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雪风波“祸”变“获”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tc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鲁木齐一个冬日的早晨,下了19个小时的雪总算是停了。街头巷尾都是清扫雪的忙碌身影,校园里也不例外。在师生一节多课的努力下,校园路面的雪终于被清理干净。

※ 都是玩雪惹的“祸”


  作为少先大队辅导员,我会在课间巡视室外卫生情况。还没出门,QQ上闪动着高年级辅导员的留言:“早上清理干净的雪被低年级学生玩得到处都是!”
  我急忙赶到楼下,只见一排雪做的“长城”,学生一个赶一个地在上面走着;广场上的学生拿着雪球追打;再看高高的雪堆上,学生们在天然的“滑梯”上滑得起劲儿,每滑下来一个,就滚落一些雪渣……
  本想上前制止学生,想到学生太小,我要一喊有可能惊着他们,再掉下来就危险了。我灵机一动,对着刚滑下来的那位戴眼镜的学生说:“同学,老师有事请你帮忙!”在他后面滑下来的同学也跟了过来。
  “老师刚看见你们都很顺利地从上面滑下来!”学生们听我这么一说,抿着嘴笑了。
  我接着问:“滑雪什么感觉呀?”
  “嗖—特别爽!”其中一个回答,说着便用手做出滑雪的手势。
  “那滑下来之后的雪到哪里去了?看你们谁的眼睛最亮!”两个孩子转身看了看,回头望着我说“在地上!”“嗯,那地上的雪怎么办呢?”两人面面相觑,围过来的学生抢答到:“扫掉!”“聪明,那谁来扫呢?”学生们又看了看雪,戴眼镜的学生用食指缠绕着红领巾的一角,犹豫了下说:“我……”
  我看着他,问:“怎么扫呢?”
  “像大哥哥那样(用手比划着)……再铲掉……”
  “嗯。等你们到高年级再干,这次雪很厚,今早哥哥姐姐们把雪扫干净非常辛苦,很不容易才堆到里面的。”
  他们点点头说:“知道了,我们不玩了!” 这时上课铃响了,这几个学生朝玩雪的喊道:“别玩了!回班了!”
  大课间时,我又看见了那名戴眼睛的学生。他没有玩雪,而是蹲下身,两手拿着簸箕,很用劲儿地把地上的雪铲到簸箕里,再站起来倒到上面去,旁边还有一个学生在帮他。
  “你们在铲雪呀!”我好奇地上前。
  他朝我笑着说:“嘿嘿,刚才又有人玩雪!”手中的“活儿”并没有停下来。
  其他学生说:“我们告诉他,老师没让你干,让高年级的干,他还是在铲……”
  我俯下身说:“老师为你们点赞!你们帮助了扫雪的大哥哥大姐姐!校园一下变得好美!”
  刚说完,做志愿者的学生跑来反映,“老师,我站岗的这边没人玩了,有几个三年级的又悄悄绕道到后面玩去了!”“老师!我劝了,个别学生不听我的!”我平复了他们的情绪,走向刚被他们发现的三年级学生,说:“你们愿意当老师和志愿者的助手吗?”学生先是一愣,然后高兴地点点头。“老师,我们要做什么呀?”“看见玩雪的学生,你们先敬队礼,再说‘我是少先队员,请向我学习,我不玩雪!’你们都是少先队员,自己要当榜样哦!”“没问题!”其他围观的学生仿佛得到“尚方宝剑”一般,争先恐后去各处引导玩雪的学生。
  经过齐心协力,这场“玩雪风波”告一段落。

※ 都是玩雪惹的“获”


  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孩子的道德发展被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其中,9至15岁的孩子处在习俗水平,志愿者大都是这个水平,可以很好地按学校的希望与要求去做,并且遵守和执行要求,外在的规则已成为内在的了。低年级的学生只有7、8岁,还不能完全自觉地考虑到自己玩雪的后果,也不太理解遵守规则的意义,还未将不能玩雪的规定内化。我们不能生硬地给低年级学生讲大道理或简单地禁止他们做事情。即便当时有效,但不会保持太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指出,我们立足教育和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 重情绪,调认知


  陈鹤琴曾说:“儿童情绪是热烈的,有力量的。如果儿童心里觉得这是老师叫我做的工作,工作就会变成‘还债’似的了。因此儿童的生活是枯燥的,情绪是冷淡的。”
  学生玩雪,乃天性使然。从社会环境看,路上的雪连夜被清理,生活中能玩雪的地方越来越少,安全的是较远的收费滑雪场,需要等到周末才能在家长陪同下前往。学生能将雪堆变成“长城”“滑道”,说明学生很有想象力、创造力与实践能力。
  从教师的角度看,既然是出于安全考虑,面对站在雪堆上的学生就不能大声喊叫,可以预想的是学生会受到惊吓而慌忙转身或奔跑。学生站得高,雪堆上有些雪比较松,一脚踩不好反而会发生意外。走到近处,和蔼地请求学生帮忙,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面对志愿者们反映的情况,身为老师要明白他们也是十岁左右的孩子,即便培训过,实际处理问题时也会出现问题。他们产生焦虑的情绪也是正常的,也是负责的一种表现。因而,我们在处理时也不要急躁,冷静对待。

※ 借规律,助教育

巧用“预期效应”,讲做法、明意义


  “预期效应”启发我在教育中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预期,告诉志愿者们他们的做法会很有意义,他们也会更积极地去劝诫其他学生。让低年级学生意识到滑雪的预期是好玩,直接后果是雪被弄得到处都是,会让别的同学铲雪,学生就会改变玩雪的行为。同样,不玩雪的预期是校园干净、自己成为助手得到表扬,不玩雪的行为就会被强化并保持。

巧借从众心理,立榜样、树新风


  玩雪的学生多了,不玩就变得孤立,即便它是不被允许的,但在群体里只要与他人一致,就会产生“没有错”的安全感。反之亦然。积极鼓励有时比消极制裁要好些。这时候教师树立不玩雪的学生为榜样,再和其他同学加以引导。“我是少先队员,请向我学习,我不玩雪!”當随机的助手与志愿者配合,违规学生会减少。

  玩雪风波“祸”变“获”。玩雪者被理解,变成助手心欢喜;志愿者被共情,继续服务有热情;教育者巧引导,师生合力能齐心。
其他文献
汪女士今年46岁,是一位公司高管,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人事关系复杂,让她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经常熬夜加班,各地出差导致她作息也不规律,长期服用各种安眠药物助眠。近半年来,经常偏头痛让她痛苦不堪,有时候是针刺样的痛,有时候是搏动性的痛,有时候像头上戴了个紧箍咒一样,疼起来还会伴有眩晕、恶心等。由于近两年处于围绝经期,她的情绪也是极其不稳定。情绪差、疲劳的时候偏头痛也会加重,每次持续1至3天不等。每
期刊
● “吃货”小赵的困扰  看到小赵推开门进入诊室的时候,我第一印象是这是一位微胖略显笨拙的女生,可听了她的经历之后,我不禁讶异于她的毅力和勇气,也不禁感慨,当“吃”演变成了一种负担后,我们的身心健康或许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开始这位二十岁出头的姑娘还很羞涩,并没有将她的故事详细告诉我,只是跟我讲“最近心情很糟糕,对于一切似乎都没有了兴趣,高兴不起来,不知道生活是为了什么,睡眠不好,很容易醒,
期刊
疫情之下,焦虑是大家共有的情绪,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焦虑之下理性地做事。前两天,我在某视频中看到一位大姐,不愿意戴口罩,被小区保安制止进出,她火大了之后,直接跳河逃生。  这真是有点匪夷所思,嫌戴口罩麻烦,难道跳河就不麻烦吗?  想必当时一口气和保安怼上了,说什么就是不从,宁可付出更高的代价,损人不利己。  生而为人,真的需要愚蠢地被情绪驱使而做傻事吗?  今天就来谈谈我们每个人都常常犯的错误:赌
期刊
◢ 危机干预与疫情心理热线  危机干预是给处于危机中的个人或家庭提供有效帮助和支持的一种技术,通过调动他们自身的潜能来重新建立和恢复其危机前的心理平衡状态。危机干预有三个目标:减少急性的、剧烈的心理危机和创伤的风险,稳定和减少危机或创伤情景的直接严重的后果,促进个体从危机和创伤事件中恢复或康复。  疫情心理热线是危机干预的一种方式,它属于心理急救而不是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疫情心理热线主要有三个目标
期刊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或受到死亡威胁,或严重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持续存在或延迟出现的精神障碍。PTSD主要表现为三类症状  重新体验:表现为头脑里不自主地闪现与创伤有关的情境或内容,甚至感觉创伤性事件好像再次发生一样。  回避和麻木:主要表现为长期回避与创伤有关的事件或情境,回避创伤的地点或有关的人或事,有些患者甚至出
期刊
还记得,女儿小时候跟很多小朋友一样,不爱喝水,这个问题当时挺让我头大的。  后来,在陪她玩耍的时候,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试试把喝水这件事和她喜欢的玩偶、卡通人物,或认识的英文单词联系起来呢?于是,我尝试给她喝下去的每一口水,都起一个名字:  小猴子水、苏菲亚公主水、orange 水、通常,只要我起了两个名字,她就会兴致勃勃地接龙联想,跟我分享她想到的每一个新名字。她每说一个名字,我就给她喝一口水。
期刊
心理困扰:孩子为什么要往爸爸那里跑?  人在中年的淑雅女士,人如其名,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是那样贤淑清雅。然而,如此淑雅的女士,竟然如此开始自己的故事:“可气死我了!”  接下来,淑雅幽怨地倾诉自己的困惑:  “我是个单身母亲,儿子已经长大成人。离婚的时候,孩子爸爸为了自己尽快结婚,居然直接提出不要孩子。分手后,他爸爸真的很快再婚了。为了孩子,我一直没有再婚,我们母子相依为命。我为了孩子,
期刊
沒有人可以帮助我  阳光毫无私心地照耀着大地的每个角落,不过,总有某些地方和角落存在阴影。而阿雅就是自称一直被阴影笼罩的人。回想在三个月之前的第一次咨询,依然让人印象深刻。  在一个星期内,阿雅连续和几个公司领导发生了争吵,本想跟未婚夫谈谈心放松一下,结果也变成了争吵。再加上她一直和同事关系紧张,这让阿雅不得不反思,是不是自己有什么问题。  “我觉得自己最大的问题是不能接受别人的建议。只要别人提出
期刊
苯二氮?类,也就是大家平时所说的安定类药物,常用的有安定(地西泮)、舒乐安定(阿普唑仑)等。时至今日,在焦虑障碍的临床治疗中,尽管已经出现新一代的抗焦虑药、抗抑郁药,但苯二氮?类药物仍以其起效快、相对安全等优势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正因其应用广泛、价格便宜、较易获得,苯二氮?类药物导致的药物依赖成瘾问题逐渐得到广泛关注。这种成瘾可以是躯体依赖,也就是身体的一种适应状态;也可以是精神依赖,表现
期刊
◢ 疫情背景下特有的哀伤反应  哀伤是丧失亲人后的反应过程,在此过程中丧亲者会出现包括情感、认知、行为、生理、人际关系和精神层面的各种反应。  突如其来的严峻疫情下,经历亲友离世的丧亲者可能会经历情绪上的愤怒、震惊、否认、麻木、自责、后悔和内疚、无奈、无力、无助,以及生理上的睡眠失调、食欲不振等强烈的反应。  由于这次疫情的突发性、严重性以及疫情严重地区早期存在的难以确诊和住院等问题,丧亲者的哀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