你能说天猫不是媒体吗,淘宝不是媒体吗?都有媒体属性。实际上我们从公益的角度,我们充分地把这些商业网站的媒体属性用好,对我们公益传播可以带来非常大的价值。从一定意义来说,中国最大的媒体就是那几家互联网公司,因为每家互联网公司都有上亿的公司,如果我们眼界打开一点,我们公益的路会走得更宽。
  第二,赋能。实际上在每个时期,每个新技术的出现,都有可能对一些边缘群体、弱势全体、低层群体赋予一种新的能力,这个非常重要。我们今天看到的社会问题,贫富悬殊也好,各种各样的鸿沟也好,各种各样的机会不均等也好,等等,很大程度上都是能力本身受到了严重的局限。那么一种新技术的出现,能不能对这些边缘和弱势全体赋予新的能力,让他们在新的能力之上,如何更进一步地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的案例我看到很多,这些年主要是在上山下乡、包括偏远的山区,我们看到在最偏远的地区,最低层的地方,最弱势的群体,比如残疾人等等,已经能够用互联网这样的新技术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尤其是整个中国社会的上升通道不畅的情况之下,用新的技术,能够赋予我们新的能力。比如在深圳的残友集团,实际上现在很多大量的残疾人,我们可以让他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在家里足不出户就能在互联网上担任客服。这种例子很多,比如安徽合肥的一个人脑瘫,本来自己解决就业都很困难,但现在他是几百人的老板,拥有两个服装品牌,数以千万计的交易额。还有在很多偏远的地方,包括甘肃、贵州等很多偏远的农村,新技术的赋能,都是一个机会,其中最主要的是如何提高他们的信息能力。
  第三,聚合。这恰好是互联网的优势,包括公益在内,不一定是大家伙来参与,也需要小角色参与,这样我们可以把微小的主体、微小的行动、微小的资源、微小的想法聚合。我们可以看到,做什么都有成本,但当成本很高的时候,很多行善就成为不可能。互联网也在降低行善的成本,以前你拿一块钱、两块钱是没有办法捐的,但现在在手机上就能捐出去。比如我们要筹1000万,原来可能需要找10家,1家出100万,现在可以找100万家,1家出10块钱,这就是互联网的聚合优势。
  最后,是大规模的协同,这是互联网很重要的特点。比如古村之友,就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平台,能够聚集上万人,甚至超过10万的古村保护志愿者,但如果没有互联网,你很难想象这种协同需要多大的成本才能做这些事情。
  我们今天看到传播、赋能、聚合、协同方面,互联网在极大地推动社会的创新、主体、组织形态。通过我们这些年的观察,从几个方面也能够看到一些社会创新的雏形。首先是平台化的机构,大家注意,平台化的机构本身就是在互联网条件下产生的社会创新。   第一、平台公益。平台本身怎么做公益?在平台上都有数以亿计的用户,组织起来做公益,聚合能力非常强,一夜之间就能聚集大量资源,所以将平台跟公益结合起来,就能够有效动员和聚集上面的人和资源。
  第二、公益平台。平台能够把公益各个方面的需求对接起来,整合起来,本身也是社会创新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不少公益组织希望能够做这样的平台。整个互联网的公益传播就不多说了。
  第三、互联网公益,包括筹款、众筹、动员、组织,还有很多慕课,把城里最优秀的教育资源以慕课的形式做下去。还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让专家们教课,然后以慕课的形式传播到全国去,这都是通过互联网方式来做,这种方式特别能够发挥互联网的优势。
  第四,互联网社会企业。我们在这里面看到不少的案例,比如微金融,是用大数据的方式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小微企业要担保没有担保,要抵押没有抵押,互联网就有这种方法,用数据的方式来解决信用问题,然后把信用转化为财富。包括阿里小额贷款,这几年已经超过几千亿了,高的几十万,小的就几千块钱,这种事情如果没有互联网简直不敢想象。
  电商扶贫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下一个五年要消除贫困的重要手段,这也是用一种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还有残疾人的客服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淘宝村,淘宝村是特别让人激动的事情,仅仅五年前全国的淘宝村只有3个,现在已经超过800个。还有网络联盟、创新运动、乡村建设,这些都是已经可以看到的雏形。所以未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可能有5个因素值得我们关注:移动、云、数据、社群、新人类。
  未来社会创新五大特征
  未来互联网的应用和社会创新,可能会出现五大特征:
  第一,新大陆,巨空间。我们讲地球村,地球村的人口太多了,我们的一切基于这样的巨大空间和新的基础设施。
  第二,海量的微主体。现在空间虽然很大,但是里面的主体很少。未来,大公司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小公司的数量会越来越多。还有一个趋势,就是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自我雇佣者,不到公司上班,这种比例会越来越高,现在已经开始有海量的微主体存在,它是个体的存在,但不是孤立的存在,它是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的,我们叫自由连接体,以这样的方式来从事社会活动、公益活动。这也是未来必须面对的形态。
  第三,低边界成本。我们可能在一瞬间就把我们的很多应用和服务扩展出去,这是我们跟以前在工业时代不一样的地方。我们现在有很大的成本,但是边界成本很低,有本书叫《零边界成本》,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第四,碎片化,多样性。这是我们未来会面临的特征,我们做公益的时候同样要考虑需求方和各方的多元化,碎片性的特征。
  第五,后喻文化。这个东西还没有引起我们很大的重视,我们在农业时代知识增长水平很慢,年龄比别人大,就懂得更多的知识,这是前喻文化时代。但到工业时代,整个知识增长水平开始快起来,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水平差不多,相互学习。现在,知识增长是指数级的。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成为老年人的老师,这是后喻文化时代。它会带来什么影响,现在很多大学老师已经感受到了,尤其是跟互联网相关的挑战导致的整个社会权力结构会不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呢?我想这都需要我们思考。但是不管怎么说整个互联网带来的变化和特征,都会对未来的创新、公益、公益传播带来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是巨大的机会。
其他文献
无论是英国、美国、德国、瑞士还是中国香港,凡是慈善公益组织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对慈善公益组织都有捐款信息披露制度,保证公众随时了解善款流向。而社会公益捐赠是不可撤销的契约,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只要是把钱捐赠到公益组织的,那就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财富,而信息公开是保证慈善公益组织社会公信力的重要环节。  最近,《慈善法》草案公布,引发很多讨论。据人民网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黄献中委员认为,草案对于捐赠受益人的
期刊
大约在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前后,时任杭州太守的范仲淹宣布捐出他一生的全部积蓄,在祖籍地苏州购置了一千余亩良田,建立一个宗族福利基金,叫做“范氏义庄”。 这个范氏义庄运行了900年左右,直到民国时期仍然存在,可谓中国历史上维持时间最长的NGO。  美国社交网站“脸书”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喜得千金,为庆祝女儿来到这个世界,扎克伯格夫妇发布了一封“写给我们女儿的信”,宣布他们将在有生之年,捐出家
期刊
嘲笑鸟是美国电影“饥饿游戏”系列的结篇,在家乡十二区被无情摧毁后,主人公凯特尼斯在十三区成为了反抗运动的象征——嘲笑鸟,肩负起了唤醒民众和改变帕姆国未来命运的重任,不管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每次参与各种公益组织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总会难免做自我介绍。你是谁?你们机构是做什么的?每当我介绍自己最近一直在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中国梦相关教育的时候,总会引来哄堂大笑。开始的时候,笑声中的我觉得特别尴尬,仿佛
期刊
中国陆陆续续有上万家民间创客平台,年轻人更愿意接受不同的想法,但有两个误区,一是创客园区对企业所需要的软性部分关注不够。第二,中国的创客活动,基于最新制造进行独立研发,以及和传统产业的结合比较少。  全球的技术进步在今天已经到了以大数据、云计算为牵引的时间点。新一届领导人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很推崇。书中将目前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时代,归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范畴中。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
期刊
王选带着专家们来到金华。尽管事先已经向他们提供了“烂脚病人”的创面照片,但是大家见到李仲明时,还是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李仲明的伤口是用纸板盖起来的,直接裹在伤口上的是旧报纸,打开后臭气熏天,几十米外都能闻到,腐烂的腿上因发霉长的毛有两厘米长,在场的人,第二天鼻子里都是臭烘烘的。”王选说。  82岁高龄的原瑞金医院著名烧伤科专家肖玉瑞,戴上手套蹲下身来,用手仔细触摸李仲明的伤口,然后转过身来说:
期刊
2014年11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互联互通。  近期巴黎气候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说,中国将于明年启动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这是继中国在今年9月宣布出资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之后,中国在应对
期刊
大地震撼,大灾降临,每当这个时刻,我们总能看到千里驰援的情景。  曾经,我们是被救援的对象,今天我们出手救别人。  尼泊尔地震,跨出国门救援的,除了中国国家救援队,更多的身影来自民间——中国扶贫基金会、蓝天救援队、爱德基金会……  为什么一个距离很远的灾难我们要去救?夹杂着汶川地震的记忆和中国强大论的虚火,救灾者的行动一时成为网络热点,而更有明眼者对于救援者“捏一把汗”,救援者的实力和专业性,是否
期刊
上一期的《中国财富》带我们一起回顾了中国环保NGO的前世今生,剖析了在新修订的《环保法》正式实施之后民间NGO的环保诉讼的一些困局,还梳理了中国自然保护领域基金会发展现状,近距离了解了马军、王利民等中国公益界环保领域的中坚力量、实务工作中的“话事人”。从个人到全局,从历史到现状,扎实有料,读来让人受益匪浅。  很巧,最近我成为了上一期杂志中提到过的由SEE和GGF共同发起的“劲草同行”的公益导师,
期刊
“公益是私力介入公共空间构建的社会自治。”  看到何道峰的这句话后,我晃了晃神,想起一个段子,“××是个什么东西?能吃吗? ”段子只是段子,但我因此联想起了自己的一些采访经历,经常就会问受访者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理解公益的?”  上周去广州一慈善活动颁奖现场,采访了一位获奖的企业家,聊起这个话题,他回答说,“公益慈善是一种生活习惯,是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在我看来,这话最核心的内涵就是,公益是做好
期刊
技术大亨扎克伯格本来已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显要人物。现在,带着捐出450亿美元的承诺,他将“黑客慈善”发展到一个新高度,自己也升级为许多人眼中的“超人”。但是,如此巨额的善款内含的巨大影响力会否把他变成一个“支票独裁者”?  “在21世纪,成功不仅是要赚很多钱,还要知道如何摆脱它。”  大量证据表明,无论是小额信贷、影响力投资、还是向公司捐助,往往对全球穷人没有太多积极帮助,反而趋向于以穷人的支出为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