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活走进课堂,“锦上”亦可“添花”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xig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开放课堂,引进生活资源,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用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用生活资源丰富学生的人文见识,用生活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生活情境;生活资源;语文课堂;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教育源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教育。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语文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实现语文课堂与生活的有机融合,不仅能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且能多方面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力求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生活化,用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用生活资源丰富学生的人文见识,用生活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在生活中走向开放、生动、活泼,让语文课堂因为生活而锦上添花。
  一、营造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无时无刻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魏书生老师说过:“情境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陷入’主动探究的状态。”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借助教学内容,积极创设各种学习情境,特别是设置生活情境,为抽象的学习内容营造出较为直观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如同亲受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对学习内容的高度注意力,从而让学生在兴致勃勃中收获学习的高效。
  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由于此时的季节是春季已过,秋季在即,学生对春季的印象不是太深刻。为了勾起学生对春天的回忆,从内心挖掘出对春天的深刻体验,我就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当初带领学生外出春游时录的视频,为学生对《春》的学习创设出一幅春天的生活情境。在真实的“春天情景”中,为课堂学习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在生活情境的“启发”下,学生渐渐有话可说,纷纷畅谈自己春游时看到的美丽景色,叙说自己在春游中的美好心情……一时间,学生深深地陷入对“春天”的探究中。
  二、引入生活经验,感受学习亲切
  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开展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内容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借助学生的体验开展教学;只有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开展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语文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的现实而空中建楼阁,需要根据学习内容,引入学生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经验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理解、探究,这样才能有效化解语文对学生的距离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亲切,感受到语文的实用性,从而发自内心地转变学习态度,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积极主动的“我要学”,主动攻克学习中的重点疑惑。
  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書屋》一课时,学习到作者写他们贪玩逃学的情节时,有些学生一时不解,普遍认为这些学生玩性太强,缺乏自律意识。为了真正让学生明白鲁迅写作的真相,我并没有给学生直接讲述,而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谈谈为什么有时候不想上课、想逃学去玩耍,甚至玩游戏。这一话题一下子把学生从“苦闷”的文字中解脱出来,学生纷纷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说了出来,“游戏好玩”“课堂太闷”“教师讲的没有意思”“对学习不感兴趣”……在学生结合自身“逃学”经验分析中,学生逐渐明白了作者写“贪玩逃学”的真相,那就是“那时候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陈旧,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在学习的亲切中学生感受到旧社会的腐朽落后。
  三、融入生活内容,拓展语文课堂
  真正的教学,并非教教材,而是拿着教材教语文,教材只是我们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有利载体而已。围绕教材的学习是狭隘的,只有依托教材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进行适度的拓展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借助“课文内容源于生活”的本真有节奏、有选择性地适度为学生补充来自生活的内容,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让学习内容更为充实,而且能丰富学生在学习上的见识,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触类旁通,实现语文学习的持续发展。
  在《秋天的怀念》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母爱深沉无私的理解,我在课文的基础上给学生补充了现实中伟大母爱的事例:
  在汶川地震中,一个三四个月的小婴儿,含着妈妈的乳头在废墟中活了下来,她的妈妈在最后一刻也没有忘记给他喂奶;
  在北川,三岁的小馨懿,共和国总理为之生命抢救让路。她是在逝去的母亲和父亲的怀抱中幸存的。
  ……
  在众多闪烁母爱光芒的事例中,学生不仅丰富了自己关于母爱方面的知识,为母爱的体验与写作积累了丰富的底蕴,而且更加 真切地感受到母爱的博大与无私,唤醒了母亲对自己关爱的点滴回忆,激起了学生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拳拳之心。
  四、借助生活方式,增强课堂灵动
  我国课改典范——杜郎口中学就力主课堂成为学生“知识的舞台,生命的狂欢”。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有用的知识,提升自身的学习素养,还能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提升自身的综合技能?陶行知先生给出了一个答案,那就是“生活就是学习”。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把生活中的交往方式、表达方式、运动方式等生活方式与学习进行有机融合,变语文学习的课堂为学生生活的原生舞台,让学生扮演生活中的角色,有利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增强学习的灵动,同时,促使学生在生活课堂中增强对知识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质量和效率。
  (一)朗读比赛
  比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活动方式,能有效激发我们拼搏的激情,甚至激发出我们创新的火花。在引导学生学习《春》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体验朱自清描写春天语句的优美,我就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诵比赛,不仅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在文字中读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品出作者对生命的珍惜之心,让学生的审美情绪在朗读中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小品表演
  杜郎口的崔其升校长在谈到语文课堂表演时说:“语文课文的精妙之处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加以直观理解,以加深认识。”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我就组织学生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在课堂中进行演出。通过小品表演,学生直接参与到对语文知识、生活角色的学习中,既凸显了学生主体地位,把课堂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而且增强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拴在对知识的探究上,更可贵的是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对各种人物的心理进行揣摩,深刻地体会到皇帝和大臣虚伪、愚蠢、狡猾的内在心理,深化了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
  五、借助生活实践,促进学以致用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更要强调其学以致用,引导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语文知识与学科技能运用到现实的生活中去,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实用价值,认识到语文学习对自身人格培养、品质塑造,甚至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发自内心地喜欢语文,学习语文,而非为了取得语文学习上的好成绩、好名次。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局限于课堂之上,而要把语文课堂进行延伸,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实践中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促进语文知识内化于心的同时也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习了莫怀戚的《散步》后,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培养“尊老爱幼、真愛亲情”的时代感,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探究性的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利用假期观察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并对各种交往细节进行记录。通过活动的调查,学生才发现我们很多人的身上,也包括自己存在很多不和谐的音符:言语上不尊重老人,看到老人不避开不让座,对父母“咄咄逼人”,等等。了解到这些之后,学生才深深地体会到课文安排的良苦用心,构建和谐社会的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的观念再一次深入人心并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待他人的言行。
  总之,让生活走进课堂,让生活融入教学,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平等、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能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实现互动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志姗.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及其实施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6(3).
  [2]李艾.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5).
  [3]杜丹.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探究[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5).
  [4]唐继光.语文生活化 生活语文化——走进初中语文新课改的杂感[J].吉林教育,2009(5).
  [5]范旭.我对初中语文教学联系生活的探析[J].学周刊,2014(23).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就初中语文新材料作文进行案例研究,以叙述故事型作文为例,提出“审题立意六步法”,引导学生根据提炼出的核心立意,展开联想,调动自己的素材库积累,合理选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第一部分  目的:建立大鼠皮层神经元体外模拟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体外模拟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皮层神经元内质网应激凋亡的机制,及线粒体
【摘要】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教材为载体,着眼于“语用”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语言实践,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关注作家们是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用品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教材;语用;读写结合;写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指出:“核心素养主要是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在省级地方台电视新闻编播过程中,通联编辑是一个特殊的岗位,比“新闻编辑”更具有劳动的隐匿性,但却是新闻编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联编辑具有双重职能:一是编辑职能,
【摘要】近年来,处于初中学段的学生,因为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一直处于被教育的位置。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在学业上有沉重的压力,考试前后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而当下的社会模式,以独生子女居多、单亲离异家庭多,这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造成学生的思想出现复杂化、偏执化的态势。传统的教育方式对这些学生思想多元化的影响力和有效性已经微乎其微。因此,近年来,学校越来越多地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的增多,只凭学校开设的心理
江泽民同志站在时代的高度多次论述了创新问题。他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
在甘氨酸-乙酸缓冲系统(pH 3.10)下采用9%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研究了小麦(Triticumaestivum L.)“烟农15”、“济南13”、“莱州95”和“Marquis”品种的醇溶蛋白图谱误差
200mmol/LNaCl处理,可以迅速改变叶片的气孔阻力,气孔阻力的变化速度品种间存在差异。100mmol/L的NaCl胁迫,H28的POD活性逐渐升高,其它3个品种的POD活性则是先降低后升高;200mmol/L的NaCl胁迫,鲁棉11的POD活性一直保持较低水平,其它3个品种也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的课外阅读越来越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然而,农村学生由于手机、电视等众多的诱惑,阅读意识淡薄,阅读兴趣不浓,人均阅读量严重不足,本文从教师的引导角度,立足学生,以教育的视角对课外阅读引导的有效性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课外阅读 ; 兴趣 ; 习惯 ;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