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师备课的误区及其产生原因浅析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ckil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今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考历史的考查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变化,这就对教师的备课及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与时俱进,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备课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是教师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准备工作,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提高备课能力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却存在一些奇怪的现象:教师在备课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制订了完备的教学计划,但课堂教学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考试成绩也无法令人满意。经研究后发现,教师在备课环节出现问题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体会,对当今高中历史教师备课的误区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误区一】备课思路陈旧,与新课改理念以及高考要求脱节
  当今高中教材“一纲多本”,以河南省为例,省内同时使用至少四个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各个版本教材的内容差异较大,但高考却使用同一套试卷,这就意味着高考历史试题并不能完全契合每个版本教材。虽然教师在努力地教教材,但高考却脱离教材,考试内容与教材内容逐渐脱节。
  在当今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依旧以教材为中心,以教会学生教材内容为目的,以学生掌握教材知识为目标,甚至在备课时也是按照传统思路,围绕教材内容机械地制订教学计划。这样的备课思路显然无法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也无法适应高考多元化的命题趋势。
  【误区二】过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过程
  当今高中历史教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识记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学生掌握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注重的并不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与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备课观念下,教师往往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背诵掌握知识,忽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导致学生只会牢记知识,却不会做题,这显然违背了新课改理念。
  【误区三】过分注重预习,忽视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预习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因而教师在备课时常常过分注重预习,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设置预习目标、预习作业,然后以导学案或预习案的形式发给学生,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和预习效果。
  在课前设置预习作业固然有利于学生完成预期学习目标,培养预习的习惯,然而学生在考试时,对考试的内容是无法提前预习的,学生必须灵活应对未知问题。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设置过多的预习作业,并在课堂教学中花费大量时间去讲解预设问题,是无益于学生解决未知问题能力的培养的。
  【误区四】注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忽视学生对知识体系与知识框架的整体性把握
  当前各个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每个模块、每个单元,甚至每节课都是相对独立的整体。教师在备课尤其是写教案时,习惯于整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概念,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识记与掌握,强调学生对细节知识的把握。然而,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试题着重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框架的整体性掌握,尤其是学生对历史现象发展演变过程的理解与把握,以及学生对历史知识和概念的特征识别能力和对历史概念的横向与纵向的联系与比较能力,而不是学生对知识和概念的细节性认知和把握。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备课时如果只重视知识的细节性掌握,而忽视历史知识与概念体系的构建以及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就会达不到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的要求。
  总之,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高中历史教师的备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挫折和困惑中与时俱进,不断成长。面对备课过程中的种种误区,教师应当不断总结与反思,积累经验和教训,完善自我,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其他文献
物理解题中常会触及到一些特殊的角度,如30°、45°、60°、90°、37°等,这些都为大家所熟悉,但还另有一些角度虽不太常见,却往往有着一些特殊的意义.如,就是和物体的“若即
期刊
近几年来,我校的课程改革艰难而又扎实地推进着,尽管曾统一推行的“单元整合模式”最终被迫放弃,但其所倡导的新课改理念却得以延续。目前,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学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逐渐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在高一历史教学中,我校高一历史学科组根据新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实现师生角色转换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培养目标定位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纳入评价范围.以往只偏重于概念、规律的识记,公式的使用,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实验过程的重复验证、巩固的习题在新课改背景下显得干瘪泛味、局限性日显突出.那么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如何落实新课标精神,正确有效地设置物理习题呢?  1习题设置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有不少将知识简单直接地陈
老师要敢于向學生展示自己解错题的过程和教训
期刊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趣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物理学科有着天生的魅力,假如教师能巧妙运用跟物理有关的问题、实验、故事、图片和影像资料、游戏活动等,就可以为课堂教学创设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实效性.作为新课程理论基础的构建主义强调,一个充满理智和情感的学习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教学实践也
期刊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政治教师若能巧用留白,就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质疑、释疑,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否则学生就会失去能动性和学习动力。  留白是一门艺术,不是一件简单、随意的事,它并不是指不讲课,也不是指少讲课。那么,教师应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现有效留白,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
期刊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生很难独立自主的对物理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索,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才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向着更为正确、科学的方向前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以问题为主线,给学生的思维建立了方向,使学生逐步地由事物的表象出发,领悟其中的物理原理,从而达到灵活的理解和运用,有效地实现了学生的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1更新观念,深层探析“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涵义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期刊
解题是由审题、提出解题方法和思路、作答与演算、以及审视答案等四个环节组成,审题是求解电磁学疑难问题的第一步工作,同时也是决定解题成败的关键.解题中的审题就是通过审阅题文和题图,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过程,想象物理图景,明确已知条件与所求解问题间的关系等而进行的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而且包含严肃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因此,培养和提高审题能力是提高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
期刊
悠悠往事划过岁月的长河,留下的是记忆,留下的是思索.对于前人走过的“路”,正确的我们可以照着走,错误的我们可以绕着走,不畅的我们可以闯着走.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
期刊
巧用小孔成像和萬有引力定律估测太阳的平均密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