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针灸推拿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推拿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针灸推拿;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71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47-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多发疾病之一,也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痹证”范畴,由气血瘀阻,经脉不通导致[1]。笔者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针灸理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标准[1],经腰椎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均有不同腰腿疼痛等临床症状。排除标准:腰椎管狭窄者,硬膜外肿瘤者,针灸部位感染者,梨状肌综合征者,合并其他心、脑、肺脏器疾病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不能配合、坚持治疗者,外伤导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针灸+推拿治疗)及对照组(推拿治疗),各5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18-68岁,平均(4174±513)岁;病程3月-63年,平均病程(242±017)年;发病部位:L5-S173例,L3-L427例。观察组男33例,女20例;年龄18-67岁,平均(4313±509)岁;病程3月-5年,平均病程(333±011)年;发病部位:L5-S137例,L3-L41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19-68岁,平均(4125±615)岁;病程4月-63年,平均病程(203±035)年;发病部位:L5-S137例,L3-L415例。两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入选对象均签定知情同意书,并上报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推拿治疗,患者俯卧位,从患侧腿部开始,滚法为主,联合按、柔等治疗,首先使腰部和患侧肢体松弛,用肘压法刺激环跳、承付穴;患者仰卧位,按拿解溪、太溪、昆仑、承山以及委中等穴,重复摇动屈伸患侧髋、膝关节,最后配合斜扳或旋转复位及抖法而结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依据中医理论,以足太阳膀胱经穴治疗为主,同时选取腰阳关、患侧大肠俞、次髂、秩边、环跳、殷门、委中、承山、昆仑等穴位。随后依据突出节段选穴,选取突出节段的督脉和夹脊穴。使用电针治疗仪,设置密波,刺激量为中等。两种治疗方法每天一次,20-30min/次,10次为一疗程,共30次。
13临床疗效评估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痊愈:临床酸痛、麻木消失,腰部活动范围及直腿抬高试验恢复,正常工作;显效:临床症状显著减轻,腰部活动范围及直腿抬高试验基本正常,日常生活正常;有效: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较前明显进步;无效:症状无减轻,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计数资料用ⅹ2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3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47/50,940%)显著高于对照组(39/50,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ⅹ2=120921,P<005),见表1。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多发疾病之一,也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目前,其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腰痛”范畴,主要由于督脉闭阻,风寒湿邪外袭造成。治疗原则为温肾填精,疏通督脉,通络止痛。针灸可以改善病变椎间盘的血液循环,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达到解除神经根受压及减少蛋白多糖和组胺等活性物质的释放,改善化学物质对神经根的刺激,进而达到治疗效果[3]。如果再配合推拿按摩,则能增宽椎间隙,缓解椎间盘的之间的压力,扩大椎管容量,缓解对神经根的挤压,尽可能使腰椎间盘恢复正常[4]。本研究针灸理疗治疗后发现,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两者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促进作用。
总之,针灸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明欣,栾丽杰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1):411-412
[2]卢惠芳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56-57
[3]何林宜,邵家林,邓玲针灸推拿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0,02(12):16-17
[4]邓海霞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03(14):86-87
【关键词】针灸推拿;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71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47-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多发疾病之一,也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痹证”范畴,由气血瘀阻,经脉不通导致[1]。笔者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针灸理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标准[1],经腰椎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均有不同腰腿疼痛等临床症状。排除标准:腰椎管狭窄者,硬膜外肿瘤者,针灸部位感染者,梨状肌综合征者,合并其他心、脑、肺脏器疾病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不能配合、坚持治疗者,外伤导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针灸+推拿治疗)及对照组(推拿治疗),各5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18-68岁,平均(4174±513)岁;病程3月-63年,平均病程(242±017)年;发病部位:L5-S173例,L3-L427例。观察组男33例,女20例;年龄18-67岁,平均(4313±509)岁;病程3月-5年,平均病程(333±011)年;发病部位:L5-S137例,L3-L41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19-68岁,平均(4125±615)岁;病程4月-63年,平均病程(203±035)年;发病部位:L5-S137例,L3-L415例。两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入选对象均签定知情同意书,并上报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推拿治疗,患者俯卧位,从患侧腿部开始,滚法为主,联合按、柔等治疗,首先使腰部和患侧肢体松弛,用肘压法刺激环跳、承付穴;患者仰卧位,按拿解溪、太溪、昆仑、承山以及委中等穴,重复摇动屈伸患侧髋、膝关节,最后配合斜扳或旋转复位及抖法而结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依据中医理论,以足太阳膀胱经穴治疗为主,同时选取腰阳关、患侧大肠俞、次髂、秩边、环跳、殷门、委中、承山、昆仑等穴位。随后依据突出节段选穴,选取突出节段的督脉和夹脊穴。使用电针治疗仪,设置密波,刺激量为中等。两种治疗方法每天一次,20-30min/次,10次为一疗程,共30次。
13临床疗效评估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痊愈:临床酸痛、麻木消失,腰部活动范围及直腿抬高试验恢复,正常工作;显效:临床症状显著减轻,腰部活动范围及直腿抬高试验基本正常,日常生活正常;有效: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较前明显进步;无效:症状无减轻,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计数资料用ⅹ2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3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47/50,940%)显著高于对照组(39/50,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ⅹ2=120921,P<005),见表1。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多发疾病之一,也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目前,其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腰痛”范畴,主要由于督脉闭阻,风寒湿邪外袭造成。治疗原则为温肾填精,疏通督脉,通络止痛。针灸可以改善病变椎间盘的血液循环,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达到解除神经根受压及减少蛋白多糖和组胺等活性物质的释放,改善化学物质对神经根的刺激,进而达到治疗效果[3]。如果再配合推拿按摩,则能增宽椎间隙,缓解椎间盘的之间的压力,扩大椎管容量,缓解对神经根的挤压,尽可能使腰椎间盘恢复正常[4]。本研究针灸理疗治疗后发现,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两者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促进作用。
总之,针灸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明欣,栾丽杰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1):411-412
[2]卢惠芳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56-57
[3]何林宜,邵家林,邓玲针灸推拿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0,02(12):16-17
[4]邓海霞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03(14):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