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业负担是改革的重点所在,而要转变当下化学课堂中的不足之处,就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入手,向课堂要效益。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四个改变,切实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效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教师要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初中化学的学习,教师与学生完全由陌生开始。师生要在很短的时间里相互适应,有着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在短时间里对老师产生了抵触,那么接下来的一年学习时间很可能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学习障碍,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第一时间里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细心,了解他们对老师有怎样的要求,还可以就一些虽与学科无关但却是学生关心的话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在这样的磨合与沟通中,教师可以避重就轻,从学生的整体需求上进行改变,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从而可以在课堂中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全体学生完全自主参与到课堂中来,我们的教学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话语
化学学科注重科学性、规范性、操作性,教材中有着许多专有化学名词,在每一项学习内容中都会安排有一些化学实验,这些学习内容在教材中都是以严肃、规范的特征序列化呈现。教师要能够善于将这些单调的化学术语转变为学生亲切可感的生活化语言,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将照本宣科式的讲解改变为幽默风趣的讲述,并力求体现课堂教学的生动趣味,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快乐学习。
除了在学生有错误时,教师需要运用幽默的话语进行提醒,在教学与学生学习经验有差距的知识点时,教师也需要运用幽默的话语进行点拨。如学习“电子”内容时,为让学生理解“电子排布时离核越近能量越低”这一知识点,教师巧妙运用打比方,“我们同学与父母的关系就像电子与核的关系,很小的时候力气小,爸爸妈妈都把我们抱在怀里,大一些,爸爸妈妈就牵着我们的手,而现在的我们,爸爸妈妈就会说‘自己一边玩去’,电子也是如此。”这样,学生在笑声中记住了学习内容。
三、教师要巧妙迁移生活的智慧
学生在学习中,特别是新授时,感到困惑难懂的是化学术语和一些专业术语。要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迁移生活现象,引入生活智慧,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与化学密不可分,将静态的术语转化为动态的生活现象,从而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与现象的关联,帮助学生牢记内容。
化学课本中学习的很多知识点都与生活现象有着联系,如学习“一氧化碳”时可以引入生活中的煤气知识,让学生了解煤气燃烧的化学现象,并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来理解。如学习“Fe2O3”时可以引入生活中铁锈的颜色与特点来记忆,并顺势补充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有哪些、了解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等来加强学生对于“Fe2O3”的化学性质的理解。
四、教师要灵活变换教学的策略
在一节化学课中,教师要实施多步教学环节,在内容的讲解、知识的内化、问题的延伸、习题的巩固等环节中如果只是运用单调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没有什么大的效果的。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环节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始终让课堂教学体现出鲜活的内容、趣味的活动、探究的问题、自主的思维、有效的体验等特征,从而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策略中都能学有所得。
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随时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转变而转换教学策略,或直接演示、或激活思维、或设难解疑、或合作探究、或引导学生如何去总结。如在展示“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及“镁带燃烧”等不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现象进行科学而主动的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从中你能够发现一些什么?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通过积极而有效的思考交流,让学生逐步形成了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行之有效的思考方法。而在指导学生学习“二氧化碳”时,教师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之前学习的“氧气”的内容进行联系,并让学生套用前面的流程进行学习,如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可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可从原理、装置、检验三个方面来学习。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也为学生在学习中培养了一个好习惯,更为后面的信息实验探究题的解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行有效教学的方法也很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实践中多思考、多实践。只要教师善于注重挖掘课本,善于思考、善于与学生交流,就一定能够改变化学课堂教学的面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学好知识。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小纪中学)
一、教师要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初中化学的学习,教师与学生完全由陌生开始。师生要在很短的时间里相互适应,有着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在短时间里对老师产生了抵触,那么接下来的一年学习时间很可能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学习障碍,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第一时间里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细心,了解他们对老师有怎样的要求,还可以就一些虽与学科无关但却是学生关心的话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在这样的磨合与沟通中,教师可以避重就轻,从学生的整体需求上进行改变,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从而可以在课堂中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全体学生完全自主参与到课堂中来,我们的教学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话语
化学学科注重科学性、规范性、操作性,教材中有着许多专有化学名词,在每一项学习内容中都会安排有一些化学实验,这些学习内容在教材中都是以严肃、规范的特征序列化呈现。教师要能够善于将这些单调的化学术语转变为学生亲切可感的生活化语言,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将照本宣科式的讲解改变为幽默风趣的讲述,并力求体现课堂教学的生动趣味,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快乐学习。
除了在学生有错误时,教师需要运用幽默的话语进行提醒,在教学与学生学习经验有差距的知识点时,教师也需要运用幽默的话语进行点拨。如学习“电子”内容时,为让学生理解“电子排布时离核越近能量越低”这一知识点,教师巧妙运用打比方,“我们同学与父母的关系就像电子与核的关系,很小的时候力气小,爸爸妈妈都把我们抱在怀里,大一些,爸爸妈妈就牵着我们的手,而现在的我们,爸爸妈妈就会说‘自己一边玩去’,电子也是如此。”这样,学生在笑声中记住了学习内容。
三、教师要巧妙迁移生活的智慧
学生在学习中,特别是新授时,感到困惑难懂的是化学术语和一些专业术语。要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迁移生活现象,引入生活智慧,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与化学密不可分,将静态的术语转化为动态的生活现象,从而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与现象的关联,帮助学生牢记内容。
化学课本中学习的很多知识点都与生活现象有着联系,如学习“一氧化碳”时可以引入生活中的煤气知识,让学生了解煤气燃烧的化学现象,并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来理解。如学习“Fe2O3”时可以引入生活中铁锈的颜色与特点来记忆,并顺势补充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有哪些、了解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等来加强学生对于“Fe2O3”的化学性质的理解。
四、教师要灵活变换教学的策略
在一节化学课中,教师要实施多步教学环节,在内容的讲解、知识的内化、问题的延伸、习题的巩固等环节中如果只是运用单调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没有什么大的效果的。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环节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始终让课堂教学体现出鲜活的内容、趣味的活动、探究的问题、自主的思维、有效的体验等特征,从而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策略中都能学有所得。
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随时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转变而转换教学策略,或直接演示、或激活思维、或设难解疑、或合作探究、或引导学生如何去总结。如在展示“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及“镁带燃烧”等不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现象进行科学而主动的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从中你能够发现一些什么?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通过积极而有效的思考交流,让学生逐步形成了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行之有效的思考方法。而在指导学生学习“二氧化碳”时,教师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之前学习的“氧气”的内容进行联系,并让学生套用前面的流程进行学习,如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可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可从原理、装置、检验三个方面来学习。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也为学生在学习中培养了一个好习惯,更为后面的信息实验探究题的解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行有效教学的方法也很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实践中多思考、多实践。只要教师善于注重挖掘课本,善于思考、善于与学生交流,就一定能够改变化学课堂教学的面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学好知识。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小纪中学)