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 积淀 超越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_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前,对于我这个出道时日不长的年轻教师来说,什么都是挑战,我有理想、有追求、也有行动,我踏着新课改的步伐一路奔跑,每每有执教公开课的机会,我一定是全力以赴。虽然如今看那时的课有多么的不成熟,想法有多么的稚嫩,但那时也算是费劲心力、着力打磨。而后,每当再次拿起自己曾经深度思考过的课时,总觉得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平移和旋转》一课便是如此,从九年前的第一次公开执教,到后来的几次打磨和再度执教,我的实践不断,我的思考不断。
  一、引入,不在花俏更在贴切
  2003年的教学设计是以“陀螺、汽车、缆车、自制玩具风车、直升飞机、电梯”为感知材料导入的。但这些所谓生活中的例子都或多或少受到物体运动特殊性、复杂性的干扰,体现不出平移和旋转的本质特征。如汽车前行时车轮的运动实质上并不是纯粹的旋转,自行车的前行也不是纯粹的平移;同样的现象还有如直升飞机、溜溜球……
  2010年10月,在我校举行的全国小学数学研讨会(海门论坛)上,学校的黄老师再次执教这节课,我们又研讨出了另一种引入,就是用学生最熟悉的铅笔作为学习工具导入,在引导学生让铅笔动起来的基础上,用课件出示六枝铅笔的运动,其中有三种平移、三种旋转(如右上图)。以铅笔运动为感知材料是单纯的平移和旋转,这样的感知材料有利于抽象出平移和旋转的本质特征,解决了我一开始碰到的问题,但同时又碰到了一个新的问题:铅笔虽然是学生身边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但铅笔本身并不运动,让铅笔运动起来是教师提出的要求,并不是学生的内心需要,没有让学生产生自发的学习内驱力。所以又留下了遗憾。
  当年11月,我应邀在杭州“千课万人”展示活动中上课,我决定重新思考这课。因为浙江学生用的是人教版的学习,这部分内容在当时只能安排在二年级执教,学生又小了一岁,所以我在选择导入内容时,考虑一定要更简洁明了、更好玩,于是我就想到了用学生身边比较常见的两种玩具——华容道和魔方导入。课的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来把玩这两种玩具,从而引出“移”和“转”这两种运动,然后再转到生活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素材进一步探究。这样的引入显得非常自然而贴切,也一下子扣住了平移和旋转的本质。比之于黄老师的设计,我认为这样的引入对于如何导入平移和旋转这一课题更有意义,因为让学生现场演示铅笔不同的运动方式本身在生活中意义不大,同时学生演示的运动方式也不一定是非常规范的平移和旋转,还有滚动;而从学生喜欢玩的华容道与魔方入手,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而且课堂切入快而准。
  2012年3月,在常州举办的教育家论坛的课堂展示中,我同样选用了这样的引入,学生很感兴趣,一下子就扣住了学生的学习心向。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而课堂的开头首先要考虑的便是贴切——能直抵学生的内心。
  二、难点,不是规避而是暴露
  如何数平移的距离是本节课的难点,一般会有这样两种教学方法来突破难点:一种是从点、线再到面,慢慢研究数平移的方法;一种是有意突出平面图形中的某个点,试图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在九年前的设计中,我就创编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条船上两只鸟,蓝鸟和红鸟,它们在不断争论谁走得远。我试图通过故事的推进让学生想到数对应点的方法,在争论中明白蓝鸟和红鸟前行的距离是一样的。但这样直观的情境导入,还是无法让学生自觉地想到,看一个图形的平移的距离,只要看图形平移前后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就可以了。
  2010年黄老师在用这个思路试教时,听课的师傅张兴华、师兄张齐华也否定了这样的思路。同时,大家也很纠结:“两鸟争辩”学生不明白,“点线面步步为营”学生不“上当”,运用多媒体故意突出某个点的“暗送秋波”学生不领情,怎样才能让学生眼中有“点”呢?这时张兴华老师说:“要还原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抓住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在张齐华老师的智慧相助下,“以数铅笔图的平移作为引子,以数房屋图的平移暴露学生的思维”的教学主线由此产生。
  在几次的尝试后,我最终选择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首先研究铅笔平移了几格(如上图)。课中有的学生把细长的铅笔抽象成了线段,数线段平移了几格;有的学生则只看铅笔头上的一个点,数点平移了几格。在学生直接看图得出“铅笔是向右平移5格”后,教师说:“好,那让我们再一起跟着电脑来数一数。”
  接着研究房屋的平移情况(如上图)。学生在独立思考后,他们会出现2格、4格、6格这样几种答案,接着教师让这样几种答案的学生代表分别上台来说一说、指一指自己是怎么想的。2格的学生数的是两个房顶中间的空格,4格的答案也能很容易地看出来,就是数墙壁之间的空格。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所以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方法,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难点。在此交流的基础上再用电脑演示正确答案,得出数对应边和数对应点的方法。
  三、内容,不仅深入更要浅出
  九年前的设计,其实在平移本质的理解上我是欠缺的、肤浅的,因此,教学设计也比较简单、内容比较单薄,对于数平移距离的方法更多的是告诉。随着研究的深入,我理解到:如果原图形中任意一个点到新图形中相对应点的连线方向相同,长度也相等,这样的全等变换就称之为平移变换,简称平移。比如,如果三角形ABC运动到新的位置,成为三角形ABC,分别连接A、B、C和它们的对应点,有三条线段AA、BB、CC,这三条线段方向相同,长度也相等。由此可见,确定平移变换需要两个要素:一是方向,二是距离。那么,平移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即图形中任意一点平移了几格。
  几次的执教中,我都觉得房屋图平移的这个环节花时太多,学生感觉难、感悟不到位,这让我很长一段时间感到困惑。这时,我再次拿出教材反复阅读比较,我发现教材在这部分的处理上是有层次的,教材中的三幅图(如上),第一幅图“小房图向右平移了6格。”这里是直接给出结果的,然后让学生根据结果推测其中的方法,再用同样的方法来思考方格图中金鱼和火箭图“向( )平移了( )格”。   于是,我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调整:先出示变化前后的小房图,让学生观察是怎么变化的,同样让学生先试着独立思考得出一个答案;接着电脑演示,学生跟着想象并不断改变自己的答案,直至出示“小房图向右平移了6格”正确答案;紧接着追问:在没有电脑的帮助时,我们怎样数才能数得又对又快呢?学生便集中力量围绕这一个核心问题展开探究,他们会想出很多种方法,那么最终我们会总结概括出这样两种方法:数对应边或者数对应点;最后强调,不管是数边还是数点,都要注意对应。
  这样的教学处理跟先前的显然有不同,现在的这种教学设计是先告诉结果,再让学生创造方法,是属于发现式创造;而原来的是直接让学生创造,属于发明式创造。发现式创造比之于发明式创造更容易些,更切合儿童的学习心理特点。
  四、思维,不在拉扯而在催生
  在研究铅笔的平移后,我曾有过以下的预设。教师问:“刚才注意观察铅笔上的这几个点的运动了吗,有话要说吗?”试图引导学生重点观察笔尖、笔中、笔头这三处的点,在直观演示中感知到:铅笔平移了几格,铅笔上的点也平移了几格,图形的平移也就是组成图形的点的平移。到后面再讨论小房子平移的格数,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数点,比如数房顶等等。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铅笔上的点的观察不是自觉的,是教师生拉硬扯塞给孩子的,孩子不领情,所以最终我放弃了这部分的处理,因为铅笔这个事物比较简单,学生是把它看作整体移动,或者看作一条线段移动的,在他的眼中没有点。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既然学生的思维还没到这个高度,我们不用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后来,我把这个想法安排在了房屋图的研究。在总结出数图形的平移距离可以用数对应点或对应线段的方法之后,我顺势说:“看,一个图形就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请大家注意看这个小动画。注意看所有点的平移方向、平移距离是否一样?”学生便很轻松地发现:“这些点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都是一样的。”“平移前后图形大小、形状都不变。”从而也就理解了平移的本质,也证明了数对应点、对应线段的方法是科学合理的。
  我们一直说,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学生的思维而教,但我们同时也会质问自己:“思维是否可教?”我以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有场景的、有阶段的,不适切的方法和场景不会发展学生的思维,只会适得其反。我们要想让学生思维动起来,不应生拉硬扯,而要恰当催生,要找到直抵学生内心的内容,并有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然后才能让学生的思维碰撞起来、活跃起来,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十年磨一剑”,我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来打磨一节课,我的认识就是在这样的不断否定中积淀和超越。即便如此,却也不见得是站在了“山顶”,以后我还会有新的思路和想法,我愿意继续尝试和改变。郭思乐教授说过:教学的本质是“学”,“教”只有皈依“学”,课堂教学才产生真正的效果与价值。当我们从“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的课堂研究才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杨惠娟,海门市实验小学,226100)
其他文献
我曾教过一段时间初中,何伟,就是我教初中时的学生。母亲和他被人贩子从贵州拐卖到我们这儿时,何伟还在襁褓之中。一个在当地讨不到老婆的男人买了她们,但这个男人脾气暴躁,于是母子俩常常鼻青脸肿。同事夏老师与他家是邻居,他的介绍让我感觉到何伟的与众不同。  老师们都不喜欢何伟,因为在他们的课堂上,何伟安静得像一尊雕塑。不过,我却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倒不是他在我的课堂上有多么上佳的表现,而是他的习作让我刮目相
在《肝炎病毒》章节教学中,采用一种能够模拟临床的“学科内会诊式讨论法”的方法应用于部分课程的教学过程,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肝炎病毒》教学 会诊式讨论法 应用  “会诊式讨论法”,通常严格地定义为一个医生利用自己所学专长提出对诊断或治疗的意见。具体是指临床各科室在疑难病症诊治过程中,因病情复杂或涉及其他专业特邀请富有临床经验的或相关专业科室的医师参加讨论和交流。其形式有
这样的事儿发生在黄玉露身上,是迟早的事儿。所以,那天下午,当我接到监考教师打来的电话时,并没有太多的惊讶,有的只是打心底油然而生的一丝愤怒和不安。  放下手中的工作,我匆忙赶往他所在的考室。刚走到三楼走廊的拐弯处,只见一只文具盒静静地躺在楼梯上,中性笔、透明胶、橡皮等文具用品零乱地散了一地。我轻轻走过去,捡了起来。那只文具盒的内侧,贴有一张三寸见方、写着黄玉露名字的纸条。拿着文具盒,我走到了考室门
12月19日上午,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行长余文建在呼和浩特中心支行会见了乌兰察布市市委书记王学丰一行。
中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近些年来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开展中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有正确的就业观念,不断提高学生在职场的竞争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有着重大
【正】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很少主动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心情。当老师问孩子:"你喜欢唱歌吗?"回答都是肯定的。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孩子们都是被动
关键词:高中英语情感教学教学环境  新课程改革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大家对课程改革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面对高中新课改,我们又该怎样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从而实现他们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呢?  一、深入学习课改精神,转变观念,加深对情感教育的理解  早在课改之初,我校教师就积极投入到了对课改精神的学习和研讨中。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高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
推开一扇窗,可见一座山。今年暑假,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热潮中,我通过各种途径连续学习了很多天,虽然很累,但却很充实。时常面对不同的专家,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并积极地与同行们进行了交流与探讨,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多方面的认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实验稿相比,从“前言”到“实施建议”均有变化,2011年的课程标准给我们教师的建议更加明了、准确、规范、全面,对教师的作用赋予了新的意义
呼伦贝尔市是全国面积最大的一个地级市,被国家列为牛奶、牛羊肉、大豆、专用小麦、木材等优势农牧林产品主产区。这个市2011年总播面积2647.14万亩,粮食产量66.1亿公斤。大豆是
2009年6月,银监会批准农发行可在设有分支机构的县域(包括县级市、城市郊区郊县)地区开办除吸收居民储蓄存款之外的公众存款业务,这标志着农发行办行品质进一步提升。这一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