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淀粉玉米胚乳淀粉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对水分胁迫的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n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郑单21为试验材料,利用透射电镜(T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和激光粒度分析仪研究水分胁迫下玉米胚乳淀粉粒的形态和粒度分布。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导致玉米籽粒形态建成滞后,尤其是内、外珠被组织解体和胚乳淀粉粒积累的速度减缓。授粉后7天,水分胁迫处理的籽粒外珠被尚未退化消失,果皮、内珠被和胚乳细胞的界限模糊,几乎每个果皮细胞内都含有细胞核;而正常供水处理的玉米籽粒外珠被已退化消失,果皮、内珠被和胚乳细胞的界限清晰,果皮细胞内容物较少,细胞壁较薄,内珠被细胞明显较大,内容物少,绝大多数细胞无细胞核。授粉后11天,两处理的胚乳细胞的细胞壁明显变薄,细胞内容物显著增多,细胞内已明显可见大大小小的淀粉粒,但正常供水处理的淀粉粒明显大且多。水分胁迫处理的淀粉粒表面积、数目和体积分布均呈单峰曲线,而正常供水处理表现为淀粉粒数目分布呈单峰曲线,表面积分布和体积分布呈双峰曲线。水分胁迫可降低A型淀粉粒的表面积、数目和体积百分比,增加B型淀粉粒的表面积、数目和体积百分比。
  关键词:高淀粉玉米;淀粉粒发育;粒度分布;水分胁迫
  中图分类号:S513.0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1-0054-06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2 400×104 hm2,50%以上种植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依靠自然降水、缺水的旱地上。玉米的生长发育受遗传特性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其遭受的诸多自然灾害中,尤以干旱最为严重,由于水分胁迫导致的减产,超过其它因素造成减产的总和[1]。
  淀粉是玉米籽粒中的主要积累物质,占籽粒总重的70%左右,其数量多寡直接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玉米淀粉是人类主要的淀粉来源之一,也是工业淀粉和以淀粉为原料的深加工产业的主要原料。全世界淀粉年产量为1 600×104 t,其中80%以上是玉米淀粉,美国95%以上淀粉来自于玉米,我国淀粉行业90%以玉米为原料。玉米淀粉的生产在整个玉米加工业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2]。
  玉米胚乳淀粉粒的发育不仅受控于遗传因子,同时也受环境因素的制约。关于玉米籽粒淀粉积累与基因型及环境因素的关系,前人已做了较深入的研究[3~16]。但有关高淀粉玉米在不同供水条件下籽粒淀粉粒发育规律、形态结构及粒度分布特征的研究尚少见报道。为此,本研究以高淀粉玉米为材料,比较研究了高淀粉玉米在不同供水条件下,籽粒淀粉粒的动态变化以及淀粉粒度分布特征,旨在为高淀粉玉米产量提高和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材与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0年6月~2011年10月在山东省六一农场人工旱棚内进行。旱棚高35 m,棚顶用透光率89%的阳光板覆盖,棚四周为通风良好的铁制防护网。每处理选用统一规格的瓷盆25个,完全随机排列,瓷盆上口径、下口径和盆高分别为40、38 cm和40 cm。供试材料为郑单21(粗淀粉含量为7542%),6月5日播种,每盆播种4粒,留苗1株。试验设水分胁迫(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0%~45%)和正常供水(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5%~70%)2个处理。处理时间为6月20日(三叶期)至8月8日(吐丝期),处理期间每次灌水前采用烘干法控制土壤含水量,之后所有处理正常供水(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5%~70%)。
  12取样及测定方法
  剥取授粉后3、7、11、15 天的玉米果穗中部籽粒,切取胚与花柱遗迹之间的籽粒横切面用4%戊二醛前固定,磷酸缓冲液冲洗;再用1%锇酸后固定,乙醇梯度脱水;Epon-812 (环氧树脂)浸透与包埋;LKB-7800型超薄切片机切片,切片厚06 μm。部分切片放到载玻片上,加热至60℃展片,吸干水分,干燥后在60℃下用碱性品红-亚甲基蓝染色液染色,BX-51型OLMPUS荧光显微镜观察及数码照相,进行籽粒种皮形态建成和淀粉粒分布研究。部分材料在定位后用醋酸双氧铀-柠檬酸铅双重染色,JEM-1200EX型透射电镜下观察照相,用于淀粉粒超微结构研究。
  13玉米籽粒淀粉提取
  参考Raeker[17]、Peng[18]和Stoddard[19]的淀粉提取方法:取保存待用的各处理授粉后15 天的籽粒5 g,加入05 mol/L NaCl 25 ml,置于4℃冰箱中48 h,去除籽粒的果皮和胚,置于研钵中加入05 mol/L NaCl 溶液研磨,直至有面筋析出,过滤。将未滤过物多次研磨过滤,直至滤出液用碘试剂染色不显蓝色为止。合并滤液,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沉淀。沉淀再分别用2 mol/L NaCl、2% SDS 和02% NaOH 溶液顺序振荡冲洗,去除蛋白质,直至沉淀为白色为止。最后沉淀用丙酮振荡冲洗3遍,40℃烘干,磨细,贮藏备用。每个样品重复2次。
  14淀粉粒度分布的测定
  利用LS13320 型激光粒度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公司)测定,采用其通用液体样品池,所用液体为蒸馏水。具体试验方法如下:称取005 g 淀粉样品,加入5 ml 蒸馏水振荡分散成悬浊液,得待测液。打开仪器,调节泵速为45 r/min,设运行时间为35 s,选Fraunhofertf 780z 光学模型,检测仪器背景和光路中心,然后注入1 ml 待测液,待遮蔽率显示OK后开始分析。每个样品重复3~5 次。
  15统计分析与作图
  应用DPS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利用Excel 软件和LS13320 型激光粒度分析仪自带软件进行作图。
  2结果与分析
  21高淀粉玉米籽粒发育动态
  授粉后7 天,水分胁迫处理的玉米籽粒发育明显落后于正常供水处理,其外珠被和内珠被均尚未退化消失(图1),果皮约有20~40层细胞,其最外几层细胞呈扁长形,含有明显的细胞核;越靠近内层的细胞越小,至接近外珠被时,细胞已基本成圆形小颗粒。内珠被由2层细胞组成,每层细胞大小基本一致,细胞中内容物相对较少,无细胞核,细胞呈扁长形,排列有序。与内珠被紧密相连的是一层大小整齐一致且有核的细胞,其内为多层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细胞组成的珠心。珠心细胞表现为最外层细胞小,且颜色较深,内层细胞大,细胞呈透明状。而正常供水处理的玉米籽粒发育较快,其外珠被已退化消失,内珠被由三层细胞组成,细胞明显较大,内容物少,绝大多数细胞无细胞核,其与珠心相连部位的细胞颜色较深,呈一明显的黑色分界线。珠心组织与水分胁迫处理的形态差异不明显。可见,水分处理对玉米籽粒发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形态建成的速度,尤其是内、外珠被组织解体的速度上。   授粉后11天,水分胁迫与正常供水处理的果皮、外珠被、内珠被、珠心和胚乳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内容物等均发生显著变化(图1)。其中,果皮的内层细胞已开始解体,仅水分胁迫处理的少数细胞内可见细胞核;细胞体积明显增大,数量大幅减少。外珠被细胞也变得支离破碎,但外珠被和内珠被组织界线清晰可辨,内珠被细胞已彼此离散,细胞质和细胞核解体,细胞被破坏,正常供水处理的内珠被里几乎无完整细胞存在。而胚乳细胞的细胞壁明显变薄,细胞内容物显著增多,细胞内已明显可见大大小小的淀粉粒,且越靠近胚乳内层,细胞中的淀粉粒越大、数量越多。处理间比较可见,水分胁迫处理内外珠被退化消失的速度明显低于正常供水处理,且正常供水处理胚乳淀粉粒的数目和大小均显著大于水分胁迫处理。说明,水分不仅可显著影响玉米内外珠被降解的速度,也显著影响籽粒胚乳中淀粉粒的积累。
  授粉后15天,两处理的果皮细胞层数均明显减少,细胞内几乎已无内容物存在,内外珠被均已慢慢降解并浓缩成一条黑线,紧紧贴在一起与胚乳的糊粉层细胞相连。糊粉层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油脂,呈褐色。糊粉层以内的胚乳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淀粉粒,淀粉粒的体积和数量较授粉后11天明显增加。处理间仍表现为:正常供水处理的淀粉粒明显比水分胁迫处理大且多(图1)。
  22胚乳淀粉粒粒度分布特征
  221淀粉粒的表面积分布水分对玉米淀粉粒的表面积分布有较大影响,水分胁迫处理玉米胚乳淀粉粒的表面积分布表现为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2107 μm;而正常供水处理的胚乳淀粉粒表面积分布表现为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204 μm和1029 μm(图2)。其中,水分胁迫处理B型(直径<10 μm)淀粉粒的表面积占总数的100%,而正常供水处理B型淀粉粒的表面积约占总数的86%,A型(直径>10 μm)淀粉粒占14%左右。与正常供水处理相比,水分胁迫处理<40 μm的淀粉粒表面积百分比显著增加,达4794%,其中10~20 μm和20~40 μm的淀粉粒表面积百分比分别增加3378%和35816%;而<10 μm、40~100 μm和>10 μm的淀粉粒表面积百分比均显著降低,分别降低7512%、5984%和100%(表1)。说明,水分胁迫处理B型淀粉粒的表面积百分比的增加主要是20~40 μm淀粉粒表面积百分比的显著增加所致,而A型淀粉粒的表面积百分比的降低主要是>10 μm淀粉粒表面积百分比的显著降低所致。水分胁迫可降低A型淀粉粒的表面积百分比,增加B型淀粉粒的表面积百分比。
  223胚乳淀粉粒体积分布水分对玉米胚乳淀粉粒的体积分布亦有很大影响,其中水分胁迫处理的体积分布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306 μm,而正常供水处理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322 μm和1129 μm(图4)。处理间比较可见,水分胁迫处理B型淀粉粒的体积占总数的100%,而正常供水处理B型淀粉粒的体积占总数的6130%,A型占3870%。与正常供水处理相比,水分胁迫处理<60 μm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显著增加,高达22078%,其中06~20 μm和20~60 μm分别增加10971%和31149%,<06 μm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降低100%。而水分胁迫处理>6 μm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较正常供水处理降低9827%,其中60~100 μm和>6 μm分别降低9607%和100%(表3)。
  缺氮缺水,SS活性在授粉后20~30天峰值较低,SPS活性甚至在授粉后20天没有峰值出现,意味着玉米叶片中SS、SPS活性受到严重抑制,导致了源端生产的用于淀粉合成的蔗糖数量减少,籽粒淀粉的积累量因此受到抑制;缺氮缺水使籽粒中的淀粉代谢酶SSS、GBSS、ADPG-PPase、UDPG-PPase活性过早下降,导致淀粉合成过程中酶系统的紊乱,抑制淀粉生物形成的正常进行,降低籽粒淀粉含量[20~23]。
  本试验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导致玉米籽粒形态建成滞后,尤其是内、外珠被组织解体和胚乳淀粉粒积累的速度减缓。授粉后7天,水分胁迫处理的玉米籽粒外珠被尚未退化消失,果皮、内珠被和胚乳细胞的界限模糊,几乎每个果皮细胞内都含有细胞核;而正常供水处理的玉米籽粒外珠被已退化消失,果皮、内珠被和胚乳细胞的界限清晰,果皮细胞内容物较少,细胞壁较薄,内珠被细胞明显较大,内容物少,绝大多数细胞无细胞核。授粉后11天,两处理的胚乳细胞的细胞壁明显变薄,细胞内容物显著增多,细胞内已明显可见大大小小的淀粉粒,但正常供水处理的淀粉粒明显大且多。授粉后15天,糊粉层以内的胚乳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淀粉粒,淀粉粒的体积和数量较授粉后11天明显增加,且仍表现为正常供水处理的淀粉粒明显比水分胁迫处理大且多。
  水分胁迫处理的淀粉粒表面积、数目和体积分布均呈单峰曲线,而正常供水处理表现为淀粉粒数目分布呈单峰曲线,表面积分布和体积分布呈双峰曲线。水分胁迫可降低A型淀粉粒的表面积、数目和体积百分比,增加B型淀粉粒的表面积、数目和体积百分比。
  综上所述,水分胁迫抑制了高淀粉玉米籽粒淀粉粒的发育,降低了籽粒淀粉的积累量。这为进一步研究水分胁迫复水后高淀粉玉米胚乳淀粉粒发育的补偿生长机制及高淀粉玉米的高产、抗旱栽培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参考文献:
  [1]刘树堂,东先旺,孙朝辉,等水分胁迫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3,20(2):98-100
  [2]段民孝,赵久然,王元东,等玉米子粒淀粉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02,10(1):29-32
  [3]王忠孝,高学曾,许金芳,等关于玉米籽粒败育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86,6:36-40
  [4]王忠孝,杜成贵,王庆成不同类型玉米籽粒灌浆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0,1:30-33
  [5]高群英,Glover D V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胚乳核DNA含量的变化同籽粒性状的关系[J] 作物学报,1994,20(1):46-51   [6]高荣歧,董树亭,胡昌浩,等 玉米盾片发育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J]作物学报, 1997,23(2):232-235
  [7]Doehlert D C, Kuo T M, Felker F C Enzymes of sucrose and hexose metabolism in developing kernels of two inbreds of maize [J] Plant Physiology, 1988, 86(4):1013-1019
  [8]Johningle B D, Hageman R H Changes in composition during development and maturation of maize seeds[J]Plant Physiology, 1997,116:835-839
  [9]刘开昌,胡昌浩,董树亭,等高油、高淀粉玉米籽粒主要品质成分积累及其生理生化特性[J]作物学报,2002,28(4):492-498
  [10]Wardlaw I F The early stages of grain development in wheat: response to water stress in a single variety [J] Austrian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 1971, 24:1047-1055
  [11]Ouattar S, Jones K J, Crookston R K Effect of water deficit during grain filling on the pattern of maize kerne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J] Crop Science, 1987, 27(4):726-730
  [12]Lur H S, Setter T L Endosperm development of maize defective kernel (dek) mutants Auxin and cytokinin levels[J]Ann Bot, 1993a,72:1-6
  [13]Lur H S, Setter T L Role of auxin in maize endosperm development (Timing of nuclear DNA endoreduplication, zein expression, and cytokinin)[J]Plant Physiol,1993b,103:273-280
  [14]Artlip T S Water deficit in developing endosperm of maize: cell division and nuclear DNA endoreduplication[J]Plant Cell Environ,1995,18:1034-1040
  [15]Jones R J, Schreiber B M, Roessler J A Kernel sink capacity in maize: genotypic and maternal regulation[J]Crop Sci,1996,36:301-306
  [16]Commuri P D, Jones R LHign temperatures during endosperm cell division in maize: a genotypic comparison under in vitro and field conditions [J] Crop Sci, 2001, 41:1122-1130
  [17]Raeker M O, Gaines C S, Finney P L, et al Granu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tarches from 12 soft wheat cultivars [J] Cereal Chem, 1998, 75:721-728
  [18]Peng M, Gao M, Abdel-Aal E S M, et al S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and B-type starch granules in wheat endosperm [J] Cereal Chem, 1999,76:375-379
  [19]Stoddard F L Survey of starch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 in wheat and related species[J]Cereal Chem,1999,76:145-149
  [20]Sharp R E, Poroyko V, Hejlek L G, et al Root growth maintenance during water deficits:physiology to functional genomics [J]JExpBot,2004, 55:2343–2351
  [21]Stinard P S, Robertson D S, Schnable P S Genetic isolation, cloning, and analysis of mutator-induced, dominant antimorph of the maize amylose-extender1 locus[J]Plant Cell,1993,5:1555-1566
  [22]关义新,戴俊英,徐日昌,等玉米花期干旱及复水对植株补偿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1997,23(6):740-745
  [23]李建生玉米淀粉品质遗传改良研究的进展[J]作物杂志,1998,增刊:114-118
其他文献
摘要:回顾了农业物联网应用的重点模式,在此基础上,以向阳坡生态园区的农业物联网建设为着力点,针对温室、塑料大棚和大田,提出了农业科技园区温室农业物联网立体交叉综合应用模式。该模式强调节点和多样化的终端应用,尝试提出了大田分布式物联网节点的布局模式,初步搭建了大田种植区耦合物联网技术的农业空间信息平台;并突出农机和农艺建模的融合,指出了农业信息建模是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研究应用的重要切入点之一,为进一步
期刊
摘要:从优质花生鲁花14的cDNA文库中发现一条序列,全长为1 399 bp,3′端含有polyA尾,通过blastx搜索得知其为蛋白激酶基因,命名为AhSTK。以该花生cDNA序列为模板设计引物,克隆得到花生AhSTK基因。序列分析表明,AhSTK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080 bp,编码359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量为389 kD,等电点为642,编码的蛋白质无信号肽,无跨膜结构,预测定位于细
期刊
摘要:采用陷阱法和植株拍打法,在崂山茶区选择有代表性的2个茶园进行系统调查和标本采集,初步调查到茶园蜘蛛13科27种。优势种为八斑鞘腹蛛Coleosoma octomaculatum和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分别占蜘蛛总数的634%和160%。介绍了茶园蜘蛛种群以及2个优势种的年度消长规律。研究表明,连续降雨可影响蜘蛛数量,使用化学农药对蜘蛛存活影响较大。茶园种植
期刊
摘要:滑菇子实体多糖(fruiting body polysaccharide,FPS)在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通过Plackett- Burman试验和响应面方法得到FPS的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次数255,乙醇浓度95%,乙醇倍数322倍,其理论预测值为2488%;对提取参数取整后,其实验值为2453%。在FPS浓度为500 mg/L时,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DPPH的自由基
期刊
摘要: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第一大病害。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从马铃薯野生种质资源中分离抗病基因,并将其转化到优良栽培品种中,是提高马铃薯晚疫病抗性高效快捷的方法之一,目前已有多个来自不同野生种质资源中的晚疫病抗性基因被分离或定位。本文主要概述了近年来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基因  中图分类号:S4353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
期刊
摘要:在山东济南和浙江杭州、河南焦作三地进行了毒死蜱在花生上最终残留试验,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毒死蜱在花生及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施药后到采收期时花生中的毒死蜱残留量均低于0.2 mg/kg。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用于防治花生蛴螬,施药剂量不超过2 250 g a.i./hm2 (推荐高剂量)、施药1次是安全的。  关键词:毒死蜱;花生;气相色谱;残留  中图分类号:Q78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
期刊
摘要:赤霉素2-氧化酶(GA2ox)是赤霉素合成过程中起负调控作用的一种关键酶,催化有活性的赤霉素生成无活性的赤霉素。从花生荚果发育不同时期的转录组序列中筛选到GA2ox的基因片段,采用5′-RACE方法克隆了花生GA2ox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花生GA2ox蛋白氨基酸序列含有和其他植物同样保守的结构域。通过qRT-PCR技术对GA2ox基因在花生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分析,发现所检
期刊
摘要:对朝阳市喀左县蔬菜保护地用秸秆覆盖进行栽培定位试验,未覆盖秸秆及未加菌肥的土壤作为对照(CK);只覆盖秸秆未加生物菌肥的土壤为1#;覆盖秸秆同时加生物菌肥的土壤为2#,每隔一定时间采集土壤样品。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是真菌数量。土壤微生物数量: 2#>1#>CK;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2#>1#>CK,这几种酶的活性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呈正相关。  关键
期刊
摘要: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测序成本不断降低,高通量测序近几年在现代农业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充分应用,为新品种选育和品质改良带来了新的科研方法和解决方案,加快了新品种的育种进程。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包括对农作物和栽培品种进行全基因组从头测序和深度重测序、遗传差异分析、分子标记开发、遗传连锁分析、表观遗传分析和转录组分析等。本文系统阐述了近几年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农业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展示高
期刊
摘要:采用水培试验,对不同钙处理下镉污染花生幼苗的生理特性和镉吸收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生幼苗的株高和鲜重均随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且较高浓度的钙提高了镉胁迫下花生幼苗叶绿素的含量,提高了叶片SOD、POD、CAT活性和根系活力,降低了MDA积累,说明一定范围内高浓度的钙可以缓解镉胁迫对花生生理特性的影响。此外,受镉胁迫的花生幼苗中镉的含量为根部>地上部,且随着钙浓度的增加,花生根部和地上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