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团在高校并不是个陌生的组织,社团的发展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日常工作的重要载体,是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它不仅充实着校园文化生活,还是学生工作中的一支生力军。
关键词:学生社团;高校学生工作;生力军
一、高校学生社团现状与存在的弊端
根据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之总体指导精神与第四章(校园秩序与课外活动)具体要求,学生社团的组建是以学生自发发起,在宪法、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制度范围内活动,接受学校的领导和管理,以相同兴趣爱好等公共意识趋同的学生集合体、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有一定组织形式的,非盈利性学生组织。学生有依法依规有组织社团,参加社团活动的权利,高校社团组建有多种形式与分类,根据高校社团分类组织形式不同分类方法存在一定差异,依据学生活动的共性与现实组织特点大概可以归纳为四大类:
一是以兴趣学科爱好类;二是以公益理想信念类;三是以学术专业技能为主;四是以创业社会实践为主。这些社团的组建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提升能力见识,增加实践,培养团队意识,独立人格,施展才华,展示风采的平台。为学生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一)高校社团特点:
(1)自发性(2)广泛性(3)松散性 (4)灵活性
(二)高校社团存在的弊端:
在高校社团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由于高校教育体制,机制本身存在一定的弊端,随着高校学生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相关弊端日益明显体现。
(1)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机构
(2)活动组织形式与内容深度不够
(3)缺乏强有力的外部支持
二 、中外高校社团现状对比
(一)数量与总量对比
根据截至2005年共青团不完全统计,我国2286所高校45000左右社团组织,平均每所高校存在社团70个,根据卡内基基金会2006最新统计,美国4387所高校,平均每所高校有社团400个,从高校社团的数量对比存在较大差异。
(二)规模层次对比
从国内社团情况看,人数超过1000的社团极少,大多数社团人数在500人以下,另外从社团的活动组织数量,活动组织范围,中美高校社团存在巨大差异,国内某些高校也跨区成立高校社团联盟,但是活动组织往往还是独立运作作用影响对比美国社团很多存在上百年历史,吸引了很多社会名人参与,另外美国高校对于学生社团的支持力度较大,而且可以通过外部会员的方式,吸引较强的社会支持与赞助,从活动的组织规模,内容层次方面,往往具备较强的影响力,而我国的高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依然是属于高校党团领导下的组织机构,主要是从丰富校内学生活动,提升学生社会实践与学生能力为宗旨,因此我国高校具备较积极的正面效应,而国外的社团相对影响较大,但是相对较杂,社团品质良莠不齐。
三 、高校学生社团创新管理方式的探索
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社团学生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整体良好,但也存在许多不适应社团发展要求的问题,如缺乏奉献精神,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心理素质差等,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团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功能的实现。为全面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学生社团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青年大学生凝聚在一起,在教学主渠道之外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体现在学生社团的管理当中。在学生社团的引导和管理当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四、加強思想引领,积极正面,合理引导学生社团发展
(一)注重发挥理论学习,加强社团的凝聚作用
积极引导理论学习型社团开展思想引领工作,通过它们的作用凝聚广大青年大学生。加强理论学习,组织举办座谈会,交流会报告会,开展实事案例分析大赛、知识竞赛、系列文化节、基本覆盖全校同学。与此同时配合校团委实施校社联积极组织各学生社团参加各类活动。
(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各项工作
有针对性地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在《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条例》、《武汉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章程》的基础上,研究学生社团管理相关问题,建立健全学生社团“评奖评优”工作制度、大学学生社团聘请导师、大学星级学生社团、社团之星评比办法、大学学生社团团建工作管理条例、大学学生社团年度检查制度、大学学生社团财务管理制度、大学学生社团服务工作条例等制度。强化校社联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干部考核办法、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档案管理办法、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办公室值班制度、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外联管理办法等制度,不断增强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三)扎实推进社团党团组织建设, 加强学生社团骨干队伍建设
积极引导学生社团开展自身组织建设,逐步探索新形势下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党团组织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校社联成立社团团建工作小组,负责学生社团团建试点工作,结合试点社团自身情况赋予社团团支部不同工作职能。校社联各内设部门建立活动团支部,负责部门内部培训、团支部成员工作表现记录等工作。校社联在搞好社团联合会队伍建设的基础上,以学生社团干部培训为主体,开展“社团骨干训练营”、“管理能力素质拓展计划”、“薪火传承计划”等活动,拓展社团骨干队伍培养机制,帮助学生社团从基本政治素质、策划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骨干队伍和后备力量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浅析梁志 赵详刚.浅析高校学生社团现状,问题与及其对策.中国社会科学 2004.5
[2] 王铁成.高校社团对比分析.科技创新导报 2012 NO6
关键词:学生社团;高校学生工作;生力军
一、高校学生社团现状与存在的弊端
根据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之总体指导精神与第四章(校园秩序与课外活动)具体要求,学生社团的组建是以学生自发发起,在宪法、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制度范围内活动,接受学校的领导和管理,以相同兴趣爱好等公共意识趋同的学生集合体、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有一定组织形式的,非盈利性学生组织。学生有依法依规有组织社团,参加社团活动的权利,高校社团组建有多种形式与分类,根据高校社团分类组织形式不同分类方法存在一定差异,依据学生活动的共性与现实组织特点大概可以归纳为四大类:
一是以兴趣学科爱好类;二是以公益理想信念类;三是以学术专业技能为主;四是以创业社会实践为主。这些社团的组建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提升能力见识,增加实践,培养团队意识,独立人格,施展才华,展示风采的平台。为学生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一)高校社团特点:
(1)自发性(2)广泛性(3)松散性 (4)灵活性
(二)高校社团存在的弊端:
在高校社团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由于高校教育体制,机制本身存在一定的弊端,随着高校学生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相关弊端日益明显体现。
(1)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机构
(2)活动组织形式与内容深度不够
(3)缺乏强有力的外部支持
二 、中外高校社团现状对比
(一)数量与总量对比
根据截至2005年共青团不完全统计,我国2286所高校45000左右社团组织,平均每所高校存在社团70个,根据卡内基基金会2006最新统计,美国4387所高校,平均每所高校有社团400个,从高校社团的数量对比存在较大差异。
(二)规模层次对比
从国内社团情况看,人数超过1000的社团极少,大多数社团人数在500人以下,另外从社团的活动组织数量,活动组织范围,中美高校社团存在巨大差异,国内某些高校也跨区成立高校社团联盟,但是活动组织往往还是独立运作作用影响对比美国社团很多存在上百年历史,吸引了很多社会名人参与,另外美国高校对于学生社团的支持力度较大,而且可以通过外部会员的方式,吸引较强的社会支持与赞助,从活动的组织规模,内容层次方面,往往具备较强的影响力,而我国的高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依然是属于高校党团领导下的组织机构,主要是从丰富校内学生活动,提升学生社会实践与学生能力为宗旨,因此我国高校具备较积极的正面效应,而国外的社团相对影响较大,但是相对较杂,社团品质良莠不齐。
三 、高校学生社团创新管理方式的探索
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社团学生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整体良好,但也存在许多不适应社团发展要求的问题,如缺乏奉献精神,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心理素质差等,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团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功能的实现。为全面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学生社团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青年大学生凝聚在一起,在教学主渠道之外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体现在学生社团的管理当中。在学生社团的引导和管理当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四、加強思想引领,积极正面,合理引导学生社团发展
(一)注重发挥理论学习,加强社团的凝聚作用
积极引导理论学习型社团开展思想引领工作,通过它们的作用凝聚广大青年大学生。加强理论学习,组织举办座谈会,交流会报告会,开展实事案例分析大赛、知识竞赛、系列文化节、基本覆盖全校同学。与此同时配合校团委实施校社联积极组织各学生社团参加各类活动。
(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各项工作
有针对性地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在《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条例》、《武汉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章程》的基础上,研究学生社团管理相关问题,建立健全学生社团“评奖评优”工作制度、大学学生社团聘请导师、大学星级学生社团、社团之星评比办法、大学学生社团团建工作管理条例、大学学生社团年度检查制度、大学学生社团财务管理制度、大学学生社团服务工作条例等制度。强化校社联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干部考核办法、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档案管理办法、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办公室值班制度、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外联管理办法等制度,不断增强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三)扎实推进社团党团组织建设, 加强学生社团骨干队伍建设
积极引导学生社团开展自身组织建设,逐步探索新形势下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党团组织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校社联成立社团团建工作小组,负责学生社团团建试点工作,结合试点社团自身情况赋予社团团支部不同工作职能。校社联各内设部门建立活动团支部,负责部门内部培训、团支部成员工作表现记录等工作。校社联在搞好社团联合会队伍建设的基础上,以学生社团干部培训为主体,开展“社团骨干训练营”、“管理能力素质拓展计划”、“薪火传承计划”等活动,拓展社团骨干队伍培养机制,帮助学生社团从基本政治素质、策划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骨干队伍和后备力量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浅析梁志 赵详刚.浅析高校学生社团现状,问题与及其对策.中国社会科学 2004.5
[2] 王铁成.高校社团对比分析.科技创新导报 2012 N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