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之我见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jzk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1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诗是说,弹琴,既要有琴,还要有弹琴的手指,两者巧妙地统一起来,才有优美动听的琴声。教学过程同样如此,它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只有师生密切配合,才能弹奏出优美的教育乐章。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亲密、真挚的师生感情,才能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应倾心构建这样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多一些感情投资,真正使这一宝贵资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的体会如下:
  一、教师要相信学生
  人是最富有感情的,心灵之窗总是向热情、信任的人敞开着。记得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犯人外出修路时捡到一沓钱,马上交给警察,警察用轻蔑的眼神看着他,戏虐道“别给我来这一套,偷,你还来不及呢!”当夜,囚犯越狱而去。在逃亡的火车上,囚犯万念俱灰,蔫蔫地倚在厕所旁。这时一位姑娘过来,发现门扣坏了,遂轻声地对他说“先生,请你为我把门好吗?”囚犯一愣,望着美丽姑娘信任、期待的眼神,使劲点了点头。到了下一站,囚犯下了火车,走进警察局自首了。在这个故事中,囚犯的不同抉择,不是因为警察和姑娘身份的不同,而是因为他们态度的不同。警察的不信任使他而感到绝望和被遗弃,是姑娘的信任而又使他升腾起尊严感、自豪感,产生一种自爱、自律的强大力量。我们的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教师的信任是师生间感情交流的入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思想基础。因此,教师必须相信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去相信每一个学生,尤其是要相信那些有失误的学生,不戴“有色眼镜”去看他们,而是给予他们信任和期待,拉他们一把,相信会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进步因素,产生自信、产生力量,从而能消除不足,更新自我,创造成绩。
  二、教师要热爱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唤。它需要教师从情感上热爱学生,从生活学习的细微处关爱学生,处处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难。尤其对那些身处逆境的孩子,教师更要用自己的热情去温暖他们,不失时机地给他们一个微笑、一句安慰的话、甚至一件微薄的礼物,让他们时刻感到你是他们的贴心人。因为,“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人。”可见,教师用自己高水平的情商给学生以“细无声”的“滋润”,不但会使学生爱其所教的学科,产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情感效应,而且会促使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良好品质的形成。
  三、教师要宽容学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是未成年人,犯错误是难免的,有不足是正常的。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应少加些指责、批评,多一些循循善诱。切忌与学生计较,粗暴地训斥学生,这样将导致学生疏远你、敌视你。宽容不是无能的表现,而是教师人格美的体现。宽容有时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有力量。它作为一种教育态度,既不是消极的放任自流,也不是有意回避矛盾,它和严肃批评一样,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冷静反省,认识缺点,从而改正错误。
  四、教师要帮助学生
  人都喜欢受人重视、被人需要,学生也一样,喜欢被人夸赞,喜欢在集体中显示自己的长处。而学生一旦在集体中表现自己并获得成功,得到老师、同学的称赞、承认,就很容易化作求知、上进的动力。人人都有蒙昧的时候,人人都有闪光點。教师要善于启迪蒙昧的心灵,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在集体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座标。学生通过表现自己,得到了集体的承认,获得了自信。老师也因此得到了学生的信任、尊重,这样,老师和学生之间自然形成了一种亲密融洽的关系。
  五、教师要示范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我们在上师范时就巳经熟记于心的校训。教师做“人的模范”应当在方方面面、处处事事做出表率,干出样子。被誉为“万世师表”的陶行知先生说过:“要学生做好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确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才能有力地说服、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无声胜于有声,“不能正其身,何以正人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六、教师要解放学生
  现今的课程改革无疑能给构建和谐融洽师生的关系提供土壤,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即“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也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发表各种奇思妙想。这样也使教师不致于在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时的答案不符合所谓的标准答案而给学生以难堪,从而造成课堂气氛紧张的局面。
  第一,新课程以发挥人的潜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已任,不单纯的传授知识。这是和应试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人的潜能需教师、学生共同去发现。潜能的发挥要教师引导,也要学生配合。所以,整个教育过程都要有一个良好的情感基础,而不是照本宣科,强塞硬灌就可以完成的。
  第二,新课程要求教师面对全体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发展的机会,并依据个性特点最大可能实现自我价值。既然面向全体学生,就要使学生新课程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
  综上所述,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化为强大的教育力量,激励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教师运用各种教学的教育手段提供条件!
  人类面向二十一世纪需要新型的课程教育!教育走向二十一世纪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一线教师更应努力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其他文献
NS2仿真器在移动自组网仿真中已被广泛的应用,但单独使用NS2实现车载自组网仿真却不太适合.本文分析了NS2在车载自组网仿真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引入交通仿真器VanetMobiSim,并在NS2
水利施工技术与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密切相关,而且还会影响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对此,本文将对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且提出具体的改进对策,以期保障水利工程项目
【摘要】音乐,可以陶冶情操、抒发人的情怀,犹如人一般“优雅”而“干练”,它既像滔滔不绝的瀑布,又像涓涓细流的小溪,听过它的美妙旋律都会有一种余音缭绕的感觉,音乐的起源要追溯到很久以前,而相对于从前,现代的音乐教育已经遍及于世界各地,并且深受大众喜爱,但是,中国高校的音乐教育相对其他国家来讲比较晚[1],当今时代的音乐教学还存留着一些问题,例如高校音乐教育主要将知识讲授给学生,但是会疏忽学生对学习的
【摘 要】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发动机。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采用尝试性阅读,鼓励学生有所想、有所问,能质疑;探究性阅读,培养学生的求异性、变通性、发散性;赏析性阅读,培养学生的浓厚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创新思维;尝试性阅读;探究性阅读;赏析性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决定
【摘 要】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对其进行更加针对的数学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
自翻译学科建设以来,中国传统译论未能得到足够重视,一直处于失语状态。张佩瑶的《中国翻译话语英译(选集)》挖掘中国传统译论的精髓,采用“丰厚翻译”新策略系统地重溯了中国传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127-02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
通过随机抽取广东20所高职院校为样本,围绕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科研观的认识、实践活动、影响因素以及对科研活动的价值认识四个维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对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2  我新接了一个一年级,45名学生,24名男生,其中有一个男生尤为突出,我一接触这帮孩子,马上就注意到他,高高的个子,圆圆的头,一对圆圆的眼睛叽里骨碌乱转,一看就是个调皮鬼,果不其然,第二天就有家长找我,要求排座的时侯自己的孩子不与他同座,并且不在他的附近坐,问过原因后才知这些家长多数是在这孩子附近居住
探讨莆田市主要饮用水源地——东圳水库水体中常见有机毒物残留情况及对环境的影响.以水环境中常见的25种有机农药为研究对象,在东圳水库库区不同位置进行设点采样,采用液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