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贫困的山区农村自闭封建,贫困人口居多,许许多多的人陷入贫困中无法自拔。习近平曾说:“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党的十九大以来,一直加大对贫困问题的关注与解决。尤其是对于偏远的山区,传统型的社会政策仅仅是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但是这种传统型的社会政策不能从根本上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而发展型的社会政策响应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帮助贫困人口脱离贫困更重要是通过整合各个资本,通过事前预防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做到社会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谐共进。
关键词:贫困山区;发展型社会政策;治理贫困
一、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概述
现如今,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伴隨着许多社会问题的诞生。这些社会问题不仅能够摧毁个人、家庭甚至可以毁坏国家的命脉。这种情况下社会问题的层出不穷导致了政策干预行为的出现。新型贫困的出现开始使人们察觉到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仅仅物质上的贫瘠只是表层更深层次的贫困来自与精神的贫瘠以及一系列社会因素缺失导致的人才流失,制度失衡问题。解决新型贫困不能够用传统的社会政策,只能够采取新型的发展型的社会政策。
发展型社会政策为社会政策注入了“发展”的理念,从针对个人的简单救助到提升其能力、使其成为具有生产性能力的社会个体,发展型社会政策对社会政策的目标和手段作了新的理解和定义。
1、注重把经济发展与社会政策相结合:
传统型的社会政策仅仅只是注重对有需要人群的简单救助,把经济发展得到的产品进行简单救济。因此,在传统社会政策中,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对社会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影响社会问题的维度,还直接关系着社会政策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所以如果社会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会让人觉得社会政策实施不到位,社会政策之所以实施不到位就会让人觉得是国家的经济实力出现了问题。所以会让人觉得社会政策是一项没有回报的支出,发展型社会政策改变了这一看法,它通过整体把握协调社会和经济元素,使得社会政策不仅能够在不伤害经济利益的前提下提高人们福利水平,还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和谐发展。
2、注重社会政策对社会的投资:
发展型社会政策不是普通的进行社会救助,而是预防贫困,对贫困进行“事先干预”。对社会的投资其中有一点就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投资儿童和支持家庭是发展型社会政策“事先干预”反贫困策略的集中体现。儿童期的成长教育对个人一生政策历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决定作用,通过保证儿童拥有优良的教育、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家庭来切断贫困“代际遗传”的链条,是预防贫困和增进全民福祉的根本措施。
二、解决山区农村贫困问题时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运用
(一)山区农村社会政策的类型:
1、专项扶贫:
专项扶贫主要包括扶贫搬迁、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就业促进和以工代赈五大类。其中扶贫搬迁是指一些没有能力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人群没有办法在原来的地方生活而对他们进行搬迁,换到另一个地方改善贫穷的问题。整村推进是指发展村里特色文化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产业扶贫是指,重点培养村里的龙头型企业,实施扶贫帮助,从而带动整个村的经济发展,摆脱贫穷。以工代赈是指政府不会直接给予物资或者金钱的帮助而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雇佣贫困人群,让他们参与并取得相应的经济报酬。
2、行业扶贫:
行业扶贫主要有发展特色产业、科技扶贫、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改善公共卫生和人口服务管理等方式。其中发展特色产业是指贫困山区村庄因地制宜,开展适合本土风情的特色化地方产业从而拉动经济的增长摆脱贫困。科技扶贫是指通过科技力量节约农村人力、物力、财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农村与市场化的接轨。教育文化事业可以说是扶贫的重中之重,它针对的是农村中的青少年,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所以对青少年的教育培训以及资助至关重要,不仅是关乎农村日后的发展更关乎国家日后的发展。
3、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了社会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特困户基本生活救助制度以及农村医疗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如各种敬老院)的各个方面。
(二)山区农村贫困治理中的社会政策问题:
虽然十八大以来我国对于贫困山区的扶贫工作进展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不可否认政策实施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1、开发扶贫过于片面化:
利用贫困地区自然资源,调整贫困地区经济结构,对贫困地区进行开发性生产建设,但不是所有的贫困地区都具备自然优势具备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有许多不具备开发条件的贫困地区就不能享受开发式扶贫带来的成果,也就不能摆脱贫穷。
2、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顾名思义,社会保障,意味保驾护航。虽然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涵盖了从社会保险到社会救助再到社会福利服务的各个方面,但这些政策的作用非常有限,范围小,质量低根本不能解决贫困问题。
三、在山区农村贫困问题中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解决应用
在像我国这种人口居多高度集权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这正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政府不仅仅在监管端口发挥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政策的制订与实行方面也应起到主导作用。在提供这些服务的过程中可以在某些环节上有选择地使用市场机制,即政府有形的手与市场无形的手相结合。
就山区农村而言,高额的医疗费用、因病缺乏劳动能力而导致的家庭收入减少等都是因病致贫的显性表现。因此,建立普遍性的医疗保障制度是预防和减少贫困的有效方法,也是发展型社会政策发挥社会投资和预防贫困作用的关键所在。
结论
扶贫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难题,国家颁布各种红头文件说明对它的重视只增不减。伴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暴露出的社会问题也逐渐增多,尤其是新型贫困的出现已经不能用传统的社会政策去应对解决。
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下,更加注重强调人类与发展的关系。在这个发展大背景下,本文介绍了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基本概述以及在贫困山区中的政策运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应用不仅是简单的脱贫,而是从长远来看对于贫困人的发展以及对社会国家的进步。在社会机制的重构上,更倾向于可持续性、有效性的机制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发展型社会政策必定会代替传统的社会政策,它在山区农村贫困治理中的应用虽然充满挑战,但是前途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韩嘉玲,孙若梅等.社会发展视角下的中国农村扶贫政策改革 30 年[J].贵州社会科学,2009(2):67.
[2]徐勇.由能人到法治:中国农村基层治理模式转换──以若干个案为例兼析能人政治现象[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1.
[3]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R].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2/01/c_111210074.htm.
[4]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语行动方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55-156.
[5]吕炜,王伟同.发展失衡、公共服务与政府责任-基于政府偏好和政府效率视角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8(8):52.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
关键词:贫困山区;发展型社会政策;治理贫困
一、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概述
现如今,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伴隨着许多社会问题的诞生。这些社会问题不仅能够摧毁个人、家庭甚至可以毁坏国家的命脉。这种情况下社会问题的层出不穷导致了政策干预行为的出现。新型贫困的出现开始使人们察觉到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仅仅物质上的贫瘠只是表层更深层次的贫困来自与精神的贫瘠以及一系列社会因素缺失导致的人才流失,制度失衡问题。解决新型贫困不能够用传统的社会政策,只能够采取新型的发展型的社会政策。
发展型社会政策为社会政策注入了“发展”的理念,从针对个人的简单救助到提升其能力、使其成为具有生产性能力的社会个体,发展型社会政策对社会政策的目标和手段作了新的理解和定义。
1、注重把经济发展与社会政策相结合:
传统型的社会政策仅仅只是注重对有需要人群的简单救助,把经济发展得到的产品进行简单救济。因此,在传统社会政策中,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对社会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影响社会问题的维度,还直接关系着社会政策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所以如果社会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会让人觉得社会政策实施不到位,社会政策之所以实施不到位就会让人觉得是国家的经济实力出现了问题。所以会让人觉得社会政策是一项没有回报的支出,发展型社会政策改变了这一看法,它通过整体把握协调社会和经济元素,使得社会政策不仅能够在不伤害经济利益的前提下提高人们福利水平,还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和谐发展。
2、注重社会政策对社会的投资:
发展型社会政策不是普通的进行社会救助,而是预防贫困,对贫困进行“事先干预”。对社会的投资其中有一点就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投资儿童和支持家庭是发展型社会政策“事先干预”反贫困策略的集中体现。儿童期的成长教育对个人一生政策历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决定作用,通过保证儿童拥有优良的教育、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家庭来切断贫困“代际遗传”的链条,是预防贫困和增进全民福祉的根本措施。
二、解决山区农村贫困问题时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运用
(一)山区农村社会政策的类型:
1、专项扶贫:
专项扶贫主要包括扶贫搬迁、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就业促进和以工代赈五大类。其中扶贫搬迁是指一些没有能力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人群没有办法在原来的地方生活而对他们进行搬迁,换到另一个地方改善贫穷的问题。整村推进是指发展村里特色文化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产业扶贫是指,重点培养村里的龙头型企业,实施扶贫帮助,从而带动整个村的经济发展,摆脱贫穷。以工代赈是指政府不会直接给予物资或者金钱的帮助而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雇佣贫困人群,让他们参与并取得相应的经济报酬。
2、行业扶贫:
行业扶贫主要有发展特色产业、科技扶贫、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改善公共卫生和人口服务管理等方式。其中发展特色产业是指贫困山区村庄因地制宜,开展适合本土风情的特色化地方产业从而拉动经济的增长摆脱贫困。科技扶贫是指通过科技力量节约农村人力、物力、财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农村与市场化的接轨。教育文化事业可以说是扶贫的重中之重,它针对的是农村中的青少年,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所以对青少年的教育培训以及资助至关重要,不仅是关乎农村日后的发展更关乎国家日后的发展。
3、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了社会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特困户基本生活救助制度以及农村医疗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如各种敬老院)的各个方面。
(二)山区农村贫困治理中的社会政策问题:
虽然十八大以来我国对于贫困山区的扶贫工作进展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不可否认政策实施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1、开发扶贫过于片面化:
利用贫困地区自然资源,调整贫困地区经济结构,对贫困地区进行开发性生产建设,但不是所有的贫困地区都具备自然优势具备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有许多不具备开发条件的贫困地区就不能享受开发式扶贫带来的成果,也就不能摆脱贫穷。
2、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顾名思义,社会保障,意味保驾护航。虽然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涵盖了从社会保险到社会救助再到社会福利服务的各个方面,但这些政策的作用非常有限,范围小,质量低根本不能解决贫困问题。
三、在山区农村贫困问题中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解决应用
在像我国这种人口居多高度集权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这正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政府不仅仅在监管端口发挥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政策的制订与实行方面也应起到主导作用。在提供这些服务的过程中可以在某些环节上有选择地使用市场机制,即政府有形的手与市场无形的手相结合。
就山区农村而言,高额的医疗费用、因病缺乏劳动能力而导致的家庭收入减少等都是因病致贫的显性表现。因此,建立普遍性的医疗保障制度是预防和减少贫困的有效方法,也是发展型社会政策发挥社会投资和预防贫困作用的关键所在。
结论
扶贫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难题,国家颁布各种红头文件说明对它的重视只增不减。伴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暴露出的社会问题也逐渐增多,尤其是新型贫困的出现已经不能用传统的社会政策去应对解决。
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下,更加注重强调人类与发展的关系。在这个发展大背景下,本文介绍了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基本概述以及在贫困山区中的政策运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应用不仅是简单的脱贫,而是从长远来看对于贫困人的发展以及对社会国家的进步。在社会机制的重构上,更倾向于可持续性、有效性的机制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发展型社会政策必定会代替传统的社会政策,它在山区农村贫困治理中的应用虽然充满挑战,但是前途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韩嘉玲,孙若梅等.社会发展视角下的中国农村扶贫政策改革 30 年[J].贵州社会科学,2009(2):67.
[2]徐勇.由能人到法治:中国农村基层治理模式转换──以若干个案为例兼析能人政治现象[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1.
[3]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R].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2/01/c_111210074.htm.
[4]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语行动方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55-156.
[5]吕炜,王伟同.发展失衡、公共服务与政府责任-基于政府偏好和政府效率视角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8(8):52.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