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教材中“家庭小实验”的教学心得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in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现行高中即将面临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这次改革将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的特点是:高中教育要体现大众化、基础性、独特性,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作为教材的实施者更要具有前瞻性,对正在使用的教材也要从教育的长远目标考虑。下面我想就自己进行的新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的教学来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谈一点自己的教学体会,从而为更好地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总结经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数量和范围有限,再加上各个学校教学条件的差异,实验开展情况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充分利用“家庭小实验”,既可弥补实验数量和条件的局限,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主动学习的程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增加生活常识的积累,逐步养成良好的化学习惯,使化学真正成为公民素养的一部分。这样既完成了学校的教育目标,又将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体现了教育的长远目标和意义。
  “家庭小实验”虽然作为教学内容,但由于教学大纲和教师用书对此都没有做出明确的要求,因而在教学中往往形同虚设,使得新教材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缺乏有力的补充。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能力、动手能力,缺乏灵活多样、参与性强的组织形式。本人结合实际教学工作,总结出如下教学体会。
  
  一、将“家庭小实验”列入教学计划
  
  课后“家庭小实验”大多数都是根据家庭生活中可以就地取材的实验材料而列出来的实验,备课时应将其作为一节完整的课时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绝对不能作为兴趣爱好实验和表演实验。
  在教学计划中,根据“家庭小实验”的内容,要写出具体的教学过程。主要从实验用品和器具的可取得性、实验成功性的大小(必要时教师要事先实验)、实验的安全性、观察的方法(观察的思路和顺序)、实验操作步骤等方面备好教学计划。除此之外,教师应安排好“家庭小实验”在教学计划中的顺序,保证教学的连贯性、逻辑性和教学层次清楚。我在实际教学中,把“家庭小实验”有时放在课前预习中强调,有时放在课后复习中强调,有时还作为一个学生实验。有一些理论知识多、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较复杂而对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又是不可多得的好课题,我就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来安排,期末进行研究成果的交流、汇报。如第二册第七章的课后小实验“自制甜酒酿”,第三册第二单元的课后小实验“自制豆腐”等。
  这样处理“家庭小实验”既保证了教材思想的实施,又让学生不论在家中做实验还是在学校做实验,不再认为它是单纯的作业行为。这样做既能确保实验的成功性,又使学生能带着兴趣去做实验,从而达到爱学且会学的目的。
  
  二、结合实际条件,加强实验指导
  
  实验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特点,而“家庭小实验”由于教材上没有具体的实验说明与步骤,常常使得学生感到动手比较困难,并认为有些小实验太简单,觉的无聊。因此我在教学中试着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指导,使其可操作性增强,再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经验,降低操作难度,提高成功率。
  “家庭小实验”由于没有统一的实验形式和准备,也由于各个学生的家庭不一样,所遇实际困难也比较多。如药品难于备齐,没有适合实验的器材,或无便于观察现象的反应容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适当地提供一些必要的药品,如盐酸、烧碱、酸碱指示剂、试纸等。在平时经常给学生传授收集实验用品的方法,如废电池中的锌片、石墨棒,生活中用废的铁丝、铜导线、铝饮料罐等。在器材方面,建议学生改制一些废品为简单仪器,如白色塑料瓶、旧墨水瓶、油漏斗等。
  
  三、严格要求学生做好记录
  
  “家庭小实验”是属于实验性质的,无论从动机还是实际过程来看,都应该有详实的实验记录。而实际操作中,学生很不愿做记录,他们感兴趣的是观察现象的感官刺激。因此我改变方法,强调不要套用实验报告册上的形式,但必须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所解决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求学态度,又可以通过实验记录查找并总结实验的得失,从而可以更深层次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也可以不定期抽查,对学生单独评议,帮助学生不断总结提高。
  
  四、组织灵活多样的家庭小实验
  
  在“家庭小实验”的开展形式上,除大部分让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外,一部分采用两个或三个学生组成小组合作进行。这样有助于部分学生克服懒散的习惯,又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如第一册第五章的课后小实验“制作分子模型”,我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共同完成。很多学生注意到了不同原子的大小不同,想到采用不同颜色和大小的圆球来区分;有些学生还考虑到了键长的不同。这样共同分析后完成分子模型的制作,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化学键和分子极性的问题。到了完成第二册第五章的课后小实验“制作烷烃分子模型”时,学生自然就轻车熟路了。
  当然,不管怎样的教学形式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家庭小实验”的教学也不例外。在保证教学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开展与环境污染、经济规模、卫生健康等问题密切结合的展览、讲座。通过循序渐进的有意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全面分析、客观思考、综合多种因素、优化方案,从而为终身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石。
其他文献
数学课堂中如果一味地教课本、用课本,一味地讲、练,慢慢地就会变得单一,没有活力;就会使学生越来越不爱学数学。怎样才能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呢?我认为教师应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应用多种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做法。    一、构建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
期刊
历史,既有科学的史实,又有人文的情感;它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领域的知识,旨在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文化素质、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探索的欲望,开始创新活动。所以,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状况和年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立意新颖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
期刊
教师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自古以来常议常新的问题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时代,每一种文明背景之下,都有特殊的教师理论和教育思想人类对培养后代,创造美好生活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止,同时对培育后代的直接运作者——教师,也提出了越来越高越来越新的要求人们不仅对教师的人选素质品行和知识有很高的要求,还希望教师能够不断自我完善,有创新精神和专业精神,永远能走在求学者的前面,引导和塑造他们人类进入21世纪
期刊
随着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各种论坛、赛课活动如火如荼。而每次赛课或论坛,专家的点评都循循善诱,掷地有声。可赛场只有一个,讲台却有万千。面对课改,教研是基础性工作。而农村教育往往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教研工作成效不大。笔者仅此作几点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一、教研工作的反思与评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每次的赛课都告诉我们,推动教育教学,认清教研工作的本来面目,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期刊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而班集体是集教育教学和组织管理为一体的完整体系。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可以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进而形成整个学校的良好风气和办学特色,使整个学校充满朝气,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班主任在育人过程中要善于管理。对一个班集体实施成功的管理,是搞好班集体建设非常关键的一步。班级管理,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精心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一个班集体不是几十位同学的简单相加,不是一
期刊
2004年,由甘肃省教育厅民教处处长巴建坤带领,组成甘肃省民族地区教育访问团,于11月16日—12月6日赴新西兰进行考察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下哈特市兰德维克小学见习了三天,参加了该校的师生大会教师会议校董事会议,并与该校学生学生家长社区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同时,还参观了维多利亚大学这次学习考察的内容全面,针对性强,尽管时间较短,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新西兰教育的基本情况  
期刊
“无情岁月增重减,有味诗书苦中甜”教了十几年书,总的感觉是:历史课本不断在变,教学理念不断在变,新的教学设备手段不断出现但不管怎样变,总的感觉是课本中的历史知识的含量是很少的,总存在着跨度太大不连贯的特点因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是断层的,对历史变迁的感觉是僵硬死板被动的,这是一对困惑已久的矛盾  但是,不管怎样变,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的独立思维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总趋势是不变的  那么,怎
期刊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进程中,合作学习已经并且正在起到无可替代的推进作用合作学习在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处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智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发展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创设和谐健康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等方面,都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有利于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密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
期刊
心理学认为,注意是人在清醒意识状态下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人对事物发生高度注意时,就会对这一事物反应得更迅速更清楚更深刻更持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传递的各种信息,只有受到学生的注意后才能进入他们的意识,那么如何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呢?    一巧妙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教学的导入,起着酝酿情绪集中
期刊
圆的认识是一节几何内容的概念课,是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直线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生认识一种新的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它是一节起始课,是后继学习内容——圆的周长、面积、扇形、圆柱、圆锥等的基础。  设计这节课时,我确定的指导思想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从而使学生获得理解,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