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有风骨 人有风趣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li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君武,江苏无锡人,1915年4月出生于浙江杭州。著名漫画家,有“漫画大师”与“漫画中的齐白石”之称。
  
  嬉笑怒骂皆成画
  
  华君武的漫画笔墨简约精练,风格拙朴而隽永,体味世态人情深刻而醇厚,笔下的人物形象逼真,力透纸背,往往使人忍俊不禁。他的漫画显示了鲜明的中国艺术特色,过滤生活,解剖生活,因此他的作品既尖锐,又含蓄。
  华君武说:“漫画是用笑来战斗的。”在如火如荼的解放战争中,画了大量揭露美蒋的时事漫画。反动派对他的漫画很恼火,曾把他列入暗杀的名单。然而,这并没有使华君武停下手中的画笔,相反还进一步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华君武的作品影响最大的是政治讽刺画,而最具生命力的是他的内部讽刺画。所谓“内部”,是从敌我之分而来的,也就是“人民内部的讽刺画”。华君武说自己画内部讽刺画大都是有感而作,只有感触深才能画得深,人云亦云的画不能打动人。画了一段时间,华君武感到一种压力,主要来自“左”的方面。尤其是1957年反右斗争以后,画内部讽刺画已被很多人,包括作者和编辑视为畏途。一位部队的文艺负责人曾公开对华君武说:“你画这些干什么!”也有人对他说:“现在有许多可歌颂的事,你能不能画些歌颂性的漫画呢?” 华君武虽然确认歌颂漫画比讽刺漫画更难画,但也明确说,“那种皮笑肉不笑的‘歌颂’,实在称不上是真正的讴歌”。他的这种直言不讳,正是其画作风骨的精神基础。
  漫画家手里的笔,对于承担着因袭重负的人民来说,是医生手里的手术刀,确实是寒光闪闪,锋利无比,但这一刀切下去,不是致人于死命,而是帮助人们切掉肿瘤,消除病灶。医生也会板着面孔说:“不许动!”这“不许动”,是为了让你不要惊慌,承受手术,而不是要叫你束手就擒,谋财害命。华君武的讽刺漫画是够历害的,但对人民来说,他却有一副菩萨心肠。不是么?弥漫在他讽刺漫画中的幽默感,就足以使人感到他的一片赤诚了。
  
  小本子大素材
  
  幽默是一种美感,是机智、聪慧的化身。没有幽默,就没有漫画。只有熟悉生活,在生活中不断体验、分析,才能捕捉社会现实中的那些乖张可笑、荒诞不经和不合情理的现象。开会时,华君武揣摩与会者不同的神态;在火车上,他从旅客的服装谈吐中去猜度他的职业、性格;上医院,牙科医生脸上的口罩、耳鼻喉科医生头上的反光镜,都逃不过他的眼睛,甚至从氧气瓶上,会联想到炸弹……随身总带着一个记事本,不论走到哪里,想到什么,哪怕一句话,他马上抓住,把它记录在一个小记事本上。小本子就是漫画素材的小仓库,一有空华君武就细细揣摩,等到有朝一日用得着的时候,他就移花接木,把幽默和讽刺结合起来,画出一幅幅很有意思、耐人寻味的漫画。
  讽刺与幽默是漫画的灵魂。为了寻找漫画的灵魂,华君武是煞费苦心。为创作漫画《自动楼梯》,他曾几易其稿。起先,他画了一把扶梯,一个人正在拼命向上爬。可他对此不满意,觉得这样讽刺干部向上爬的现象,岂不只是个思想品德的问题吗?不行,得改。于是,他又画了一群人在争先恐后地抢攀一把梯子。自然,这样的改动比原来有说服力些。但它又不符合当前干部队伍中的主要精神状态。难哪!他画不下了,只得搁下画笔。一次,他在北京车站看到了只能上不能下的自动电梯,心里豁然开了窍:“这样画,立意不就更含蓄、更深刻了吗?” 于是,一幅深刻提示干部安排中的只能上、不能下的现象的作品很快勾勒出来,漫画揭示出这现象不只是个人的问题,而是某些不成文的干部制度造成的,因而有些愿下来的干部也下不来。终于找到漫画的灵魂了,他乐不可支。
  
  道是无情恰有情
  
  其实,华君武在艺术上有着一种特有的幽默,在生活上他同样有一种天生的幽默感,那种幽默感弥漫在他生活的每个角落。到了耄耋之年,他仍不失风趣,不减对事物的敏锐感觉,甚至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也可由此得到缓和、化解,有时也给自己开几句玩笑。有一次,他在院中散步,不小心跌于没盖盖子的沙井,伤了腿。友人电话慰问时说,“听说你掉到井里了?”华君武马上回了一句:“你不落井下石就好。”
   很多人一直把华君武视为师长。有一次,听人这么称呼他,他说:“我为什么要当你的‘师长’?说不定我还想当‘军长’呢!”话中闪烁着华君武的幽默,幽默中蕴有谦虚。华君武与人交往喜欢称同志,不喜欢被称为先生,认为那样疏远。近来,有人称他大师,他感到肉麻而不舒服。因为彼此是同志,当然要推心置腹,坦诚相待。所以人们对他感到亲切和表示尊敬。
  正如有人所言,华君武是一个和悦达观的老人。如今,精神矍铄、步履矫健的华君武每天早上打打太极拳,晚上也看一会儿电视。他说,听评弹、听京戏、静养功、太极拳、逛农贸市场、到邮局给“漫友”寄信成了我业余生活的几乎全部。“小孙女画得不错,她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与作者和读者书信交流对我这个老头子大有好处,使自己学到了不少好东西,也锻炼了大脑,大脑不能不用,不用就会痴呆,我现在只偶有健忘,还不痴呆。” 看来,他身形板直,精神饱满,脸色红润,疏眉朗目,鹤发童颜的长寿秘诀在此,当然更重要的是来自他心理豁达,乐观坦荡,幽默风趣。
  不过,华君武在高龄时期不是闭门纳福、颐养天年,创作的旺盛不减当年,可谓宝刀不老,仍然焕发出艺术的青春。尽管曾自谦“离生活远了,创作处于枯水期”,但他感觉几天不画漫画,那手就痒痒的。于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在许多报刊上他那爱憎分明、寓意深刻的新作。
其他文献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期刊
《李岚清音乐笔谈》既是一本音乐普及读物,又是一部关于音乐与人生、音乐与工作、音乐与教育的著作。李岚清同志认为,高素质的人应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而美育应该渗透于教育的方方面面,艺术教育又是美育的重要部分。他曾以李四光、钱学森、袁隆平、李政道、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艺术修养为例,说明艺术修养对于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多么不可或缺。正是出于普及高雅音乐的目的,李岚清同志萌发了写一本音乐普及读物的念头。
期刊
当年,老人为赵尚志做过小米饭,为救赵尚志的白马,用胸膛挡过日寇的枪口——   2005年1月8日,黑龙江省宾县三宝乡前徐屯格外热闹,全村人在给103岁的老人姜德丽过生日,在五十多个儿孙和儿孙媳妇们的簇拥下,姜德丽乐悠悠地坐在院中,接受祝福。一片掌声之后,老人又唱起了电视剧《赵尚志》插曲《嫂子颂》:“嫂子借你一双大脚……把鬼子彻底埋葬……”。虽然旋律不准,走腔跑调,但老人的激情思绪,感人致深……因为
期刊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美国正在发生一场“翻天覆地”的新饮食革命,从哈佛医学院到北美肥胖研究协会,从商店、餐馆、书店到展销会,包括前总统、好莱坞群星以及6000万以上美国人,正在纠正“低脂低热”减肥错误,风行露卡素健康膳食。这场继维生素之后的新营养革命从美国传播到加拿大、英国、日本……登陆印度……迅速向全球蔓延!  事实证明,露卡素营养食疗使:  千千万万肥胖者成功瘦身和降低“三高”;  无数糖尿病人
期刊
广西平乐县平乐镇珠子洲村一对夫妻郑孙财和王秀英,一个101岁,一个100岁,相濡以沫走过了82载风风雨雨,创下了婚龄最长吉尼斯纪录。    百岁老人精神矍铄    位于桂江边上的珠子洲村距县城约六公里,走近村庄,只见大片柿果林将村子遮住了,隐隐约约听见鸡鸣,才让人意识到这里有一座村庄。在一个小山坡前有几户人家,每家的院落都是水泥楼和砖瓦房相间,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和乡村的渐变。这几户人家,居住的都是老
期刊
最好的食物是最好的药物,最好的药物是最好的食物。  ——希波克拉底斯    说到吃,我们早已从“吃得饱”进步到“吃得好”。但是,看看我们目前的健康形势,真正的健康危机并不是传染病、急性病,这些病大部分都已得到了控制,而是由广泛的饮食不均衡引起的生活习惯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等。所以,对于“吃”的追求,不应该只顾着“吃得好”,而应力求“吃得对”。  至于“吃”的目的,并不是喂饱肚子那么简
期刊
专家简介:西木,健康管理专家,早年学习医学和数学,后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北美肥胖研究协会会员,《21世纪经济报道》营养信箱专栏作者,研究和宣传人体营养学、代谢综合征和健康管理。    我从美国回来,发现中国城市胖人越来越多,街上到处可见腰粗臀肥的女子、大肚子男人和胖小孩。统计显示,中国城市每五个人有一个超重;北京每三个近一个肥胖,每四个有一个高血脂,每五个有一个脂肪肝。据估计
期刊
英国医学家克理威提出了世界著名的“克理威20年法则”,认为食用精加工的碳水化合物和精制糖,一、二十年后可患心脏病和糖尿病。    “克理威20年法则”已被美国哈佛科学家进行的哈佛健康膳食研究项目所证实。该项研究耗资一亿美元,历时十年以上,参加者在十万人以上。  人类对精制碳水化合物和精制糖的适应能力还很弱!   冰岛人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尽管饮食中脂肪含量很高,但并没有出现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但
期刊
初夏的景山公园,花红柳绿,游人如织。在郁郁葱葱的小山下,中央电视台组织的“激情广场”歌声如潮,著名歌唱家阎维文正和喜爱唱歌的男女老少一起高唱《母亲》。当唱到“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时,阎维文快步走进人群,满怀深情地将手中一束鲜花献给了一位银发如雪的大妈。歌友们不由得一怔:这种场合,只见过听众给歌星献花,今儿怎么大歌星给老太太献起花来了?  却原来,这位老太太不寻常。别看她年近九旬,耳朵不聋眼
期刊
清热润喉话冬瓜     冬瓜肉质细嫩,味淡爽口,营养也丰富,尤以“大青皮”冬瓜品质最好。   冬瓜既是一种清热的家常蔬菜,又能登上筵席,如蜚声中外的“冬瓜盅”,就是上乘名肴。“冬瓜盅”外形碧绿,瓜白如玉,呈半透明状,瓜内物料隐约可见,汤汁清澈,味鲜而不腻,被人称为“白玉藏珍”。   以冬瓜为主料的菜肴中,加单料的,如羊肉末、甲鱼肉、子鸡块等,再加以辅料,或咸或甜,均可成菜。另一种是纯素料,如三菇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