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系祖国,觅机折返,
定居香港,维护团结,
早年去内地投资,今昔担两岸桥梁。
热爱服务,甘心付出;
吃苦耐劳,勇往直前。
有挫折,不言悔,
有困难,不认输。
这便是李芝明先生。
服务社会 关注儿童
李芝明先生是香港宋庆龄金钥匙培训基金会会长,自创会以来,已在其中任职整整十五载。2011年12月,该会举行了“群策群力、共创和谐”的周年庆祝晚会。如此重要的场合,作为主办方领导之一的他,不免又要忙前忙后。
实际上,这样不辞辛劳地出力又何止这一次呢?香港宋庆龄金钥匙培训基金会在业界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团体,一直以来,都以“培育儿童艺术科技专长;发展儿童身心健康教育;维护儿童社会福利权益;增进儿童国际友好情谊”为主要目标,坚定地执行诺言,因而,繁复多样的活动层出不穷,李芝明会长与该会一路相随至今,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岂有不参与之理!每一次,他都身先士卒,为会务活动“鸣锣开道”,邀“八方来客”相聚相谈,为“群贤毕至”而喜悦欢呼。
早在香港宋庆龄金钥匙培训基金会成立之前,他就与其它同仁一道,伴之走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那是1996年,香港尚未回归,正处不甚安定的过渡期,移民潮陡然兴起,各方面都较为混乱。” 当时,他们所要面对的困难不仅有港英政府治辖下,成立公益团体所需办理的复杂手续,还有身边之人纷纷远走的移居压力,但他们仍坚毅地选择留下,在北京宋庆龄基金会的支持之下,锲而不舍地迈出了第一步,登记、注册、招贤纳士,成功建立了正式组织,并马不停蹄地开始运作。可以说,1997年是李芝明会长的一个分界线,在此之前,他在湾仔区工作,致力于维护香港的安定团结,在此之后,他则专注于该会,将服务的主要重心转移至搭建两岸儿童之友好互利的平台。
回忆那段往事,他充满感激,笑说,“一开始接触这方面的工作尚不熟练,多亏了一众热心人士的指点。”只要下定决心,定会有所成就。放眼今天的宋庆龄金钥匙培训基金会,各式活动交错密集,覆盖两岸,每一个精彩片段被文字记录,每一个难忘瞬间被相机捕捉,图文并茂地印制在纪念刊本之中,正是反映了该会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参与社会的建设性。诚然,这并非是李芝明先生一个人努力的结果,但这其中的成绩也离不开他一点一滴的“耕耘”。
香港宋庆龄金钥匙培训基金会主要以服务6—14岁的少年为目标,对他们的成长十分重视,尤其在思想认知的引导、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激发等方面更是不遗余力,始终将之视作己任。该基金会自成立之日起,已陆续通过办展览、开培训班、两地互访等形式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影响力比较大和教育意义较为深远的有开设“宋庆龄—永恒的中国心”历史文物图片展,出版《中华少年天才书画集》,举行“城市之王”竞跑赛,建立“全国儿童心连心”交流平台……
李芝明会长还补充说:“随着会务的延展,我们还发现有的知识,不仅少年需要知晓,青年甚至老年也相对缺乏。例如,1911—1949年间的这段历史,国内以及海外的部分地区都多少存在一定的误解,所以,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很有必要在下一代成长的过程中,还原历史事实和真相。”
在他的名片上,宋庆龄女士的名言醒目可见,“有些事是可以等待的,但是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以等待的。”十五年过去,他帮助过的儿童已成长为少年,而新一批“八九点的太阳”正一个接一个地升起,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他也加紧了前行的脚步,向这一教诲奋发努力。如他所期望的那般,而今,香港宋庆龄金钥匙培训基金会蕴藏着充足的正面能量,前途无限,未来光明。
毋庸置疑,李芝明会长一贯笃定执行该会宗旨,尽责参与各项会务管理,以一个带头人的身份,发挥着带头力量。但是,每每谈及功劳,他总是谦逊地说,“我们的不少活动都是与大家一起合作的,社会活动多而复杂,离不开不同学识、界别之朋友的协助,是大家共同携手才形成了今天人和的大局面。”
他是一个热心服务社会的人,除了香港宋庆龄金钥匙培训基金会之外,还在湾仔区业主联合会和街坊福利会分别担任副会长及永远荣誉主席之职,力在为湾仔区的繁荣和坊众的安居乐业尽一份力量,兴地方之文化,满足日益成长之精神需求。
爱国爱港 言行一致
李芝明先生出生于爱国之家,据说其父曾追随革命领袖孙中山一同参加过革命,可惜,英年早逝,终止了原本灿烂的人生诗篇。其母亦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虽然鉴于种种原因旅居国外,但一直深深地眷恋国土,临终之前,特别叮嘱他,身后无论如何一定要带她回到华夏大地。
受上一辈影响,李芝明先生始终对祖国又爱又敬。早年身在海外之时,便坚持学习国语,即使聘请中文老师的费用高昂,也毫不吝惜,在自己进修的同时,也令子女一同受教,家国情怀,薪火相传。
“我原在航空公司工作,美、法等国家都曾有所涉及。最后,定在瑞士,置身旅游行业。”他如是介绍道。基于这一经历,经常赶赴世界各地出差不可避免,作为国际大都市之一的香港自然也列在其中,久而久之,他便喜欢上了这颗美丽的“东方之珠”。1967年,他受美丽华酒店前负责人的邀请,与之合作,在香港成立办事处。早早就心系祖国的他便借这次机会回到魂牵梦萦的国土,从此定居至今,快乐而知足。
那时的他正值年富力强的燃烧岁月,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敢于热情的尝试,大胆地实践。1969年的祖国还未实行改革开放,两地的交流也不频繁,他在美国朋友的鼓励之下,到内地深圳投资,开设纱布厂,进行出口业务。需要指出的是,当时在内地注入港资的企业寥寥无几,他的这一创举可算首开先河,为港商开山探路。其后,他还曾深入北京,洽谈了电子方面的业务,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因为不畏风雨,所以职业生涯充满了斗智的乐趣和丰富的兴味。
李芝明先生的心中牵念着祖国,也热忱地爱着香港。亲历了回归、非典、金融风暴等各种风波,他对香港的信心与日俱增。他说,“这么多风波过去,香港人从未言败。这与他们身上吃苦耐劳的品质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是分不开的。”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香港的文化呈现百花齐放,开放兼容的格局,各种文化交织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本土文明。但是,在李芝明先生看来,这还远远不够。他说,“香港的法律、医疗、福利等各方面条件都较为完善,但是,这仅仅只是一个物质的基础。如同植物的生长,唯有泥土,而无良种,则无法生长出丰足的果实。香港还需要在已有的根基上再图发展,将这里培育成一片文化的绿洲。”
面对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他发现身边学习国语的人大多较为积极,因而感到十分喜悦。心想,这无异于为沟通铺路,一定能增进交流,达成互利互惠。谈及这一点,令他想起在香港的变迁史上,内地同胞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他说,“很久以前,香港原本是一个小渔村,她之所以发展成为今天令万众瞩目的国际大都市,是很多内地同胞带来了智慧,燃尽了青春,挥洒了汗水,为香港的繁盛作了诸多贡献的结果。”纵观所言所行,作为香港居民,他又未尝不是怀着这般远大的抱负在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呢?
业余时间,李芝明先生注重养生,勤练气功和瑜伽,也注重修身,喜爱弹琴、阅读、写作。生活于他,如一件美不胜收但尚未完成的工艺品,他懂得欣赏,亦懂得珍藏,而服务和工作是其不可或缺的支架,还等着他描摹,组画……
李芝明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香港宋庆龄金钥匙培训基金会会长
湾仔区业主联合总会副会长
尖沙咀街坊福利会永远荣誉会长
其目标:培育儿童艺术科技专长
发展儿童身心健康教育
维护儿童社会福利权益
增进儿童国际友好情谊
定居香港,维护团结,
早年去内地投资,今昔担两岸桥梁。
热爱服务,甘心付出;
吃苦耐劳,勇往直前。
有挫折,不言悔,
有困难,不认输。
这便是李芝明先生。
服务社会 关注儿童
李芝明先生是香港宋庆龄金钥匙培训基金会会长,自创会以来,已在其中任职整整十五载。2011年12月,该会举行了“群策群力、共创和谐”的周年庆祝晚会。如此重要的场合,作为主办方领导之一的他,不免又要忙前忙后。
实际上,这样不辞辛劳地出力又何止这一次呢?香港宋庆龄金钥匙培训基金会在业界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团体,一直以来,都以“培育儿童艺术科技专长;发展儿童身心健康教育;维护儿童社会福利权益;增进儿童国际友好情谊”为主要目标,坚定地执行诺言,因而,繁复多样的活动层出不穷,李芝明会长与该会一路相随至今,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岂有不参与之理!每一次,他都身先士卒,为会务活动“鸣锣开道”,邀“八方来客”相聚相谈,为“群贤毕至”而喜悦欢呼。
早在香港宋庆龄金钥匙培训基金会成立之前,他就与其它同仁一道,伴之走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那是1996年,香港尚未回归,正处不甚安定的过渡期,移民潮陡然兴起,各方面都较为混乱。” 当时,他们所要面对的困难不仅有港英政府治辖下,成立公益团体所需办理的复杂手续,还有身边之人纷纷远走的移居压力,但他们仍坚毅地选择留下,在北京宋庆龄基金会的支持之下,锲而不舍地迈出了第一步,登记、注册、招贤纳士,成功建立了正式组织,并马不停蹄地开始运作。可以说,1997年是李芝明会长的一个分界线,在此之前,他在湾仔区工作,致力于维护香港的安定团结,在此之后,他则专注于该会,将服务的主要重心转移至搭建两岸儿童之友好互利的平台。
回忆那段往事,他充满感激,笑说,“一开始接触这方面的工作尚不熟练,多亏了一众热心人士的指点。”只要下定决心,定会有所成就。放眼今天的宋庆龄金钥匙培训基金会,各式活动交错密集,覆盖两岸,每一个精彩片段被文字记录,每一个难忘瞬间被相机捕捉,图文并茂地印制在纪念刊本之中,正是反映了该会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参与社会的建设性。诚然,这并非是李芝明先生一个人努力的结果,但这其中的成绩也离不开他一点一滴的“耕耘”。
香港宋庆龄金钥匙培训基金会主要以服务6—14岁的少年为目标,对他们的成长十分重视,尤其在思想认知的引导、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激发等方面更是不遗余力,始终将之视作己任。该基金会自成立之日起,已陆续通过办展览、开培训班、两地互访等形式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影响力比较大和教育意义较为深远的有开设“宋庆龄—永恒的中国心”历史文物图片展,出版《中华少年天才书画集》,举行“城市之王”竞跑赛,建立“全国儿童心连心”交流平台……
李芝明会长还补充说:“随着会务的延展,我们还发现有的知识,不仅少年需要知晓,青年甚至老年也相对缺乏。例如,1911—1949年间的这段历史,国内以及海外的部分地区都多少存在一定的误解,所以,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很有必要在下一代成长的过程中,还原历史事实和真相。”
在他的名片上,宋庆龄女士的名言醒目可见,“有些事是可以等待的,但是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以等待的。”十五年过去,他帮助过的儿童已成长为少年,而新一批“八九点的太阳”正一个接一个地升起,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他也加紧了前行的脚步,向这一教诲奋发努力。如他所期望的那般,而今,香港宋庆龄金钥匙培训基金会蕴藏着充足的正面能量,前途无限,未来光明。
毋庸置疑,李芝明会长一贯笃定执行该会宗旨,尽责参与各项会务管理,以一个带头人的身份,发挥着带头力量。但是,每每谈及功劳,他总是谦逊地说,“我们的不少活动都是与大家一起合作的,社会活动多而复杂,离不开不同学识、界别之朋友的协助,是大家共同携手才形成了今天人和的大局面。”
他是一个热心服务社会的人,除了香港宋庆龄金钥匙培训基金会之外,还在湾仔区业主联合会和街坊福利会分别担任副会长及永远荣誉主席之职,力在为湾仔区的繁荣和坊众的安居乐业尽一份力量,兴地方之文化,满足日益成长之精神需求。
爱国爱港 言行一致
李芝明先生出生于爱国之家,据说其父曾追随革命领袖孙中山一同参加过革命,可惜,英年早逝,终止了原本灿烂的人生诗篇。其母亦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虽然鉴于种种原因旅居国外,但一直深深地眷恋国土,临终之前,特别叮嘱他,身后无论如何一定要带她回到华夏大地。
受上一辈影响,李芝明先生始终对祖国又爱又敬。早年身在海外之时,便坚持学习国语,即使聘请中文老师的费用高昂,也毫不吝惜,在自己进修的同时,也令子女一同受教,家国情怀,薪火相传。
“我原在航空公司工作,美、法等国家都曾有所涉及。最后,定在瑞士,置身旅游行业。”他如是介绍道。基于这一经历,经常赶赴世界各地出差不可避免,作为国际大都市之一的香港自然也列在其中,久而久之,他便喜欢上了这颗美丽的“东方之珠”。1967年,他受美丽华酒店前负责人的邀请,与之合作,在香港成立办事处。早早就心系祖国的他便借这次机会回到魂牵梦萦的国土,从此定居至今,快乐而知足。
那时的他正值年富力强的燃烧岁月,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敢于热情的尝试,大胆地实践。1969年的祖国还未实行改革开放,两地的交流也不频繁,他在美国朋友的鼓励之下,到内地深圳投资,开设纱布厂,进行出口业务。需要指出的是,当时在内地注入港资的企业寥寥无几,他的这一创举可算首开先河,为港商开山探路。其后,他还曾深入北京,洽谈了电子方面的业务,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因为不畏风雨,所以职业生涯充满了斗智的乐趣和丰富的兴味。
李芝明先生的心中牵念着祖国,也热忱地爱着香港。亲历了回归、非典、金融风暴等各种风波,他对香港的信心与日俱增。他说,“这么多风波过去,香港人从未言败。这与他们身上吃苦耐劳的品质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是分不开的。”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香港的文化呈现百花齐放,开放兼容的格局,各种文化交织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本土文明。但是,在李芝明先生看来,这还远远不够。他说,“香港的法律、医疗、福利等各方面条件都较为完善,但是,这仅仅只是一个物质的基础。如同植物的生长,唯有泥土,而无良种,则无法生长出丰足的果实。香港还需要在已有的根基上再图发展,将这里培育成一片文化的绿洲。”
面对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他发现身边学习国语的人大多较为积极,因而感到十分喜悦。心想,这无异于为沟通铺路,一定能增进交流,达成互利互惠。谈及这一点,令他想起在香港的变迁史上,内地同胞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他说,“很久以前,香港原本是一个小渔村,她之所以发展成为今天令万众瞩目的国际大都市,是很多内地同胞带来了智慧,燃尽了青春,挥洒了汗水,为香港的繁盛作了诸多贡献的结果。”纵观所言所行,作为香港居民,他又未尝不是怀着这般远大的抱负在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呢?
业余时间,李芝明先生注重养生,勤练气功和瑜伽,也注重修身,喜爱弹琴、阅读、写作。生活于他,如一件美不胜收但尚未完成的工艺品,他懂得欣赏,亦懂得珍藏,而服务和工作是其不可或缺的支架,还等着他描摹,组画……
李芝明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香港宋庆龄金钥匙培训基金会会长
湾仔区业主联合总会副会长
尖沙咀街坊福利会永远荣誉会长
其目标:培育儿童艺术科技专长
发展儿童身心健康教育
维护儿童社会福利权益
增进儿童国际友好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