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Microcourses;Small-lecture;)在国外出现的比较早,近年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国内兴起,“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一、短小精悍——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高中地理课堂容量大,每一堂课都有很多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必修1的自然规律和原理很多,课堂中和课后能辅以短小精悍的微课,利于学生在课后快速的有针对性的突破重点难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构成的。微课担当起“必要的学习资料”的角色,成为学生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关键材料,其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只能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内容更加精简。如一个时长5分钟的以黄赤交角为主题的微课便可让学生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
二、生动有趣——利于地理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情感的生成
相对于传统课堂,微课的传播是单向传播,这时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往往成为一节“微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布卢姆说过“凡是包含教育目标的地方,我们总是关注积极的情感,关注引导而不是驱使学生去学习。”学习兴趣正是这样一种积极的情感。因而在设计微课的时候生动有趣就成了很重要的指导方向。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选取一些吸引眼球的图片和生动活泼的词语;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在地理素养,如主题是自然地理的,要结合典型的自然事物,最好是学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如主题是人文地理的,要结合时事,尽可能引入时事评析和自己的思考元素,让学生感受时代发展动脉。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这节微课就成功了一半。
三、资源多彩——利于呈现多彩资源融合的地理课堂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核心,并整合了“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营造了一个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实情境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在微课中板图、PPT、白板、视频、教师有机结合,图、文、声并茂,给学生呈现的是一个多彩资源融合的课堂。每种不同的内容,可以用不用的资源来表达:地理实验可以经录制和剪辑,省时形象,如大气热力环流实验、大气受热过程实验;宏观的地理现象用图片给学生以视觉上的震撼,如褶皱、断层、天体、宇宙;地理过程可以用视频、动画来展示,如板块运动、锋面和天气、太阳的视运动等。这些资源可以是我们的一手资料,也可以借用他山之石——优质课堂的片段,如在极地地区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借用市黄道路才名师工作室送课下乡的《南极地区》里的节选片段作为微课穿插课堂,过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四、灵活机动——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灵活学习
与传统课堂的限时限地不同,微课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硬件允许是前提)只要学生愿意就可以进行学习。
1. 时空的灵活性
微课可以是传统课堂的一个部分,也可以是课堂的延伸,对某重点难点的强化讲解或者训练,学生可以在课后安排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学校、家里、甚至路上)来学习,遇到了疑惑马上通过预设的微课学习。如学完天气系统,对于冷锋的天气过程不是很理解,就可以找到相应的微课马上学习,及时灵活。
2. 层次的多样性
地理是一门对能力要求很高的学期,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快慢不一。在一对多的传统课堂里,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不一样,课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来挑选微课,来决定微课的快和慢,甚至对于自己不太明白的可以不断的重复播放,效果显著。在录制前先根据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对学生进行大致的分类,包括基础、提升、拓展等,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设计,针对不同的层次可以录制不同的微课。以微课《地方时》为例:
Ⅰ层(接受能力较差,自觉性不高,基础知识薄弱):知道地方时的概念,能做简单的区时换算。
Ⅱ层(接受能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上进心):在地方时和区时之间灵活应用,能在经度、时间之间自由换算。
Ⅲ层(接受能力快,学习习惯好,学习潜力大):灵活的应用时间计算,能计算日期比例,处理日界线问题。
“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责任编辑 邱 丽
一、短小精悍——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高中地理课堂容量大,每一堂课都有很多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必修1的自然规律和原理很多,课堂中和课后能辅以短小精悍的微课,利于学生在课后快速的有针对性的突破重点难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构成的。微课担当起“必要的学习资料”的角色,成为学生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关键材料,其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只能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内容更加精简。如一个时长5分钟的以黄赤交角为主题的微课便可让学生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
二、生动有趣——利于地理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情感的生成
相对于传统课堂,微课的传播是单向传播,这时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往往成为一节“微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布卢姆说过“凡是包含教育目标的地方,我们总是关注积极的情感,关注引导而不是驱使学生去学习。”学习兴趣正是这样一种积极的情感。因而在设计微课的时候生动有趣就成了很重要的指导方向。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选取一些吸引眼球的图片和生动活泼的词语;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在地理素养,如主题是自然地理的,要结合典型的自然事物,最好是学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如主题是人文地理的,要结合时事,尽可能引入时事评析和自己的思考元素,让学生感受时代发展动脉。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这节微课就成功了一半。
三、资源多彩——利于呈现多彩资源融合的地理课堂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核心,并整合了“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营造了一个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实情境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在微课中板图、PPT、白板、视频、教师有机结合,图、文、声并茂,给学生呈现的是一个多彩资源融合的课堂。每种不同的内容,可以用不用的资源来表达:地理实验可以经录制和剪辑,省时形象,如大气热力环流实验、大气受热过程实验;宏观的地理现象用图片给学生以视觉上的震撼,如褶皱、断层、天体、宇宙;地理过程可以用视频、动画来展示,如板块运动、锋面和天气、太阳的视运动等。这些资源可以是我们的一手资料,也可以借用他山之石——优质课堂的片段,如在极地地区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借用市黄道路才名师工作室送课下乡的《南极地区》里的节选片段作为微课穿插课堂,过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四、灵活机动——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灵活学习
与传统课堂的限时限地不同,微课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硬件允许是前提)只要学生愿意就可以进行学习。
1. 时空的灵活性
微课可以是传统课堂的一个部分,也可以是课堂的延伸,对某重点难点的强化讲解或者训练,学生可以在课后安排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学校、家里、甚至路上)来学习,遇到了疑惑马上通过预设的微课学习。如学完天气系统,对于冷锋的天气过程不是很理解,就可以找到相应的微课马上学习,及时灵活。
2. 层次的多样性
地理是一门对能力要求很高的学期,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快慢不一。在一对多的传统课堂里,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不一样,课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来挑选微课,来决定微课的快和慢,甚至对于自己不太明白的可以不断的重复播放,效果显著。在录制前先根据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对学生进行大致的分类,包括基础、提升、拓展等,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设计,针对不同的层次可以录制不同的微课。以微课《地方时》为例:
Ⅰ层(接受能力较差,自觉性不高,基础知识薄弱):知道地方时的概念,能做简单的区时换算。
Ⅱ层(接受能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上进心):在地方时和区时之间灵活应用,能在经度、时间之间自由换算。
Ⅲ层(接受能力快,学习习惯好,学习潜力大):灵活的应用时间计算,能计算日期比例,处理日界线问题。
“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