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然存在沿用老套路、旧方法的现象,缺乏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意识,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主体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小学是打牢学生基础、培养学生能力的“黄金期”,也是学生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其数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基础发展和健康成长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当前形势下有效开展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活动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此展开研究。
關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2-377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思维、运算分析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足、参与感不强、理解不充分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手法和组织手段存在问题而产生的。同时,部分教师在方法的运用和选择上存在单一化现象,无法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性发展。因此,本文从生活现象、游戏环节、问题内容三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
一、引入生活现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包含着许多数学现象和数学知识,将这些生活现象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探究兴趣,还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性,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主观察、探究的数学意识。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依据教情发展,合理引入生活现象,引发学生对课堂新知的探究心理,保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课堂目的。
例如:在“千克和克”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清楚掌握千克、克的数学概念,了解两者之间的数量转化关系,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和实物教学法,将生活中有关于克、千克的物品呈现给学生,如一袋面粉重25千克、一盘鸡蛋重500克、一箱大米重20千克、一桶矿泉水重5千克、一筐橘子重1千克等,并结合计量秤上的数位显示,帮助学生建立对克、千克的认知基础,这对学生下一步数量转化的学习起到铺垫效果。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实物的对比和情境的观看,纷纷估测出其他物品的重量,并对两者之间的重量对比产生积极兴趣,这时,将新知内容导入其中,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通过生活现象的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使其得到综合发展。
二、开展游戏环节,提高学生学习体验
游戏是学生喜欢的一项兴趣活动,将游戏活动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热情,还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学情发展,灵活开展游戏环节,引导学生对游戏活动的参与和渗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还应注意游戏的组织性和有效性,避免“空热闹”等现象的发生,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课堂质量,确保游戏活动的有效实施。
例如: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方法,为了加强学生方法的运用能力,打破传统教学中的训练模式,我结合学情基础,组织学生以“快乐对对碰”为主题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根据游戏环节中所提出的游戏问题,运用已学的运算知识去解决问题,将问题与答案相“碰撞”,“碰撞”多的一组获得胜利。学生听到游戏规则后,积极踊跃的举手报名,展示自身的计算能力。通过游戏环节的实施,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还使学生的学习形式得到丰富。
三、创新问题内容,巩固学生课堂基础
课堂问题的设置,不仅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效果,还对学生的课堂基础起到巩固、提升的作用。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及时掌握课堂的整体发展,了解其中的不足指出和问题,进而在下一步的教学组织中进行调整与优化。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学情出发,灵活设计问题内容,把握学生的解析思路,保证学生的思维有效性。
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学会读写、比较几分之一,掌握其简单的分数加减,为了检验学生对分数的学习效果,打牢学生的课堂基础,我根据学生的学情变化设置以下问题:①填空:把1条绳子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条绳子的(),3份是这条绳子的()。分子是4,比分母少5,这个分数是()。②计算:14+24= 47+27= 58-38= 1-56= ③问答:一块巧克力,小东吃了28,小红吃了58,一共吃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通过对问题内容的灵活设计,不仅能加深学生的课堂理解,还使学生的运算技巧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引入、游戏环节的开展、问题内容的创新,不仅使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探究热情得到有效激发,还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效果得到加强,并结合趣味化的游戏活动,进而使学生的课堂体验得到提升,有助于学生课堂基础的培养与巩固。同时,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情状态出发,布置贴近生活的学习场景和趣味化游戏,既能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效果,还能满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心理需求,保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从而实现其主体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骁.新课堂,新教学———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教学[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43):98-98.
[2]马莉莉.浅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创新教学[J].中华少年,2017(28):163-163.
關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2-377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思维、运算分析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足、参与感不强、理解不充分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手法和组织手段存在问题而产生的。同时,部分教师在方法的运用和选择上存在单一化现象,无法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性发展。因此,本文从生活现象、游戏环节、问题内容三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
一、引入生活现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包含着许多数学现象和数学知识,将这些生活现象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探究兴趣,还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性,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主观察、探究的数学意识。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依据教情发展,合理引入生活现象,引发学生对课堂新知的探究心理,保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课堂目的。
例如:在“千克和克”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清楚掌握千克、克的数学概念,了解两者之间的数量转化关系,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和实物教学法,将生活中有关于克、千克的物品呈现给学生,如一袋面粉重25千克、一盘鸡蛋重500克、一箱大米重20千克、一桶矿泉水重5千克、一筐橘子重1千克等,并结合计量秤上的数位显示,帮助学生建立对克、千克的认知基础,这对学生下一步数量转化的学习起到铺垫效果。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实物的对比和情境的观看,纷纷估测出其他物品的重量,并对两者之间的重量对比产生积极兴趣,这时,将新知内容导入其中,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通过生活现象的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使其得到综合发展。
二、开展游戏环节,提高学生学习体验
游戏是学生喜欢的一项兴趣活动,将游戏活动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热情,还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学情发展,灵活开展游戏环节,引导学生对游戏活动的参与和渗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还应注意游戏的组织性和有效性,避免“空热闹”等现象的发生,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课堂质量,确保游戏活动的有效实施。
例如: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方法,为了加强学生方法的运用能力,打破传统教学中的训练模式,我结合学情基础,组织学生以“快乐对对碰”为主题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根据游戏环节中所提出的游戏问题,运用已学的运算知识去解决问题,将问题与答案相“碰撞”,“碰撞”多的一组获得胜利。学生听到游戏规则后,积极踊跃的举手报名,展示自身的计算能力。通过游戏环节的实施,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还使学生的学习形式得到丰富。
三、创新问题内容,巩固学生课堂基础
课堂问题的设置,不仅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效果,还对学生的课堂基础起到巩固、提升的作用。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及时掌握课堂的整体发展,了解其中的不足指出和问题,进而在下一步的教学组织中进行调整与优化。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学情出发,灵活设计问题内容,把握学生的解析思路,保证学生的思维有效性。
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学会读写、比较几分之一,掌握其简单的分数加减,为了检验学生对分数的学习效果,打牢学生的课堂基础,我根据学生的学情变化设置以下问题:①填空:把1条绳子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条绳子的(),3份是这条绳子的()。分子是4,比分母少5,这个分数是()。②计算:14+24= 47+27= 58-38= 1-56= ③问答:一块巧克力,小东吃了28,小红吃了58,一共吃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通过对问题内容的灵活设计,不仅能加深学生的课堂理解,还使学生的运算技巧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引入、游戏环节的开展、问题内容的创新,不仅使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探究热情得到有效激发,还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效果得到加强,并结合趣味化的游戏活动,进而使学生的课堂体验得到提升,有助于学生课堂基础的培养与巩固。同时,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情状态出发,布置贴近生活的学习场景和趣味化游戏,既能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效果,还能满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心理需求,保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从而实现其主体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骁.新课堂,新教学———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教学[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43):98-98.
[2]马莉莉.浅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创新教学[J].中华少年,2017(28):16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