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qingxia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通过审美实践,纯洁和丰富情感、美化心灵、完善人格,是美育的基本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努力揭示音乐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主动提问。这些方式都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审美教学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一点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然而,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何使音乐教育成为名符其实的美育同时又寓教于美?关于这些问题,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审美教学探索的点滴体会。
  1 培养审美兴趣
  学生是审美的主体,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音乐活动是学生的审美对象。音乐活动的审美过程,正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造的过程。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是作者凝情于笔,注情于音的结晶。但是,这仅是停留于乐谱上的成果,仅仅是一度创作。演唱(奏)音乐作品的过程是二度创作。听者对音乐欣赏感受及领悟是三度创作。鉴于音乐艺术在表达方式上的特殊性,使它在“二度创作”和“三度创作”的审美过程中,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即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理性分析为引导的多种心理因素。音乐艺术既不能像文学那样直接叙述事件,也不能像美术作品那样直接描绘生活,它以特有的声音语言叙说着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二度创作能力——有感情地歌唱能力和有表现力的演奏能力及较生动的作品剖析能力。教师的音乐表现力直接影响着学生音乐感受力、审美兴趣的培养。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力求按乐曲所要求表达的感情和风格特点准确地范唱、范奏,使学生学习时对乐曲有一个完整的艺术印象,以引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学生才喜欢。这是培养学生审美兴趣的有效途径。同时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教学手势也是培养学生审美兴趣的因素。简言之,只有老师动之以情,才能培养学生审美兴趣。
  2 注重审美体验的过程
  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并产生强烈的艺术共鸣。因此,我在音乐教学中的侧重点就落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陶冶情操上,从而达到净化心灵、启迪智慧的作用,为学生终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运用直观的插图、幻灯、录像来创设音乐情境,唤起学生的视觉美、听觉美,形成一个立体欣赏维度,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例如,教唱《雪绒花》时,通过观看美国故事片《音乐之声》。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精美的画面、优美的歌声、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了同学们的内心世界,继而引导学生重点欣赏其中的几首主要插曲《雪绒花》、《多来咪》、《孤独的牧羊人》等。在学生的欣赏过程中,我配以生动的语言,缩短了学生与歌曲间的距离,使他们对音乐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内心积淀起一股强烈的感情,急欲表达,因而唱歌的时候他们非常投入,从音乐中得到了美的熏陶。
  3 正确把握音乐教育的特点,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音乐课程标准》把音乐体验价值放在音乐课程价值的首位,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致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地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进行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一定要具有音乐审美的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生理特征,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音乐进行表演,使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通过游戏活动来感知、体验、创造音乐;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
  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于教学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从中感知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有将技、情、趣融于一炉,杜绝枯燥的说教,还音乐于本体,才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可见,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学很重要。
其他文献
中国诗歌有一个传统:言志。就是说诗歌都是诗人心志的表现。这样很好,因为它在给予我们优秀作品的同时,也给我们展示了作者的心理状态和作者的心理疾病,从而为我们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一种相当普遍的心理疾病:习得性无助。就是作者经过反复的失败之后,已经听任风吹雨打,失去了积极奋斗的锐气了。这在苏东坡、白居易、陶渊明甚至陆游的诗歌里都存在。  苏东坡在他的《定风
期刊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实践是关键,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是关键。而我们以前的语文教学缺少的往往就是实践。应新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就是《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极佳途径。  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1.1 把握课堂,积极实践。  1.1.1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实践。我们可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但如此,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是开发智力的钥匙。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因为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生物教学中,如何有目的地激发、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呢?  1 明确目的,激发兴趣  首先,通过生物教学,使初中生明确学习目的,知道生物是自然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
期刊
面对新形势的挑战,我们不得不改变原来那种“说教式”、“灌输式”、“死记硬背式”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真正把教育方针、教育目的与教育教学实际密切联系在一起,切实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更多的思想品德教学的弊端,教师结合有关“创新教育”的理论,确立了把思想政治教学同创新教育相结合的实验思想,力求通过实验,探索思想品德教学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为沉闷古
期刊
【摘 要】 初中三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最关键的一年,初三学生要对三年来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复习,作为一名初三的化学教师,怎样才能做好做好初三化学的复习工作呢?  【关键词】 初三 化学教学 复习  1 紧扣新课标精神,抓考点、热点  新课标改变了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选择了学生终生学
期刊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探求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结合我的一些教学经验,就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 指导学生培养阅读习惯  1.1 创造轻松快乐充满爱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教师要善于创设一定的情境,用自己博大的爱来融化学生干涸的心田,让学生在爱的情境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张开想象的翅膀,激起情感的涟漪。在语文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
期刊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在农村九年级化学“活动探究”这一环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利因素以及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化学教学 探究 现状 对策  当前,教学研究的重心正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探究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优于一般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化学要重视实验方法的教学,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已把初中阶段的课题学习改为“实践与综合应用”,目的是借助实践与综合应用,使几何、代数和统计与概率之间的融合成为可能,进一步沟通生活数学与课堂数学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标准》中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课程的一个新的生长点,新的数学课程中应该有让学生“用数学”的内容,通过“用数学”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新的数学课程中专门设置了“综合实践课”。  
期刊
多少年以来,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音乐是一种技艺课。老师只要把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就算是目的达到了。其实,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现代的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方式,而是强调教学时一种多边的活动,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传统的教学,关注老师怎么教,而现在的教育理念则是关注学生怎么学,老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学的主体则是学生。新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要共同营造
期刊
1 在生活中诱发兴趣  1.1 大力采用生活化教学。由于数学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地在生活中找到大量的学习素材,并由此来开展我们的学习,为了使这一过程生动化和形象化,可以将其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例如,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大家能测出咱们学校的教学楼有多高吗?”这样的问题显然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但同时也可以引起他们极大的求知欲望,在此时我们可以引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通过讲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