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历史深度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6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最基础的学习能力。《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1]。然而初中历史课堂“划重点”现象由来已久,阅读粗浅,满足于梳理要点,重记忆轻思维的碎片化学习,难以提升历史素养。历史学习不是简单、机械的识记,而是以资源为中介、满足个性需求的意义建构过程。提倡深度阅读,勾连史实碎片,浸润历史情怀,构建真学高效的历史课堂。
  一、翻转阅读,在生成处深化,丰满历史认知
  何为翻转?(美)乔纳森·伯格曼在《翻转课堂与深度学习》一书中指出: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估、创造6个层次,前三个为基础目标,后三个为高级目标。[2]传统课堂:课中完成基础目标,课后作业达成高级目标。翻转课堂:课前自主达成基础目标,课中师生共同分析、评价、创新。由此可见,翻转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课前完成基础学习,课上达成深度学习。以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为例:
  课例1:“脱口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所谓“脱口秀”,是笔者尝试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上阐述自己的认识和观点的一项活动,无教师指导,也无问题导引,完全是学生在自己原有认知基础上的原生态建构。
  【A班学生】大家已经学习了近代化探索,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我国出现了民族工业的萌芽;辛亥革命成功后,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深受鼓舞,加上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我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又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也加紧了对我国侵略,加上那时中国自家里不太平,蒋介石发动了内战,官僚资本也加紧压制民族工业,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民族工业一直停滞不前。因此中国的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极其艰难,我们南通状元张謇兴办的大生纱厂就是其中之一。
  教师追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经过了怎样的过程?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目的是什么?大生纱厂体现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哪些特点?
  【B班学生】: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暴走历史事件,我是李尼玛。那年人们和他们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江苏南通状元张謇大玩跨界,身体力行,提出了“实业救国”,创办了大生纱厂。……那时,中国还是一只弱鸡,邓小平(1904—1997年)还在摇拨浪鼓,中国还没有跳出来单干的实力。尽管如此,张謇为后人的跳槽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他虽然失败了,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教师追问:南通名人张謇“跳槽”创办大生纱厂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为什么最终失败?
  以上两个班级的“脱口秀”各自生成了不同的追问版本,为两个班级打开了不一样的探究视角,尤其是第二位学生,一段潇洒的“暴走历史”引发教室内阵阵掌声和笑声,让课堂一开始就有了不一般的高位起点。他们用初中孩子的眼光看历史,可能有惊喜,也可能有偏差,但都来自于自己的真学,都生成了宝贵的探究切点,在此基础上追问深读,让原有的认知更丰满。
  二、求证阅读,在存疑处深化,树立证据意识
  历史学科的证据意识,是对史料证据的重视,并将其自觉运用于确认、理解和评价史实之中的心态和能力。《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知识与能力”提出:“初步学会从多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3]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为例:
  课例2:找证据——珍珠港事件,希特勒是喜还是忧
  学生完成练习册,其中有一题:某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后,希特勒感到欣喜了,丘吉尔感到解脱了,蒋介石感到放松了,此处“某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是A.德国突袭波兰
其他文献
心理学研究表明,所有的知识都是一种具有层次的结构,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有助于形成知识的整体性,促进融会贯通,真正将新知识纳入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从而对能力的形成起促进作用。所以课堂教学的实质性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将“碎片化”的教学材料整理成为结构化的知识,使这些学习材料具有最大的概括性与拓展性,以促进学习迁移与能力形成。  因此如何将历史教材中零散的、逻辑性不明显的知识进行结构化教学设计,是提高历史学习效
历史教学最忌讳将一堆孤立、静止、封闭且杂乱无章的历史材料灌输给学生。实际上,不同历史材料是以互相联系的、动态的、开放的形式存在着的。在诸多历史线索中优化组合,提炼出一条清晰明朗的教学主线,有助于教师理清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更易梳理出清晰的历史知识框架。  笔者以部编《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7课“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课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构建教学线索。根据课程标准,本课重点要求掌握有关隋唐政治
作文讲究厚积薄发,没有素材的积累,即使掌握了写作的技巧也难登锦绣文章的殿堂。素材积累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源于生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二是源于传媒,优秀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闪烁着时代的光芒。博取众长,为我所用;三是源于书本,尤其语文课本更是一座素材金矿,绝大部分课文,内容丰、题材广,文质兼美,如果我们能深刻理解并且准确把握课文的精髓,领悟并运用前人优秀的写作成果,课本就能成为作文的活
2月13日,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调度会议上,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充分肯定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上报的企业复工复产率电力指数,对抗击疫情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发挥的作用。  复工复产率电力指数,来自《四川省企业复工复产电力指数监测日报》。这份日报通过对四川省各行业、各地区用电客户的用电数据采集,分析全省企业用电情况,监测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用电负载、小区人员流动以及当前极为重要
2008年6月7日,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开始了自己的高考之旅。经历了三个紧张的日夜后,我平静地接受了高三的远去。在这人生第一考中,我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其中语文以137分与他人平列广东省高考单科“状元”。我的语文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与好的学习方法是分不开的。    1.目标明确。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事先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在高三刚开始时我为自己定下的高考语文目标是125分。目标是我们前进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提问来提高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实效性和达成度,培养历史核心素养,是每个历史执教者都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课堂提问的相应策略:启发性、链接性、对比性、反思性。  一、启发性提问,注重启发引导  启发性策略,就是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能动地学习、思考、判断,从而能够分析和解决问题。[1] 在历史课堂上,启发性提问必不可少,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
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新的发展格局给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伴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确立和中国资本市场三十而立,消费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食品产业将迎来关键变革和发展新机遇,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全国人大代表、盐津铺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武提出。  他相信,未来,高品质、具有良好品牌形象的产品将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家国情怀”这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具有的人文追求,体验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是人民版必修二的第二专题,主要介绍的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曲折发展历程。在学习和探究这一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不同阶层人的家国情怀及其巨大的推
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42题是历史试题的点睛之笔。该题通过对历史文化传统的考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体现四翼考查要求,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读罢此题感慨良多,研究此题意义重大。  原题(括号内容为试题省略的《国史大纲》原文,本文作者所加。)如下:  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
目前,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已开始投入使用。就当前可见的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册来看,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插图类型多样,信息量丰富,与文字部分匹配度较高,是教科书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就类型来看,部编教科书中的插图包括地图、文物图、人物图、遗迹遗址图、历史照片(场景图)等。教科书在插图设置方面的考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插图应当包涵较丰富的信息量,能够传达真实有效的历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